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深策動桂系倒戈白崇禧密謀和共反蔣
1948年12月16日以後,徐蚌會戰前線遮天蔽日的滾滾硝煙漸漸消散了,轟隆隆震響了一個多月的槍炮聲,一時間也突然沉寂下來。在豫皖魯蘇四省交界的數百平方公裡範圍內,隨處都可以看到整師整師的國民黨官兵被繳械俘虜。只剩下河南永城東北陳官莊一帶,還可以看到大批失魂落魄的國民黨士兵,互相依偎著,蜷縮在臨時挖成的戰壕和掩體裡,四面儘是人民解放軍發著餘熱的黑洞洞的槍口和炮口。
在和共產黨打了三年之後,如今誰都看得出國民黨氣數將盡。但國民黨一向由不同的派系組成,內部矛盾甚深,過去一些較有勢力的派別不過屈從於蔣介石的強力之下,而今蔣系元氣大傷,個別實力尚存之派系反而暗中慶幸。桂系即是其中之一。
桂系這時最有實力的人物有兩人,即李宗仁與白崇禧。李宗仁向為桂系頭號人物,此時身為國民政府副總統,地位僅在總統蔣介石之下。白崇禧為桂系二號人物,前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此時領銜華中剿總司令,統率30萬大軍鎮守華中一帶長江天險。本來,桂系兵力不多,不敢稍有「造次」。如今東北剿總所部55萬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殲滅,華北剿總60餘萬人被圍於張家口、北平、天津和溏沽之線,覆滅之期可待,而徐州剿總所部70萬大軍中之大部也被解放軍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盡行殲滅,剩下的杜聿明集團10餘萬人於陳官莊、青龍集一帶陷入重圍,也已插翅難逃。徐州防線一失,鄭州-蚌埠-海州之線即全部陷落,解放軍將迅速進佔長江北岸,國民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城已經暴露在解放軍的攻擊之下。負責長江中遊江防的白崇禧,其地位和作用自然變得舉足輕重。
李宗仁、白崇禧這個時候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來。幾個月前的副總統競選,李宗仁在美國人的暗中支持下堅持競選,搞得蔣系與桂系關係異常緊張。李宗仁當選後,蔣介石免去白崇禧的國防部長職務,更使得兩派領導人之間感情十分對立。再加上蔣介石軍事上一味瞎指揮,經濟上發行金圓券搞得一塌糊塗,外交上美國人開始不給蔣介石好臉看,李、白都巴不得能找個機會逼蔣下臺。現在,這個機會已經擺在他們的面前了。
徐蚌前線噩耗傳來,李宗仁很快就從總統府秘書長吳忠信那裡得知,蔣介石有讓李宗仁來代理總統的意思。白崇禧聽到消息後頗為震動,顯得特別亢奮。他對打電話告訴他這一消息的程思遠說:「跟德公說,蔣下野必須辭職,由德公正式就任總統,不能用代理名義。如果名不正,那就什麼事都辦不了。對於這一點無論如何必須堅持到底,不能有所讓步。」
不過,向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並不相信蔣介石會如此輕易就範。想當年國民黨寧粵兩方鬧得不可開交,再加上日軍侵佔東北三省,蔣介石也是一度主動隱退,但依舊暗中運作,過了不過一個月時間就又重掌大權。因此,白崇禧深知,如果只靠自己在華中所掌握的那些部隊,要把蔣介石完全搞倒,根本就沒有可能。雖然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長沙綏靖主任程潛,以及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兵團司令張軫等,都已明確表示出願意聯手逼蔣下臺的態度,但這兩人權位雖高,實力卻極其有限。
22日,白崇禧接到同為桂系要人之一的黃啟漢從廣州轉來的在港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的密電,電稱:「革命進展至此,似不應再有所徘徊觀望之餘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至所望於故人耳」。李濟深要求白崇禧,務必與各反蔣派共同攜手,積極配合共產黨,「贊成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織聯合政府,立即行動,號召全國化幹戈為玉帛」。李濟深同時還有電報給李宗仁、黃紹竑和程潛等人。李濟深為粵系將領,在國民黨地方勢力中頗有號召力,再加上過去粵桂兩家往來密切,幾度同舉反蔣旗幟,而今李反蔣在先,並公開主張與中共聯手,白崇禧不能不有所心動。因為,如果不聯絡共產黨,只靠國民黨內部幾支反蔣力量,要想把蔣介石搞倒,實在是太困難了。白崇禧考慮再三,終於開始加緊活動,努力聯絡周圍各實力派,決心和共倒蔣了。
12月24日晚,白崇禧致電蔣介石,主張國共兩黨停戰議和。幾天後,由於始終不見蔣的動靜,白崇禧又推動廣西、湖南、湖北、河南各省軍政各界要人一同於30日前後再電蔣介石,要求停戰議和。這些電報的目的,自然都是要求蔣介石下臺。因為要讓共產黨接受和談要求,被共產黨視為內戰罪魁的蔣介石非首先下臺不可,否則根本就沒有停戰的可能。
除夕之夜,蔣介石終於被迫發表元旦文告,言不由衷地表示贊同議和,聲稱他個人的進退,全憑國民之公意是從,表面上似乎願意下野求和。但實際上,文告並無妥協之意,它公開揚言,國民黨的法統地位絕對不允許因和談而有絲毫的動搖,否則必與共黨周旋到底。難怪還在宣讀文告的晚會上,蔣介石就含沙射影地宣布說:他既不願和談,也不願下野,「我之願下?,不是因為共黨,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系。」
元旦剛過,白崇禧已聽說蔣介石發表文告內幕,知道要蔣真正下臺比登天還難。正好蔣介石從南京撤往廣州的足以裝備十餘師的大批軍火路經武漢,白崇禧猶豫再三,終於找藉口將其全部扣留自用。白、蔣之間頓時形同水火關係。他不得不找來與中共有過關係的劉仲容,請他經南京前往上海設法聯絡中共共同反蔣,並向李宗仁轉陳他和共計劃。而後,為保險起見,他又致電南京召來與李濟深有較深交情的桂系頭面人物之一黃紹竑,要他儘快前去香港,向李濟深說明桂系願意聯共反蔣的意向,希望李能夠代為引見中共代表,切實爭取中共的諒解與支持。
黃紹竑香港晤漢年劉仲容上海會克堅
最先接通與中共關係的是劉仲容。劉於1949年1月3日晚即到上海,見到在上海的秘密聯絡人員吳克堅,向吳說明了白崇禧的想法,請吳幫忙接通與中共的關係,並告訴他中共方面的態度。
但開始時,中共中央對於國民黨方面的任何和談意圖,統統視為緩兵之計,而斥之以鼻。毛澤東改變對和談問題的態度,是在史達林1月10日轉來國民黨政府的求和電報之後。考慮到應當挫敗國民黨的和平攻勢,同時也是注意到利用桂系反蔣有可能大大縮短解放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的時間表,毛澤東才在14日公開發表《對時局的聲明》,表示可以與南京政府進行和談。只不過,毛澤東所提出的八項前提條件正好與蔣介石的條件相反,他不僅要懲辦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戰爭罪犯,而且要根本推翻國民黨的南京政府,廢除國民黨的所謂法統。
就在毛澤東發表《對時局的聲明》的當天晚上,黃紹竑也到了香港。他馬不停蹄地趕到李濟深在香港的宅邸。不想,李濟深這時已經乘船轉去大連,參加中共所召集的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去了。黃只好打電話與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另一位負責人黃琪翔聯繫。幸好黃琪翔還留在香港沒有走。
黃紹竑第二天一早就來到黃琪翔的住處。簡單寒喧之後,黃紹竑就急不可待地向黃琪翔說明了來意,並交給後者一封信,聲言一切詳情盡在信中。黃琪翔打開信一看,只見信是寫給李濟深的,裡面寫道:健兄(即白崇禧)早有反蔣決心,只因時機未熟不敢發動。上月25日致電蔣介石,實際就是為了倒蔣。蔣發表元旦文告,不過想接過和平運動的旗幟,以此卸去好戰之責任而繼續作戰罷了。健兄認為,蔣決不會輕易下野,必須更進一步表示,發表宣言,公布蔣氏罪行,如再不悔悟,則須以武力解決。只是,表示這種宣言,必須有軍事行動之準備,事前尤其應當與中共方面取得諒解與合作。因此,他特派黃紹竑為全權代表,負責向任公(即李濟深)報告,並與中共駐港負責人洽商連絡。請任公向中共中央通告:(一)武漢反蔣經過及以後決心與行動;(二)請中共中央轉知華中當局與武漢當局成立軍事諒解,以免誤會;(三)商定以後共同作戰之計劃。健兄認為,時機緊迫,早日得到中共答覆,宣言即隨發表,軍事立刻行動。若遲延時日,蔣得從容布置,殊為不利。健兄並鄭重表示:(一)歡迎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遷入武漢;(二)絕不維護南京憲法法統,擁護新政協解決國是。
黃琪翔讀過信,告訴黃紹竑說:任公等健兄的這封信已經多時了,可惜到得晚了些,任公已經等不及了。但此事任公早與中共在香港的負責人通過氣,相信他們會願意與你接洽的。
黃紹竑走後,黃琪翔就連忙打電話給潘漢年,要求潘出面見黃紹竑一次。潘表示現在見面不會有具體結果之後,黃琪翔還是再三要求潘務必見黃紹竑一次,哪怕不作任何答覆也是好的。潘漢年在與方方商量之後,同意見黃紹竑。
三天後,黃琪翔領著黃紹竑前往一家飯店去見中共在香港的重要聯絡人潘漢年。黃紹竑又對潘漢年講了白崇禧準備反蔣的經過情形,並說明白目前與蔣系已成敵對,而桂系軍力在華中只及蔣系的三分之一,程潛雖可聯合,但如不得中共配合反蔣仍無成功可能。他並介紹說,他離開南京前,美國駐華大使秘書傅涇波曾表示,美國認為蔣不下野,和平不能實現,即美援也不能解決危機,故美國已決心不介入中國內政。因此,桂系反蔣決無美國背景。
潘漢年這時雖已得知毛澤東的聲明,但對於和談的具體策略問題尚未得到指示,因此對黃紹竑的要求無法作出任何答覆。他只是告訴黃紹竑:他會將其來意報告中央,有無答覆,何時答覆,卻不能預告。黃紹竑聽說後頗感焦急,但仍表示無論如何都想等到答覆,同時希望潘能介紹找到華中正面劉伯承部的關係,以便聯絡。潘漢年則表示:此地無法介紹,但完全可以直接從前線去聯絡。
與此同時,劉仲容在上海也秘密轉告吳克堅,說李宗仁已派人到武漢去,要白崇禧將武漢讓給中共,並聯合程潛一同發動反蔣。如果程潛不肯,白崇禧可以向長沙進攻;如程潛同意聯合,桂系軍隊就可以放心配合中共軍隊進攻南京。李宗仁還特別轉告白崇禧,不要因他在南京而有所躊躇。劉仲容聲稱,李宗仁希望知道中共方面的意見如何。吳克堅答覆稱:中共中央對李宗仁先生的意見很重視,但不知道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位先生對毛澤東先生提出的八項條件態度如何。請劉務必問清楚這個問題之後再談其他。另外,白崇禧先生也可以直接派人與我方前線部隊進?接洽。
20日和21日,毛澤東、周恩來分別起草電報指示給香港的潘漢年和上海的吳克堅,稱:「望告黃紹竑,只要白有決心,我們可以和白聯合對蔣」。但中共對時局的態度以毛澤東1月14聲明為準,「南京集團是主要內戰罪魁。李白對內戰亦負有責任,如欲減免內戰罪責,必須對人民解放事業有具體而確實的貢獻。如李宗仁尚欲取蔣而代,白崇禧尚欲獲得美援反對我軍,則將不能取得人民諒解,可以斷定無好結果。」如白確有誠意,可派人帶帶電臺密碼波長呼號到鄭州,通過市政府介紹至劉伯承第二野戰軍司令部進行接洽。中共中央同時通知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鄧小平,準備接待武漢白崇禧派來的代表。
1月21日,蔣介石突然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總統之職。事前,白崇禧正在指使黃啟漢等草擬電報,準備宣布蔣之罪狀,不想李宗仁來電要白稍候勿燥。緊接著李宗仁竟成了代總統。白崇禧一時也有些莫明其妙。按照白的想法,李宗仁無論如何不應當頂這個「代」字,不僅名不正則言不順,而且蔣不過「因故不能視事」,隨時都有重新行使職權的可能。只可惜如今生米煮成熟飯,白崇禧已無可奈何,原來的計劃也因此失去意義。他當即要黃啟漢到南京去,告訴李宗仁,既然已經走上這條路,那就一不作二不休,先來個釋放政治犯,開放言論自由,爭取人心;然後下令將蔣介石的嫡系幹將陳誠和薛嶽撤職,削其左膀右臂;同時與行政院長孫科商談合作辦法,不行就改組內閣。總之,冒險一搏,假如搞不過蔣,那就與蔣撕破臉。為此,白要黃啟漢去南京後立即轉去北平,找共產黨聯繫。
蔣介石宣布下野的第二天,北平傅作義宣布接受和平改編,整個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和國民黨的將近200萬軍隊已經基本落入中共之手,形勢對南京更加不利。李宗仁這時的思想也頗為矛盾。黃啟漢來,李宗仁對白崇禧的建議不無同感,相信背起爛包袱也不是辦法,甚至表示願意接受毛澤東提出的八條作為和談的前提條件。但是,他同時也擔心在南京軍事上全無依靠,真的鬧僵了走都走不脫,誰知道蔣介石急了會耍什麼流氓手段。
當然,李宗仁之所以不顧白崇禧的勸告硬要當上這個代總統,內心深處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小九九」。想到蔣介石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搞得一塌糊塗,就是蔣系內部也成土崩之勢;想到選舉副總統時蔣雖極力反對自己當選,結果還是取得了多數票,李因此不能不心存幻想,希望一旦他能夠與中共和下來,能夠進一步取得國民黨內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再藉助美國人在幕後的支持,最後取蔣而代之。想到這些,李宗仁剛一上臺,就馬上發表聲明,表示「願即開始商談」和平,同時宣布以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鍾天心五人為南京政府的和談代表,隨時準備與中共談判。同時,李宗仁一面秘密派專人送電文給李濟深,請其力勸中共軍隊緩和攻勢,開始和談,以符人心,一面秘密派過去曾為中共工作過的劉仲華與黃啟漢同去北平,帶信給毛澤東等,希望後者也能「迅速推動和談」。1月27日,李宗仁更進一步向毛澤東發出一封帶有明顯不滿意味的電報,說什麼:「以往恩怨是非倘過分重視,則仇仇相報,寧有已時,哀吾同胞恐無噍類,先生與弟將同為民族千苦之罪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