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通報: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這兩條規定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提供了憲法上的依據。

借著憲法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通報,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特點分析:

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自該院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發現,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主要呈現以下4個特點:

1,從「倍數級」到「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在信息類型上,涉案信息過去主要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現增加了徵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房屋產權信息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動態信息。從個案上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日益龐大,儲存信息的載體從傳統的U盤、硬碟等變為儲存量更大的雲盤。

因公民個人信息內容存在重複、混同、龐雜的特點,且數量巨大,信息本身識別困難,鑑定機構在認定涉案信息數量方面存在一定難度。與之相對的卻是,公民個人信息被打包出售、價格低廉,甚至在犯罪分子間進行二次販售。

2,「暗網」交易出現 監管難度增大

從犯罪手段看,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段不僅包括通過木馬程序、改寫網址、架設伺服器、搭建網站等有技術含量的方式對特定機關、機構的資料庫資料秘密竊取,也包括通過流動QQ群、微信群、論壇等網絡平臺明碼標價購買,以及利用「大數據截取」或「暗網進入」等「暗網」方式進行公民個人信息的非法交易等。

暗網,確切的技術名詞叫做「隱藏的伺服器「,是需要通過特殊軟體、授權才能連接的網絡,更是暗黑交易的絕佳隱匿場所。由於「暗網」的訪問門檻低、用戶匿名、交易隱蔽,交易方式亦從「現實貨幣」演進為「虛擬貨幣」,導致交易對方信息難以查詢、交易金額難以認定,給偵查機關調查下遊犯罪及計算犯罪分子違法所得造成阻礙。

3,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重災區

在犯罪主體上,近年來,公安機關對案件的偵查對象已由自然人擴大至商業公司等單位,出現了公司、公司總經理、公司職員共同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企業如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單位職員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分子通過惡意軟體等方式侵入企業獲取個人信息現象多發;涉案公民個人信息歸屬主體類型化明顯,如考生群體、老年人群體、新生兒群體等。

4,容易引發綁架、詐騙、敲詐勒索等關聯犯罪

從危害後果看,公民個人信息因涉及住宿、財產、徵信、軌跡等敏感內容,極易引發綁架、詐騙、敲詐勒索等關聯犯罪。實踐中,行為人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的犯罪主要有詐騙罪,比如向不特定對象發送「中獎」信息;合同詐騙罪,比如利用某些理財軟體漏洞騙取財物;敲詐勒索罪,比如利用酒店開房記錄等住宿信息對相關人員進行勒索。

但囿於違法所得金額的限制,對於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違法所得的追繳與罰金的財產性處罰,卻遠不足以填平公民個人信息洩露造成的次生危害。

典型案例:

為電話推銷獲取公民信息 單位難辭其咎

為了電話推銷而侵犯公民信息,不僅牽連員工「受過」,單位也難逃刑責。

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推銷演講培訓課程,僱傭被告人孫某等20餘人從事電話銷售工作,並通過入職培訓、口口相傳等方式授意被告人張某等人加入以信息資源交流為目的的QQ群,通過交換等方式獲取包括姓名、手機號碼等在內的公民個人信息。

記者注意到,在該案中,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因以單位名義由銷售人員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且獲取的銷售利潤歸被告單位所有,符合單位犯罪的條件,因此該公司同被列為刑事被告。

最終,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單位罰金人民幣50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孫某等11人有期徒刑1年10個月至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不等的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被另案處理的該公司總經理劉某,因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組織、授意公司員工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為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同樣被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屢見不鮮的單位「內鬼」致信息洩露

近年來,大面積的用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屢見不鮮,除了網絡「黑客」更多的因為企業「內鬼」,從中也反映出部分掌握公民信息的企業存在著管理漏洞。

在三中院通報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系房產中介串通小區物業人員竊取業主信息。徐某是某物業公司的內保員,歐陽某是一名房產中介。因歐陽某多次與徐某接觸,商談購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因此徐某夥同物業公司的中控員李某、熊某和負責秩序維護的吳某等人,非法進入物業公司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歐陽某。

物業公司出具材料證明,徐某等4人均無權拷貝業主信息。法院經審理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歐陽某和徐某均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2000元;對李某、熊某、吳某三人則判處緩刑,並處罰金。

在另一起某知名招聘平臺員工售賣個人簡歷信息案中,被告人申某、李某利用公司系統漏洞,私自將公司的15萬餘條個人簡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非法出售或提供給他人;被告人餘某從中非法獲取10萬餘條。三名被告人被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期徒刑3年6個月至1年6個月不等,並分處罰金。

中間商倒手賺差價 也要付出沉重代價

遭到洩露的公民信息常常在「二道販子」手中流轉,被層層加價倒賣,從而形成黑色產業鏈。「二道販子」倒手雖然賺的錢不多,卻可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學畢業的李某因在某貼吧看到販賣電商平臺客戶信息的廣告,遂萌生轉賣信息賺取差價的想法。2019年11月,李某以人民幣1.3萬元的價格向他人倒賣北京某貿易公司的客戶購物交易信息1.8萬餘條,一審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3年2個月,罰金1萬元。

李某認為量刑過重,提出上訴。三中院審理認為,李某販賣的每條信息都包含公民的姓名、手機號碼、地址、購買商品、購買價格、購買時間等內容,屬於交易信息,結合販賣信息的數量,屬於法條中「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認為一審判決量刑適當,遂裁定駁回上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法律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500條以上,即視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量或者數額達到規定標準10倍以上的,即視為「情節特別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官建議:

防範個人信息洩漏個人能做什麼?

記者注意到,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人格權編明確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其中第1034條擴大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明確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三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刑法、網絡安全法、民法典和正在制定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規定設定了法律紅線,有助於構建起公民個人信息民事、行政、刑事的全方位保護體系。但從個人角度,也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源頭減少、杜絕信息的洩露。

比如,不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身份證等證件複印時一定要寫明用途,妥善保管、處理好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如快遞單、銀行卡交易小票等;注意網絡安全,儘量不在公共設備上輸入個人帳號及密碼,不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體,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發來的連結,避免在朋友圈過度暴露自己的個人情況、子女信息等;個人證件丟失或者個人信息洩露後,要第一時間補辦證件、更換帳號;個人信息一旦洩露,要第一時間報警。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蕾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新聞通報會現場。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12月4日,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通報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指出,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非法購買方式最多。「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4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該院自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 我的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是信息洩露重災區
    今天,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該院自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 外賣、快遞,洩露個人信息「重災區」深層防護機制該怎麼建?
    今年3月份,某外賣平臺的騎手在直播平臺上全程直播與女客戶溝通、採購、配送的過程,拍攝畫面還洩露了用戶地址、面部形象等隱私信息。目前,平臺方面已拉黑涉事騎手帳號。近年來,個人信息洩露的報導層出不窮,雖然有一些是個人行為,但平臺的監管責任也不容忽視。
  • 新民快評|隱私買賣,堵住洩露源頭是關鍵
    圖片來源:東方IC買賣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居然可以買到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狀況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是網絡市場治理的重點之一,但買賣隱私的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警示平臺須花更大力氣審核把關。
  • 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原標題: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雙11」期間狂轟亂炸的店鋪促銷信息、陌生電話打來的房屋推銷,甚至是精確報出個人信息的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洩露已經延伸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威脅著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圓通速遞員工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引發社會持續關注。除了法律程序之外,上海市網信辦25日通報,已於近日約談圓通公司,責令要求圓通公司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為何快遞行業成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 旅遊服務類App能收集哪些個人信息?將出臺的規定請你提建議
    因此,要保護好用戶個人信息,除了監管發力、用戶維權意識增強之外,更需要推動多方合力的形成,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合規的行業生態。(人民日報政文微信公號 張璁)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4日,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
  • 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 快遞頻出「內鬼」洩露公民信息 「貨到付款」騙局要當心!
    當快遞員把一份跟你的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完全一致的包裹遞給你時,你會怎麼做?南京的劉女士選擇報警,這一報警,牽出了一起猖狂盜取公民個人信息並精準實施詐騙的案件。僅在這一起案件中就有5萬個公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 圓通速遞被約談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不洩露應成快遞公司標配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圓通速遞(600233.SH,以下簡稱圓通)員工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11月25日,上海市網信辦微信公眾稱已約談了圓通公司,要求其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
  • 個人信息頻頻洩露,非法倒賣的「毒瓜秧」必須切斷!
    01為何快遞行業成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隨著網購的興盛,非法獲取並使用快遞運單信息成為公民信息洩露的「重災區」。不少快遞公司都有類似被「內鬼」傷害的經歷。去年,某快遞公司的6名快遞員利用職務之便,竊取其公司的全國用戶數據提供給電商。而圓通公司也並非首次出現「內鬼」事件。2013年,有媒體報導,一個為淘寶網店提供「刷鑽」服務的網站曾在首頁上公開聲明與圓通公司合作,長期出售快遞運單信息。
  • 北京法院發布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典型案例:「私人偵探」行為或構成犯罪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在享受著大數據帶來便捷的同時,個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收集、使用。交易、瀏覽、通信過程中,人們留下的痕跡是如何被利用的?洩露、濫用、超範圍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會受到什麼樣的法律制裁?北京三中院法官4日以案釋法。
  • 快遞實名制遇重重阻力:收寄件人擔心信息洩露
    而近年提出的快遞實名制,在現實中卻遭遇了「有名無實」的尷尬:一方面,收寄件人擔心信息洩露;另一方面,快遞公司怕影響效率也極少主動要求實名登記。據記者走訪了解,儘管多家快遞公司願試行實名制,但這些公司同時也表示,實名制無疑會加大工作量、增加成本、加重快遞員負擔。
  • 深圳知名無人機公司代碼被員工洩露到海外平臺
    法院於今年4月上旬作出一審判決,阿輝被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人民幣。4月24日,谷歌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頒發的第一個無人機快遞許可證,年內將在美國開展配送。目前在國內,順豐等公司也開始了無人機配送的探索。想想未來,無人機幾分鐘就可以將熱騰騰的咖啡和外賣送到手中,還真令人期待呢。
  • 餓了麼騎手洩露客戶信息 女子被強送外賣
    藍鯨TMT頻道5月22日訊,據江蘇廣電集團荔枝新聞報導,倍受關注的「女子未點餐被強送外賣」事件,美團外賣並未發生洩漏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系餓了麼騎手洩露。美團方面稱,涉事外賣騎手周某早前在平臺有註冊。在此次事件中,他以顧客的身份點餐、取餐並送餐,屬於冒充騎手送餐的行為,美團外賣並未發生洩漏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目前了解到,周某已很久沒有跑單,號已經封掉。同時警方已經查實涉事用戶的信息由餓了麼騎手徐某在配送用戶在餓了麼訂單後洩漏,這是該次事件的關鍵原因,目前,徐某已經被行政拘留。此前,有網友稱在南京遭遇未點餐情況下有外賣騎手上門送餐並準確報出該用戶真實姓名。
  • 40萬條快遞信息被洩露背後: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相比於快遞數據,被洩露的更為全面、敏感的簡歷數據也正在被兜售。信息販子稱,40元可買超過4G的簡歷數據。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的信息販賣在監管重拳整治下已得到遏制,但信息販子在一些更為隱秘的境外空間內仍然猖獗。記者發現,不少信息販子正在兜售快遞數據,有信息販子稱可查詢實時快遞數據。相比於快遞數據,被洩露的更為全面、敏感的簡歷數據也正在被兜售。信息販子稱,40元可買超過4G的簡歷數據。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此後,徐某夥同李某、吳某等人,非法登錄其所在物業公司的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歐陽某。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歐陽某等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且情節嚴重,其行為已觸犯了刑律,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應予懲處,分別判處歐陽某、徐某有期徒刑1年;判處李某、吳某等人有期徒刑8個月至10個月不等,並處緩刑1年。
  • 40元可買十萬簡歷信息,個人信息為何如此廉價洩露又這麼頻繁?
    事情起因這次個人隱私的洩露起因是某快遞公司的員工有內鬼,通過有償租借自己的系統內部帳號給別人,導致快遞信息上個人隱私的洩露。根據報導洩露的信息包括地址,姓名,手機號等敏感信息,一條完整的具有6個緯度的信息被以1元多一條的價格出售。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