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多上語言學校,班上有個同學英文不好,有天他來遲了,站在門口說:Sorry, I am late for class.老師是一位要求很嚴格的老太太,問他:How come? (為什麼遲到了?)同學想了幾秒,很認真,很誠懇地回答:By bus.全班爆笑,老太太一臉黑線。
這條微博段子的背後,是很多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上依然停留在「啞巴英語」的現實情況。
「的確,任何一門語言,僅靠課堂學習,是永遠也學不完的,英語尤其如此,一定要積累,才能達到聚沙成塔的效果。」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劉源源說。
她在中國大學MOOC《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內介紹到,世界有70多個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有大約15億人能說流利的英語;世界百分之七十的郵件是用英文書寫的;世界上的科技資料,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用英語發表的;百分之九十的國際會議是以英語為第一通用語言的。錯過英語,你會錯過無數的可能性!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劉源源(右二)和課程團隊
擔任慕課負責人,她從老師變成了學術偶像
在國防科大從事外語教學的劉源源,是2007年全軍首批聘用的文職人員,授課十多年來,憑藉紮實的功力和風趣幽默的風格,把多名學生培養進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她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雅思劉」。
作為軍事科技人才的搖籃,國防科大素有「軍中清華」的美譽,因為培養高科技人才的原因,很多學生都有去國外名校深造的機會和需求。2013年,慕課開始大規模進入亞洲,這年8月,學校把建設《大學英語(口語)》慕課的重任交給了劉源源,讓這位年輕的女教師擔任課程負責人。
經過大半年的精心準備,2014年5月,在中國大學MOOC成立的同年同月,《大學英語(口語)》作為全站首批10門985高校慕課正式上線,首次開課就吸引了十多萬學員參加選課,剛剛結束的第七次開課,更是吸引了超過36萬學員,目前累計選課人數高達近120萬人次。
這裡面既有山區小學的英語老師,還有專業帶娃的全職媽媽,還有正在攻讀MBA課程的職場人士,當然大部分還是懷揣理想的大學生們。有學員評價說,這是自己上的第一門慕課,老師上課語言流利、情感交流到位、自信、富有感染力,每一頁ppt都是乾貨,非常適合初學又想對各個口語話題有所了解的同學。
「建課早,是優勢、也是劣勢,因為幾乎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也給我和團隊放開手腳、大膽去試的機會,中國大學MOOC就像是一個媒體平臺,讓老師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變成自媒體大V,成為學術偶像,接受全國甚至海外學員們的公正評價。」劉源源總結道。
開設名師專欄,她說要學著像孩子一樣交流
儘管在過去數十年的求學和授課經歷中一直跟英語打交道,但在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劉源源第一次出國時也差點「翻了車」。彼時她剛剛達到機場,需要找公用電話給家裡報平安,在買電話卡的地方,她問售貨員:「How much is this,please?」售貨員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英文回答:「This is a top-up card.How much do you want to top-up?」
劉源源試探性地給了一張50歐元的大鈔,心想反正售貨員會找零錢給她,結果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因為這張 top-up card,也就是充值卡。
雖然當時的她已經一頭扎入英語學習多年,甚至考試經常拿滿分,但是面臨實際應用場景時還是免不了碰壁,因為學校的英語課本裡沒有太多涉及到生活場景的單詞。
去年,劉源源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了《海外生存口語全攻略》名師專欄,希望通過音頻的形式,幫助學員們打造更好的聽說環境,為了做好名師專欄,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因為不是每個場景自己都熟悉,比如宗教場景、醫療場景等,畢竟在現實中,你在國外用英語和老外們對話時,是沒有字幕的。」她幽默地說。
曾有不少學員都表示,在說非母語的語言時,很難說出一大段話,往往只是說一兩個句子就要卡殼了。除了鼓勵大家要調整心態、大膽去說之外,劉源源還給出了一項「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建議:學著像孩子一樣交流。
她分析到,語言最重要的目的是用來交流,發音當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很多人會質疑自己的英語能力,但如果你去聽英語母語的人講話,基本能聽懂,就說明你的語言能力是基本到位的,只是缺乏的是鍛鍊的機會。
「我的小侄子才兩歲,他還不會自己提褲子,也不知道褲子這個詞怎麼說,但他有這個表達需求的時候,會說『關腳腳『,這樣我們大人就明白他的意思是什麼了,所以當我們表達時遇到不會的詞彙,也要學習用簡單的詞彙去解釋它。」劉源源笑著說。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