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最高軍銜為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爭議性人物。有人說,巴頓對蘇聯元帥朱可夫完全不屑一顧,甚至還罵他「狗娘養的」,真的有這件事嗎?
要搞清這件事,我們就先要清楚巴頓是個什麼樣的人。
巴頓號稱「鐵膽將軍」,後人對他的印象,大都是粗魯、野蠻。潘興上將曾經評價他是「美軍中的匪徒」。事實上,巴頓也確實非常狂妄,他幾乎看不起除了麥克阿瑟以外的所有二戰將領,包括他的頂頭上司艾森豪。
艾森豪曾經稱讚朱可夫元帥:「歐洲戰爭已經勝利,對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國家來說,任何人做出的貢獻,都不及朱可夫元帥。」
巴頓在聽說這件事後,認為艾森豪已經「拋棄」了美國人,完全變成了蘇聯人的「好朋友」。而且在他看來,當初與英軍聯合時,艾森豪就已經和英國人穿起了一條褲子。
而對於著名的阿拉曼戰役,巴頓更是表達了對雙方指揮官的鄙夷。
他認為德軍的隆美爾元帥只是如人們所說的,一隻狡猾的臭狐狸。而對於盟軍英國將領蒙哥馬利,巴頓也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派個娘們去指揮,也能夠打贏。
在巴頓眼中,只有美國的軍隊才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軍隊也是絕對不可戰勝的,這一點,也和他經常使用尚武精神激勵部隊作戰有關。
巴頓狂歸狂,實際上是相當有實力的。他在作戰指揮上非常果斷,崇尚進攻,非常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遠距離突襲與快速機動。德軍曾經評價巴頓,說他與古德裡安將軍一樣,是利用裝甲兵作戰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那麼,巴頓是否具有與朱可夫扳手腕的實力呢?
朱可夫指揮的主要戰役,包括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等,無一不是死傷超過數十萬的超大型戰役。而且通過這些戰役,蘇聯不僅成功將德軍趕出國境,還吹響了大反攻的號角。這幾場戰役改變了整個二戰的局勢。
而巴頓的主要戰績,包括西西里島戰役和諾曼第登陸後的阿登戰役等,基本上都是在軸心國軍隊大勢已去,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打贏的。
也就是說,哪怕換個其他將領,也許都能夠打贏。巴頓並沒有能夠真正展示自己強大軍事才能的代表性戰役。
朱可夫是帥才,而巴頓是個將才(這不是從兩人的軍銜上來區別的,而是在實際戰爭中表現出來的)。
那麼,巴頓是否真的罵過朱可夫是「狗娘養的」呢?
事實上,這種說法源於美國1970年拍攝的電影《巴頓將軍》。電影當中,在攻佔柏林勝利後的一次酒會上,蘇聯將軍向巴頓敬酒,希望能與他一起共飲。但巴頓卻說:「我不想與任何狗娘養的俄國人一起喝酒。」
在很多國家的影片中,都將這位蘇聯將軍的名字翻譯成了朱可夫。實際上,影片中這位蘇聯將軍名叫卡圖科夫,兩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是蘇聯公認的近衛坦克兵第一人。由於翻譯的問題,以訛傳訛,巴頓痛罵朱可夫的說法,就應運而生了。
1970年正值蘇美兩國的冷戰時期,美國拍出這樣一部為政治服務的電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巴頓作為美軍中最反感蘇聯的將領,在影片中說出這樣的話,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