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黃野:創辦亞美會是為團結亞裔社區

2020-12-25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2月7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報導,近年來,隨著在麻州定居生活的新移民越來越多,服務於當地亞裔民眾的各類非營利性組織也應運而生。其中,在波士頓就有一家非營利性組織名叫亞美聯誼會(簡稱亞美會, 英文名為 Asia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oston),2010年7月成立至今,已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社區組織,變得家喻戶曉。

第六屆亞美節。(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圖片)

  特別是2016年9月10日在波士頓公共公園(Boston Common)舉辦的「第六屆亞美節」,不僅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吸引近萬人參加,這次活動還獲得了麻州州長查理•貝克和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的一致肯定,官方正式確立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為麻州和波士頓的「亞美日」(Asian American Day),慶祝當地亞裔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其實設立亞美節,亞美聯誼會的董事長黃野早在兩年前就有計劃,而要想得到政府的官方認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像哥倫布日、馬丁•路德金日,這些代表少數族裔的節日,都是以某個人命名的,而目前亞裔很難找到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物作代表,於是他們想能否以慶祝亞裔對美國社區所做出的貢獻為出發點,來設立一個節日,這樣不僅對亞裔對自我認同有著重要意義,也體現了整個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接納和認可。

  經過半年的努力,從徵集1200個籤字、聯誼社團,到募集資金,籌備活動細節,麻州亞美節終於塵埃落定。這次的亞美節讓人們看到了亞美會不僅僅是一個活躍於亞裔圈中的組織,為提高亞裔在麻州的影響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近日,美國中文報記者終於有機會可以和黃野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聽聽這位亞美節的推動者,他又有著什麼樣的經歷:

  從留學生到社區領袖

  黃野出生在福建,從小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在廈門大學做副教授,母親曾是一名外科醫生,黃野說自己從小不喜歡學習,但悟性比較高,成績一直還不錯, 所以父母一直也不太管他,而當初選擇出國留學也是他自己的決定。1995年7月他從廈門大學順利畢業後,同年9月來美求學,在南新罕布夏州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和國際貿易雙碩士學位。在美求學期間,他越來越適應和喜歡這個國家,雖然學費不用,但他想也不能坐吃山空啊,想要畢業留在美國必須就要學著如何在美國立足。

黃野在他的律師事務所接受採訪。(美國中文網微信公眾號圖片)

  那時的他英語和文化都是硬傷,於是他決定在從學校打工開始,一點一點地學習。從郵局郵遞員、圖書館管理員到學生輔導員、餐廳搬運工,雖然每天起早貪黑,邊打工邊上學的日子辛苦,但賤賤地黃野的語言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對美國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碩士畢業後他如願以償找到了工作,留在了美國。在波士頓做金融,一步一步摸爬滾打做到部門VP,而與此同時他又逐漸對法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著這份興趣,他拿到了麻州法學院 (Massachusetts School of Law)的法學博士學位,就這樣放棄了金融,做起了律師。

  「我覺得做律師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確實能夠給所有人帶來幫助和利益。但除了工作總我總想再做點什麼,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一些。做律師時間長了,漸漸地認識了不少華人朋友,於是就與各界同仁成立了亞美聯誼會。」黃野這樣說道。

  亞美會組委會由來自金融、科技、醫療、傳媒等各行業的華裔傑出人士組成。他們除了積極促進亞裔各社團間的聯繫外,還推廣旅遊業、在美投資、文化藝術交流、工商業培訓、走進中國等活動,幫助亞裔,並通過弘揚和推動亞裔傳統文化,讓美國各族裔民眾更多地了解亞裔。在展示亞裔社區文化、習俗與傳承的同時,聯結麻州更多亞裔社團,促進多民族間融合,提升亞裔的地位和影響力。

  各個族裔間仍缺乏了解和溝通

  在華裔社區服務20多年,黃野也有不少自己的心得體會。他說,越來越多的華裔新移民來到波士頓地區定居生活,他們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他們不再選擇居住在華埠,而是在波士頓周邊的城市,並逐漸形成了新的華裔社區,這就導致了新的華裔社區和老的華裔社區(中國城)之間的脫節,華裔和華裔之間的脫節;與此同時,不同族裔之間,由於不了解,也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也就導致了矛盾、衝突和刻板印象。另外,作為律師,黃野說,其實很多關於種族歧視的法律和政策最早都是針對非裔制定的,因為他們收入和教育程度相對其他族裔來說比較低,這樣是為了給他們一個機會發展。雖然亞裔也是少數族裔(人口佔5-6%),但亞裔的平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程度都很高,所以有時候,在實際的操作中,亞裔不一定會被當做少數族裔來看待,比如有些公司要求的多元化是要求有非裔員工而不是亞裔、西裔或其他族裔的員工。

  有時,亞裔還是會聽到一些帶有歧視意味或是刻板印象的言論,黃野認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看清對方是否出於惡意,但大多數情況下,他認為,對方都出於無知和不了解,所以增加其他族裔對亞裔的了解是至關重要的。「當你聽到有歧視意味的言辭,首先要看是惡意的言論還是出於無知,很多情況下其他族裔並不了解華裔社會,以至於導致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聽到這樣的言論的時候,第一要看對方是否出於惡意,如果對方處於無知,要讓對方了解,告訴他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多糟糕。」

  致力於做有益於各族裔團結的事

  從金融行業的VP到律師,再到社區領袖,二十多年來黃野一步一個腳印,他說無論做什麼都希望儘自己所能,也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團結華裔,增進各族裔間的了解,減少刻板印象,讓華裔更自信。

  黃野談到創辦亞美會的初衷時說道:「當年來到美國的時候很想留在美國,在這20多年的工作生活中,發現我們並沒有發揮好我們的特長----中文和中國文化,所以我想把我的工作的重點從主流社會向華裔社區轉換一些,能更好的發揮我自己的語言優勢、文化優勢,為自己的社區能做更多的事。」

  我們看到,不論是在維權行動、文化傳播還是提高亞裔的影響力上,越來越多的華人逐漸成為是推動亞裔社區發展的領頭羊。如今像黃野這一代正當年的華人,正在用實際行動繼續承載著建設社區的使命, 為回饋自己的社區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李州)

相關焦點

  • 「亞裔細分法案」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的迫害嗎?
    此法案在參議院輕易通過後引起公眾重視,在共和黨少數領袖鮑勃·哈夫專門將其利弊介紹給加州華人後,在華人當中引發軒然大波,使得無數擔心SCA5法案通過後會導致華人在加州大學系統中入學率大大降低的華人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抗議。同時各大中文社交媒體和網絡社區中對SCA5誇張的批判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將美國民主黨與二戰時期中的德國納粹作比較的文章隨處可見。
  • 美國亞裔細分:一場針對華人的「陰謀」?
    近年來,「亞裔細分」已成為困擾美國華人的最大問題之一。所謂亞裔細分,是指美國醫療、公共教育、社會福利等部門,在統計人口數據時不再將來自亞洲的美國人統稱為「亞裔」,而是細分為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韓裔、日裔等族群選項,供各個族裔進行選擇。
  • 對話下屆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亞裔美國人應為自己發聲」
    參選總統只是實現我目標的第一步,所以我不覺得自己取得了足夠的成就值得讓大家奉我為榜樣。不過我很感激華人同胞們的支持和熱情,這對我來說意味著很多。澎湃新聞: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亞裔美國人」身份?你是否經歷過身份認同危機?
  • 美國馬州華人社區盜竊案頻發 警方:罪犯針對亞裔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繼2018年底以來,馬州波多馬克社區及蓋城等地頻發入室盜竊案後,華人聚居的洛克維爾市近日再現多起被闖空門的事件,華裔民眾表示短暫外出幾小時,回家便發現家裡被翻得慘不忍睹。
  • 美媒:受疫情影響 美國德克薩斯州華裔社區多項活動取消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3月10日電 據美國《僑報》編譯報導,據美國德克薩斯州衛生服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月7日,德克薩斯州共有8人確診,目前該州北部未有病例出現,但當地氣氛依然緊張,北德克薩斯州的華裔社區乃至整個亞裔社區,都遭受了影響
  • 舊金山馬氏兄弟參政 為亞裔爭權益寫下華人佳話
    圖為他出席慰安婦紀念雕像儀式。(美國《世界日報》/李晗 攝) 中國僑網1月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當地時間1月8日,新一屆舊金山市議會將宣誓就職。其中包括2018年11月選舉中當選代表日落區的華裔市議員馬兆明(Gordon Mar)。他是2008至2016年在任的前舊金山華裔市議員馬兆光(Eric Mar)的孿生弟弟。
  • 美國華人因疫情被歧視?可上網填寫表格舉報!身份保密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瞧紐約報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針對華人及其他亞裔的仇恨和歧視案件此起彼伏。ABC電視臺此前報導稱,聯邦調查局專門向各地執法部門發出警告,指由於疫情的爆發,美國的部分公眾會將新冠病毒與「中國和亞裔美國人」群體關聯在一起,因此相關的仇恨犯罪可能在全美各地爆發,執法人員應當對此有所準備。聯邦調查局近日並專門向各地執法部門發布警告,提醒執法人員對此類案件的大量突發要有所準備。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面對困難,團結是最好的武器。近期,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等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成立巡邏隊應對騷亂衝擊,為華人社區撐起安全保護傘。疫情發生以來,許多華人社團紛紛行動起來,或自發建群互助,或組織各種活動聯名請願抗議歧視及汙名化言行。孫瀾濤表示,「對一個人不公,就是對所有人不公」,我們要記住這句話。
  • 美國爾灣市議會華裔候選人孫立清正式啟動選戰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日前,爾灣市議會華裔候選人孫立清在爾灣的臨時競選集合中心正式發動助選造勢,開啟助選行動。亞美權益促進會主席丁言愉,美國華人政治聯盟(IAPAC)主席莊春惠,及幾十名支持義工,包括眾多華裔青少年義工積極參與支持。
  • 美媒:亞裔美國人群體虛假信息之戰 挑戰重重
    VOX報導截圖 美國總統大選後不到一周,一篇題為《亞裔美國人虛假信息之戰》(Battling Asian American Misinformation)的文章在以越南人和華人為主的各大亞裔美國人社交媒體上瘋傳
  • 紐約亞裔組織提供中文翻譯 助華裔商家了解招牌規定
    中國僑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紐約不少華人小商業日前因店鋪招牌不合格,遭市樓宇局突擊檢查並開罰,損失慘重。為助亞裔業者了解「招牌法案」細節,民選官員及社區組織13日釋出包含中、英、韓語的法案表格,以交互式問答模式解釋法案流程。
  • 80年代美國華人參政熱潮,她是第一位華裔女法官,為華人權益奔走
    1942年郭麗蓮生於上海,年幼時隨家人移居香港,16歲赴美,在美國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1964年在奧斯登圖學院獲心理學學士學位後,便致力於華人社區的工作。1968年與王靈智等人發起成立「華人權益促進會」,為華人爭權益、爭地位。
  • 2012美國華裔遇政治繁忙年 總統大選牽動華人心
    李瑞生劉醇逸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剛剛過去的2011年對美國華人參政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年份,很多州市的華裔政界要員在這一年都成為箭靶,有的甚至中箭落馬,令人扼腕嘆息,也讓華人參政的士氣大傷
  • 美國一頂尖公校改革或對亞裔不利 亞裔家長反對
    中國僑網9月1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日前,因為學生構成不夠多元,美國頂尖公立學校湯姆森傑菲遜科技高中面臨招生制度改革壓力。對此,該校的亞裔家長諾曼尼組織反對改革的請願,並在當地教育委員會會議上慷慨陳詞,一些紐約的華人家長與她取得聯繫。
  • 圓桌︱美國歷史中的亞裔美國人
    當我最初為這本書的英文版設定標題時,我認為它背後的理念應該是亞裔美國人是如何構建他們的族裔社區的,他們對美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哪些影響。所以,這個標題的一個字面意思是亞裔美國人共同體在美國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Asian American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但是如果以此為本書標題,則文字冗長,也寡淡無味。
  • 美國亞裔總人口達2140萬,華裔超508萬為亞裔最大族群
    > 中國僑網5月2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5月正逢「亞太裔傳統月」,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當地時間1日發布最新亞太裔數據,顯示美國亞裔總人口已達2140萬,其中以華裔美國人最多,超過
  • 人口普查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利益,「亞裔細分」選項你打算怎麼填?
    美國華人 第1608篇文章 美國下一個人口普查即將開始,各個族裔的社區活動家們正努力促請本族裔的人參與人口普查,讓自己族裔的人數真實地反映在人口普查上,為自己的族裔爭取應有的話語權,為所在社區爭取應有的社會資源。
  • 疫情之下備受歧視的美國華人:被咆哮「滾出去」 抱團站出來反抗
    但即使在這樣一個亞裔集中的社區環境裡,也有華人被群起而攻之,並且沒有獲得周圍普通人站出來支持。 而這就是美國華人當下不得不面對的窘境——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的不當言論,華人正在成為種族歧視者最新的那一個箭靶子。
  • 美國華人概況:為美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美國最高法院裁決稱,各州法院不得在住房問題上強制推行限制性規定,但是自願訂立的協議仍可允許。這一裁決使華人有了合法地遷出華埠,搬到市內其他地區去居住的根據。於是,百年來被限定在「唐人街」的華人逐漸向其他地區分布。這在開始當然也不會順當。當華人要到白種 人住宅區買房居住時,有時往往會遭到周圍的白種人鄰居的反對。也因此發生過種族糾紛。華人還開始在華人社區之外尋找職業。
  • 美國史上首位華人女法官退休,以後將為慰安婦請命
    郭麗蓮華盛頓時間9月17日,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女法官郭麗蓮將放下手握32年的法槌,正式退休。同一天,舊金山參事會將討論建造慰安婦紀念碑一事,她會前往會議現場,見證投票結果。「兩年前就有這個打算,不做法官,我就可以出來講話了。否則在政治方面,我不能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