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裔細分:一場針對華人的「陰謀」?

2020-12-13 界面新聞

近年來,「亞裔細分」已成為困擾美國華人的最大問題之一。所謂亞裔細分,是指美國醫療、公共教育、社會福利等部門,在統計人口數據時不再將來自亞洲的美國人統稱為「亞裔」,而是細分為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韓裔、日裔等族群選項,供各個族裔進行選擇。

自2016年以來,這種細分亞裔法案已經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明尼蘇達州、夏威夷、紐約市和羅德島先後通過,並且大有向其他州蔓延之勢。

每次亞裔細分法案通過,都會在華人社區引起軒然大波。抵制亞裔細分法案蔓延、維護亞裔整體地位,已經成為當前美國華人的第一大行動。亞裔細分是怎樣出現的?華裔又為什麼如此牴觸?

加州華人反對亞裔細分法案集會 圖片來源:美國印象網

對於亞裔細分的緣起,目前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亞裔細分是亞裔中弱勢群體要求「脫離」強勢群體的自發運動。1990年代中期以前,亞裔各個族群在美國勢單力薄,處於絕對劣勢地位,因而尚能保持一定團結。

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來自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移民數量攀升,並逐步在教育和經濟資源中取得優勢地位,其他弱勢亞裔群體內心產生不平衡,轉而要求與華裔、印度裔等剝離,轉入「缺乏足夠關注的少數族裔」(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像非洲裔、拉丁裔那樣,享受特殊資源照顧。

第二種觀點認為,亞裔細分是民主黨的陰謀,是其擴大票倉的一個戰略手段。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美國共有1944萬亞裔人口,佔總人口近6%,其中華裔435萬、菲律賓裔365萬、印度裔346萬、越南裔191萬、韓裔177萬、日裔143萬。

這種觀點還認為,將亞裔細分後,菲律賓裔、越南裔等轉入「缺乏足夠關注的少數族裔」,享受更多的資源照顧,必定對民主黨更加忠誠;華裔、印度裔所享有的優勢教育資源,則會被非裔、拉丁裔分散,從而進一步鞏固民主黨的基本盤。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亞裔細分是美國實行「精準扶貧」的技術前提,並不是什麼陰謀。從美國現狀來看,支持甚至提出亞裔細分法案的,不僅包括弱勢亞裔群體和民主黨人,還包括大量華裔議員。其中,紐約市華裔議員陳倩雯、顧雅明最具代表性,兩者都是紐約市亞裔細分法案的提案人。

陳倩雯公開表示,統計時對亞裔進行細分,有助於政府在亞裔社區進行更好的資源分配,準確地說,會有助於更有針對性地照顧亞裔弱勢群體。麻薩諸塞州華人前進會同樣支持亞裔細分法案:「數據收集本身不會造成不平等,準確的數據會更好地滿足社區的不同需求和服務。」

但是,對於曾經飽受歧視之苦的華人,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來說,亞裔細分更像是「種族歧視」的前奏。居住在紐約的華人羅先生表示:「為什麼歐洲裔不細分,非裔不細分,拉丁裔不細分,偏偏細分亞裔?這不是擺明了要削弱亞裔影響力嘛!」

居住在華盛頓州的陳女士說:「亞裔細分法案表面上似乎是要照顧弱勢群體,但實際上很那可能是故意壓制華裔,把幾十年來華裔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優勢教育資源消解掉。搞不好,亞裔會被割裂為一個個小群體,重新淪落為可有可無的角色。」

儘管大量美國華人對亞裔細分反映強烈,但是細分浪潮在東西海岸已經頗具聲勢。2018年1月底,麻薩諸塞州亞裔細分聽證會現場火爆,支持者和反對者針鋒相對,難以形成共識。麻薩諸塞是否會步上述「五州一市」後塵走上亞裔細分之路,仍有待觀察。

(界面新聞特約撰稿人胡樂發自北美)

相關焦點

  • 「亞裔細分法案」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的迫害嗎?
    關於亞裔細分法案,中文網絡上如此流傳美國華人對民主黨「歧視華裔」的錯誤認知已經有多年歷史,而這份表格所引發的則是2016年8月加州「亞裔數據細分」法案通過以來的又一個歇斯底裡的過激反應華人擔心收集數據時進行亞裔細分會影響亞裔內部團結,但在數據的項目變多,政府用途明確公開,司法體系對數據使用進行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對華人的實際利益並不會造成一些報導中所說的嚴重損害(所謂「納粹對猶太人的做法」、「分而治之」、「歧視華裔」等等)。
  • 美國馬州華人社區盜竊案頻發 警方:罪犯針對亞裔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繼2018年底以來,馬州波多馬克社區及蓋城等地頻發入室盜竊案後,華人聚居的洛克維爾市近日再現多起被闖空門的事件,華裔民眾表示短暫外出幾小時,回家便發現家裡被翻得慘不忍睹。
  • 人口普查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利益,「亞裔細分」選項你打算怎麼填?
    他們擔心如果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某些亞裔群體比如寮國裔的受教育程度低,會導致出臺更有利於這些群體的政策,造成對受教育程度高的族裔比如華裔的不利。還有人宣稱人口普查中只有亞裔有分支族裔選項是對亞裔的歧視,因為在以前的人口普查中,只有亞裔有分支族裔的選項,非裔和白人沒有細分選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研究報告也發現,在所有的族群中,亞裔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最高的。
  • 美國亞裔醫生:被病人當面羞辱,被同行疏遠針對…太難了……
    據媒體統計,自從3月18日川普公開稱新冠為「中國病毒」以來,全美已經爆發了1500多起針對亞裔的公開歧視事件。 儘管各路媒體對歧視行為進行了大力批判和譴責,但針對亞裔的歧視仍舊愈演愈烈。 過去的一個多月裡,針對亞裔的歧視已經悄悄蔓延到了戰鬥在抗疫一線的亞裔醫護人員身上。
  • 美國華人黃野:創辦亞美會是為團結亞裔社區
    像哥倫布日、馬丁•路德金日,這些代表少數族裔的節日,都是以某個人命名的,而目前亞裔很難找到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物作代表,於是他們想能否以慶祝亞裔對美國社區所做出的貢獻為出發點,來設立一個節日,這樣不僅對亞裔對自我認同有著重要意義,也體現了整個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接納和認可。  經過半年的努力,從徵集1200個籤字、聯誼社團,到募集資金,籌備活動細節,麻州亞美節終於塵埃落定。
  • 美國亞裔戲劇劇名帶歧視字眼「清蟲」「中國佬」,編劇還是華人
    據Nextshark網站12月15日報導,即將上映的美國亞裔戲劇《Ching Chong Chinaman》在社交媒體上被指存在種族歧視。
  • 駐荷蘭使館譴責借疫情針對華人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網站2月9日刊發《駐荷蘭使館發言人:種族歧視在荷蘭不得人心》一文,指出高度讚賞和支持荷蘭政府反對種族歧視的立場,強調種族歧視在荷蘭不得人心,並對荷蘭社會上出現的個別借疫情針對華人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 美國常春藤名校招生為何「歧視」亞裔?虎媽該咋辦?
    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 最近,一篇《加州告急,同胞們請伸出援手》的文章在美國洛杉磯華人的朋友圈瘋轉,呼籲華裔群體聯合抗議AB1726提案。  AB1726提案又被稱為「亞裔細分法案」,旨在將亞裔和夏威夷島嶼的少數族裔細化,分為中國人、孟加拉人、苗族人、印尼人、馬來西亞人、臺灣人等21個族群。有專家直言,這一提案的目的是用種族配額的方法限制亞裔人口在接受高等教育、公司錄取和政府僱傭三各層面的機會。
  • 研究: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正在社交媒體蔓延
    另一個由來自中國、賽普勒斯、義大利、德國和美國的國際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周三發布了另外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疫情關鍵時刻,4chan上的反華言論急劇增加,推特上針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敵意也有所增加。這篇研究報告的標題突出了該研究小組從4chan上發現的諸多反亞裔評論中的一條:「去吃蝙蝠吧,張!」
  • 態度大轉變 舊金山布利桑頓校區擬修改亞裔細分表
    態度大轉變 舊金山布利桑頓校區擬修改亞裔細分表
  • 《亞裔美國人》紀錄片告訴你,有關美國亞裔的那些事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Thirteen網站18日發表了《我從「亞裔美國人」紀錄片中知道的十件事》一文,通過PBS旗下KOCE-TV一檔名為「亞裔美國人」的節目,為人們了解亞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些參考。圖為3月12日,亞裔在波士頓州議會的臺階上就疫情期間遭受的種族歧視進行抗議。
  • 亂槍掃射,深夜打劫,歧視頻發,美國亞裔可能比黑人還要慘…
    如果有人說,這些只是抗議分子們在發洩怒火中的誤傷,那麼請看看早在這場暴亂之前,在美國的亞裔是如何被對待的: 最近一段時間,澳洲媒體大量報導有關當地針對中國、華人乃至亞裔層出不窮的歧視現象。 6月7日,澳洲媒體發表一篇報導, 稱自從4月以來,短短兩個月時間裡,針對澳大利亞華裔的種族襲擊事件就多達400起。
  • 亞裔被罵帶病毒滾回中國 面對歧視韓裔女作家:此刻我是華人
    作為一種長時間存在的現象,歧視針對的是什麼?歧視對我們意味著什麼?01作為海外華人,我們心裡都清楚,長久以來,有一小部分人對亞裔抱有敵對態度,疫情把對亞裔的這種歧視放大了。這也就導致了,世界各地「China Virus」事件不斷發生。
  • 美國人逐漸對亞裔改觀
    該調查名為「還是『外人』嗎:對美籍華人及亞裔美國人的政治態度」,其調查對象包括1427名受訪者,得出的結果表明,相較2001年,不少方面有了進展。只有9%的公眾還不能接受亞裔美國人當選總統,該數據遠低於2001年的23個百分點。 而且,僅有11%的被訪者不同意家人與亞裔通婚,低於2001年的24個百分點。
  • 【美國讎恨亞裔犯罪事件激增】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
    2020-10-24 06:47:51來源:FX168 【美國讎恨亞裔犯罪事件激增】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反亞太裔仇恨與歧視全國聯盟舉行視頻會議,提供反歧視安全防禦的思考。
  • 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這一切只是因為她是亞裔,而且當時戴著口罩。包括紐約州、加州和德州在內的多個美國州份,都有東亞人士報稱被吐口水和拳打腳踢,甚至還有一宗被刀刺的案例。在美國,針對亞裔人士的偏見劇增,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開始思索自己在美國社會的位置。
  • 讓美國亞裔學生們都叫苦不迭的逆向種族主義
    ▲在2019年部分華人就此事進行過抗議活動 圖源於網絡有專家預測此案極有可能最後會上升到美國最高法院 (SCOTUS),此前允許有限程度考慮申請者種族(race-conscious admission)的有關判例可能會被推翻。
  • 美國的歧視鏈: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亞裔
    來看,美國爆發的大規模騷亂和「黑命貴」運動已經超越了弗洛伊德事件本身而是點明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種族歧視問題。 南北戰爭解放黑奴,沒有根除種族歧視問題 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從這開始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白人和黑人似乎相安無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部門的估算,到了2050年,美國人口構成是46.6%的純白人,14.4%的黑人,28%的拉美裔,8%的亞裔,5.4%的混血兒,1.5%的原住民。
  • 美國亞裔總人口達2140萬,華裔超508萬為亞裔最大族群
    > 中國僑網5月2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5月正逢「亞太裔傳統月」,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當地時間1日發布最新亞太裔數據,顯示美國亞裔總人口已達2140萬,其中以華裔美國人最多,超過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現在,這則消息已經引起了美華人的瘋狂轉發,亞裔學生也是備受鼓舞。由於在2015年美國教育部否決了這項對哈佛的投訴,所以這次司法部啟動調查以平亞裔長期以來的不滿,足以可稱之為歷史事件,這一次在美亞裔長年鬥爭的結果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