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學在生物課中運用的比較普遍,比如物理模型、數學模型。今天我主要介紹的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紙質模型。利用紙質模型進行相關的生物教學,操作簡單,成本低,易獲取,實踐性強,很適合生物課堂使用。
最近我們正在學習選修三專題一基因工程,課本上有模擬製作「重組DNA分子的模擬操作」,為了在課堂上快速完成操作,我讓學生拿出白紙,用不同顏色的筆寫出兩組鹼基序列,進行模擬重組DNA的操作,效果比較好,學生能很快完成。
第二節課在講基因表達載體時,我也想讓學生通過紙質模型來體驗各種連接過程,這塊操作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同樣在高考題中考察的機率比較高,難度大,所以我想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正如美國教育學家蘇娜丹戴克所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
接下來就是動手實驗了,我自己先在辦公室進行模擬,發現一組不能完成,最後我用兩組模型來完成,先在紙上用兩種顏色的筆寫出四條DNA的鹼基序列,兩兩相同,用筆在質粒上標上方向、啟動子、複製原點、終止子,並對四條序列進行簡單的編號,為的是快速組合。先把質粒連成環狀,然後用剪刀模擬限制酶進行剪切,分別剪開兩組質粒,並剪下兩組目的基因,下來就開始不同情況的模擬,有自身成環、重組質粒、正向連接、方向連接等多種情況,並進行大致的分類。
要想讓學生操作的順利,並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教師的引導很重要。課堂上給每人發一張大白紙,先用雙色筆書寫鹼基序列,各寫兩組並簡單進行標記,再連接環狀質粒並標上啟動子、複製原點、終止子和方向,然後找限制酶識別的序列和切點位置,最後剪開質粒和剪下目的基因。準備工作完成,下面就是難操作的連接環節了。
學生們開始了連接,五花八門,有無從下手的,也有連不到一起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同的連接方式,有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相連、質粒和質粒連接、目的基因和質粒連接;同時也出現方向不對的,有正向連接也有反向連接的等等。最後大家在我的引導下開始不同的模擬操作。
引導1:用一組模型進行模擬,看有幾種連接方式?
注意:模擬過程中我們用的是同一種限制酶,質粒和目的基因露出的粘性末端是相同的。
結果:目的基因的自身環化。
重組環狀質粒(正向重組和反向重組)。
結論:通過模擬操作,得出一組模型產生的新環狀重組有3種,其中目標重組1種(即正向重組),意外環狀重組2種:一種是目的基因的自身環化,另一種是切開的質粒和切下的目的基因方向重組。
引導2:用兩組模型進行模擬,看有幾種連接方式?
注意:同樣用的是相同的限制酶,會有兩個質粒,兩個切下來的目的基因。
結果:分三類情況,一是純目的基因的環化,二是純質粒的環化,三是目的基因與切開質粒的環化。
載體自身環化
目的基因自身環化
結論:通過模擬操作,得出兩組模型模擬出現的意外重組類型很多,具體歸類如下圖。
引導3:思考在基因工程中實際參與重組的外源DNA分子與質粒的數量龐大,就可能出現n組模型的重組問題,怎麼解決?
分析:當n越大時,由於參與隨機重組的目的基因與切開質粒的數量、排列、正向連接、方向連接的不同,意外重組類型會非常多,這對於獲取目標重組DNA幹擾極大。進一步探究可知,如果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質粒和外源DNA,這樣產生兩側的黏性末端不同,就可以有效避免意外重組的發生,有利於獲取目標重組DNA。
引導4:用兩種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質粒和外源DNA分子,進行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看有多少種連接方式?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
注意:用兩種限制酶切割質粒時,會產生切下來的廢片段,雖然在表達載體時無用,但在連接時會存在,也就可能出現意外連接。
結果:如果用一組模型進行模擬,會出現目標重組1種(目的基因與質粒有效片段的正向連接),意外重組1種(目的基因與質粒片段反向連接)。
探究:如果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用2組模型進行模擬會有多少種連接方式?
實驗結果大於10種,如下圖
通過探究發現。用不同的限制酶和用同一種限制酶對質粒和目的基因進行切割,前者意外環狀重組比用1種限制酶要少的多。但意外重組仍然有很多種可能性。
基因表達載體構建的目的是為了目的基因的表達。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必須有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目的基因、複製原點這五部分。並且這5部分必須按特定的次序排列,也就是在製作模型時,對質粒要標註方向一樣,按目標重組連接的才能正常表達。雖然在基因表達載體構建中會出現多種意外組合,但大多數是不能表達的,實際對基因工程的影響不是很大,在學生做題時,要能理解各種意外組合的出現的原因,並會分析不能表達的原因。
紙質模型在基因工程中的實踐運用,讓我自己也提高了很多,尤其是自己在體驗的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要查找資料自己總結。做完模擬實驗後,我剛好看到有關的幾篇文章與紙質模型有關,我認真閱讀反思自己的教學,看那些方面需要改進和加強,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加完美。
對於學生的掌握方面,利用重組DNA分子的紙質模型模擬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將微觀的難於操作的過程轉變為宏觀簡單操作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積極思考、探究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利用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做的真正意義上的學懂。紙質模型的運用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象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
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
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
—— 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