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何說「滿大街都是聖人」,讀懂這句話,人生觀瞬間飛升!

2020-12-16 另類文史

王陽明為何說「滿大街都是聖人」,讀懂這句話,人生觀瞬間飛升!

說明,本文原為某問答內容,現單獨整理成文,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另類文史」,另類君有一大把的心得體會與您分享^_^

另類君解題^_^

王陽明的確當得起「聖人」這個稱謂。「滿街走的都是聖人」這句話出自《傳習錄》。

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都是聖人。」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到看你是聖人在。」

王汝止之前有次回來,王陽明問他在街上看到了什麼,小王說「滿大街儘是庸庸碌碌無用之輩」,老王呵呵一笑百媚生,當場懟他:「那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庸庸碌碌無用之輩」。

小王氣結,然而師尊在上,他豈敢吐槽。

在他外出遊歷若干年後,火氣消減,稜角磨平了,他看到了滿大街人,已經換了一種心態,不止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而是「滿大街走的都是聖人」,可見心態已煥然一新。

王陽明另有《詠良知》,通俗易懂地寫道: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他認為每個人其實都有孔子之心、從善之心,只是後天被外界的見聞習俗的潮流所幹擾蒙蔽,一旦自己的真心被指明認知,便不會懷疑自己的良知。聖人其實與常人沒有本質區別,同心同性,所以王陽明認為「滿街都是聖人」是個肉眼可見的真實不虛的場景,而非五毛特效。

我們今天的小年輕們,常常年輕氣盛,覺得自己不可一世,自信心爆棚,不把別人當回事,如果能讀懂「滿大街都是聖人」這句話,心態自然瞬間平和,人生觀也將飛升,無需多言,自然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都會水乳交融,不至於把自己搞得孤立無援,人生自然實現騰飛跨越。

孔子是大家公認的聖人,然而孔子一生「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在世的時候幾乎沒做出什麼了不起的業績,他成為聖人全是拜後代弟子們的著書立說所賜。

與孔子相比,王陽明以一己之力立下不世功勳,並創立陽明心學影響中國數千年,

老王昔年龍場悟道,平定叛亂,著書立說,總督兩廣,短暫的一生中立功、立德、立言,他以一人之力完成,所以用彪炳千古來形容他,沒毛病。

日本有個叫東鄉平八郎的人,是海軍元帥,率眾全殲了俄國海軍艦隊,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在慶功宴上,他對同袍和天皇的溢美之詞未置可否,在天皇連番追問下,他只是拿出一枚自刻的印章,上面是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老王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他的學說影響的不只是中國本土,還有日本韓國、新馬泰等國家,而他「滿大街都是聖人」的言論,我們現代人咂摸起來,還是很有味道滴!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憑這十句話,煉就千古心學
    如陽明先生所說,這不是天外飛來的。事事講技巧,似乎看著聰明,其實都是投機者的小聰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會從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實實做功夫。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巧若拙」。如何做功夫呢?王陽明在這裡指出了另一條路——努力做學問。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對於才能和修養,讀書學習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5、王陽明: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
  • 王陽明為何受國人推崇?因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質,一文讀懂王陽明
    他的學說簡潔有力,讀懂了王陽明,可以讓你受益無窮。王陽明的學說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心即理、知行合一與致良知,這三句話層層遞進,構成了王陽明的學術體系。下面居士我就通過這三句話為大家解讀陽明心學。其實他們的學說與老子有相似之處,老子說「道」是宇宙的本原,程朱則說「理」是宇宙的本原。理與氣(物質)結合生成萬物,萬物都含有理,就像每條河流之中都有一個月亮。理在自然界表現為自然規律,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倫理道德。人的心中也有理,只要能認識到心中的理,你的所作所為就全部符合道德了,你也就成為聖人了。
  • 王陽明最經典十句話,說盡心學至高境界20160312
    大盜說:「脫就脫!」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又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慌忙擺手說:「不方便,不方便!」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
  • 孔子VS王陽明:從「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到「滿街都是聖人」
    王陽明也有一句話:見滿街都是聖人。這兩句話幾乎是南轅北轍:春秋時代的孔子,與明朝的王守仁,難道針鋒相對了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出自《論語》。王守仁的這句話出自《傳習錄》: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都是聖人。」
  • 聖人在哪裡?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貝裡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謝一位聖人。貝裡奇很為自己的下屬公司擁有這樣的員工感到欣慰,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聖人幫著找了這份工作,讓他終於有了飯吃。貝裡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一下他嗎?」
  • 名句解析: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三句名言!
    作為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陽明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一、王陽明: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有一天,個性極強的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都見到了什麼?」王艮以一副異常驚訝的聲調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 《傳習錄》: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
    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是我們讀懂王陽明,感悟心學大智慧必讀的一本經典。01.謙虛其心,宏大其量。解析:《周易》中說,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天地運轉不息,人不斷前進,靠的就是「謙」之道。
  • 王陽明:讀懂這句話,這輩子你都不會焦慮了
    和孔子齊名的聖人王陽明說過:不動於氣,是至善。克制情緒,定下心來,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王陽明說,這正是磨練心性的時候。沒有不愛兒子的父親,為兒擔憂是人之常情。但是像這樣悲傷過度,不但工作做不下去,反而讓家人和朋友又為你擔心起來,這對孩子的病情有什麼好處呢?這話說得在理。情緒當然需要抒發,但是過於強烈的情緒,往往會對身體、精神不利,對事情本身也沒什麼好處。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 3句話總結陽明心學精髓,讀懂就能讀懂王陽明,悟透便能受益終生
    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其實,不管別人如何詆毀,陽明先生都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的學說簡潔有力,讀懂了王陽明,可以讓你受益無窮。
  • 王陽明究竟有何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但這些「聖」都是某一方面造詣突出,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稱之為「聖」,但這些聖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聖人。真正意義上的聖人,是思想上的聖人,是精神上的聖人,是民族的精神導師,是超脫凡人的軀殼,接近於神的聖人,這樣的聖人就寥寥無幾了。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全世界除了中國,其實還有很多國家至今都保留漢字。這當中就包括日本,但是很多人去日本旅遊,發現街上的漢字他們基本上都看不懂,這是什麼原因呢?
  • 《傳習錄》:讀懂王陽明 從這部書開始
    知行問題是《傳習錄》中討論的重要問題,也反映了王陽明對朱熹以來宋明道學關於這個問題討論的進一步研究。他說:「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說知行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強調道德的自覺和主宰性。
  • 王陽明心學精髓:一生受益的終極智慧(必看)
    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又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慌忙擺手說:「不方便,不方便!」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
  •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一書,是一部歷史類書籍,介紹的是我喜愛的一位聖人王陽明,此書作者度陰山。有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的聖人,或者說完人,兩個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另外半個指的是曾國藩。聖人理想王陽明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師張載所說的話,王陽明將其視為人生目標。
  • 王陽明:活在當下,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王陽明就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蠟燭能發光,光卻不僅在蠟燭上,還可以在太陽上、月亮上、火把上。
  • 王陽明被後世喻為「近五六百年唯一一位聖人」,為何...
    王陽明被後世喻為「近五六百年唯一一位聖人」,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他究竟對中華文化作出了哪些貢獻。同時代的顧炎武批評心學,空談心性,明後期成為顯學,導致明朝滅亡。這種批評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蔣介石最崇拜此人,抗戰必勝,建國必成,這種理念和陽明心學有什麼聯繫。
  • 寧波必去免費景點:聖人王陽明誕生於此,適合帶孩子學習
    之後是王陽明雕像,先生書生裝扮,峨冠長髯,長劍跨腰,盡顯儒將風度。王陽明早年以神童聞名,天資聰慧,有一次老師問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開口便說「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最要緊的乃是做聖人」。誰能想到幾十年後,這位孩童果真成了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聖人之一。
  • 王陽明在離世時,為何只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何用意
    在理解王陽明的這句話之前,我想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陽明先生。王陽明作為一代儒學大家,開創了心學。我們都知道他心外無物的思想,他明辨善惡,事事講求良知。陽明先生看過聖人行善,看過聖人行惡。聖人如去行惡,勝過小人萬倍,行善亦如此。你懂了知行合一,懂了奇技淫巧,懂了格物致知,有看破的能力,由此你的到了權力,或者財富,那問題來了,你要去行善還是行惡?你行誰的善誰的惡?
  • 中國聖人榜的半壁江山——明朝一哥王陽明
    這把他爸氣的,人家是聖人,你就是個普通人,你好好讀書,你參加科舉考試。就像你爹我一樣,哎,咱們中個狀元,贏得大家尊重,這不挺好嗎?王守仁的角度真的是太刁鑽了,太適合辯論,他說。爸,你說,如果父親中了狀元,那子孫後代還都能是狀元嗎?他爸說,你想得美,狀元只是一代,你要想中,還得自己刻苦讀書,這哪能世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