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電視臺開始用英語報導穆斯林齋月祈禱
沙特電視臺開始用英語報導穆斯林齋月祈禱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為改善自己作為穆斯林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沙特開始對穆斯林齋月期間的每日祈禱進行英語電視報導
-
阿拉伯世界五百年:奧斯曼徵服至今的歷史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毫無疑問,要想準確深入地認識當今阿拉伯世界諸多問題的形成根源,就必須忠實地追溯它的過去。 最近幾年,由外國人撰寫的關於中東與阿拉伯世界的歷史類暢銷書逐漸增多,比如斯科特·安德森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和《破碎大地:21世紀中東的六種人生》、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詹姆斯·巴爾的《瓜分沙洲:英國、法國與塑造中東的鬥爭》等等。
-
擔任阿拉伯語翻譯的外來穆斯林,為何就業前景就會很廣闊?
百家原創作者:布丁聊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布丁聊歷史,小編認為最重要的經典《古蘭經》就是安拉以阿拉伯文的形式降示給人類的,對於穆斯林來說,阿拉伯語是承載其宗教的重要工具,相對於其他語言,其優越性無可比擬。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經濟的騰飛中國成為第三大國際石油消費市場,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對中國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生活中與阿拉伯世界關係向來不錯後者和中國經濟交往也越來越密切。
-
穆斯林兄弟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從19世紀前半葉開始,埃及不斷受到西方近代化歷程的影響,一大批歸國留學生認為必須效仿西方走世俗化道路,埃及才能夠復興。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給了他們以信心,1924年凱末爾廢除哈裡發制度,認為《古蘭經》和聖訓從來沒有認可哈裡發制度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同時進行全盤西化的改革,削弱伊斯蘭教的社會影響。
-
一文帶你看懂阿拉伯、伊斯蘭、穆斯林的區別
阿拉伯阿拉伯語、阿拉伯族、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地區,中心詞都是阿拉伯,但我們提到阿拉伯時一般指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或地區,也就是說主要是說人,說地。排排邏輯順序的話是這樣的,先是有阿拉伯族,他們說的語言叫阿拉伯語,以阿拉伯族為主的國家叫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分布的地區叫阿拉伯地區。
-
吳子夜:阿拉伯網紅,沙特人語言挑逗,黎巴嫩感覺就是三高
,讓這個女孩(Njoud)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阿拉伯國家除了網民數量多,阿拉伯人口的平均年齡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據網站Youth Policy顯示,阿拉伯國家25歲以下人口佔比達60%,平均年齡為22歲,而世界平均年齡是28歲。因此,中東世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地區之一。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阿拉伯半島西部是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如今屬於沙烏地阿拉伯而這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都位於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每年去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絡繹不絕。沙特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幾乎佔有整個阿拉伯半島。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
十分鐘看懂《世界秩序》——伊斯蘭主義和中東
公元732年的普瓦捷戰役和圖爾戰役,擋住了此前阿拉伯和北非穆斯林的軍隊。歐洲擊退了第一波穆斯林擴張後,只在徵服世界的伊斯蘭教的勢頭最終被遏制。1492年,基督教徒收復了西班牙全境,把伊斯蘭教的西部邊界推回到北非。而13世紀,建立世界秩序的夢想又再次浮現。和伊斯蘭帝國一樣,奧斯曼人也認為自己有「維護世界秩序」的政治使命,並且他們既不承認歐洲國家是合法的,也不肯平等對待他們。
-
阿拉伯世界被以色列隔開,能否修建大橋,連接西亞和北非
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體的眾多國家,共有22個,比如埃及,沙特,敘利亞,葉門等等,主要集中在西亞和北非地區。這些國家有著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也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各國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緊密,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現在阿拉伯世界並沒有成為一個整體。
-
沙特、埃及等廣大阿拉伯國家6日開始過開齋節 敘利亞宣布停火72小時
人民網7月7日訊 經過一個月的把齋,沙特、埃及和卡達等廣大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6日開始過開齋節。敘利亞政府還宣布當天開始停火72小時。 據中東「阿拉伯新聞網」報導,2016年的齋月已經過去,沙特、卡達、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廣大阿拉伯國家6日開始過開齋節。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也宣布6日開始過開齋節。沙特國王、埃及總統、科威特埃米爾等相互祝賀節日,並強調阿拉伯國家要加強團結,勇敢面對挑戰,打擊恐怖勢力。
-
伊朗與穆斯林兄弟會,分屬什葉派與遜尼派,兩者能否走向聯合?
穆斯林兄弟會與伊朗分屬不同派別,雙方關係如何?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在埃及有一個宗教組織迅速崛起,並把執政多年的穆巴拉克趕下臺,2012年,該組織還推出代表擔任埃及總統,一時間轟動了全球。這起事件就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取得埃及政權,穆兄會成員穆爾西成為埃及總統。
-
沙特景點:它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高原上,是這裡半島最大的國家
沙特,大多數的人們都叫它沙烏地阿拉伯,簡稱也就是沙特了。這裡的旅遊還是比較發達的,政府也是鼓勵私有的經濟發展,減少石油出口的依賴,也提供給很多人就業的機會。那就來了解一下這裡。吉達老城區,這裡是沙特很有特色的老城區。
-
沙烏地阿拉伯的前世今生:到底是誰成就了沙特家族?
△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想找機會到中東去實地考察一下,受邀去沙特參加學術會議,無疑是個好機會。一路顛簸,來到沙特首都利雅得。罕百裡學派拒絕了伊斯蘭教法四大來源當中的「類比」、「公議」這兩個來源,認為它們會用人的解釋玷汙了神的意志,堅持教法只能來源於作為神的話的「古蘭經」和蒙受神啟的「聖訓」,譴責在解經時的個人意見和「意志自由」,主張正本清源、回歸傳統。罕百裡(780-855)是在公元9世紀前期反抗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過程當中而聞名的一個宗教領袖。
-
巴黎和會:阿拉伯統一與東方主義偏見的交鋒
巴黎和會期間的費薩爾(前排穿阿拉伯服飾者)、阿拉伯的勞倫斯(中排右起第二人)、努裡·賽義德(中排左起第二人)。努裡·賽義德後來多次出任伊拉克首相,也被視為親英派的代表,1958年7月慘遭橫死。對於費薩爾這次表現,伊拉克學者阿里·阿拉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阿拉伯人在國際舞臺的首次登場」。
-
盤點世界上的政教合一國家
如果一個國家在形式上由國家元首兼任宗教領袖,但實際上國家的政治治理並不是依據宗教教義進行的,那麼這樣的國家只能稱為廣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或者只能說有一定的政教合一特點,事實上有一部分人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屬於政教合一國家。那麼當今世界有哪些國家是符合真正狹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的特徵的呢?我覺得這樣的國家首推梵蒂岡。
-
阿拉伯王室:「穩定之錨」如何煉成
馬克斯·韋伯指出,「如果沒有合法性,一個統治者,一個政權或者政府體系就很難得到處理衝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對於長期的穩定和良好的統治是至關重要的。」無論突尼西亞、埃及,還是利比亞,前政權的政治合法性被統治國家數十年之久的領導人,以及僵化的體制損耗殆盡。民生凋敝、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的迷失、領導人企圖父業子承引發的政治繼承危機,成為壓彎阿拉伯「克裡斯瑪式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
富裕溫和的穆斯林,為什麼也做人彈?
香料大亨的兩名兒子都是富商,從小就接受私人教育,生活無憂,也擁有自己的事業和完整的家庭。他們一直被認為是「溫和穆斯林」,從未發表過極端言論。 以上種種,讓外界百思不得其解。由於恐怖分子擁有一套非常奇特的價值觀,外界在理解他們的時候,困難重重。
-
伊朗和沙特有什麼區別,他們為何長期對立
公元632年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創建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死後繼任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者被稱為哈裡發,第四代哈裡發是穆罕默德的侄子兼女婿阿里。然而阿里儘管繼承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地位,卻無法繼承穆罕默德在穆斯林心中的精神權威——事實上也根本無人能夠繼承。
-
日本,一個沒有穆斯林的世界
日本禁止勸說公眾去領養伊斯蘭地區的孤兒的行為,任何穆斯林積極遊說皈依伊斯蘭都被視為變節他國,幾乎沒有機構教授阿拉伯語,在日本進口一本古蘭經都很難,在日本的穆斯林,通常都是外國公司的員工,日本幾乎沒有清真寺,日本政府的政策是近最大的努力阻止穆斯林進入,就算是在本地外國公司派來的物理學家,工程師和經理也不例外,日本社會還是希望穆斯林在自己家祈禱就好了。
-
在穆斯林齋月,伊斯蘭教徒要禁食一個月,他們真的不吃東西嗎?
齋月齋月在阿拉伯語叫「拉馬丹」,是指伊斯蘭曆的9月,大約相當於我們公曆的5月到6月之間。按照伊斯蘭教教義,因為安拉是在這個月把《古蘭經》降給穆斯林的,因此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