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亞裔細分」已成為困擾美國華人的最大問題之一。所謂亞裔細分,是指美國醫療、公共教育、社會福利等部門,在統計人口數據時不再將來自亞洲的美國人統稱為「亞裔」,而是細分為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韓裔、日裔等族群選項,供各個族裔進行選擇。
自2016年以來,這種細分亞裔法案已經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明尼蘇達州、夏威夷、紐約市和羅德島先後通過,並且大有向其他州蔓延之勢。
每次亞裔細分法案通過,都會在華人社區引起軒然大波。抵制亞裔細分法案蔓延、維護亞裔整體地位,已經成為當前美國華人的第一大行動。亞裔細分是怎樣出現的?華裔又為什麼如此牴觸?
加州華人反對亞裔細分法案集會 圖片來源:美國印象網
對於亞裔細分的緣起,目前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亞裔細分是亞裔中弱勢群體要求「脫離」強勢群體的自發運動。1990年代中期以前,亞裔各個族群在美國勢單力薄,處於絕對劣勢地位,因而尚能保持一定團結。
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來自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移民數量攀升,並逐步在教育和經濟資源中取得優勢地位,其他弱勢亞裔群體內心產生不平衡,轉而要求與華裔、印度裔等剝離,轉入「缺乏足夠關注的少數族裔」(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像非洲裔、拉丁裔那樣,享受特殊資源照顧。
第二種觀點認為,亞裔細分是民主黨的陰謀,是其擴大票倉的一個戰略手段。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美國共有1944萬亞裔人口,佔總人口近6%,其中華裔435萬、菲律賓裔365萬、印度裔346萬、越南裔191萬、韓裔177萬、日裔143萬。
這種觀點還認為,將亞裔細分後,菲律賓裔、越南裔等轉入「缺乏足夠關注的少數族裔」,享受更多的資源照顧,必定對民主黨更加忠誠;華裔、印度裔所享有的優勢教育資源,則會被非裔、拉丁裔分散,從而進一步鞏固民主黨的基本盤。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亞裔細分是美國實行「精準扶貧」的技術前提,並不是什麼陰謀。從美國現狀來看,支持甚至提出亞裔細分法案的,不僅包括弱勢亞裔群體和民主黨人,還包括大量華裔議員。其中,紐約市華裔議員陳倩雯、顧雅明最具代表性,兩者都是紐約市亞裔細分法案的提案人。
陳倩雯公開表示,統計時對亞裔進行細分,有助於政府在亞裔社區進行更好的資源分配,準確地說,會有助於更有針對性地照顧亞裔弱勢群體。麻薩諸塞州華人前進會同樣支持亞裔細分法案:「數據收集本身不會造成不平等,準確的數據會更好地滿足社區的不同需求和服務。」
但是,對於曾經飽受歧視之苦的華人,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來說,亞裔細分更像是「種族歧視」的前奏。居住在紐約的華人羅先生表示:「為什麼歐洲裔不細分,非裔不細分,拉丁裔不細分,偏偏細分亞裔?這不是擺明了要削弱亞裔影響力嘛!」
居住在華盛頓州的陳女士說:「亞裔細分法案表面上似乎是要照顧弱勢群體,但實際上很那可能是故意壓制華裔,把幾十年來華裔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優勢教育資源消解掉。搞不好,亞裔會被割裂為一個個小群體,重新淪落為可有可無的角色。」
儘管大量美國華人對亞裔細分反映強烈,但是細分浪潮在東西海岸已經頗具聲勢。2018年1月底,麻薩諸塞州亞裔細分聽證會現場火爆,支持者和反對者針鋒相對,難以形成共識。麻薩諸塞是否會步上述「五州一市」後塵走上亞裔細分之路,仍有待觀察。
(界面新聞特約撰稿人胡樂發自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