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句話,讀懂2019年的「歐洲彷徨」

2020-12-15 環球網

近十年來,歐洲幾乎每年都在各種難題、危機和不確定性中度過,債務、難民、恐襲、「脫歐」、遊行、民粹等問題都讓歐洲頭疼不已,但又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看不清未來方向,2019年也是如此。那麼歐洲在2019變局中到底呈現了哪些異象?它讓歐洲如何彷徨?2020年的歐洲又將何去何從?

「脫歐」:同意離婚了,但怎麼分家還得談

「脫歐」問題困擾英國和歐盟三年多,其曲折發展的進程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2019年,「脫歐」經歷了協議屢被議會否決、「脫歐」延長期限、首相辭職、重新談判、提前大選等波折。最終在12月,以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在提前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優勢席位收官。那麼,這次大選的結果讓「脫歐」的不確定性有所降低了嗎?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概率是否大為下降?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 王朔:英國民眾對「脫歐」的心態經歷了從最開始的新鮮 ,到後來的平淡 ,再到現在的厭倦 。還有人調侃說,如果打開電視機,發現在播放與「脫歐」有關的新聞,那說明世界上沒發生什麼大事。目前,鮑裡斯詹森的「脫歐」方案已經獲得原則性通過,但是「脫歐」問題遠未柳暗花明,「脫歐」後的英歐經貿關係還沒有敲定。打個比方,就是英歐雙方已經同意「離婚」,但是最後到底怎麼分家,還需要繼續談。

專家指出,從以往籤署自貿協定的國際經驗來看,談判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要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完成談判,難度非常大。而且,在談判期間,英國保守黨政府還要受到蘇格蘭獨立公投等國內問題的糾纏,這也會給談判帶來掣肘。

70歲的北約已「腦死亡」成為美國的賺錢工具?

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為70歲的北約開出一紙診斷,認為北約正經歷「腦死亡」,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北約成員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北約到底生了怎樣「病」?歐洲國家在北約還有意義麼?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崔洪建:北約是冷戰的產物。在冷戰結束之初,就有一些國家的民眾質疑,北約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北約已經沒有敵人、沒有對手。但是,此後幾十年間,北約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想要通過北約來在安全問題上掌控歐洲。

其實,在馬克龍說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之前,川普就已經說過北約已經過時的話,這樣一種打擊讓北約內部的一些歐洲盟國無所適從。而且這兩年美俄之間互動又多了起來,這樣一來,歐洲國家心理更加沒底。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克龍等一些歐洲國家領導人認為,北約現在既沒有什麼用處,反而還束縛了歐洲的手腳。因為在北約裡,歷來都是美國主導。但是美國的戰略和安全利益,並不總是和歐洲一致的。所以當美國想要幹一些與歐洲利益不符的事情的時候,歐洲國家就會在心裡打一些小算盤。

更讓歐洲國家頭疼的是,北約在美國眼裡似乎已經成了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提供給歐洲國家的保護傘。美國一再要求歐洲國家要湊足軍費,就是要拿這筆錢來買美國的武器裝備。因此馬克龍一針見血地指出,北約在美國眼裡不就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在這樣種種的質疑和困惑面前,歐洲國家說出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這樣的話是遲早的事情。

2019 歐洲對美國說「不」

川普上任以來,其「美國優先」策略與盟友的利益有直接矛盾,美歐之間的裂痕已經不可忽視,跨大西洋關係那裂開的縫隙中打入越來越多的新楔子。美國不但對歐洲盟友動輒揮舞關稅大棒,在歐洲安全問題上也越來越不願承擔義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龍拋出了北約「腦死亡」論,雖然歐洲國家並不都認同這一說法,但歐洲對美國單邊主義普遍不滿卻是不爭的事實。歐洲對於美國回歸傳統的大西洋政策似乎已經不抱幻想,逐漸在各領域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例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展示法國乃至歐洲的影響力,維護多邊主義立場,不惜公開「叫板」美國總統川普:法國堅持對美國企業為主的全球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遭遇美方貿易反制也堅決不退縮;8月法國在主辦七國集團峰會期間邀請伊朗外長會面,努力為挽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創造條件;隨著美國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歐洲也啟用了「貿易往來支持工具」,規避美國制裁措施;在能源安全問題上,德國更是不顧美國的威脅,堅持與俄羅斯共建「北溪2」天然氣管道。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 王朔:美歐之間總體上來說,美強歐弱,雙方的博弈會長期存在。美國的單邊主義對歐洲的多邊主義,將是一個硬碰硬的衝撞。

總體來看,2019雖然是歐洲不確定性減少的一年,但也是它面臨難題越來越難以迴避的一年。

相關焦點

  • 讀懂這三句話,就離悟道不遠了
    雖然每個字都能讀懂,但能悟到其中道的人,卻不多。第七十三章中,老子這三句話,悟到一句就夠用一生了。「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這句話在中華書局版本的《道德經》,翻譯為:勇於敢的就會死,勇於不敢的就會活。
  • 讀懂曾國藩這三句話,你就掌握了成大事的底...
    讀懂曾國藩這三句話,你就掌握了成大事的底層思維,接下來,能否成大器,就看你的行動力了!【一】利可共不可獨。人性是貪婪的,明明已經有了,還想要更多,甚至侵佔別人的,自己吃肉,連湯也不願意給別人喝一口,這樣的人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戒掉自己多吃多佔的「多吃多佔思維」,敢分會分,集眾人之私,方能成一己之功!
  • 讀懂這三句話,才能暢意人生
    並不是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欺負,讀懂下面這三句話,才能更加暢意人生,領悟福報的真諦。1.惡人自有惡人磨所謂邪不勝正,邪惡的力量是壓制不住正義的,但是有時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壞人總會比好人過得滋潤,過得更加恣意。
  • 2019年科技圈十大「金句」,有霸氣也有感傷和彷徨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張越熙2019年,馬雲退休,出走半身,歸來仍是「馬老師」;75歲的柳傳志「解甲歸田,慶餘年」;華為崛起,任正非成了當仁不讓的「流量王」……作為行業領袖,他們勇立潮頭,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談笑之間也有感傷和彷徨。這些霸氣外露的大佬,在2019年貢獻了哪些「金句」?
  • 不要迷茫不要彷徨,一生記好這三句話,要相信人若欠你,天必還你
    人的一生難免迷茫,我們總會感慨自己從未做過什麼壞事,更沒有害過任何人,可為什麼上天對我們如此不公;人的一生難免彷徨,我們總會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很努力地在生活,可為什麼活得卻這麼狼狽。人生,本就有苦有甜,沒有永遠的輝煌,更不會一輩子狼狽不堪。
  • 三句話讀懂演員請就位: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隨著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發展愈演愈烈,網友們也是腦洞齊開,通過各種途徑解讀此事,就在剛剛呢,#三句話讀懂演員請就位#成為了微博熱搜話題,我相信每個觀眾心中都會總結出三句話,但在小編心中,李成儒老師的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最為合適!
  • 歐洲專利局:華為2019年在歐洲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
    近日,歐洲專利局發布2019年專利指數,該局在2019年收到了超過181,000份專利申請,比2018年增長4%。其中,中國企業表現亮眼,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增長了29.2%至12,247項,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四。美國、德國、日本位居前三。
  • 赫爾曼.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時》:願每個少年不再迷茫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正是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艱辛旅程。「每個男孩都會經歷這一時期,此時,自身的需求與所處環境之間的衝突會達到極致,而只能苦苦探尋出路,往往像是經歷了一遍死亡與重生,而這便是命運,一生中必然經歷這麼一段時期。」隨著與德米安的深入探討,辛克萊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世界被分成了兩半,一半光明,一半黑暗,而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 先讀懂這10句話
    編者按:2019年第9期《求是》雜誌刊發了《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是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習主席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理解文明交流互鑑?從讀懂文中這10句話開始。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
  • 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
    30歲,是青年到壯年的分水嶺,是男孩到男人的蛻變,把握好三十歲,可以在職場上步步高升,在家庭中收穫幸福,做個事業、愛情、人生三系全修的精緻男人。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一、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
  • 孔子這六句話,流傳了兩千年依然熠熠生輝,讀懂了受益終生
    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病逝,從此,他和母親過著很拮据的生活。在《論語》的第九篇《子罕》中,太宰曾經問孔子的弟子子貢:「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太宰問子貢:「孔夫子是一位聖人吧?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這是上天要讓他成為一位聖人,才讓他多才多藝。」對於子貢的這種說法,孔子立刻予以糾正:「太宰知我乎?
  • 老實人不善交際,讀懂鬼谷子的三句話,讓你做個「圓滑」之人
    讀懂鬼谷子的這三句話,讓我們在保留忠厚誠實的情況下,做個「圓滑」之人。一、對待君子,應坦誠相待鬼谷子:夫仁人輕貨,不可誘於利,可使出費。釋義:仁人君子必然輕視錢財,不可以用金錢來誘惑他,反而可以讓他們出資資助。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通常心胸坦蕩,一身正氣,不追求名利。
  • 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現在我們理解的「自天佑之」是指來自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是公正的,不會保佑任何人。從一開始我們就把「自天佑之」解釋錯了,然後一直這樣以訛傳訛流傳了下來。
  • 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易經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功效,其實就是「心易」,心中有易,並且做事情隨著自己的心,用心來運營一切情感,使它們趨於合理化,這便是心易最高的境界。
  • 王陽明為何說「滿大街都是聖人」,讀懂這句話,人生觀瞬間飛升!
    王陽明為何說「滿大街都是聖人」,讀懂這句話,人生觀瞬間飛升!「滿街走的都是聖人」這句話出自《傳習錄》。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都是聖人。」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到看你是聖人在。」
  • 從《彷徨之刃》說起
    1《彷徨之刃》是個法律兼復仇的故事。
  • 如何讀懂《共產黨宣言》
    結合近代歐洲史和國際共運史研讀  《共產黨宣言》是一部誕生於1848年的光輝歷史文獻。若要將其從170多年的歷史之中讀出來,首先就必須要走進170多年甚至更長的歷史之中去。正如恩格斯所言,不了解《共產黨宣言》是怎樣產生的,那無論用什麼語言文字來出版都絕對不行,不指出這一點,《共產黨宣言》就幾乎完全不可理解。近代歐洲社會變革動蕩和尖銳對立的歷史境遇,是《共產黨宣言》之所以寫成偉大鬥爭宣言和政治戰鬥檄文的客觀現實基礎。「變」和「亂」的時代特徵凸顯了彼時的時代課題,而正是這樣的時代課題引起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深度思考和精彩回答,最終才形成了《共產黨宣言》這樣經典的思想篇章。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經濟學上面有個著名的效用——馬太效應,即: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諸多領域。簡單理解馬太效應,就是:好之更好,壞的更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該理論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在1968年首次提出來的!
  • 易經入門:十句話帶你讀懂易經
    第四句話:易經為何又區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是按其數字排列運行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就是先天八卦數。  2、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語,英語有26個字母,而八卦這種古代語言,有多少個字母呢?只有8個字母;學會基本英語交流需要掌握多少個單詞,保守估計也要一兩千個單詞吧。而整個易經體系有多少個單詞?
  • 《愛情公寓》中的這句話不能重複讀,讀懂的你哭了嗎?
    《愛情公寓》中的這句話不能重複讀,讀懂的你哭了嗎?而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的是,劇中曾小賢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說「每當我找到成功的鑰匙,就有人把鎖換了」,當初我們在看劇的時候,聽起來覺得有一些喜感,沒有刻意地去想這句話,但真正讀過幾遍之後,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