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關於豆瓣上一群自稱「985廢物」的群體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了解之後才知道,他們並非真正的廢物,而是一群真正的985或者211畢業的大學生。這個小組在豆瓣中的介紹是:
「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事,討論如何脫困。」
據說這個小組的成員數已經超過了每年畢業的985本科生數量的三分之一,且每天都在增加。
自稱985廢物
其實他們並不是廢物,試問中國有多少985和211大學畢業的學生?中國大學生數量僅佔全國人口的8%,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不到2%,說他們曾是「天之驕子」一點都不為過。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人生低落的時候。
想當初,頭頂天之驕子的光環,神採飛揚的從大學畢業,憧憬未來,告訴自己要大幹一場。而事實卻是,多少挫折、多少光陰,告訴你:要成功並不容易,要達到目標要付出更多努力。
一不小心,生活的老師就給你挖了一個大坑,讓你摔得人仰馬翻,我們不是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人生常有低落
其實我很能理解他們的自嘲的方式。
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感情需要宣洩,也需要有人傾聽。那些和你一樣境遇的人,和你分享同樣的遭遇,分享類似的逆襲,這個時候,他們更加有共情心,更加聽得懂你的傾訴,他們就是最好的傾聽者,也是能緩解你焦慮的最好人選。
人生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功課,有時會取得佳績,有時也會馬失前蹄,這都很正常。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在遇到吵架、遇到不公、遇到難處的時候,只要有個傾訴的窗口,吐槽之後,即使跪著,擦乾眼淚也能繼續生活?
擦乾眼淚也能繼續生活
有人說,這群人真是矯情,明明擁有更好的資本和敲門磚,還有什麼可抱怨的,那些普通的大學生,那些非大學生怎麼辦?
其實,學歷不學歷,985還是211,都沒關係,這個群體中的焦慮和無奈,主要是來自生活中的挫敗感,而挫敗感是每一個人都曾會經歷的。
雖然僅僅從名字上感覺有著滿滿的頹廢感,但我還是認為,他們對生活依然充滿了希望,否則,他們為什麼在網絡上要成立新的校園?又為什麼願意分享失敗?又為什麼討論如何脫困呢?
從小組中的留言也能看的出來,他們依然充滿了對生活的期待,依然在積極的尋求生活中遇到難題的解決辦法,而不僅僅就是自怨自艾。
不僅僅就是自怨自艾
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經歷過高考,對於生命中這場大考,每個人的體會和感受都不同,而能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重點大學的天之驕子,他們也絕對不是輕言失敗的人,他們比誰都深知奮鬥的意義。
而對於大眾來講,也不必過於大驚小怪,或者苛責對待,年輕人有自己的疏解方式,要相信中國的「後浪」們更加知道努力的重要性,他們踐行的力度不會比你更小。
「後浪」們更加知道努力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生而為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的環境和條件都是不同的,從你誕生的那一刻,你出生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改變不了的,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公平。
我們能做什麼?改變自己,和自己比,很多事,你做了就會改變自己的軌跡,而你不做,就沒有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