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讀懂這五句話,做個成熟的人!

2020-12-14 翔說歷史

孔子云:三十而立,三十歲,就應該自立於世,獨自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

人生有了閱歷,到了年紀,就應該越來越成熟,凡事請牢記:萬事藏於心,不可表於情。

和愚笨的人在一起,首先要做的不是顯露自己,而是遮掩才華,以免遭嫉;和精明的人在一起,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其學習,而是嚴加防範,以免遭害。

三十而立,讀懂這五句話,做個成熟的人!

1、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貪。

最大的快樂,就是積德行善,幫助別人;最大的苦楚,就是貪婪成性、不知滿足。

助人為樂是快樂之本,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人生的痛苦皆來自於貪婪,既不願付出其所需要的努力,又不能承擔其所對應的後果。不知滿足,永遠不能知道快樂的真諦。

2、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最大的安樂,就是知足常樂不貪心;最大的危險,就是不經大腦亂說一氣。

知足常樂,所以能安享太平。而禍從口出,往往招來災禍。

多言多敗,多事多患。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

3、貴莫貴於無求,賤莫賤於多欲。

最為可貴的,就是無欲無求;最為卑賤的,就是貪慾過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剛)的境界。

人無欲而品自高,克制私慾,就能寡慾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慾就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貪心;欲望過多過大,必然慾壑難填。貪求欲者往往被財欲、物慾、色慾、權勢欲等等迷住心竅,攫求無已。

4、長莫長於博謀,短莫短於自恃。

最大的長處,就是足智多謀;最大的短處,就是自負自矜。

古往今來,有許多足智多謀的人建功立業,如司馬懿、諸葛亮等人;也有很多自負、自高自大的人自取滅亡

諸葛亮北伐時候,把街亭防務交給自己的愛將馬謖。馬謖為人清高、桀驁不馴,把軍隊駐紮在山頂,結果被張郃斷水斷糧、大敗而歸。之後,就有了「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5、明莫明於體物,暗莫暗於昧幾。

聰明莫過於體察物情,灰暗莫過於昧著良心做事。

金錢是好的,但做人做事永遠不要昧著良心太貪心,永遠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良心是情眼的燈,善良是真誠的路,做人要點燈,處事要讓路。一輩子,問心無愧,心甘情願,寧願做對,讓別人說自己錯,也不要昧著良心去缺德。

相關焦點

  • 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
    30歲,是青年到壯年的分水嶺,是男孩到男人的蛻變,把握好三十歲,可以在職場上步步高升,在家庭中收穫幸福,做個事業、愛情、人生三系全修的精緻男人。三十而立,讀懂這六句話,讓你不再迷茫,做人生贏家。一、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
  • 俗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牢記這五句話
    咱們偉大的儒學家孔子孔聖人曾經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少人都能熟練的說這句俗語,然而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沒有幾個人理解的吧!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使命,人活到半百,已經進入了知天命之年,這都是自然發展的規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俗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牢記這五句話,後半生福報不請自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大家很熟悉,但很多人理解錯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
  • 論語三十而立解釋
    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源於《論語·為政》的成語(原文為」是"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之年是指「人到了三十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應該或者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
  • 三十而立的全新解讀,讓人深刻理解人生,走向成熟和睿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是古人對人生的研判,相對人道七十古來稀的古代社會來說,還是比較務實客觀的。但是,這句話放到現在,還是有些不合時宜了。三十而立,事實上,我們放眼身邊的年輕人,三十歲真正能立起來的人還是很少,不能說沒有,但是數量上絕對的是少數。立起來是給人的一種感覺,一種氣場,一種能力。當身邊的人感覺你的程度到了時,自然而然心裡會給你一個評價,這小夥不錯,立起來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在《論語.為政第二》中,孔子用很短的一句話,概括總結了他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定了做學問的志向,就好比我們剛上學時,也會有自己的理想。
  • 讀懂《論語》中這五句話,你會將80%的人甩到身後,活得自在舒坦
    其中有五句話能夠讀懂並且做到,那麼就能超越非常多的人,活得自在舒坦。一、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就是在說,我們不在職位上,就不要去考慮這個職位上的事情。其實不僅僅是在職位上是這樣,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人們很多的煩惱並不是來自本身的問題,而是來別人的事情,不是這個看著不順心就是那個看不慣,說白了就是自己給自己事。
  • 古代三十而立VS當代三十而立
    五十知天命:有因必有果,所有的果都是自己的原因,不怨天尤人。而不是知道自己的「命數」。六十耳順:能夠接受包容很多別人的言論,意見,好壞自己都明白。七十從心所欲:如今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規矩,因為心裡這樣想的行為都這樣做並且都符合。並不是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做什麼。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的這句話,被多數人曲解了
    他在敘述自己一生的經歷時,體會到了道德修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一下子就完成,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上的融合,發自內心的自願去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違背心意地勉強去做。另外,孔子這些做人做事的經驗,也是想讓後人拿來借鑑,給他們指明正確的修道之路。
  • 老實人不善交際,讀懂鬼谷子的三句話,讓你做個「圓滑」之人
    讀懂鬼谷子的這三句話,讓我們在保留忠厚誠實的情況下,做個「圓滑」之人。一、對待君子,應坦誠相待鬼谷子:夫仁人輕貨,不可誘於利,可使出費。釋義:仁人君子必然輕視錢財,不可以用金錢來誘惑他,反而可以讓他們出資資助。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通常心胸坦蕩,一身正氣,不追求名利。
  • 四十歲前讀懂這五句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值得收藏!
    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今天給大家摘錄五句老祖宗的勸世良言,句句經典,蘊含人生大智慧。希望大家靜下心來讀一遍,四十歲前讀懂這五句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一、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人在情緒激動時,容易被情緒左右,最終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成大事者,無一不是擅長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而魯莽衝動的人,最終常因一時衝動,自食其果。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存善心,做善事,不刻意追求做這件事帶來的結果,反而心安理得。
  • 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極準!
    網上非常流傳這篇文章,雖然無法考證是否出自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先生,但是這篇文字的含金量絕對不低,特別推薦給大家。這篇文章描述了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來看看你有沒「中招」。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
    在前面四五年,我聽到別人說三十而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男人到三十歲,如果沒啥成就,基本一生算是廢了,基本過過餓不死,普普通通的日子就算過了。仿佛只要到了三十歲,沒車沒房沒存款,沒對象沒家沒孩子,那就是失敗者。2020我也剛好吃三十歲的飯,之前會和周圍同齡人去比較,混的比自己好的,功成名就的,或多或少心裡會焦慮。
  • 鬼谷子智慧:厚道人總吃虧?讀懂這5句話,教你做聰明的厚道人!
    鬼谷子智慧:厚道人總吃虧?讀懂這5句話,教你做聰明的厚道人!歡迎評論關注點讚!我們會分享鬼谷子大智慧、識人術!每個人最終都要進入社會,不管你之前小學畢業輟學打工,還是念書念到博士後,最終要進入的終究是社會。社會分階層,也分圈子,每個階層,沒格圈子都有它各自的規則。這個規則不是我們小時候進學校,學校有明確的規則。大人的世界,界限和規則十分模糊,一直在變化,如果你搞不懂,就有可能不明不白地吃了大虧,但自己還覺得委屈。
  • 「三十而立」,你的三十「立」了嗎?
    「三十而立」這句話也在他身上得不到任何的體現。以前覺得30歲左右的時候一定會前途無量,但是真正等到30歲的時候,才發現事與願違!其實,小編想說這位朋友,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急於否定自己。在知乎上,你搜索30歲關鍵詞,就會有很多困擾30歲的問題:30歲的男人,有多少存款算正常?
  • 多讀讀老祖宗的這2句話,讀懂人性,成熟心智
    比如,第63章,老子說道:「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那些輕易許諾的人,很少有能夠兌現的,必然會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他的這番話就道出了人性虛偽的一面:有些人當面許諾你,假裝得很誠信的樣子,背後往往不講諾言,信譽很差;越是隨口答應的事情,最後越是很難做到。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首先,這句話是孔夫子描述他自己的人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人十五歲開始立志,長大要幹這個,幹哪個,但很多都是錯的。但是又必須儘早立志,怎麼辦呢?就是要讓孩子儘量的犯錯與受挫折,只要不犯不可挽回的大錯就沒關係。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五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論語·為政篇》中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於自己在三十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根據孔子的評價,後人普遍認為,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應該有所成就、有所建樹,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古人還把人生的不同階段總結為:十歲不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 《論語》被誤解最多的8句話,99%的人不知道!
    1言必信,行必果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多數人將這句話作為君子之道,常被後人當作誠信的美德來讚揚,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硜硜然小人哉」。 真相: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
  • 三十而立,應該怎麼理解?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在哲學方面的貢獻,這句話,被用了數千年。 然而很多人會說,不一定真正理解其中含義以及更深層的行為準則。其實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