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真的嗎?現在的孩子不一樣,科學育兒很關鍵

2020-09-05 悠悠聊育兒8

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兒童的一種天性。可是,我們往往就會用「好」和「壞」來評判一個孩子,給他貼上標籤。甚至有些家長還在遵循老一套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孩子被打就真的能改變嗎?

你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長時間被打和被貼上標籤的孩子最大的壞處就是孩子在沒有自信了。

缺少自信的孩子往往不願意嘗試新事物、社交能力變弱,不願意一個人獨立成長起來,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越怕越縮在家長背後,而不明真相的家長又會說孩子膽小怕事,如此惡性循環。

現在的孩子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以前的我們最重要的是需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但對於現在的孩子要求已經太低了。

你真的了解現實中孩子嗎?

1.天生的孤獨感

長期以來很多家長都信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的想法,覺得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了如指掌,但是你給他們的都是他們需要的嗎?為什麼孩子總是鬧情緒,不高興?其實他們是不了解孩子天生的孤獨感。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喬英子就是這樣典型的類型。家裡經濟條件很不錯,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自己長相也不錯,成績也是班裡的尖子生,可就是這樣的好孩子,卻差點自殺,就是因為父母的不理解,總是給孩子她不想要的,總是讓孩子按照他們設定好的軌道行走。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採取的應對策略:

① 多和孩子平等交談。&34;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讓孩子認識到交朋友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和同他人協作能力。

② 創造交往條件。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讓孩子多去人群中去,讓孩子在交往中感覺到快樂,讓孩子體驗到互幫互助的樂趣,提升孩子自我價值。

③ 鼓勵孩子的進步。對於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提高他們自信心讓他們合群很關鍵。家長要懂得對孩子的進步多多表揚,不要對孩子的進步總是視而不見。

④ 相信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一樣,爆發期不一樣,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批評。你對孩子支持百分之一孩子進步百分之百,你的誇獎會讓孩子成為你預想中的人。

2.沉重的情感負擔

案例一:孩子學習了半個小時說:「媽媽我累了。」媽媽說:「那休息一會兒」。爸爸說:「你才學多久啊,就老是要休息」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心裡更喜歡媽媽,對爸爸說的話感覺很委屈。

案例二:老師給孩子講了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但是孩子提出「人為什麼要去為羊犧牲,羊不是可以買嗎?」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怎麼做?是直接訓斥一頓嗎?你怎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其實不然,這正是現在孩子認知和判斷力強的表現。

家長不妨試試如下方法教育孩子:

1.多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了解正確的育兒觀點。

2.多去和孩子老師交流,去和孩子交流,民主正確的解決意見分歧。

3.心理要求被忽視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表象,不重心理,導致很多孩子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轟動一時的馬加爵事件;西寧市僅18歲魏某不堪忍受家長和學校壓力,竟將生母殺害……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養,同樣是家長需要重視的。

1.家長需要學點心理學知識,用敏銳洞察力了解自己的孩子。

2.細心觀察孩子,注意溝通和解決問題。比如孩子上學回來你感覺他有點不高興,原因是因為其他孩子拿他橡皮的事情。家長就要了解具體情況,和孩子好好交流下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的正確方法。巴爾扎克說:「生活的大智慧,就是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對於孩子也是遇到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幫助孩子樹立良好健康的心理。

關注咱們的孩子,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悠悠,關注我,更多親子育兒話題不斷更新中。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昨天,優長君和朋友討論孩子的教育方式時,聊到了現在的棍棒式教育問題。朋友說,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孩子的棍棒程度,也在逐漸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嗎?後來討論過後,優長君覺得現在這種氛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與我們這代人的成長氛圍有關。換句話說,我們幾乎都是棍棒下長大的,我們太知道被打後的痛,還有對父母深深地畏懼感了。因為很大程度上,我們父母那代人覺得只有打了孩子,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孩子才會聽話懂事。但其實,現在還是會有不少家長用打孩子代替教育孩子。
  • 你相信科學育兒,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長大後說起這件事,小女兒怪她爸:「你當初怎麼不狠狠的揍我啊!」所以如今我兒子不喜歡學英語,各種耍賴,我寧肯他現在恨我也要逼他學習,就為了將來他不後悔。網友2:小時候在你的棍棒之下低眉順眼,只能聽你的,但骨子裡是躁動的,等他長大了,你打不過他了,就等著他跟你各種幹吧,遲早要還的!
  •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文/五月石榴現在學校和家庭、社會都不允許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認為這是對孩子人性的摧殘,這是對的,應該支持,這就對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全盤否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教育理論和人性理論下分析,是不對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這麼一句話,並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說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佔的分量,任何一句流通量大的話,都是在生活中經久總結出來的,所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人們認可的,一直沿用的教育方式。在以前,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孝順聽話是基礎,然後才是成就功名,立業揚萬。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如今都怎麼樣了?
    前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是說,教育孩子,如果不打他,他就不可能長得好,也不會對家人孝順,更不可能有出息,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中就有從小在父母的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反觀她們的行為和性格,我覺得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有這幾個方面的缺陷。
  • 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不認同。實際上你仔細看《孝經》就知道,一個家庭應當是父慈子孝兄弟悌,所以注意父慈子孝是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一般而言,父(母)親慈愛,小孩不用什麼「棍棒教育」。另外《論語》中有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流傳千年的謊言
    這兩天的新聞讓人很心痛,先是12歲的孩子在自己家裡,死在了自己父母的棍棒之下。 然後,今天又有父親把自己打孩子到「吐血」,還在班級群裡說自己揍孩子揍到胳膊酸巴掌疼……21世紀了,怎麼還有人頂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論大行其道呢?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網友:擔心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中國有句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那麼這句名言真的適合現在的孩子嗎?越打孩子就越孝順?好像事實不是這樣的。行為醫學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諧者較多,他們也不能很好地養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視了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將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 棍棒底下出孝子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看似有道理,其實沒什麼大道理,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須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適當體罰,主要是為了讓子女長記性,但是過度了,危害就大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讓子女心裡背負極大的陰影而影響其一生。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經常挨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陳先生一直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剛開始挨揍時,東東會安分幾天。雖虛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兩頭就能看到陳先生耳提面命地訓斥東東。我與陳先生聊過,「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但每次都是擺擺手說:」我也是被我爸揍到大的,不是也挺好的嗎?」「棍棒教育」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別讓家教變家暴
    據報導,李某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從兒子6歲起,就逼兒子用頭撞牆練「鐵頭功」,效仿古人讓兒子「頭懸梁」。其妻子報警後向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法院迅速作出上述決定。這種荒唐的育兒方式令人啼笑皆非,更引人深思。此事固然只是極端個例,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至今依然有一定市場。該案例中,李某就一直認為,想讓孩子身體結實、孝順父母,就得把孩子「打服」。
  • 孩子能經常打嗎?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套行不通了!
    在一些家庭裡,家長對孩子的驕縱導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這種情境下,傳統「棍棒教育」有所抬頭,「狼爸虎媽」的嚴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國古代也的確用這種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謂的」孝子」。在中國,這是一種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比較普遍和被認可的教育方式。
  •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關於今天的教育「1」
    剛接小學一年級近一個月,讓我見識到了許多家長的教子之法,大部分都是很簡單,孩子作業寫的慢——打,孩子沒完成作業——打,孩子上課不注意——打,孩子考試不及格——打……我發現家長們比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有用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思想早已被人們所唾棄。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強制違逆其心意反而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成年人的世界都背負著太多的負面情緒,又何況是如臭味幹的兒童。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家庭教育理念,你支持嗎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老一輩的家庭教育指南,那麼現在社會還適應這種教育理念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們現在的主要性格,大部分習慣,對事物的固有認知等,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很像?其實,事實也是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對於孩子身心性格塑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言傳身教。今天,我也一直想一個問題,就是明明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為什麼還是有時候忍不住呢?在親子關係裡,最難的不是在風平浪靜時,向孩子說我愛你,而是在面對衝突和矛盾時,我們能否冷靜地處理問題和矛盾。
  • 「棍棒底下出孝子」,出的是孝子還是「笑子」
    尤其是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更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可是哪怕對孩子寵愛之極,仍然有很多父母會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原因何在?包麻麻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們那個小小的山村,出了一位「天之驕子」,三鄰五村無人不知,可謂家喻戶曉。
  •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不一定!用對方法不打不罵才能輕鬆教出好孩子
    孩子不打不罵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中國家庭都信奉這條育兒真理。尤其我們的上一輩,大家都覺得孩子的問題沒有什麼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孩子不聽話,不吃飯,哭鬧、隨地打滾,只要孩子出現任何壞情緒,第一時間改不過來家長就拿棍棒說事,甚至很多父母還會一邊打罵,一邊威脅,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