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講堂(898):《子午流注針經》

2021-02-22 臟腑機能調整

《子午流注針經》


       《子午流注針經》是一本關於子午流注學說的專書。約12世紀初金·何若愚撰(1153年)。後經金·閻明廣注釋卷。共分三卷,上卷載《流注指微針賦》、《流注經絡井滎圖說》、《平人氣象經隧周環圖》、《氣血總論及十二經圖說》的循行,主病圖形;中卷為《手足井滎六十六穴圖》、《三陰三陽經中井滎胞絡合原說》、《井滎所屬》及十二經穴圖、《三陰三陽流注總說》、《針刺定時圖》、《三焦心包二經流注說》和《五子元建日時歌》等;下卷為《井滎歌訣六十首》及五行造化歌。現存元·至大四年辛亥(1311年)《針灸四書》刊本、據日本宣德壬子廣勤書堂新刊本抄本;現有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書中探經絡之原,求針刺之理,闡述營衛之清濁、區分孔穴之部位。強調人體經脈氣血流注、開合隨幹支配合不同日時而變化。是既知最早論述子午流注學說的專書。後世針灸發展上出現飛騰八法或靈龜八法蓋源此。其主要內容後代針灸書中多有收載。本書現存《針灸四書》本及抄本。


       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論》和《流注指微針賦》,其中《流注指微針賦》是對《流注指微論》的進一步完善。該書成書不晚於公元1153年,篇幅不長,言簡意賅,十分精煉,切中臨床實用,後經閻廣明注為《子午流注針經》。何氏繼承了《內經》、《難經》中關於氣血流注周而復始,五十而復大會的學說,將其與氣血盛衰、氣候、節氣、時辰、方位等有關內容相結合,發展成為一種針灸配穴方法,開創了時間針灸治療學之先河。


       該書記述了何氏創立的一種按時選穴方法——子午流注納甲法,其開穴的規律是經生經,穴生穴,按五行相生(養子)的次序逐個推算。此選穴法對後世影響很大,至今臨床上還有不少學者致力於子午流注法研究和實踐。


       何氏所創立的子午流注納甲法理論獨樹一幟,極大地豐富了針灸治療學的內容,其所撰的《流注指微針賦》堪稱將針灸內容編撰成歌訣之先驅,其對針灸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給後世針灸醫學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致後來逐漸形成了子午流注針灸學派。

個人微信號:zfjntz1

公眾微信號:zangfutiaoli

相關焦點

  • 子午流注按時開穴法詳解
    《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係。
  • 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
    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運用   子午流注針法有兩種,一為按天幹開穴,又稱納幹法,或稱日乾子午流注;一為按地支開穴,又稱納支法,或稱時支子午流注。   (一)時支子午流注   時支子午流注,也稱納子法,納支法。這是根據每日氣血輸注十二經的地支時辰,病症之虛實,配合五行生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 子午流注操作規程上(15)
    二,什麼叫流注  流是水流,注是灌注,流注二字在這裡是用來代表人體氣血流行如水灌注的意思,以「井滎輸經合:來作比喻,據《針炙大成》項氏說:所出為井,井象水之泉。所溜為滎,滎象水之陂。所注為俞,俞象水之窬。所行為經,經象水之流。所入為合,合象水之歸。皆取水義也。歸者言氣血歸於正經,如川谷之於江海一樣,所以稱它為流注。
  • 《針灸大成》子午流注學習心得【 徐氏逐日按時定穴歌 】
    子午流注原理源出《內經》,《靈樞》記載:「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五輸穴都是從井開始,然後流入滎,注入輸,行入經,匯入合,分別有出、流、注、過、行、入的不同,用以表示脈氣的盛衰,這就是「流注」兩個字的出處。「子午」則是時間概念,《靈樞·衛氣行》篇說:「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
  • 子午流注的基本知識
    十二地支配合臟腑經脈是根據人體各經氣血流注的規律性,將十二時辰的每一個時辰配屬一經,如肺經的氣血流注時間是寅時,大腸經是卯時,……肝經是丑時,周而復始,循環流注,於寅時再返回肺經。在子午流注中用於合日互用開穴。三、子午流注開穴的主要特點和規律(一)重見及重見穴如甲日膽經值日,從甲日戌時開足竅陰起,接著丙子、戊寅、庚辰、壬午,至甲申時,當兩個甲重逢,就叫做「重見」,此時所開的穴叫做「重見穴。」
  • 子午流注、靈龜針法秘術培訓班
    子午流注、靈龜針法秘術培訓班一說起高深莫測的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針法,就如同金庸筆下的武林至高秘籍
  • 我就想問:子午流注圖到底是啥?
    最近子午流注圖這個詞火遍了大江南北,但我相信很多朋友還是不知道子午流注圖到底是啥,有啥作用。今天我就簡單的給大家講一下。中醫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這張圖裡面到底說了些什麼呢?下面我要說正經的了。
  • 中醫精華——子午流注開穴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實踐告訴我,這個子午流注既簡單易懂又有奇效。   陰陽五行幹支八卦河圖洛書是中醫的根本,臟腑經絡,奇經八脈是中醫的基礎,針灸推拿,中藥祝由是中醫的工具,子午流注,五運六氣是中醫的層次,導引吐納,飲食起居是中醫的境界,未病先防,天人合一是中醫的理想。
  • 時間針法:子午流注納子法開穴六招
    >作者/薛自強 ⊙ 編輯/王超 ⊙ 校對/peaya、霜石導讀:編者上學時受《運氣學導論》等書的影響,對傳說中療效驚人的時間針法神往不已,後來自己看了子午流注的相關書籍子午流注納子法開穴六法子午流注「納子法」是用時支順序來表示氣血流注的時間規律,以對應相關的臟腑經脈腧穴進行針灸的一種方法。
  • 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中標公告
    深圳市建星項目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受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的委託,就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項目(項目編號:JX2017FTCG-H015)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JX2017FTCG-H015項目名稱: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
  • 中醫子午流注養生知識、理論、方法
    一、中醫子午流注基本知識1.人與天地相應。子午流注是中醫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子午流注就是辯證循經按時調理的一種具體操作方法,它是一句經脈氣血受自然界影響有時盛、有時衰並有一定規律而制定的。其含義就是: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推算出什麼疾病應當在什麼時辰取什麼經絡進行治療。2.因時而治。
  • 2020年10月1日子午流注逐時開穴
    為了方便大家自我按摩養生和調理各種不適症狀,本人計劃整理出點穴按摩的時候每日諸時辰應該首先選取的穴位(根據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等),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點穴方法:每個穴位順時針揉壓30-100下+逆時針揉壓30-100下+垂直點按30-100下;不適合揉按的穴位可以用指甲切壓30-100下。
  • 十二經脈子午流注時間養生法:附經脈循行、是動所生病歌訣及動態循行圖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針道傳承」,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
  • 十二個時辰與十二條經脈的聯繫,神奇的子午流注,讓你預防疾病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如上圖所示。實踐告訴我,這個子午流注既簡單易懂又有奇效。大家記住這個圖,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為了大家便於記憶和使用,給大家列出時間表:每天子午流注的循環走向是從肺經開始到肝經結束,如此循環不停。
  • 三陰三陽五臓六腑十二經絡子午流注圖(二)
    三陰三陽五臓六腑十二經絡子午流注圖(二)本文內容為明曉老師經絡課講課內容本文圖片為經絡課學員美蓉女士繪製
  • 油麻菜學醫之《針人針事》(三)針門何在
    可是翻開《靈樞》,「九針十二原」、「經別」、「壽夭剛柔篇」、「經水」......這都說啥呀!梁某人老徐怎麼不把這後半截相聲說完呢?!我扭頭再看堆在手邊的《針灸甲乙經》、《針灸聚英》、《針灸大成》......它們也都眼巴巴地望著我呢,這樣子學下去,哪還有命在? 這把年紀了學新知識,我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一定要快樂的才好,好玩第一。
  • 澤南國學講堂第014期《回望庚子,展望辛丑》—— 三元九運國學大師課圓滿結束!
    2月27日——2月28日澤南商學院國學講堂第014期《回望庚子,展望辛丑》—— 三元九運國學大師課,在澤南家居集團總部圓滿舉行!
  • 浙江國學講堂課程_清大總裁班靠譜廠家
    浙江國學講堂課程,清大總裁班靠譜廠家,以創新理念為先導,以社會服務為宗旨,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資源整合為基礎,以規範管理為保障,以質量評估為手段的精品課程為核心。
  • 重慶珍檔 | 他被譽為除病「神針」曾受到毛主席嘉勉
    著有《靈樞經淺注》《子午流注說難》等。除病「神針」 名動重慶吳棹仙出身於鄉間一戶普通人家,其父是當地老中醫。吳棹仙從小耳濡目染,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05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巴縣醫學堂,正式走上醫學道路。3年寒窗苦讀,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醫學基礎。
  • 【潦水講堂】品國學,寫作文、學文言——甘老師「潦水文藝國學、作文講堂」2019暑期及秋季學期開始招生!
    品國學,寫作文、學古詩文——甘老師「潦水文藝國學、作文講堂」暑期及秋季學期開始招生!「潦水文藝講堂「國學講堂、作文古詩文輔導班授課老師簡介:      甘樹林老師,男,江西省奉新縣人,中小學語文高級教師(五級),奉新縣語文中心教研組成員,宜春學院聘任客座副教授。江西省宜春市作家協會會員,業餘堅持文學創作,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詩文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