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2020-12-16 尋歷史真相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01

1966年12月1日,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在臺北去世,享年73歲。據了解,他死的時候非常猙獰,把床單都撕破了。第二天,當他死亡的消息登上報紙後,人們開始有了懷疑,有人表示,他是不是被蔣中正毒殺的?那麼問題來了,真實死因究竟是什麼?

02

白崇禧,1893年出生,祖籍廣西。23歲時,在軍校畢業,從此走入軍隊,開始革命。他起步相對比較高,通過和李宗仁合作,直接成為了新桂系的核心人物。

李宗仁勇猛,白崇禧有謀略,兩人在一起是絕配。1926年,白崇禧在北伐戰爭中立下功勞。1929年,隨著和蔣中正的矛盾激化,因為不敵蔣軍,他們兩人逃到了越南。後來,他們決定再集結勢力是一次。1930年,他們再次失敗。

03

抗日戰爭爆發,面對外國侵略者,雙方達成了合作。抗戰勝利後,白崇禧先後擔任國防部長、剿總司令等職位。淮海戰役打響後,白崇禧沒有救援蔣軍,導致蔣的嫡系部隊損失慘重。

「李白」曾三次逼迫蔣中正「下野」。第一次是1927年;第二次是中原大戰後;第三次是1948年。1949年,白崇禧的軍隊被我軍擊潰,白崇禧去了臺灣。去了臺灣後,他的處境怎麼樣?

04

首先,蔣中正將他踢出了國民黨核心人物名單之中;其次,國民黨安排了專人監視他。從那之後,白崇禧只要是外出,身後總是有人跟蹤。

有一次在外吃飯,白崇禧知道跟他的人也進入了飯館,於是主動幫他們結了帳。還有一次,他進了戲院,但是特務沒有票進不去,於是白崇禧讓人給他們送了票,他們一同看完的戲。之後,白崇禧遭遇過兩次意外,都被隨從救了。

05

那麼,白崇禧死亡是不是蔣中正所為呢?不能說不可能,也不能說就是,只能說可能性比較小。首先,白崇禧去了臺灣後,已經走出國民黨核心位置,並且自己已經老了,根本不會給蔣中正帶去什麼威脅。

06

其次,有人可能說白崇禧生前遭遇的意外可能是蔣中正殺他的信號,但是,後來查了這兩次意外,真的就是意外而已,沒有太多的信息。然後,白崇禧的兒子證實了父親有心臟病,醫生也判定了白崇禧是因為心肌梗塞而死。

雖然是去了臺灣受到了監視,但是自己的生命並沒有受到威脅。

07往期精彩文章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才情不輸李白,卻不知「矜持」是何物

古代洞房花燭夜,為什麼要安排一個通房丫鬟在一旁伺候?

神權軍權政權都沒有,為何洪秀全還能扳倒楊秀清,原因很簡單

美國85萬一根的天價香蕉,在展廳被一遊客吃掉,後來怎麼解決的?

明朝猛將常遇春,為何年僅40歲就突然暴斃?死亡原因是啥?

08參考資料

《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百度百科等

題/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文/尋歷史真相-Winner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白先勇:正確看待白崇禧與蔣介石的四十年恩怨分合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的最新散文集《八千裡路雲和月》,文中的「父親」,指的就是白崇禧。白崇禧是國民黨時期桂系中心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先後參與了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國共戰爭,大陸解放後,白崇禧前往臺灣,於1966年在臺北病逝。在此期間,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頗為複雜。那麼,白先勇先生是如何看待白、蔣關係的呢?
  • 白崇禧晚年沉迷女色,命喪黃泉
    李宗仁曾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蔣介石自1927年入主南京以來,桂系李、白兩人與蔣介石發生多次衝突,積怨頗深,尤以二人曾3次對蔣氏「逼宮」,迫蔣下野為最。蔣介石一直對李、白耿耿於懷。
  • 一生多次反蔣的白崇禧,為何要去臺灣
    白崇禧他有兩個選擇,一是移居海外,和李宗仁一樣。二是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白崇禧猶豫不決,一時拿不定主意。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他奮鬥報效多半生的所在,他不願離開,漂泊海外。可是他與蔣介石積怨已久,曾多次逼蔣「下野」,現在身邊已無多少人馬,孤身前往臺灣,前途難料。李宗仁特意從美國發來電報,告誡白崇禧「桂繫到臺灣無用武之地」。白崇禧猶豫之際,蔣介石竟從臺灣來信,誠摯而熱情的邀請他赴臺,並允諾去臺後「自有重用」。不久又派人給白崇禧送來大量金磚,說是補發軍費。
  • 臺灣大溪慈湖,蔣中正長眠於此,帶你去看兩蔣陵寢
    慈湖位於臺灣桃園大溪,是蔣中正和蔣經國的陵寢。這裡原名「埤尾」,因臨近百吉隧道出口故又稱為洞口。早年間蔣中正覺得此地的山山水水似故鄉浙江奉化 ,於是1959年興建了洞口賓館,為思念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更名為慈湖。
  • 小諸葛白崇禧在臺灣的尷尬:教堂做完禮拜出門皮鞋竟找不到了
    對民國那段歷史,用「亂花漸欲迷人眼」和 「你方唱罷我登場」來形容或許最恰當不過了。不過,我們對民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應 「辯證」、「客觀」,也就是說,在那段特定的歷史時期,各方「諸侯」雖有局限性,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們在某方面的所作所為,至今對我們仍有借鑑意義。
  •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為何一個去美國,一個去臺灣,一個留大陸
    這兩個地方勢力,分別是山西的閻錫山和廣西的李、白、黃(桂系)。今天只談桂系的李、白、黃這三人,其中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聲完全掩蓋了黃紹竑。甚至被傳為「一時李、白」。(圖片介紹: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但這三人走到一起,完全是因為黃紹竑。黃紹竑1914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6年畢業後,便回到了廣西。
  • 白崇禧夫人馬佩璋,叛逆千金付出一生,抗戰時帶著一家80口逃難
    白崇禧的夫人馬佩璋常常拿來同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相比。從身份上來說,郭德潔其實算是李宗仁的妾,而白崇禧在娶馬佩璋之前並沒有包辦婚姻,所以馬佩璋算是白崇禧的原配夫人,並且相守一生。馬佩璋還在桂林女子師範念過書,接受過新式教育,她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家人拿她沒辦法,就讓奶娘拎著水壺在身邊保護這位大小姐,以免她中暑。馬佩璋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因為馬佩璋天生聰穎,還沒出嫁,她的父親已經將家中的財政大權交給了女兒。白崇禧成為桂系三為領袖之一後,白崇禧的一位兄長為他保媒,和馬佩璋結了婚。
  • 白崇禧在淮海戰役為啥作壁上觀,坐視蔣介石精銳被全殲?
    淮海戰役前夕,蔣介石無人可用,於是任命白崇禧為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和李宗仁商議之後,接任了這個重任。 在淮海戰役開始後,白崇禧擁兵30萬,而且還有蔣介石麾下將領宋希濂等人也歸於白崇禧調遣,但在戰爭最膠著的時候,白崇禧按兵不動,養精蓄銳,很顯然,白崇禧是想坐視蔣介石精銳被一個一個消滅殆盡,這樣好讓他的桂系上位,,年近半百的蔣介石不顧年事已高的情況,坐著美齡號專機,經常在前線與南京之間飛來飛去。
  • 白先勇披露父親白崇禧與臺灣二二八事件秘聞
    1938年4月打的臺兒莊,《良友》雜誌大家都知道,當時最流行的畫報,五月那一期以白崇禧做封面,四月以李宗仁做封面,所以那一仗非常重要,使全國士氣高起。  臺兒莊、崑崙關、長沙大戰,我父親參加了很多戰鬥,打了很多勝仗。他一路上參與中央的事情,所以我提出他不是桂系軍閥,他參加過辛亥革命,參加過北伐,參加過中日抗戰,都是全國性的,並不是在地方。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命運如何?大多晚景悽涼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從那以後,直到1975年病逝於臺灣,蔣介石這輩子再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在1949年前後,跟隨蔣介石前去臺灣的,還有眾多的國民黨將領。比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閻錫山、熊式輝、劉峙、薛嶽、周至柔、餘漢謀、湯恩伯等人。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
  • 白崇禧有名氣的兒子,定居美國,80歲心願:希望看到民族振興
    輾轉多地的求學之路白先勇是國民政府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崇禧是一級上將,曾任"國防部長"。白崇禧一生只娶了妻子馬佩璋一人。婚後育有七男三女。有一個孩子性格內向,不大受白崇禧重視。但後來,他卻是白崇禧子女中最有名氣的兒子。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於桂林。當時正值戰爭時期,父親白崇禧常年在外作戰,甚至在白先勇出生後,父親都沒來得及陪伴就前往戰場。他與母親相伴,日子還算是衣食無憂。
  • 那些去了臺灣的大師,後來怎麼樣了?
    原標題:那些去了臺灣的大師,後來怎麼樣了? 余光中,走了。 1949年後南渡臺灣的那批民國精英,如今已進入最後的凋謝時光,而今天最愛君也想來談談,關於傅斯年和胡適等南渡的精英們,一批人,和一個家與國的愛恨情仇。
  • 「年過六十,活得辛苦」,身上有三個特徵的人,日子過得好不了
    老話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人的為人處世和生活質量。人這一生,每個人的際遇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小時候衣食無憂,長大後更不用為生計發愁。有的人一輩子過得平平凡凡,家庭條件一般,自己能力也不大,為了生活辛苦打拼,還是吃盡了生活的苦。
  • 白先勇回憶父親白崇禧:他應該知道我的取向不同,感謝父親的尊重
    而白先勇的父親對兒子的與眾不同給予了極大的包容和理解。作家白先勇的寫作風格十分獨特,文字間經常流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和認同。除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外,白先勇的取向,也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01他曾公開表示自己的父親白崇禧對於自己的取向大約是知道的,並且非常尊重他個人的選擇。
  • 張愛玲的晚年怎麼樣?窮困潦倒是假,她過得比大多數人幸福
    對於張愛玲,很多人都說她擁有著萬千才華,但是卻是一生不幸,甚至到了可憐可悲可嘆可痛可慘的地步,正如作家葉兆言說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是一聲重重的嘆息。尤其是張愛玲的晚年,很多人都用孤寂來形容。但是張愛玲活得真的如此蒼涼嗎?就如她書中塑造的很多角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