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英語教研員張瑞娟: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前世今生

2020-12-27 未來網

  2020年4月4日,學習強國、央視頻和一起教育科技聯袂推出「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邀請河南省安陽市初中英語教研員張瑞娟老師,分享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前世今生。

  

  張瑞娟老師提到,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總結起來就是,目標有操作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有評價,有互動、有邏輯。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教學設計一定要有邏輯性。

  以下是張瑞娟老師演講實錄,內容經編輯有刪減:

  親愛的老師們,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謝一起教育科技能夠給我這樣的機會讓我跟全國各地的老師進行分享。

  這是一位所謂的「十八線主播老師」一點心聲,講課之前跟大家分享。

  上課了,這個春天聽不見鈴聲,窗外的紅棉花開得妖嬈,在風中舞,這誘惑不了我,我聽到屏幕裡傳來雜音,還有笑聲、抱怨和疑惑,有聲音的世界就是好世界,有多種聲音就會更美好。我的春天在這裡,很多時候一個字母就是一朵花,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小屏幕足以挖掘出深奧的命題,即使在小小天地裡,只要我們有追求,教研的花兒朵朵就會伴亮整個春天。

  大家喜歡嗎?是不是感覺到了咱們一線老師他們的心聲呢?雲端堅守,以教戰役,守望春天,我們的教研在這裡。

  我堅信教育不是童話,但需要童話般的浪漫,這既是一種教育憧憬,也是一種教育信心。

  今天分享的題目是《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前世與今生》,似乎大家對前世和今生都非常感興趣,不過今天會重點講講今生。

  我問大家三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將去往何方?日本的佐藤學老師說,如果說19世紀和20世紀的老師都是教育專家,那麼21世紀的教師則必將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

  那麼接下來我的問題是,你把學生帶到哪裡?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你確定把學生已經帶到那裡了?

  北京市特級教師王曼怡老師說過,教字成功,必備字先行。所謂的備、講、輔、批、考,這裡的備課也就是我們的教學設計。我們要依據什麼來備,我們應該怎麼備,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備?這些問題如果老師感興趣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去探討,備課時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教材處理還是目標明晰?是一節課還是一門課程?那麼在上課時我們更應關注有無告訴學生,還是學生有無明白?方法好看與新奇還是方法與目標的一致性?那麼在考慮作業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時間佔用還是檢測目標?是多做練習還是檢測、鞏固和提高?我相信屏幕前的每位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我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切的基礎。好課有標準嗎?當然有,上好一堂課需要每位老師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教育哲學;

  第二,教育科學;

  第三,教育技術;

  第四,教育心理。

  這些都很重要。一些專家對好課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有意義、有效率、生成性、常態性、激興趣、高思維、知引行。還可以概括為三感:感知、感悟、感動。

  根據這些專家的標準,我認為好課堂的關鍵詞是生長的、快樂的、美麗的,老師們,你們同意嗎?

  咱們接下來再看一下教學設計的定義。北京教科院的何克抗老師說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實行解決方案、評價事情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何克抗老師強調我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過程,我個人的解讀是這個過程應該有思考、有思路、有深度、有密度,針對我們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我應該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這樣的思維活動,然後建構結構化的知識,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的時候,我們逐步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學會學習等等。

  教學設計我認為可以用Scaffolding這個單詞概括,是一個核心關鍵詞。如果一節課一定要設計的話,這個時候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腳手架,從對知識的傳授到提供學習的支架,這個是非常重要的。It is a matter or building bridges. 就好比我們要建造橋、建高鐵等等是一樣的,這個腳手架怎麼搭非常重要。

  話說35年前。從1985年起,我們強調的教學目標是雙基目標,即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第二個十五年,到2000年的時候,我們強調教學目標是三維目標,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觀。第三個十五年從2015年起,從雙基到三維,到綜合素養目標,它強調的是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仿佛完成了一個35年的時間穿越,也就是教學目標的前世與今生。

  從前世到現代課程模式的今生,我做了一個這樣的比較,大家看是否認同。我認為前世到今生,從統一性到差異性,從結論性到過程性,從知識傳授到問題探究,從概念系統到情境建構,從掌握運用到學會學習,我認為這個過程是知識的轉型。

  我想強調一下素養目標,我認為它既沒有顛覆30多年前提出的雙基目標,也沒有否定三維目標,它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將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幫助我們的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同步建構知識體系、運用能力和價值觀念,然後逐步逐步的形成可沉澱、可遷移、可重構、可建構的這樣一個核心素養。

  Think of many possible answers,Think of many possible solutions. 我們應該有儘可能多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有了核心素養,我們的教學設計是不是讓你覺得更加輕鬆了呢?恰恰相反,不是為了好教,而是為了教好,為了有更好的教學設計。我們要左手課標,右手教材。希望我們老師能夠整合現有的材料,整理重點內容。教師加強學習互動,而不是一言通天,教師振奮學生情緒,而不是催眠藥師。

  剛才我說落腳點是加強教學互動,因此我想說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也就是教學是交際。用交際去教,為交際而學,教學要活動化,活動交際化,交際生活化。基於實際語境,然後能夠忠實理解如何通過教學設計走進文本。我們最終的宗旨是培養能動、理性和全面的人,也就是跳出文本。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全人,它折射出人性的光輝,這是我們教學設計的真諦。

  那麼在教學設計今生的過程當中,希望我們的老師牢牢記住學生作為學習者,作為語言人、文化人和思維人,始終在與世界互動,與社會互動,與自然互動,與工具互動,與自我互動,也就是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三大主題。

  我們要秉承核心素養的六要素指向,整合英語學習活動觀,要從學習的已知出發,記住主題引領,以語篇為依託,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實現提升和優化。

  What makes a story?能夠組成故事的要素應該有哪些呢?現在我列舉的Time、Place、Plot、Character,大家都很熟悉了,我提的問題是What makes a story MORE THAN just a story?我認為不僅僅是故事本身,而是Theme,也就是主題,指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當中提到了。

  接下來我們簡單說一下教學情景的四個階段:

  1、創設情景;

  2、身心感悟;

  3、主動建構;

  4、歸納提升。

  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不知不覺進入一定的情境,在教師感染下的主動的體驗,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教學情境。比如說圖片、音樂,或者是角色扮演、生活經驗、實物演示,這些都可以被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在創設教學情景的時候,給我們非常好的支撐,而且它們也是源於生活,跟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教學設計的課堂提問的環節時,我認為這個圖表可以幫助大家非常理性的去設計自己的課堂提問。舉個例子,看這個數學坐標,先看橫坐標,諸如文字、圖象、音響和場景,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難易度是從低到高。再看縱坐標,課堂提問時,What、Why、How、If,易度是依次從低到高。

  同時,教學設計一定要儘可能的simple,簡意味著事半功倍,以少勝多,四兩撥千斤,此時無聲勝有聲,簡是複雜之後的容易,量變之後的質變,厚積之後的薄發,臺下十年功的付出換來的臺上一分鐘的精彩,我自己的理解就是simple。大道至簡,大而簡之,一節課就是用一根線串起來所有的教學活動。

  教學設計過程中老師們要記住,把它放到我們的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時不時地想想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如何發生的,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才會更有針對性。The children are the curriculum (孩子即課程標準). Education is of learners, by learners and for learners(教育即生有、生治、生享). 只有我們的課設計得有趣、好玩,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教學設計要跟我們上課和作業要保持一致。不是一、二、三教學活動的堆積和羅列,應有一定的邏輯性,同時還要注意師生話語的時間比,要注意有效的教學語言,教學要有邏輯性,要流暢,程序間要有過渡,有理有據,水到渠成。

  概括一下冗長的文字之後,我認為其實就是以下幾點,目標有操作設計,學生有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有評價,有互動、有邏輯。其中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教學設計一定要有邏輯性。

  教學設計的步驟也是可以用火箭的方式,第一個是pre-teaching,第二個是in-teaching,第三個是post-teaching。如果按課前、中、後來說,應該是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思在課後,趣在其中。教學設計時,老師們熟讀教材,吃透教材,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材不是我們的世界,世界才是我們的教材。

  有一句話說得好,最美的時光總是走的最急。很開心跟大家做了這樣的分享,希望你們能記住一位普通英語教研員的教育情懷。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剛剛|洛陽二外張翔老師勇奪第十二屆全國初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還語言以魅力,予學生以舞臺——記洛陽二外第四屆典範英語課本劇&心理劇展演熱烈祝賀洛陽二外初三學生在市初中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展評中取得優異成績!省級大賽創佳績,洛陽二外學子美名揚!洛陽二外學生斬獲2016年CCTV「中國好學生」英語大賽全國總決賽(初中組)一等獎包攬全市前12名!
  • 韶關市英語教研員調研仁化中學英語教學
    今天是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距離高考還有41天,距離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僅有4天。 為了今天上午市教育科學院的英語教研員王錦霞老師來到仁化中學,與高三級全體英語教師和部分高一、高二英語教師就高三英語複習備考和英語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了座談。
  • 融通互協 教學與評價的「傳奇今生」
    ,共同聆聽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英語學科教研員、特級教師祁承輝老師所做的主題為:Qi議「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專題報告,祁老師以在線教學視頻資源和教學實施為例進行了深度剖析。活動伊始,祁老師以一曲悠揚的《水中傳奇》把老師們帶入了溫馨舒適的聆聽環境,但是大家還不知道祁老師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一曲聽罷,祁老師拋出問題:這首歌的「前世」與「今生」是哪兩首歌曲呢?
  • 深耕英語教研之林,共創教師成長之美 ——安陽市第四期青年教師成長班暨分級閱讀展示課活動
    11月21日,安陽市第四期青年教師成長班暨分級閱讀展示課活動在銀杏小學如約舉行。安陽市小學英語教研員許琳老師、北關區小學英語教研員馮麗君老師、銀杏小學牛小露副校長、銀杏小學張芳玲主任、銀杏小學胡擎坤主任、安陽市青年教師成長班成員及安陽市各校小學英語教師共一百餘名教師,相聚在銀杏小學學術報告廳,觀摩研討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共同創造青年教師成長之美。
  • 內蒙通遼市中學英語教研員王志敏:如何做好核心素養下英語閱讀教學...
    4月4日,學習強國、央視頻和一起教育科技聯袂推出「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邀請通遼市英語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全國英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王志敏,以中學英語線上教學為例,分享基於核心素養中的中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 楊浦區一初中英語教研員:一人支教 全家援藏
    這個國慶中秋,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初中英語教研員盧璐接到了來自遙遠西藏的電話——那頭,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傅欣興奮地跟他說:「盧老師,你在這裡編寫的《中考英語詞彙手冊》,拉孜縣的幾位校長都來問我取經,要版權了。」
  • 中小學教育科研|趙尚華:初中英語「合理控制教學容量」的實證研究
    我曾在A區和B區調研中,共聽課20節,其中16節課有拖堂情況,經過聽課分析以及與教師的交流發現,拖堂是表面現象,反映的是教學設計的問題。教師往往放大一節課的作用,將大量的內容與活動放在了一節課內,導致目標多、容量大。為了完成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課堂節奏被加快,學生思維與互動時間被壓縮,但教師往往還是無法完成教學內容,導致拖堂。
  • 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
    近年來,全市各區教研團隊和廣大教師在初中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方面開展了豐富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了研究如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和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語教研室聯合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中學英語教研室於2018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古城中學隆重舉辦「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 教學研究 | 支架理論與初中英語詩歌寫作教學
    【摘要】本文從分析當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入手,通過一節詩歌寫作課案例展示如何將支架理論引入到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
  • 程曉堂: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
    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程曉堂以「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他在分享中具體解釋了何為「把脈」:教研員指導課堂教學,既要發現課堂亮點,也要指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教師共同分析並解決問題。程曉堂教授指出:「把脈的重點是觀察、分析、研究課堂上教與學的行為,並作出合理、準確的判斷。」
  • 福苑小學——區教科院英語教研員孫豔老師蒞臨我校指導教學
    專業指導促成長,紮實教研提質量2020年11月20日,為提高我校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校邀請福田區教科院小學英語教研員孫豔老師前來觀摩評課,指導工作。在學過chopsticks,bowl,plate,spoon等單詞的基礎上,張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教學情境,將教室創設為餐廳,孩子則化身為來到餐廳的顧客和餐廳服務員。在情景應用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在熟悉怎樣將自己的需求用合適的英語表達出來。
  • 市鄉村英語骨幹教師培育站舉行學員課堂教學設計展示研討活動
    ,揚州市鄉村英語骨幹教師培育站學員課堂教學設計展示研討活動於2017年2月23日上午在江都區大橋鎮中學舉行。來自寶應、高郵、江都的全體培育站學員及江都區大橋片部分英語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此次活動分三個部分進行,首先由來自寶應、高郵、江都的8名培育站學員就牛津初中英語8下unit2 task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環節及意圖向各位評委、專家進行展示說明。
  • 市教研院舉辦全市初中英語學科組長培訓暨英語閱讀教學經驗交流會
    為強化以教研組為核心的英語學科教研團隊建設,提高全市初中英語學科教研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領導力,更好地提升我市英語科閱讀教學質量,2018年10月22日至23日,市教研院在博愛學校組織舉辦了初中英語學科組長培訓暨英語閱讀教學經驗交流會
  • 惠濟區組織參加河南省基礎教研室以「教學評價」為主題的遠程教研
    惠濟區小學英語教研員孫紅偉、李宋佳和全區英語教研組長參加本次活動,會議在惠濟一中進行。,鄭州市英語教研員陶繼紅老師做「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及教學建議」的專題報告。」的專題報告  陶繼紅老師充分結合實例,從作業的定義、教學評價的定義、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現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問題的原因以及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五個方面與老師們進行分享。
  • 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新課改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老師要把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培養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 夯實英語課堂教學 培育時代新人
    夯實英語課堂教學 培育時代新人——德陽市旌陽區2020年初中新入職英語教師優質課競賽決賽成功舉行 2020年12月10日 11:14:05 來源:四川新聞網
  • 主題探究,深入解讀,多元評價——嘉興市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評價...
    近日,嘉興市「英語聽說教學與評價研討活動」在嘉興一中實驗學校報告廳舉行。根據嘉興市初中英語省規劃課題《主題引領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評價實踐探究》課題研究計劃,此次活動旨在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評價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科教學質量。
  • 校 園 ┊ 百年滄桑傳薪火 千秋事業譜華章 ——安陽市第七中學簡介
    學校先後創建了新課改網站,創辦了《七中教科研》,承擔了化學「程序式」教學法,數學「啟發式」教學法,「英語教育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以及「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省和國家級的課題,還全員參與了《培養學生『四會』能力」的和諧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整體建構和諧教學》等課題研究,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四段七環節——和諧教學模式」,增強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為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學校熱點2|金水苑中學:普陀區教研員赴金水苑中學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普陀區教研員赴金水苑中學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為了促進我校青年教師成長,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普陀區英語教研員汪瑾華老師於12月14日下午赴金水苑中學開展教學指導工作。
  • 【旗幟飄揚】英語教學的探索者
    ,中學高級教師,現在呈貢區教育信息中心擔任中學英語教研員。  在李存鳳老師2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她根據呈貢區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和教材的具體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嘗試過張思中外語教學法、語法翻譯法、聽說法、認知法、交際法、五步教學法、三P教學法、全身反應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等國內外外語教學法,並通過教學工作實踐,全面加以總結和創新,把各種外語教學法整合、提煉、不斷創新,靈活、有效地運用於各種課型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