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婚姻和同居現狀:結婚並非美好生活必備條件,工作必不可少

2020-12-09 英語視野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成年人推遲或完全放棄婚姻,未婚同居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近幾十年來,美國成年人的已婚比例從1995年的58%下降到今天的53%。同時,與未婚伴侶同居的成年人比例從3%上升到7%。

雖然目前同居的比例仍然遠遠低於已婚的比例,但18至44歲的成年人中曾與未婚伴侶同居的比例(59%)已經超過了已婚的比例(50%)

不同年齡段的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可以接受同居。不過,即使是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也有相當一部分(45%)的人說,如果想長期呆在一起的兩個人最終結婚,社會會更美好。

婚姻意味著滿意和信任

大多數已婚和同居的成年人都表示,他們至少對配偶或伴侶有相當程度的信任,相信他們忠於自己,為自己的最大利益著想,總是告訴他們真相,並負責任地處理金錢,但已婚成年人比同居者更有可能在這些方面表達對配偶或伴侶的極大信任

已婚成年人對他們的關係也表現出更為滿意。大約十分之六的已婚成年人(58%)說他們的婚姻狀況很好;41%的同居者說他們和伴侶的關係很好。

具體的說,已婚的夫妻雙方往往非常滿意他們與配偶之間對家務的分擔、配偶如何平衡工作和個人生活、他們與配偶的溝通,以及配偶的育兒方式。

人們結婚的原因和與同居的原因差異

愛情和友誼是決定結婚或與伴侶同居的主要原因。但約四成的同居者也表示,經濟和方便是他們做出決定的重要因素,只有10%的人結婚是考慮經濟狀況或便利性。

約六成已婚成年人(63%)表示,做出正式承諾是他們決定結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在結婚前沒有和配偶住在一起的人。

在同居者中,約四分之一(23%)的人說,想考驗他們的關係是他們決定和伴侶同居的主要原因。

同居是邁向婚姻的一步

大多數曾與配偶同居(在同居時還未訂婚)的已婚成年人(66%)說,當他們開始與現在的配偶同居時,他們將同居視為邁向婚姻的一步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那些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更認同與伴侶同居是邁向婚姻的一步。一半沒有訂婚的同居大學畢業生和43%有大學經驗的人都這麼說,相比之下,只有高中文憑或更低的學歷的人中只有28%這麼看。

大約十分之四的未訂婚同居成年人(41%)說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結婚。在這個群體中,58%的人說他們很有可能和現在的伴侶結婚,27%的人說這有點可能,14%的人說他們和現在的伴侶結婚不太可能。

年輕人更傾向於把同居視為婚姻成功的途徑

63%的年輕人說婚前同居更可能帶來結婚的成功,而30歲至49歲的夫婦中這一比例為52%,50歲至64歲的夫婦中這一比例為42%,65歲及以上的夫婦中這一比例為37%。大約三分之一或更多的30歲以上的人說,同居對夫妻成功結婚的機會沒有太大影響。

同居夫婦可以像已婚夫婦一樣撫養孩子

在18到44歲的同居成年人中,只有一半以上的人在撫養孩子,其中約三分之一的人與他們現在的伴侶共同生活。大多數美國人(59%)說,同居的未婚夫婦可以像已婚夫婦一樣撫養孩子;40%說已婚夫婦在撫養孩子方面做得更好。

未婚同居應享有與已婚夫婦同等的法律權利

約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65%)表示,他們贊成在醫療保險、遺產或稅收福利方面給予同居者與已婚夫婦同等的權利;34%的人反對這一點。

結婚並非是過上充實生活的必要條件

美國成年人中,只有少數人說,結婚對一個男人(16%)或一個女人(17%)過上充實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54%的人說結婚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大約三成的人說,結婚對一個男人(29%)或一個女人(28%)過上充實的生活並不重要。

當被問到愛情的重要性時,26%的男性人和30%的女性愛情是過上充實的生活所必要的。

更多的人認為,為了讓男人(57%)或女人(46%)過上充實的生活,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職業是必不可少的

五分之一的人說有錢對男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15%的人說這對女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孩子,22%的人認為這是女人過上充實生活的必要條件;16%的人認為這是男人的必要條件。

相關數據來自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圖片選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對同居態度差異 美國人:婚姻必經之途
    世界各國對同居態度差異 美國人:婚姻必經之途 2012年06月11日 17: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在美國同居是婚姻必經之途  美國對同居接受程度的提高始於20世紀60年代,進入21世紀後,青年人普遍將同居視作「婚姻的試驗田」和「婚姻的必經之途」。2000年,美國20歲以上人口的同居比例為5.5%,被視為從第二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試驗田」向第三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替代形式」的過渡階段。
  • 非法同居和事實婚姻的區別是什麼,非法同居怎麼取證
    事實婚姻要求男女雙方必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雙方結合符合法定的婚姻實質要件,與結婚登記不同的是僅在於缺乏形式要件即未到相關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而同居無此要求。2、非法同居和事實婚姻的法律後果不同。具體講,即1984年8月30日至1994年2月1日期間,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如符合登記結婚條件,那麼法律承認雙方的事實婚姻關係,也就是說法律認可雙方是合法的夫妻關係而非同居關係。
  • 結婚與同居
    結婚, 是男女雙方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係的法律行為。同居,是指兩個相愛的人暫時居住在一起,現一般用於異性之間。同居跟結婚不一樣,結婚是獲得了法律的承認的夫妻關係,是不可以隨便解除關係而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而同居是不被法律承認的一種行為,也沒有任何法律保障。在同居期間男方和女方可以隨時提出分手終止關係。
  • 美國科學院院士解讀:如何看待中國逐年增加的平均結婚年齡以及同居...
    從功能上來講,它和宗教是相提並論的,比如祖先崇拜。家庭文化是人的規範、道德等民事問題處理的主要機制,比如婚姻、分財產、贍養父母等等,都是靠家規來處理的。所以,家庭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很大的區別。 那麼,傳統家庭在當今中國有沒有衰落呢?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如此。
  • 美調查:婚姻比同居長久(雙語)
    美調查:婚姻比同居長久  Marriages last longer than living together?(Agencies)Vocabulary: matrimony:結婚;婚姻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本周二發布報告稱,美國的婚姻關係比非婚同居關係維持得更為長久。
  • 婚內和別人同居屬於重婚罪嗎
    ,就需要遵守相互忠誠的責任,而在現實生活中夫妻一方出軌的情形是比較多的,有些甚至會重婚,那麼婚內和別人同居是不是屬於重婚罪?下面由張霞律師進行解答:婚內和別人同居屬於重婚罪嗎當事人在婚內與別人同居的,如果是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的,會形成事實的婚姻關係
  • 關於同居,事實婚姻,說13個法律問題
    一、事實婚姻和同居的認定1、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同居生活的,並且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2、自1994年2月1日起,沒有配偶的男女,未經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其婚姻關係無效,不受法律保護。對於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應按同居關係處理。
  • 男女朋友沒結婚能同居嗎?
    如今,男女朋友未婚同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今天我們來聊聊同居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問: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已共同生活,彩禮應否返還?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共同生活時間較短,離婚時彩禮應否返還? 答:《婚姻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並非針對雙方已共同生活的情形。
  • 北京打擊假結婚,會讓同居證取代結婚證嗎?
    爭議就是有的同意,有的人不同意,而同意跟不同意之間的轉換就是投資機會。文中,我寫到:「結婚證就是國家機關的公文,買賣結婚證的罪名就是「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所以,北京市公安局拘留上述124人的法律依據就是「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有的人會說,既然花錢買結婚證是違法的,那麼結婚彩禮算不算買結婚證,算不算違法?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委員建議對「同居」作出法律界定
    「這一款規定很好,有利於弘揚社會正氣,符合婚姻關係中夫妻雙方忠實義務的要求。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對於婚姻家庭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還會造成親子關係、財產關係、贍養關係等社會關係的混亂。在婚姻家庭編中對此作出基本規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下一步,還需要對法律意義上的同居問題作出一定的界定。『同居』,這一事實如何認定,有哪些判斷標準,在司法實踐中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 同居三年,才發現男朋友已經結婚,是重婚還是強姦?
    一、案情女青年王某是一名都市女性,工作非常安穩,通過相親介紹認識了一個男生,比自己大三歲,很紳士,經濟條件也不錯,兩個家庭很般配。於是,他們就同居在一起了,生活過的非常甜蜜浪漫,對外也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吃飯聚餐。男青年生病住院時,她也以妻子的身份在醫院照顧。
  • 第一次和男友「同居」是怎樣的感受?3位大齡剩女說出了實話
    以前,男女在婚前同居會被人們視作傷風敗俗的行為。而今,很多年輕人在婚前,紛紛開始嘗試。一方面,這是兩人情感進步的象徵,表明雙方可以繼續接觸下去;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深知結婚與談戀愛是兩碼事,通過同居,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提前為婚姻生活試點。
  • 同居了就要結婚嗎?想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心中有數了
    可是已經同居了,最好的一面和生活中的一面都給了對方,若是不結婚,豈不是不划算?一個人要走向婚姻,難道是因為甘不甘心,還是由於劃不划算?同居了就要結婚嗎?想清楚這三個問題,你就心中有數了。有的人只是想戀愛,卻不想被婚姻束縛,同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有的人一戀愛就想結婚,想按照傳統的方式,生兒育女。如果你不願意,那麼以下的問題就停止了,如果你願意,請繼續往下看。這個問題在心中一定要想清楚。
  • 非法同居如何進行財產分割,非法同居怎麼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記辦法》施行之前,沒有配偶的男女(男男、女女),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係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如起訴時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
  • 未辦婚姻登記,彩禮應否返還應考慮同居時間長短
    男方在舉辦婚禮前給女方送去10萬元彩禮,一部分被女方用於購買電視、冰箱等生活用品作為嫁妝帶到男方。雙方共同生活3年多,並育有一子。2018年,雙方解除同居關係並處理了非婚生子撫養問題。2019年,王某訴請李某返還彩禮。
  • 結婚以後,要不要和父母同居,聽聽他們的說法!
    兩個人從相識到戀愛,到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這個時代是自由的,沒有以前的那麼多傳統,那麼多的規矩,習慣了兩個人的二人世界生活,結婚以後到底要不要和父母同居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下面這幾位已婚人士怎麼說的:
  • 《時代》報導:近4成美國人認為沒必要結婚(圖)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已經對婚姻絕望,相反現在美國人對家庭更有信心(至少比對糟糕的經濟有信心多了),只是對家庭的定義更靈活。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和公共政策教授徹林說,「婚姻在這個國家仍然非常重要,但它不像過去那樣主導家庭生活。如今,擁有成功的家庭生活有很多方式,婚姻不再是唯一。」  美國人對婚姻依然抱著崇敬之心,希望組成家庭。
  • 我33歲結婚,34歲離婚,一年短暫的婚姻生活想給所有人提個醒
    婚姻就像是一場賭注,有的人賭贏了,換來了一個美好的婚姻生活,快樂加倍,每天都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有的人賭輸了,最後換來兩敗俱傷,把自己牢牢地困在其中,不敢再輕易觸碰愛情。很多人在賭輸後怨天尤人,責怪對方花言巧語偽裝得太深,責怪父母的催促,從而使自己誤入歧途。
  • 加拿大,同居合法
    儘管沒註冊結婚,但普通法伴侶是被加拿大法律承認的。為了與大洋彼岸的伴侶團聚,這位中國男子選擇了出走。又有一次,遇到一個年輕的中國女孩A,正是畢業工作的年紀,一般申請工作類經濟移民或與父母團聚的家庭移民,但A的擔保人是另一個同齡中國女孩B,二人沒有血緣或僱傭關係。
  • 入贅二十多年的女婿被趕出門:事實婚姻與同居的區別
    同居與結婚,不僅僅是一張結婚證的區別,更多的是權利義務的差異。今天,「四哥有法說」就借用福建電視臺播出的一期節目,給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同時提醒大家的是:無證別開車,危險!哈哈!《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未到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係無效,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