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教養?這四招用了嗎?(超實用育兒經)

2020-12-12 貝樂虎兒歌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兒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裡面的人出來再進去並且在電梯裡全程安靜......大人就會有點兒驚喜地覺得這個小孩兒很成熟很有禮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中國家長潛意識裡又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就會跟社會環境格格不入,還可能會壓抑個性甚至會吃虧。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或默許自己孩子某種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氣質,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被誤認為是能力強、敢於表達。

其實那只是沒教養而已,跟個性沒半毛錢關係。而且這種沒教養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

那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一、聲音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開大會,怎麼大聲都沒關係。在室內的時候就用對方能聽見的音量就好了。室內包括家裡、教室裡、樓道裡、車上(公交車或自己家車都算上)、電梯裡等等。餐廳、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在自己家的車裡也要降低音量?因為小空間的大吵大鬧會讓人心煩意亂,也會影響司機開車。

看電影不要說話,實在要說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聲說。電梯裡有別人的時候不鼓勵聊大天兒,因為別人不願意聽你家的事兒。需要交談也要儘量小聲、簡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電梯不是遊樂場。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叫別人的時候要自己走過去叫,不能隔著屋子扯著嗓門兒喊別人過來,有什麼話過去說。我有時候忘了,他們還會提醒我。

周末你們起得早,我們還想再睡會兒呢。爸媽臥室門沒開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鬧,不能練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裡拍球了,樓下鄰居受不了。雖然說了室內要小聲,但飯桌上當著別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們在背後說什麼,會覺得被隔離、不舒服。其實小孩兒都喜歡這麼做,暫時無所謂,但與其大了再改不如現在教給他們。

二、耐心、謙讓、禮貌的舉止從小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耐心和謙讓。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玩兒的時候如果後面有人排隊,玩兒一會兒就要讓給別人,不能自己霸著玩兒個沒完沒了雖然別人也說不出你什麼來。

大人交談或打電話的時候要安靜等在一邊或走開,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試圖打斷,不緊急的事兒等一會兒再說,緊急的事兒要先說一聲「excuse me」/「打擾一下」。

要扶住門讓後面的人通過;電梯來的時候讓到一側,讓裡面的人出來以後你再進去;進電梯以後如果外面還有人沒進來要為人家按住開門鍵(而不是關門鍵)。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來熟地亂跑,要由主人帶著參觀,一般也不主動提出來要參觀。別看見什麼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當外人兒。用別人家衛生間要問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衛生間?」人家肯定讓你用,還會指給你適合的那一個。別人給的零食要問過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著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過道裡。自己東西掉了要馬上撿起來,別人東西掉了幫著撿;公共場合不鑽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麼誘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鑽,雖然你是小孩兒。

三、有禮貌地說話跟人好好說話,正面溝通,避免使用嘲諷、詰問、挑釁、毫不客氣的語氣,不能用反問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別人跟你說話或問問題要回應。

從小不逼著孩子叫人,而是給TA做正式的介紹:「某某,這是我兒子/女兒,這是某某叔叔,say hi/你好」。

活學活用「請」、「謝謝」、「對不起」。「請」是「魔法詞」,說了別人才會幫你,不說就得不到幫助。有些小孩兒說話特別「衝」,喜歡用命令的口氣,比如「我要/要吃這個」「給我拿內個」,然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像得了聖旨一樣趕快去辦。其實這句話正確的展開方式是」我能不能吃這個?」「請幫我拿一下內個」。而且得到以後必須要說」謝謝「。

需要繞過別人的時候說一聲「借過」或「對不起讓一下」,不能硬往上擠。

家裡客人走時一定要送出門口,並且說「thank you for coming」或「再見」;去別人家做客,走時要說「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或」謝謝款待「。如果到了睡覺時間客人還沒走,要先跟客人道晚安再去睡覺。

即使收到的禮物不是那麼喜歡,也不能說」我不喜歡這個「」這個我有了誒!「,而是很好地跟送禮物的人說一聲「謝謝你!」。如果喜歡的話就再加一句「我很喜歡!」。爸爸媽媽給買了東西也要說一聲「謝謝」。打完球遊完泳要跟教練說「謝謝!再見!」拒絕別人的好意時要說「不用了,謝謝」。聽到別人誇獎自己時要說」謝謝「。禮貌用語適用於任何人,包括給他們開車的司機、給他們開門的門童、給他們上菜的服務員。跟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四、餐桌禮儀在孩子小的時候,最能體現教養和親子狀態的就是餐桌禮儀。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中國家長比較看重飯菜質量和吃進去的數量,所以比較喜歡餵飯什麼的,孩子沒有自主權;而另一方面,只要他們能吃,在餐桌上怎麼無禮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那些喪失了飲食自主權的孩子就會格外淘氣。西方人呢比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為,所以不餵飯,孩子愛吃什麼吃什麼,吃飽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沒關係。家長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東西上,而是花在培養餐桌禮儀上。

吃飯要人到齊了才宣布開動,偶爾大人臨時有事會交待一聲「你們先開動吧」才會開動。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夾靠近自己的,不能挑來挑去、不能攪和,夾起來就不能放回去。不要伸著手夠離自己太遠的食物,也不要站起來,只要請別人幫忙遞給自己就好了。別人問你要不要吃一種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說哦好謝謝,不想吃就說「不用了,謝謝」。

如果孩子被別人勸吃這吃那,他不想吃,熱情的大人卻不肯放過他,還是一直勸一直勸。你就教他說,下次你要看著人家,認真地說「不用了,謝謝。」別人就會覺得你不是小孩兒了,也會很尊重你,不強迫你了。

好吃的東西不能光顧自己吃,如果就剩最後一些,至少問一下別人要不要吃餐桌上可以交談,但不能又笑又鬧。吃東西要閉著嘴嚼,不要吧唧嘴。說話時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說。

遇到咬不動的東西?再努力咬咬唄。實在不行了請默默吐在紙巾裡,沒人願意看到直接吐在盤子裡甚至桌子上的咀嚼物(其他場合吐東西也是同理)。

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一邊玩兒玩具。吃飽了要問一下大人「我吃飽了,可以下去了嗎?」,大人同意了才能下桌,下去了就不能再跑回來吃了。下桌要把自己的碗盤收到廚房。

說到餐桌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最好從能坐著吃輔食開始。難嗎?日日堅持就不難。這只是又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過程。

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社會風氣如此,教不好孩子」。但事實真相是,受過家長良好教養的孩子看到這些事兒的時候,並不會發出「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做?太不公平了!」的吶喊,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長為什麼會要求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因為他們也覺得那些孩子太吵太煩了。

所以說,只有立場、方法不正確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線。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比社會影響重要得多。要給他們正確的東西,讓他們以後到了社會上能分辨錯誤的東西;而不是教給他們錯誤的東西,以期望他們未來能與社會醜惡現象順利接軌。

光念叨孩子沒用,必須抓落實,有時還要講究一些管理方法。 該說沒說的話,讓他再說一遍;該做沒做的事兒,讓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時候及時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慢慢習慣成自然。行為需要反覆訓練,別怕麻煩,這個功夫值得花,因為趁著小培養一個好孩子其實是最容易的。

要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有兩個特別關鍵的前提要問一下自己:作為家長,這些事兒你自己做到了嗎?你希望孩子尊重別人、尊重環境,那你尊重他了嗎?孩子們從小要體會到尊重,而不是縱容,才能理解為什麼要尊重別人尊重環境。我們這個社會什麼時候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人了,教育才有希望。

內容來源網絡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更多內容就去應用市場搜索「貝樂虎」下載我們的APP吧~

相關焦點

  • 「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萬象打卡,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人父母的最不希望的就是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教養,這不僅僅是外人對孩子的否定,也是對父母教育的抨擊與嘲諷。其實,生活中這種「熊孩子」十分多見,有教養的孩子卻很少見。可就是這種鳳毛麟角的「有教養之舉」,才更讓人為之感動。「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
  • 孩子這4個表現顯得「沒教養」,外人礙著面子不說,但父母要知道
    孩子這4個表現顯得「沒教養」,外人礙著面子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就成了自負,常常不可一世,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從而看不起別人,這種表現,會外人覺得很沒教養,若發現了孩子這種行為,請及時糾正。從沒感恩的心孩子面對父母或者老人的時候,總覺得長輩們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從沒有感恩的心,這種表現也屬於沒教養,想想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親人都不曾感謝,那麼對陌生人會友好嗎?
  • 「他還只是個孩子!」——孩子沒教養,責任全在家長
    沒想到把事情說了之後,對方家長根本不承認有這回事。我說:「帶頭扔書包的事情,當時很多同學都看到了。」對方家長回覆:「我剛問過孩子了,他說不是他帶的頭,他只是看你家孩子的書包在桌子上,拿起來看看有多重,又放地上了。」我差點氣笑了,這護犢子護的,也真是沒誰了。什麼叫拿起來看看有多重?
  • 李玫瑾、馬未都暢聊育兒經:早期立規矩,青春期要忍,溝通是關鍵
    導讀:李玫瑾、馬未都暢聊育兒經:早期立規矩,青春期要忍,溝通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馬未都暢聊育兒經:早期立規矩,青春期要忍,溝通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這4種表現最沒教養,父母如不管教,10年後他就廢了
    只要父母教得好,我堅信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沒教養的熊孩子。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熊孩子」熊起來的時候,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孩子沒教養。熊孩子背後必然有個熊家庭,有趣的是,這些父母都不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沒教養,頂多也是調皮而已。但你要明白,盲目縱容孩子並不是愛而是害。
  • 「這孩子真沒家教」,家庭中應教的三類規矩,別讓孩子被罵沒教養
    大多數人,如果在生活中看到那些「熊孩子」時,往往都會說一句「這孩子真沒家教」。說的是孩子,但「罵」的是家長。老人常說,孩子沒規矩、沒教養,那是因為家長沒教好,孩子不懂事,難道大人還不懂事嗎?別老說,「別跟孩子一般見識。」在家裡能寵著,但在外面可沒人應該去寵。
  • 孩子沒教養,就是因為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
    我也曾經聽過一位媽媽在演講後問我,她要求孩子把吃完飯的碗放到廚房裡洗掉,一直提醒、一直念,講到自己都火大了,忍不住說出這句話:「算了,懶得管你啦,連拿個碗都要三催四請,以後有什麼事情
  • 孩子在超市偷吃草莓,被員工大罵「沒教養」,媽媽的回應讓人佩服
    導讀:孩子在超市偷吃草莓,被員工大罵「沒教養」,媽媽的回應讓人佩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在超市偷吃草莓,被員工大罵「沒教養」,媽媽的回應讓人佩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我們從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吃飯飯能主動的收拾桌子等等?請問,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孩子可能吃眼前的小虧,但從他人生來說,有教養的孩子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出息,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我們最常做的,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的禮儀教養。
  • 孩子的這些行為,說明沒教養,即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裡有數
    導讀:孩子的這些行為,說明沒教養,即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裡有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些行為,說明沒教養,即使旁人不說,父母們也要心裡有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長嗎?試試這3種方法
    可能大家都聽說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能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不是費勁心血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養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父母的教養知道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嗎? 記得我的鄰居小蘭,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對她很嚴厲。
  • 不把熊孩子培養成沒教養,一頓飯看出孩子的教養,餐桌上教育孩子
    導讀:很多家長用熊孩子來形容自己的孩子的調皮搗蛋,但是誰都不可能承認自己的熊孩子會變成沒教養的孩子!也許在你的眼裡你的孩子也只是熊一點,但在外人眼中就是沒有教養!做父母的能包容自己孩子很多這樣的行為,但這不代表別人能接受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也許在你的眼裡他只是熊孩子,但是在外人眼裡就是另一個畫面了。熊孩子也許只是調皮搗蛋一些,而沒教養的熊孩子只會讓人討厭不討喜。他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禮貌,以自我為中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家長對於這樣的解釋就是「孩子還小!還不懂事!」。
  • 孩子沒教養的四個表現,別人不直接說出來,父母自己也要心裡有數
    因為,此時的爸爸發覺,自己把孩子教育的超級沒教養!葛洪曾說,人之有禮,猶如魚之有水。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才能像魚兒得水一樣,在社會立足,在他人心中站立得住,最終有一番大作為。因此,當孩子表現得十分沒教養的時候,爸媽若不能及時引導,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的未來。
  • 孕婦帶著女兒坐車,沒給大媽讓座被罵沒教養,七歲孩子的做法解氣
    導讀:孕婦帶著女兒坐車,沒給大媽讓座被罵沒教養,七歲孩子的做法解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婦帶著女兒坐車,沒給大媽讓座被罵沒教養,七歲孩子的做法解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帶孩子出去吃飯被說沒教養?最高級的家風,是孩子的吃相!
    現代社會,做父母的都是在關注孩子的食量,常常鼓勵孩子「好好吃飯,多吃肉」,卻很少去注意孩子吃起飯來的樣子。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吃沒吃相」。吃是每個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孩子有一個好的吃相,無疑會更勝一籌。從孩子吃飯時的這些言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教養。而他的教養,往往體現了父母的修養,甚至家庭的教育理念。
  • 媽媽帶孩子坐車被罵沒教養,孩子的一番話,乘客羞紅了臉
    導讀:媽媽帶孩子坐車被罵沒教養,孩子的一番話,乘客羞紅了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帶孩子坐車被罵沒教養,孩子的一番話,乘客羞紅了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
    導讀: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條老祖宗留下的「家規」,一定要交給孩子,別被人說沒教養
    「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歸」,規矩對於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夠生活在和諧的社會中,是因為國家有法制,能夠幸福的在學校中學習,是因為學校有規章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家規,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交給孩子,別在長大後被人說成沒教養。
  • 把握關鍵的四個維度,教養孩子的難點就迎刃而解
    孩子的教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培養一個「品學兼優,才藝雙全」的孩子,更是花費了父母的無數心血。成才之路,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教養之路,也總是會有各種突發狀況出現。處理得好,突發狀況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小插曲,無傷大雅;處理得不好,突發狀況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轉折點,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軌跡。
  • 智慧家長課堂|想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一般父母都有這四個特點
    智慧的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根本,是教會他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有教養,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起跑線。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有一次去逛童裝店,看到一對父母帶著一個大約三四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