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為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專訪電影《棒!少年...

2020-12-23 新華社體育

新華社西安12月23日電 題:體育為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專訪電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

新華社記者鄭昕

從「苦甲天下」的中國西海固地區,到被視作棒球殿堂的美國紐約洋基球場,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棒球隊,通過體育實現了人生境遇的改變,這就是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獲獎紀錄片《棒!少年》所要講述的故事。該片導演許慧晶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體育鼓舞人心的力量通過影視載體呈現,能夠獲得更多共鳴。

作為近年來國內院線少有的一部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以黑馬之姿拿到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摘走「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獎項。作為主創,許慧晶坦言,從立項到成片的3年裡,他從對棒球一竅不通到逐漸發現了這項運動的精彩,並且體會到從事基層體育的艱辛。

「這支叫作『強棒』的少年隊,教練大部分都曾是棒球國家隊成員,還有元老級的張錦新先生。他們日復一日只在做一件事,就是想把優秀人才送上省隊、送進國家隊,讓他們有好的出路。這種堅守是令我十分感動的,也是我想呈現給觀眾的。」他說。

許慧晶說,當你設身處地站在這群孩子的角度時,你能夠感到他們對於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這支隊的隊員大都來自山區,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自小就是孤兒。前國手孫嶺峰等人不遠千裡把他們從全國各地接到北京,一是認為這幫孩子能吃苦、留得住,二是想方設法用體育給他們未來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沒有棒球,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這些孩子的人生或許是可以預見的,可能會帶著創傷的心靈在未來生活中惡性循環。」他說,這部紀錄片就是想要呈現希望,展示棒球給小隊員帶來的快樂,讓他們獲得生存的能力與尊嚴。

「棒球是一項關於回家的運動」——這是影片對於棒球這項運動要通過跑回本壘得分的高度概括。許慧晶坦言,小球員們面對離散的家庭,在成長中其實最需要的是陪伴。棒球作為一項團隊運動,隊友之間、隊員與教練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的長期相處互動,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家庭成員的缺位,這是這項運動給予他們的另外一種幫助。

作為一部視角獨特且富含人文關懷與社會關切的紀錄片,《棒!少年》在上映之前就獲得不少知名導演、演員的推薦,還在體育圈引發熱議,不僅中國奧委會與中國棒球協會發文推薦該片,不少基層棒球俱樂部和培訓機構也呼籲小學員走進影院,看同齡人「叫板」命運的勵志故事。

體育電影是談論中國電影繞不開的一個類型,《女籃五號》《沙鷗》等經典影片都曾激勵影響一代中國人。近年來,體育題材重新受到創作者的關注,《激戰》《破風》等都收到了不錯的口碑和市場反響。在今年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導演陳可辛反映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更是獲得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三項殊榮。巧合的是,陳可辛還是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會主席,從他關注體育的程度,也不難理解為何會對《棒!少年》讚譽有加。

許慧晶認為,體育影視作品首先是反映社會現實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其次體育的呈現方式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能夠引起話題與共鳴。另外從講故事的角度看,體育總歸是要指向比賽,會有一個凝聚所有人努力的時間節點,迫使人物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也能夠最大限度調動觀眾情緒。

「我們做體育題材的時候,終究應該透過體育來聚焦人。可能你看這部電影之前不懂棒球,散場後還是對棒球一竅不通,但這不妨礙你去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去理解在那個環境下他的困惑是什麼、他想解決什麼問題。」許慧晶認為,在體育電影中,體育只是一種承載體,精髓還是在於對人的刻畫。

「我希望未來還能參與體育題材的創作,但更多要看機緣。」許慧晶說,體育電影有獨特的拍攝方式和手法,是鍛鍊隊伍的好機會,但也意味著需要高度成熟的團隊以及更多資源資金投入。「體育題材可以讓你的團隊反應更迅速、拍攝更合理,是把更多人的智慧匯集在一起,來突破個體局限性。」他說,這也是體育所提倡的團隊協作精神對於電影拍攝的啟示。(完)

相關焦點

  • 揮棒擊碎困境吧,少年!(影視熱點)
    《棒!少年》劇照出品方供圖一個是來自寧夏西海固地區、父母角色缺失的問題少年馬虎;一個是來自河北淶源深山裡的孤兒小雙——2020年歲末,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留守兒童,因為紀錄電影《棒!他們的這個家就是「強棒天使隊」——由國家棒球隊前隊員孫嶺峰、中國棒球協會青少年委員會前主任張錦新、清華大學棒球隊創始人郭忠建及一些愛心人士聯合發起,創立於2015年的中國第一支公益少年棒球隊。5年間,該隊已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我們找到了強棒天使隊,是因為他們是在嘗試著解決問題。」《棒!
  • 專訪|《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拍事還是拍人,我理解了十年
    少年》如約在全國院線公映。《棒!少年》預告片。(01:59)導演陳可辛直言,《棒!少年》是今年在FIRST電影節做評委的時候,令自己最感動的電影。他還感嘆,紀錄片能走上銀幕太難了,現在的排片量只有1%。紀錄片面臨的現實,和影片中孩子們要衝破的命運,是一樣的殘酷與孤獨。《棒!
  • 王一博推薦的電影!《棒!少年》為杭州棒球少年公益點映
    當體育遇上電影,總是充滿著熱血和正能量。12月5日晚,《棒!少年》特別為杭州黃龍魔方棒球隊的棒球少年舉辦了一場公益點映,這也是黃龍體育課-賽事課的一項特別活動。《棒!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
  • 與導演許慧晶面對面,《棒!少年》親子廣州觀影會在麗江影城舉行
    這就是不僅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而且獲得了「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的體育紀錄電影——《棒!少年》。但是在中國真正能關注到孩子的紀錄片不多,廣州的紀錄片導演許慧晶在2017年就把目光投向了這麼一群留守兒童和孤兒,他們是愛心棒球基地的棒球少年。這裡每個孩子背後,都是一部家庭辛酸史,有各自不幸,悲慘、陰鬱,成為他們的人生基調。這樣一群孩子,很容易成為人們眼中的問題兒童(少年)。他們只是不幸生在「問題」家庭,而非自己能選擇出身。
  • 紀錄電影《棒!少年》劇情勝於劇情片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目前影片的「百城首映禮」也正在進行時。
  • 《棒!少年》|豆瓣8.7,感動,但我一點都不想誇他們棒
    在「強棒天使隊」中,沒有淘汰制,哪怕是託底的隊員,也可以留在棒球隊做小隊員教練,成為機構的員工。 這些小隊員,要麼是留守兒童,要麼是孤兒。他們來自偏遠地區,不僅家境貧困,缺乏管教,品性還一個比一個頑劣。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已經不能更差了。比如小隊員馬虎,哪怕是在棒球訓練基地,也時常露出一副流氓痞氣:「把我惹急了!
  • 許慧晶,與少年一起揮棒命運 | 導演錄
    他對很多東西沒有欲望,生活通常很簡單,工作佔據大部分,愛好是看電影,「無聊的人就是自己沒什麼意思,所以希望接觸更多有意思的人。」少年》產生的可能性由此而來。之前那些年,不同地域的拍攝,讓他解決了自我認知的問題。到了《棒!少年》,他的創作視角正在轉向關注同齡人與下一代。那時許慧晶已為人父,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從北京南遷至廣州。從一個年輕人,變成一個中年父親,身份發生了轉換。
  • 對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用棒球「叫板命運」,需要給困境兒童一...
    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今年是愛心基地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男子棒球隊,到如今新增的女子棒球隊,基地已經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其中,有68個孩子在基地接受著系統而艱苦的棒球訓練和文化教育。
  • 電影《念書的孩子》喚醒愛心 撫慰留守兒童心靈
    電影《念書的孩子》劇照中國食品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袁亞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兒童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電影《念書的孩子》正是通過一個9歲農村留守兒童和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這樣一個故事,電影通過真實的描述,引導人們深刻解讀中國留守兒童內心的情感和心理世界,引起了家長和社會強烈的情感共鳴。電影《念書的孩子》是一部反映留守兒童生活的影片。該片由劇作家孟憲明執筆,青年導演原雅軒執導,講述了9歲的留守兒童開開和爺爺在鄉村念書的故事。
  • 留守兒童電影《正正的世界》榮獲湖南「五個一工程」獎
    《正正的世界》由湖南省文明辦、致公黨湖南省委、湖南省民政廳、湖南省婦聯等單位指導,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硯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影片講述了家境貧寒且患有先天性肌肉型斜頸的留守兒童正正,被拋棄之後,想盡一切辦法要治好自己的歪脖子,在歷經挫折與磨難下,得到多方幫助,最終成長為一個滿懷愛心、充滿正能量的少年的故事。
  • 排片不多,看《棒!少年》如何擊出命運最強本壘打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紀錄電影《棒!棒球給這群孩子的人生打開了新的可能性。「遊俠」馬虎是個「問題分子」,脾氣火爆,眼神銳利。剛到基地,就得罪光了隊友,矛盾情緒一觸即發。而被馬虎點評為「不夠陽光」的梁正雙,是隊裡的多面手,溫和而穩重,但他棗核形的一雙大眼睛裡,的確時常閃爍著重重心事。兩個主人公一出場就形成了鮮明反差。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紀錄困境孩子「叫板命運」
    許慧晶梁正雙馬虎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正如電影《棒!少年》海報上所寫,這群孩子正在做的,無非是「叫板命運」。歷時三年,積攢了七八百個小時的素材,導演許慧晶與他的團隊將這個愛心棒球基地的故事搬上了大熒幕——《棒!少年》。早在今年7月,這部電影便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站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和「觀眾選擇榮譽獎」;12月12日,影片一經上映,在貓眼電影平臺上更是得到9.3分的開分。
  • 中國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舉行首映禮
    圖為電影首映式現場啟動儀式。 鄧剛 攝中新網貴陽4月15日電 (記者 張偉)貴州本土導演執導的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15日在貴州省會貴陽舉行首映禮。《大愛回家》是一部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是以當下的留守兒童社會現狀通過藝術編撰而成。
  • 推薦丨豆瓣評分8.7 眾明星力薦 《棒!少年》:困境少年 用棒球叫板命運
    不久前,「中考體育將與語數英等科目同分值」「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的政策和相關信息引發各方熱議。體育,一方面被加上了很多枷鎖,可他的本質還是熱血揮灑最常見的方式。最近有一部記錄片,受到了無數好評。很多明星也紛紛發文力推,熊孩子、少年、戰鬥、抗爭.這就是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的最佳記錄片《棒!
  • 豆瓣今年最高分,王一博強烈推薦的國產電影《棒!少年》來了!
    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和整個世界的電影市場都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由於疫情期間電影院不開門,所以許多的電影都被迫下線,而影迷們也把2020年稱為文化生活最為貧瘠的一年,但即使是這樣,今年還是有一部紀錄片走入了我們的視線當中,成為了我們對於中國電影一個美好期望的起點。
  • 我為留守兒童拍電影
    我翻看雜誌時第一次看到「留守兒童」這個詞,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留守兒童1985年12月,我出生於湖南邵陽市新寧縣一渡水鎮光安村棉花沙組。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村裡人陸續出去打工。1997年開始,我媽到廣州從化一家臺資玩具工廠上了十年班,我們姐弟三人的學費都是我媽打工掙來的。在工廠的時候,我媽總是想我們,我們就去鎮上拍照片寄給她。
  • 《棒!少年》關乎體育,更關乎挑戰命運
    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創始人希望通過紀錄片傳達給更多人,「總有人在默默與命運抗爭」  《棒!少年》關乎體育,更關乎挑戰命運  ■本報記者 謝笑添  自從體育紀錄片《棒!少年》公映後,強棒愛心棒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的生活更忙了。
  • 給留守兒童群體更多有力的支撐
    隨著這一代留守兒童群體長大成人並參加高考,更多的「逆襲」故事在而且還將繼續發生。這背後既與父母收入增加,捨得且有能力在子女教育上持續投入有關,也與農村教育條件改善、教育質量提高有關。同時,也是由留守兒童身上被有意無意遮蔽的品質決定的。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有些孩子從小養成了堅韌、自立、自律的品質,有更強烈的改變命運的願望,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這些品質將成為他們獲勝的法寶。
  • 這個暑假,我們走進了留守兒童內心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隊員們期待能夠助力吸引更多中醫藥人才,以夯實我國中醫藥發展根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向城市,在廣大農村地區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 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 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少年》裡的孩子們已經成為這一運動領域的佼佼者。  這支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棒球隊成立於2015年,去年參加五次全國性的賽事,獲得四次冠軍、一次亞軍。負責球隊訓練的是孫嶺峰的師傅張錦新,他一生摯愛棒球,從事棒球培訓40多年,為國家隊輸送了60餘名國手。  這支擁有全國頂尖教練的隊伍,選拔隊員的標準卻不是過人的體能。這些孩子來自天南海北的邊遠村落,從寧夏西海固到四川大涼山,身後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和一段令人揪心的過往。他們是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子女……那些沒有辦法在原生家庭健康長大的孩子,都有進入這支隊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