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父母或早逝、離異,或無人照顧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棒球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被這部名叫《棒!少年》的紀錄電影講給了大家。11月19日,愛奇藝和大象點映在北京宣布: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的《棒!少年》將於12月1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紅星新聞記者曾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看過這部影片,尤其對「叛逆少年」馬虎印象深刻,電影展示了馬虎等孩子的成長之路,既有棒球比賽的熱血畫面,又有教育意義。本片被稱為「非常適合帶孩子去看的一部真實電影」,片中少年們通過棒球訓練收穫的成長與蛻變,可說是體育育才的生動例證。父母們可以從影片中得到諸多啟示:如何成為孩子的好導師,正確發掘孩子的天賦和優勢;孩子們也將從這群野草般的同齡少年身上獲得激勵,煥發鬥志。
《棒!少年》劇照(圖據片方)
他咬牙切齒地說——
「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流浪狗!」
「我看了影片以後,覺得自己變了。」在今年舉辦的14屆FIRST青年影展首映活動現場,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影片主演馬虎站姿筆直,彬彬有禮。《棒!少年》中,馬虎曾跳著抖音網紅曲《摩託搖》滿大街跑,曾是同學眼中的「老大」,連教練都稱呼他「虎哥」。
棒球少年馬虎(據預告片視頻截圖)
影片《棒!少年》的背後,蘊藏著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北京市郊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一群少年在70歲老教練張錦新的帶領下練習棒球,他們喊這位前棒球國家隊教練「師爺」。少年馬虎的到來打破了寧靜,他在隊中淘氣打鬧、拉幫結派,成了隊員和教練的眼中釘。
惹是生非就是馬虎的日常,上課前馬虎要鬧著把粉筆吃下,整個教室的孩子都看著他起鬨。
「我打架就從來沒怕過!」馬虎出生在寧夏,三個月大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跟著奶奶長大。他經常和別人比膽量,「一人一個指頭就放在這裡,一刀全部下,你敢嗎!」
馬虎(據預告片視頻截圖)
老教練講課時,馬虎不認真聽講,蹲在板凳上做鬼臉、翻白眼,把大家都逗笑了,後來他被罰停訓一星期。馬虎還經常和別的隊員發生摩擦,火氣上來時,經常拎著棍子衝到寢室橫掃一番。
有一次因為不聽話被教練罰站後,教練說要把別的隊員「訓練成一匹狼」,馬虎聽到後,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流浪狗!」
在基地裡,和馬虎一樣有著心理問題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來自殘缺家庭,幾乎都是「事實孤兒」(指父母沒有雙亡,但家庭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撫養的兒童)。這家棒球基地專門招收這樣的孩子,讓他們免費接受棒球訓練和文化課教育。
馬虎(據預告片視頻截圖)
雖然衝撞得火花四濺
但他們愛上了棒球,也收穫了成長
馬虎身體基礎很好,爆發力強,性格外向,老教練想把他培養成接手。但馬虎不喜歡這個位置,表現起伏不定。
有一天,老教練把隊員召集起來,宣布了一條好消息:「我們爭取到一個世界性的比賽,15個隊員將擁有赴美比賽的資格,誰表現好,誰就可以去」。那是2018年,球隊受邀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支代表隊,赴美參加2018年PONY世界大賽U11 Bronco組決賽階段的角逐,這是中國棒球歷史上首次直接獲邀代表亞太區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
馬虎想去。他努力表現,最終如願趕上赴美末班車。雖然最後比賽輸得很慘,但孩子們卻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不少。他們慢慢喜歡上了棒球,更收穫了自己人生的成長。
馬虎(據預告片視頻截圖)
訓練這群「困境少年」的,除了師爺張錦新之外,還有基地的創辦者之一、中國棒球國手孫嶺峰。孫嶺峰曾和朋友一起做棒球公益活動,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做短期的棒球培訓。他發現,這些孩子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他們比一般孩子經歷得多,不怕摔,能吃運動員的苦,但缺少的是機會。
孫嶺峰的運動生涯中也曾遭遇坎坷。他7歲開始打棒球,那會他球打得不好,因為個子矮,沒有被北京棒球隊選中。後來,他通過艱苦卓絕的練習,終於成為棒球國手。
孫嶺峰和棒球少年們(圖據片方)
另一位片中主角小雙是棒球隊的「元老球員」和主力投手,他心思細膩,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曾偷偷從基地出走。小雙和馬虎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在這個基地裡,不同心性和習慣的孩子在一起生活、訓練、爭執,衝撞得火花四濺,但同時他們也漸漸成長,並發現自己從來不曾知曉的巨大潛力。
《棒!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影片細膩地記錄了少年各自的成長和轉變,其中關於個性與命運、機會與選擇、原生家庭與出路的思考,激起觀眾豐富的情感共鳴。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