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

2020-12-14 翔說歷史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過:三十而立。人到了30歲,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30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30歲之前,可以年輕氣盛,率性而為;30歲之後,就得立身、立家、立業,為家人多著想,考慮周全,小心處世

30歲,是青年到壯年的分水嶺,是男孩到男人的蛻變,把握好三十歲,可以在職場上步步高升,在家庭中收穫幸福,做個事業、愛情、人生三系全修的精緻男人。

古代奇書《格言聯璧》中,老祖宗傳下了給30歲年輕人的六句箴言。

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

一、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

挫折就是生活所給的經驗,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經歷過挫折,可以吸取教訓,以後少犯錯。

每個人都會經歷挫折,可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從挫折中走出來。從失敗中走過來的,都不是一般人。

人生不是戰場,而是一段時光,只有經歷的多了,才能見的透徹

二、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

解釋:包容一些粗暴無理的對待,就能增長一些氣度

寬容是一種美德,包容是一種胸懷。寬容了別人,等於善待了自己。它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快樂。

氣量就是氣度,就是一個人的容人之量,俗話說得好,宰相肚裡能撐船。氣量大的人不會因為一點點小事情就發脾氣,每個人都很喜歡和寬容大方的人相處。

三、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解釋:學會一些隱忍寬容,就能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處境。

得饒人處且饒人,冤冤相報何時了。這不僅是一種寬容,更是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不拘小節的瀟灑。

我們生活在相互寬容的環境中,是人生的幸福,它會使我們忘卻煩惱、忘記痛苦。

如果只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而不給別人留臺階,那自己最後也會沒有臺階可下。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我們寬容別人,到頭來寬容的是自己。

四、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

解釋:少一些對於利益的算計,就能多一些道德和正義。

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你真誠待人,別人也真誠待你。

古人云:仁者無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正有仁心的人,從來都是把別人想到前面,所以他就不可能有敵人。

我們所謂的敵人只不過是在利益上存在衝突的人,而仁者不存在這一點。

反之,那些勾心鬥角、算計別人的人,最終只會算計到自己頭上。

五、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解釋:多一些體貼,就能多了解一些事物的規律和人情道理。

體貼是指細心體會、領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使對方感到舒適滿意

在生活中,無論是臨出門對愛人的親吻、回到家對孩子的擁抱、街頭上對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都會讓人如沐春風。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善良、友好地對待他人,也會收穫到他人的善意。

六、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

解釋:去除一些對於物慾的享受,就能減少一些罪責和過錯。

奢侈的生活,會讓人失去對未來生活的努力勁頭,讓人沉迷享受。

三十歲,正是幹事業的年紀,切不可沉迷娛樂、玩物喪志。

一味的追求物質生活,不追求精神生活,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傲慢、自大、浪費,造成親人、朋友疏遠。

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

相關焦點

  • 三十而立,讀懂這五句話,做個成熟的人!
    孔子云:三十而立,三十歲,就應該自立於世,獨自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人生有了閱歷,到了年紀,就應該越來越成熟,凡事請牢記:萬事藏於心,不可表於情。和愚笨的人在一起,首先要做的不是顯露自己,而是遮掩才華,以免遭嫉;和精明的人在一起,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其學習,而是嚴加防範,以免遭害。
  • 三十而立卻未發跡,讀透六條定律,人生自有精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是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關於人生重要階段的精闢論述。縱觀人的一生,各自能夠通過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即使平凡的人能夠通過自身努力,也可實現夢想。如果你的人生到了中年還未發跡,可別把出身當做平庸的藉口。
  • 論語三十而立解釋
    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源於《論語·為政》的成語(原文為」是"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之年是指「人到了三十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應該或者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
  • 今日的迷茫,源自我們錯誤理解三十而立
    兩千年前,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流傳至今天,我們社會對於「三十而立」的理解就是人到三十要立業。這仿佛是當今社會的一條鐵律。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在《論語.為政第二》中,孔子用很短的一句話,概括總結了他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定了做學問的志向,就好比我們剛上學時,也會有自己的理想。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大家很熟悉,但很多人理解錯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
  • 在二十不惑與三十而立之間的迷茫
    還沒好好享受過二十不惑的青春朝氣,卻在臨近三十之年提前感受到了人生的迷茫。最先讓我意識到這一點是身體狀況的下滑,二十啷噹歲的時候,精力充沛,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最想踏馬指點江山,筆尖的文字激揚不屑,好似世界盡在腳下的模樣,正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年輕氣盛,拳頭比腦子反應更快,再累也只有躺在床上才會休息,輕傷不下火線,瘋狂虐待身體。
  • 35歲,人生一道坎,能力不再重要!曾國藩六條箴言,助你大器晚成
    後來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把自己逆轉困境心得和感悟,總結成六句話,成為曾家家訓,讓其家族延綿170年,長久不衰,從無出現一個敗家子,堪稱奇蹟!35歲,是步入中年,也是人生的轉折點,拼的不再是能力,也不是苦幹的精神,而是你看透事物的本質,尋找成功的最好的契機!
  • 《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才是修身的智慧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孔子說,我15歲的時候立志學習,30歲立於社會,40歲不再感到困惑,50歲順應天道而徇之理,60歲對於聽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靜的去接納,70歲順應本性天性,而不超越禮的準則。
  • 三十而立,30歲的男人感到迷茫了怎麼辦?
    現如今,社會上都關注年輕人的迷茫,特別是大學生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擇的問題,為年輕人出謀劃策、賦能的書籍和文章不計其數。然後,對於三十而立的人,特別是承擔了大部分社會壓力、家庭壓力的30歲男人,卻鮮少人關注,這類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已經有一定的年頭,大部分也都已經成家,事業上也有一定的起色。
  • 迷茫時看看這這幾句話,重新規劃你的人生!
    02二十多歲的你,迷茫又著急,你想要房子,你想要汽車,想要存款,想要旅行,你想要高品質的生活,你那麼年輕卻覬覦整個世界,你那麼浮躁卻想要看透生活,你做她的蓋世英雄,卻沒有幫媽媽洗過碗,你一次次吹響前進的號角,卻總是倒在離出發不遠的地方。
  • 三十而立,對於女人,就像人生的分水嶺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齡對於人們,尤其是女生來說,真的很重要嗎?01三十歲跟以往有什麼區別現在最早一批的90後已經30歲了,時間過得挺快地,很多人到了三十歲就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
  • 一個人,人生迷茫時,讀懂這五句話,方向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順!
    鬼谷子認為,一個人,這輩子福報的多少,人生是否順利,都是由自己決定的。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以什麼樣的姿態面對人生,以什麼樣的方式行動,你的人生就會以什麼樣的結果展現給你。所以,同樣的道理,你的人生是否順暢,也完全取決於你的認知和行為,並不取決於你的手相、面相等。
  • 當你迷茫時,讀讀摩西奶奶這10句話,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如果你也感到迷茫了,就看看摩西奶奶的這十句話,可能對你會有所幫助。第一: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所有的人都認為,我現在開始努力已經晚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 「三十而立」,你的三十「立」了嗎?
    「三十而立」這句話也在他身上得不到任何的體現。以前覺得30歲左右的時候一定會前途無量,但是真正等到30歲的時候,才發現事與願違!其實,小編想說這位朋友,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急於否定自己。在知乎上,你搜索30歲關鍵詞,就會有很多困擾30歲的問題:30歲的男人,有多少存款算正常?
  • 三十而立為啥變了三十而已?三十而立是理想,三十而已是人生!
    這是一部由江疏影,童瑤和毛曉彤主演的電視劇,藝術源於生活果然是對的,這部關於「30歲」人生臨界點的電視劇非常貼近生活,也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也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如:工作中的同事如何進行爾虞我詐,家長們費盡心思甚至低聲下氣地求人找關係為孩子選幼兒園,男人對要孩子問世的恐懼心理等等,這些劇情很現實也很真實,這就是生活呀。
  • 人生對中年的你,最好的回饋,是讀懂了這兩句話
    沒有誰的人生劇本是提前預知的,也沒有誰的歲月劇本可以隨意更改,人生就是一條只能向前,哪怕錯了,也沒有機會再回頭的路。人到中年,你可曾想過,人生對你是否有過回饋?曾經那麼努力活著的你,如今這般痴痴留戀人生的你。
  • 譚松韻:三十而立與年齡無關,只要你準備好,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三十而立的立和年齡無關,只要我準備好,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在金鷹節的頒獎典禮上,青年演員譚松韻用這樣一段話回應了從古至今人們對「三十而立」、對女性的定義。且看「三十而立」這句古話,似乎誰都逃不過。,自己感情還沒有歸宿;……於是陷入誠惶誠恐的矛盾和迷茫中,似乎這就是當今女性的常態和必經之路。
  • 三十而立真的正確嗎?這兩個道理你要懂
    有一句話說三十而立,這句話讓很多即將踏進三十歲大門的人都感到恐慌。身邊有很多人,我快三十歲了,卻沒有立起來怎麼辦?想要結婚,沒錢,想要成家,沒有人。這些都讓人感到很沮喪。我已經三十歲了,成家立業好像我一件事都沒有做成,我是不是很失敗?其實我覺得有這樣感覺的人,之前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很有規劃,很有上進心的人。
  • 古代三十而立VS當代三十而立
    翻譯: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四十不惑: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則,也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什麼。比如:國難財不發;錢財取之有道等等。而不是說自己到了四十歲什麼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