外賣、快遞,洩露個人信息「重災區」深層防護機制該怎麼建?

2021-01-10 錦州網警巡查執法

原創 韓丹東 尹玉雙 法制日報

近日,南京市民李女士發布微博稱,自己和朋友在未點餐的情況下有外賣騎手上門送餐,並能準確報出她朋友的真實姓名。更可疑的是,外賣訂單上儘管寫了李女士朋友的真實姓氏,但預留的號碼卻是這名外賣員自己的手機號。

當晚,李女士向當地派出所報警,並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微博平臺,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經警方調查,在此事件中,餓了麼平臺的騎手徐某散布報警人隱私信息給美團外賣騎手周某,周某自己實施了點餐送餐的行為。

當下,網際網路已經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保護消費者隱私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資料圖

信息洩露事件頻發

平臺監管責任缺失

李女士個人信息遭洩露事件並非個案。今年3月份,某外賣平臺的騎手在直播平臺上全程直播與女客戶溝通、採購、配送的過程,拍攝畫面還洩露了用戶地址、面部形象等隱私信息。目前,平臺方面已拉黑涉事騎手帳號。

近年來,個人信息洩露的報導層出不窮,雖然有一些是個人行為,但平臺的監管責任也不容忽視。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認為,騎手洩露消費者隱私暴露出平臺對用戶信息安全監管責任不到位,以及對相關信息隱私安全保護不力。作為外賣平臺,不僅要為用戶提供精準的送餐信息中介服務,更要擔負起必要的保證個人信息安全的責任。

「就南京李女士的案例而言,如果平臺能從依法保障隱私安全的角度擔責到位,就應對所有外賣信息實行「隱私面單」制度,比如隱去客戶姓名、僅以姓氏顯示等。平臺在僱傭外賣騎手時,也應提前進行職業道德及普法培訓,並建立嚴格的信息洩露問責制度,令騎手們時刻繃緊保護客戶隱私這根弦,才能防患於未然。」鄭寧說。

「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既是外賣平臺的法定義務,也是法定責任。」鄭寧說,電子商務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履行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因此,外賣騎手洩露信息後,不僅要對當事人進行懲戒,也須對外賣平臺進行連帶問責,這才是有效保障公民網絡信息隱私安全並遏制此類事件再度發生的根本性舉措。

在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韓英偉看來,這種洩露消費者隱私的行為違反了多部法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韓英偉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安全法第四十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洩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網絡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洩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資料圖

一旦發現信息洩露

應當嚴格追究責任

如今,許多人的個人信息都可以被外賣員、快遞員等輕鬆掌握,應該如何預防這些信息被洩露?

鄭寧說,首先,外賣、快遞平臺內部的信息保護和防洩漏機制應該完善。無論是此前的電信行業、電商平臺,還是這次媒體披露的外賣領域用戶信息洩露,都顯示出平臺在隱私保護上有漏洞,外賣平臺不應放鬆警惕,對客戶信息在內部的流通範圍應作嚴格限定,遵循非必要不「共享」的原則。

其次,外賣平臺與合作商家、外賣騎手之間,就客戶信息的保護,也該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制度性共識。如一旦發現用戶信息被洩露,就應該徹查相關環節的責任。除了與商家、騎手籤訂基本的信息保護協議,也應探索從技術角度壓縮用戶信息被暴露的空間。

鄭寧認為,保護用戶隱私不能只靠平臺的自覺,要讓外賣平臺的信息保護責任與其收集數據的規模相匹配,不能是有收集而無對等的保護。

韓英偉認為,第一,加強快遞員、外賣員等相關從業人員的個人信息保護知識崗前培訓,籤訂個人信息保密協議,嚴格落實違約懲戒機制;第二,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法律宣傳,增強其法律意識,提高其保護個人信息的行為意識;第三,嚴格落實相關從業人員洩露個人信息責任追究制,並建立行業實名備案制。

作為平臺,應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鄭寧認為,許多行業的做法都是可以借鑑的。比如快遞因涉及多個中轉環節,為保護用戶隱私,有些快遞企業就探索出了「虛擬地址」「隱私面單」等;網約車平臺的「虛擬電話」等措施也可借鑑;外賣平臺也有類似的嘗試,對用戶姓名、號碼、地址等進行編碼處理,讓商家、騎手和用戶聯繫時,以快速生成的「虛擬隱私號碼」為主;用戶對騎手的打分評價會在評價生成後的3天顯示,騎手無法定位差評用戶;溝通也從直接電話聯繫轉至企業內置的IM(即時通訊)工具,減少對用戶的電話、簡訊騷擾。

韓英偉建議,提高平臺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法律維權意識;依法建立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內控制度;提升企業研發新技術能力,規範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加強對用戶個人數據存儲和傳輸的安全保護和管理,充分發揮平臺對個人信息洩露的技術處置能力。

資料圖

制度技術雙管齊下

防止個人信息洩露

據鄭寧介紹,根據公安部網絡技術研發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對公民個人信息洩露危害最大的主要是銀行、教育、工商、電信、快遞、證券、電商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掌握大量個人信息,內部人員更易洩露數據。

為預防信息洩露,鄭寧建議,個人在公開網站平臺填寫信息時,避免用真名或拼寫,非必要時不要在線填表,聯繫方式用截圖方式,儘量用郵箱代替手機號碼;一定要仔細閱讀涉及個人隱私內容(如通訊錄、簡訊等)的權限獲取申請;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記得關閉軟體定位,以免洩露個人位置信息;收集整理好含個人信息的票據,集中銷毀;不要在社交媒體隨意公開自己及家人隱私信息;及時註銷,解除綁定長時間不使用的帳戶;不點擊瀏覽不知名的網站、不隨意下載來歷不明的應用軟體。

如何根除個人信息的洩露或濫用呢?

韓英偉認為,第一,政府機關、新聞媒體要加強宣傳信息安全保護知識,提高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第二,執法機關、網際網路行業自律組織要加強行業監管,嚴厲懲處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第三,公民個人要提高個人信息法律保護意識,不要隨意點擊連結等,發現個人信息洩露,要及時進行證據固定,必要的時候可以報警處理。第四,相關企業要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內控機制,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加強個人信息洩露防範能力,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建立懲戒機制,杜絕企業內部洩露個人信息行為。

「資訊時代想要有效防範信息洩露,需要制度和技術雙管齊下,從立法角度要求企業及個人對安全事故負責,從而斬斷個人信息交易鏈。同時,企業也要建立深層防護機制,從技術上保護用戶信息安全。」鄭寧說。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渠洋 張博 張香平

相關焦點

  • 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新聞通報會現場。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12月4日,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指出,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非法購買方式最多。「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4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該院自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 我的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是信息洩露重災區
    今天,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該院自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 法院通報: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這兩條規定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提供了憲法上的依據。借著憲法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通報,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為何快遞行業成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一位從事網絡信息安全行業長達20年的資深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因為快遞行業的運單信息涉及的不單是姓名、電話號碼,還有更敏感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屬於犯罪分子看來「信息變現能力最強」的類型,所以信息洩露後往往會流向詐騙渠道,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這些信息目前經常出現在「到付詐騙」等精準騙局中。
  • 個人信息頻頻洩露,非法倒賣的「毒瓜秧」必須切斷!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一張快遞單能洩露你多少秘密?地址、姓名、電話、手機號綁定的社交網站帳號、具體工作單位和家庭信息,你的網購習慣和經濟能力,甚至通過攬收人籤字一欄得知你的真實姓名和籤字……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快遞單洩露個人信息問題將緩解!菜鳥裹裹聯合閒魚上線「隱私寄」
    驅動中國 2019年10月17日消息 據聯商網報導,10月16日,菜鳥裹裹宣布聯合閒魚全面上線「隱私寄」,以後閒置流轉時,用戶寄件可隱藏部分地址,個人隱私將得到更好保護
  • 專家、律師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一個無可爭議的全民話題。「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的定論也早已成為過去式。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的圓通快遞五名「內鬼」洩露個人信息事件再次點燃大眾對於信息洩露的憤慨。此次被洩露的信息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涉案金額為120餘萬元。律師指出,根據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個人信息的判斷標準就是身份識別性,即只要能夠直接或者間接識別特定個人的真實身份的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快遞單上所顯示的發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都屬於個人信息的範疇。
  • 快遞頻出「內鬼」洩露公民信息 「貨到付款」騙局要當心!
    當快遞員把一份跟你的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完全一致的包裹遞給你時,你會怎麼做?南京的劉女士選擇報警,這一報警,牽出了一起猖狂盜取公民個人信息並精準實施詐騙的案件。僅在這一起案件中就有5萬個公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 外賣、快遞怎麼送?怎麼收?權威解讀來了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7月23日報導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是我們平常接觸最多的人之一,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的健康防護尤為重要。因此,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於印發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護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防護指南》)。
  • 寄快遞不用擔心信息洩露? 收件人關鍵信息隱藏
    中新網 邱宇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3日電(邱宇)收到快遞後,為防止個人信息洩露,你是否會習慣性地銷毀快遞單,卻又經常遇到單子難撕、難剪等問題?「隱私面單」的推出或能省去這一麻煩。什麼是隱私面單?快遞單「變臉」了。許多面單不再完整顯示收貨人的姓名、手機號和地址信息,而以符號代替。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刑法嚴懲「內鬼」  近年來,大面積的用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屢見不鮮,其黑手除了網絡「黑客」,還有不少源於企業的「內鬼」。  某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徐某就是這樣的「內鬼」之一。此前,歐陽某為了獲得北京市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多次與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徐某接觸,商談購買事項。
  • 40元可買十萬簡歷信息,個人信息為何如此廉價洩露又這麼頻繁?
    事情起因這次個人隱私的洩露起因是某快遞公司的員工有內鬼,通過有償租借自己的系統內部帳號給別人,導致快遞信息上個人隱私的洩露。根據報導洩露的信息包括地址,姓名,手機號等敏感信息,一條完整的具有6個緯度的信息被以1元多一條的價格出售。
  • 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洩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細節,我們不留意很容易造成我們個人信息洩露的情況,往往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也許很多人都有經常接受到陌生電話的騷擾,或者有別騙的經歷,有些信息洩露不是我們個人的原因,但是我們應該做好防範意識,儘可能的做好防護措施,不輕易洩露自己的信息,那麼在生活總一些細節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注意呢
  • 【提醒】極易洩露個人信息的10種不良習慣!
    8.快遞、外賣等其他單據 快遞單、外賣單通常包含個人信息,隨意處理會被不法分子利用。 7.朋友圈及網絡空間中的各種曬 曬娃、曬各種票根,都會造成個人隱私的洩露,許多人在發布時還會定位自己的位置信息,這樣不僅會暴露行蹤,也變相公開了自己不在家的信息,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現今,數據洩露漸成常態,在此種環境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並為之採取措施的問題。為此,瀋陽市公安局關於公共服務質量檢測結果有關問題整改工作按計劃部署推進,切實增強公民自我防護意識,使公民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了解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方法和要領。反信息詐騙支隊總結了九條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 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原標題: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雙11」期間狂轟亂炸的店鋪促銷信息、陌生電話打來的房屋推銷,甚至是精確報出個人信息的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洩露已經延伸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威脅著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 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
    40萬條個人信息到底是怎麼洩露的被洩露的信息又有多少?個人信息洩露會導致啥後果?又該如何防範?大量個人信息洩露,誰幹的?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河北省邯鄲市公安在近期偵辦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遊犯罪人員,涉案嫌疑人涉及河北、河南、山東等全國多個省市,涉案金額120餘萬元。
  • 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