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靈魂有香氣!——乙未年初,重逢「雪印青餅」偶感

2020-12-25 大河網

    □特邀撰稿劉芳溪文圖

    普洱友皆知,七子餅中有一款「雪印青餅」。

    前幾年,我與「雪印」在上海初遇,且聽那名字,雪天出生的我,仿佛與它已是前世的邂逅。留聲機裡流淌著大提琴幽咽的音符,窗外,是黃金榮舊宅府邸裡的桂樹金香,心窩和後背都是熱的,想必此刻遇見普洱恰恰好,可惜時間太早,我尚年輕,哪裡知道珍惜!

    春節前夕,突然收到了來自上海張先生的一份「新年問候」——「雪印青餅」,也喚醒了我心底的那縷茶香,大年初一夜,就著這樣一盞老茶,回想起昔日在那燦爛的金花桂雨中閒閒散散喝下時的初心。

    不知幾時起,我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小茶油」,自幼受母親的耳濡目染,初次與茶相遇,便沒有循序漸進地從那雅翠曼秀的清新綠茶、迷人心醉的醇香紅茶一路「打怪升級」,上來第一回合就是武夷巖茶擺的一道「盛宴」,依稀記得上來便被「馬肉」茶氣KO完敗的那晚,整夜未曾合眼,翌日卻精神矍鑠,從此我正式走上了「一入茶門深似海,夢裡尋香幾多回」的漫漫茶旅。現如今,每每喝到一款好茶,我便會自己偷偷樂和上許久。

    羊年伊始,開年大吉祥,再次遇見「雪印青餅」,令我欣喜不已。

    7532的七子餅,是勐海茶廠青餅中最為細嫩的茶品,產量並不多,茶材選用的拼配方式是3~6級茶菁原料混拼,面裡一致,因餅面細芽多且白如冬雪,故市場上稱之為雪印。「雪印青餅」是鈺壺軒黃先生於1999年11月命名的,所以「雪印青餅」是一種市場的俗稱,特指上世紀70年代生產的一批7532的勐海青餅。這批7532的外包裝紙是「小口中」厚綿紙,「茶」字為粉綠色手工蓋印,內飛「細字尖出」,小內票,紙筒包。

    這次品到的「雪印青餅」便是張先生特地從上海寄來的我初遇的那款「雪印」,興奮難耐的我僅僅是再次聽到「雪印」這輕靈曼秀的名字,五官七竅便都已經妥妥地備好了候著它呢!

    口感一如既往的絲綢般綿滑細膩,香氣是那麥芽糖般的初戀氣息,綿裡藏刀的茶氣,霸氣渾厚的氣場,磅礴低調、內斂含蓄,化骨綿掌一樣的衝擊力繞著喉嚨打轉兒而後直搗丹田,除了「靈魂有香氣」的雪印老茶,我想任何一款茶都不能賦予我這樣的心靈通竅。

    有人說,茶,茶,茶,太龐雜,百家爭鳴,各有千秋;亦有人說,茶人的最後一站是普洱,也只能是普洱。號級茶、七子餅、印級茶、老茶、生茶、熟茶……一入普洱深似海,想一口辨出是哪一年哪一樹的茶,需要歷練陽關三疊、大漠孤煙這等的曲曲折折……

    而我這一路尋尋覓覓下來,修成的是每日生活且從喝一大壺通透的普洱開始。

    有人說,「雪印」這樣的珍貴和飽滿不很適合青澀懵懂的少年時代,可轉念一想,若是太晚已受過世事的紛擾,又唯恐品不出那一份清純的心跡了。如今承蒙張先生厚愛,得緣再品「雪印」,七八載後的重逢是我和「雪印」共同成長的見證,靈魂有香氣——那滋味,不說了,我且再啜一甌去!

相關焦點

  • 雪印青餅和73青餅,它們才是關鍵!
    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2年紅印圓茶、88青餅、92方磚等經典老茶。如今將多年研究老茶心得,整理髮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雖然後來市場發現,原來原件的普洱茶大票,是有年份的批註;可是,除非是原件保留著,否則茶筒只要離開了竹簍,基本上再無法從外包辨識它們,因為當時候的包裝紙都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在 1980 年代的時候,最終對顧客來說,貨品最後都只是給予差不多的名稱:「遠年七子餅茶」、「陳舊七子餅茶」等等,配方不分、名字不分、數字不分。
  • 2019珍藏青餅,一款可現時品飲且有信心於後期轉化的茶
    對茶的要求從健康角度出發,講究「因人而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喝到的有愉悅感的茶主張分階段品飲,以期有更客觀的感受。   前言綜述:   如果對我之前的茶評還有印象的應該還記得,我對那些滿口青澀的所謂的「青BB」的新茶是好印象都有限的。
  • 7532雪印普洱茶,細述它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外包紙上也就有了各種顏色的「茶」字,被俗稱為「公司部門茶」。▲96橙印二、7532「雪印」的歷史在1996 年以前,還有一款非主流產品,就是嘜號為7532的七子餅,坊間稱為「雪印」,很浪漫的名字。▲雪印青餅「7532也是1975 年定了配方之後正式生產,直到 1996 年,就沒有再出口了。只有內銷了。當時很難賣,手頭上好多貨出不去。香港人嫌滋味太淡,霸氣不足且價格太高。
  • 為什麼才壓好的普洱茶餅香氣沒有散茶好?
    常有茶友領到一些商家提供的免費散茶,或是買了一些散普洱茶,剛泡時,都感覺很好喝,很香,但壓成餅後,以前的香氣呢?怎麼沒有以前香了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說說普洱茶散茶,是從茶山採摘鮮葉,然後經過萎凋,殺青,使鮮葉中的酶促反應鈍化停止,再到曬乾(曬青毛茶得名之義),這個過程大概8個小時左右,剛曬乾不久的茶葉,茶性最為寒性,也是感覺茶滋味較濃的時候,尤其是散茶香氣高揚。所以茶友喝到散茶時,不習慣的覺得太寒,適應的茶友,卻覺得香氣很高,很好喝。
  • 白水清親制「小88青餅」,07年勐海早春老樹茶,未來可期!
    ▲88青餅·普洱藏家珍藏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白水清嫡傳弟子、淘寶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先生,就來說說一款由白水清先生親制的「俗稱小88青餅的勐海早春老樹茶」。▲普洱藏家總店一、茶品簡介此茶由「普洱教父」白水清配製,於2007年精選勐海班章、勐宋、巴達等名山早春喬木茶,根據88青餅配方製成,在業界被稱為「小88青」。名家配製+經典配方,是這款茶的兩大亮點。得益於白水清精妙的拼配水平,經過10多年轉化,它的口感醇厚,香高氣強,隱約可現88青餅風範。
  • (深度講解大益茶品,建議收藏)
    普洱茶是我國的著名茶品,7542則是中國茶葉領導品牌大益集團勐海茶廠出產頂尖產品,以3-6級毛料為主體(中壯葉),1-2級毛料鋪面(嫩芽),再間以少量7-9級毛料來調味(粗老葉)而成的配方,研配得當,麵茶色澤烏潤顯芽毫,芯茶肥壯。該茶品香氣純正持久,有花果香,滋味濃厚回甘好,湯色黃亮,葉底勻齊。
  • 普洱茶之印級茶的含義和歷史,你了解多少
    2,1950-1968年,所謂印級茶品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且有內飛無內票,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3,1968年之後,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散茶經過兩年多的陳化,清新爽利,風格明朗歡快,既有新茶的新,又有老茶的老,是一款綜合型的白茶。藥香、花香、陳香、花香等香氣交織。既有清新,又有沉鬱。另一款,是餅茶。餅茶,一改蓬鬆的體態,外形稍稍收斂。同樣,以圓潤的模樣陳化了兩年零四個月,2017五彩貢眉餅茶,香氣更成熟些,餅茶是竹葉香、粽葉香、甜花香。餅茶湯感豐腴,飽滿多汁。散茶餅茶,風華萬千。散茶活潑靈動。餅茶成熟穩重。
  • 15萬一餅的88青餅到底如何火起來的?
    因為自從號級茶、印級茶之後,普洱老茶出現了一個斷層,能夠接得上歷史、有較大批量又有一定陳期的,貌似只有88青餅,從而在市場上一路走紅。 「88青餅好大的風頭,不過就是一款平凡的稍有年份的7542嘛,何德何能近十年來漲了幾十倍還追求者眾多,真是一群瘋子!」反對者這樣說道。
  • |農夫山泉|掛耳咖啡|喜茶|嬰幼兒配方奶粉|雪印惠|啤酒
    ,是可愛的夾心小方、3月1日,喜茶在官方微信平臺發布首款餅乾—夾心小方,這也是喜茶在包裝零食上的最新動作。喜茶小方共有兩款,金鳳茶王味和鹹蛋黃風味,精選優質巴旦木粉製作而成的酥脆餅皮,更搭配濃厚夾心。金鳳款的餅皮和夾心中融入金鳳茶葉原葉研磨製成的焙香茶粉,茶香濃鬱,酥脆可口。鹹蛋黃喜茶小方搭配奶香夾心,輕薄酥脆,鹹香濃鬱。
  • 首塊「老陝青餅茶」試製成功 重築唐宋蒸青茶夢
    茶葉中國10月25日訊 歷史越千年,漢水之春茶業公司的劉冬林先生為了將漢中的茶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決心重築唐宋蒸青茶之夢,經過他反覆試驗、精心研製,2014年10月4日,首塊「老陝青餅茶」在陝西寧強縣天源茶葉加工廠試製成功。
  • 普洱茶是散茶好還是餅茶好,如何選擇?
    普洱茶產於雲南,產區主要有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因為用雲南當地大葉種為原料製成的茶,香氣高銳且持久,滋味濃醇且耐泡,所以深受眾多茶友的喜愛。不過喜歡普洱茶的茶友主要分兩類,一類喜歡喝散茶,另一類喜歡喝餅茶。
  • 白茶不是熟普,最好是散茶,餅茶沒有必要喝?
    有獨愛綠茶的朋友,一貫看不上普洱的醇厚濃釅;也有獨寵巖茶的朋友,覺得綠茶白茶都過於單薄淺白。除去茶類之分,連挑茶的標準,有時候也會爭得面紅耳赤:「茶葉當然是嫩葉好咯,哪有拿著老葉子當寶貝的。」無論是綠茶的清新,還是巖茶的香淳,抑或是白茶的清潤鮮爽,說起不同茶葉的特殊香氣滋味,愛茶的人能滔滔不絕,說上個十回八回。那麼在香氣和滋味的對決上,白茶散茶和餅茶有勝負之分麼?白茶散茶的香氣滋味,重在一個天然的鮮爽淳樸。
  • 疑惑,相比餅茶,白茶的散茶會有更濃的青草味?
    淺夏裡喝一杯釀好的青梅酒,能嘗到溫柔清甜的感覺。梅子的酸與澀,大家對它的寬容度很高。但換作了茶,那它的味道就不能再發酸與青澀。尤其是青味,那更是一種在茶葉裡不受歡迎的味道。前不久有茶友聊到,同樣是白茶白牡丹,她更喜歡喝餅茶。因為餅茶的味道更熟一點,而散茶的青味太明顯。這不對哇,正常品質的白茶散茶,會有過重的青味嗎?當然不會有。也不應該有!
  • 長期陳放普洱茶,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因為餅茶比散茶節約空間?
    普洱茶,最常見的形態有散茶和餅茶兩大類。很多收藏普洱茶的茶友都是以收藏餅茶為主;日常品茶,散茶也不是茶桌上的主流。相對來說,餅茶撬茶麻煩,還不能很清楚的辨別茶葉品質,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存儲呢?難道僅僅是因為餅茶所佔空間小,比散茶更加節約空間嗎?
  • 承前啟後的88青餅12年升值85倍
    ■88青餅有內飛與無內飛茶餅還有市場上很熱門的「88青餅」,目前它的價格為30000元/餅,而在2000年,88青餅350元/餅,之後一路上漲,即使在2007年市場大動蕩時,它也維持在9000元左右/餅。可謂12年間升值85倍!「自號級茶、印級茶之後,普洱老茶出現了一個斷層,能夠接得上歷史、有較大批量又有一定陳期的,只有88青餅,故其在市場上一路走紅。」吳家榮說。
  • 大益新茶2001 7532有戲嗎?
    7532是勐海茶廠以細嫩茶箐與壯碩茶箐混合拼配而成,其外形條索緊細,顯芽毫,內質滋味醇厚,香氣純正,回甘明顯。風格比較細膩,鮮爽有加。品質特徵比較來說,「純、爽、厚」是其突出的特點,青澀味、粗老味較少。
  • 細說8582與大葉青餅:從包裝、內飛到口感,如何區分正品8582?
    8582青餅是香港南天貿易公司,於1985年起向勐海茶廠訂製的茶餅。早期臺灣、香港老茶友接觸到許多同類型的大葉青餅茶品,容易將二者混淆。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2年紅印圓茶、88青餅、92方磚等珍品老茶;如今開設《普洱老茶講堂》,將多年研究老茶經驗,整理髮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 品中華好詩詞—「青箬裹絳紗囊,酒闌傳碗舞紅裳」黃庭堅茶詞賞讀
    當時的制茶方式與我們現在不同,當時是將茶青先蒸至八分左右熟,再將這些茶青搗爛,就是所謂的「研膏」,有時還會在研膏時加入一些香料,然後將碾好的「茶膏」用模具壓成帶一定圖案的「餅」的形狀,最後再將這些「茶餅」焙乾,包裝成成品茶。「月團」、「犀胯」都是當時這類研膏團餅茶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