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針經》
《子午流注針經》是一本關於子午流注學說的專書。約12世紀初金·何若愚撰(1153年)。後經金·閻明廣注釋卷。共分三卷,上卷載《流注指微針賦》、《流注經絡井滎圖說》、《平人氣象經隧周環圖》、《氣血總論及十二經圖說》的循行,主病圖形;中卷為《手足井滎六十六穴圖》、《三陰三陽經中井滎胞絡合原說》、《井滎所屬》及十二經穴圖、《三陰三陽流注總說》、《針刺定時圖》、《三焦心包二經流注說》和《五子元建日時歌》等;下卷為《井滎歌訣六十首》及五行造化歌。現存元·至大四年辛亥(1311年)《針灸四書》刊本、據日本宣德壬子廣勤書堂新刊本抄本;現有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
書中探經絡之原,求針刺之理,闡述營衛之清濁、區分孔穴之部位。強調人體經脈氣血流注、開合隨幹支配合不同日時而變化。是既知最早論述子午流注學說的專書。後世針灸發展上出現飛騰八法或靈龜八法蓋源此。其主要內容後代針灸書中多有收載。本書現存《針灸四書》本及抄本。
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論》和《流注指微針賦》,其中《流注指微針賦》是對《流注指微論》的進一步完善。該書成書不晚於公元1153年,篇幅不長,言簡意賅,十分精煉,切中臨床實用,後經閻廣明注為《子午流注針經》。何氏繼承了《內經》、《難經》中關於氣血流注周而復始,五十而復大會的學說,將其與氣血盛衰、氣候、節氣、時辰、方位等有關內容相結合,發展成為一種針灸配穴方法,開創了時間針灸治療學之先河。
該書記述了何氏創立的一種按時選穴方法——子午流注納甲法,其開穴的規律是經生經,穴生穴,按五行相生(養子)的次序逐個推算。此選穴法對後世影響很大,至今臨床上還有不少學者致力於子午流注法研究和實踐。
何氏所創立的子午流注納甲法理論獨樹一幟,極大地豐富了針灸治療學的內容,其所撰的《流注指微針賦》堪稱將針灸內容編撰成歌訣之先驅,其對針灸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給後世針灸醫學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致後來逐漸形成了子午流注針灸學派。
個人微信號:zfjntz1
公眾微信號:zangfuti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