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上賭博怎麼辦?父母要及時敏銳發現,還需要做這幾件事

2020-08-28 親子故事繪

賭王死了!

5月26日,據媒體報導,賭王何鴻燊病逝!

賭王的死,讓不少人感嘆!更讓有的家長唏噓,自己的孩子也迷上了賭博,該怎麼辦?

大家先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陽陽今年讀初三,一直是個懂事的孩子,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可最近一個月的幾次測驗,成績退步很大。面臨升高中,父母怕給孩子太大壓力,也沒問是什麼原因。

一天晚上,爸爸在輔導陽陽作業發現一個步步高學習機,想著家裡沒有買啊,問是哪兒來的。


陽陽一愣,很快打馬虎眼說是借的。這麼嶄新的學習機誰會借呢?爸爸顯然不相信。兒子不說,爸爸也沒有再問。

但隨後的幾天,爸爸發現陽陽下午放學的時間越來越晚,回家後做作業也沒什麼精神,而且陽陽一周內問家裡要了3次零花錢,說是買文具、買輔導材料。

聯繫這麼多情況,爸爸覺得孩子應該是有事瞞著。終於,一天陽陽晚上8點多才回到家,爸爸大發雷霆,並說要去找班主任。

陽陽經不過再三訓斥,一邊哭著一邊承認,自己是在放學後躲在學校的一個小樓樓梯間,跟別人玩紙牌遊戲。

那個步步高學習機就是早先贏回來的,剛開始覺得既刺激又有誘惑。但後面老是輸錢,又賣給了人家。

後來隨著窟窿越來越大和急於「翻本」的賭徒心理,只能不斷地向家裡要錢。

爸爸聽完事情經過後,發現孩子竟迷上了賭博。當場爸爸就非常嚴肅地指出了孩子的錯誤行為,並告訴陽陽,如不改掉賭博的毛病,非但高中考不上,長大了還有可能走上邪路,和兒子促膝長談,聊到半夜。

爸爸當晚給班主任打了電話,班主任後來知道班裡還有學生參加,就特意組織了1次「熱愛青春,遠離賭博」主題班會,並邀請了派出所民警叔叔現場說法。

經過家庭學校的聯動教育,在外部壓力和感召力的疊加渲染下,陽陽看到了賭博的危險性,這才逐漸回到了學習的正軌上來。


如今是網絡時代,網絡賭博也讓人更容易參與,而且發展速度極快。

因為是在網絡上,輸和贏只是手機屏幕上的數字變動,1萬與10萬隻差了一個零,這很容易讓不少人麻木,不斷翻倍下注,不知不覺間輸掉巨款,這裡不乏一些青少年。

孩子明明品學兼優,怎麼突然就染上賭博了?短短幾個月就輸掉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讓一個普通家庭如何承受?有的父母發現孩子染上網絡毒癮後,都沒反應過來!


這就是網絡賭博的破壞力所在,網絡賭博比吸毒更恐怖!

對於小孩,一旦從小就沾染上賭博的惡習,影響的可能就是TA的一生。

防治孩子賭博,刻不容緩!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希望以下幾點對大家有所幫助。

1.堅持以身作則。

不少父母覺得玩玩麻將撲克「小點來」沒有關係,對孩子影響也不大,甚至邀請孩子一起賭博。

也有的家長會產生疑問,小時候很多父母都有打麻將、打牌的習慣,怎麼自己長大就沒犯賭癮呢?

並不是只要家人賭博,孩子就必然會賭博,這不是100%的因果關係。但可以肯定的,如果家人賭博,耳濡目染,孩子染上賭癮的風險和概率會大大增高。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青年小何賭博輸掉家裡500多萬,母親回憶說,小何是奶奶帶大的,奶奶很愛打麻將,經常是一邊抱著他一邊搓麻將。小何7歲奶奶就教會了他打麻將,偶爾讓他玩一盤。

還有一個案例,與小何相似,阿明從小對賭博也不陌生,小時候就經常看爸媽打牌,尤其父親帶老鄉到家中打牌,桌上一沓沓嶄新的百元鈔票進進出出,那些情景他還記得很清楚。


其實不少青少年有毒癮都有一個共性,都在幼年時都受過家人賭博的影響。

而且,家長經常賭博,孩子一旦染上賭癮,家長勸阻的效果將大大降低。

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得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不在孩子面前賭博,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受父母的影響而認為賭博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2.傾聽陪伴交流。

上面故事,陽陽問題的及時解決,得益於爸爸的及早發現,並聯合老師一起果斷處理。

這裡啟示我們:平時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陪伴孩子,經常溝通交流想法,只要孩子時刻與自己保持同步,想學「壞」都很難。

比如,如果孩子真的迷上賭博,就得通過和孩子深入聊天談心,了解到孩子有賭癮的真正原因。

有的是為了刺激,有的是心裡苦悶,有的是學校管理不嚴格,知道原因後才能採取針對性的辦法措施。

3.注意方法技巧。

讓孩子遠離賭博,生硬說教甚至批評呵斥,有時效果並不是很好,這裡需要注意方法技巧。

如上面那個故事,班主任召開主題班會討論,請警察叔叔講解,能更深刻地讓孩子認識到賭博的危害性。

這裡還有一個辦法,給孩子看關於賭博的電影。很多電影裡賭徒的結局往往都是悲慘的,通過電影,能夠讓孩子對賭博的害處有直觀的感受,孩子小時還能有效激發潛意識,讓孩子潛意識裡賭博是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

4.豐富興趣生活。

孩子迷上賭博,不少是因為生活太過於無聊,為了滿足「獵奇」和「探求」心理,沒能抵禦未知事物的誘惑而誤入歧途的。


父母們應該多花些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生活中多來一些親子活動,比如旅遊、野炊、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等,幫助孩子找到更多的興趣,讓其業餘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當孩子擁有了更多興趣的時候,自熱可以戒掉賭博了。

珍惜家庭,珍愛家人,願包括孩子在內的每個人,都能遠離賭博!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接送孩子上學,不到進出校門那一刻,書包永遠都不是孩子自己背著;其實我也非常理解這樣的父母,畢竟教孩子穿衣吃飯繫鞋帶,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會,但幫他做,三秒鐘就搞定了,況且讓孩子自己做,肯定做得一塌糊塗,回頭還得父母重新做,簡直不要太麻煩。
  • 孩子受欺負父母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這3件事
    面對爸爸的這番"諷刺",孩子覺得自己非常委屈,連飯都沒吃就回房間了,看到孩子這樣他爸爸也沒管,晚上該幹嘛就幹嘛。第二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他媽媽進去叫他起床,發現床上非常整齊以為孩子已經上學去了就沒當回事,當天很晚了這孩子還沒回家夫妻倆這才慌了趕緊報了警。
  • 優秀的父母,從來不對孩子做這5件事,你做過幾件?
    優秀的孩子,通常都有優秀的父母引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經常犯錯,孩子也會跟著犯錯,父母善良,孩子也會跟著善良……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在成長過程中是允許犯錯的,只要父母及時發現,並且及時糾正,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 孩子假期沉迷手機該怎麼辦?做這幾件事,讓兒子遠離手機屏幕
    這種情形,一定要馬上把孩子從這個環境中拉出來。父母要及時進行引導幹預,跟孩子一起,規定手機的使用時間。全家人都要行動起來,讓孩子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健康的狀態。到時你想要孩子去改,就非常困難了。 另外要考慮一下過去這些年,在習慣的養成上,父母是不是做到位了?因為每個孩子習慣的形成,其實跟家庭環境及父母的引導息息相關。比如孩子最初的時候,接觸到什麼,喜歡什麼?父母如果夠細心就能發現。
  • 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迷上了電子遊戲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迷上了電子遊戲,本來學習成績不錯,現在整天想著玩遊戲,而且還想參加比賽,目標是在遊戲比賽裡拿到獎金,認為以後通過得獎金就能夠養活自己,所以完全想要放棄學習。父母也試圖和孩子溝通,但是感覺孩子已經和父母處於對立狀態,到底該怎麼辦呢?」1、調整位置,真誠交流與孩子站在一起還是形成對立,這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決定。
  • 孩子暑期沉迷手機怎麼辦?做好這幾件事,讓孩子遠離手機屏幕
    作業不認真做,也不去跟其它的孩子玩。家裡有一個叔叔也是這樣,熬夜玩遊戲,第二天睡到中午起床。結果兒子也學叔叔的樣子,爺爺奶奶也管不了,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形,一定要馬上把孩子從這個環境中拉出來。父母要及時進行引導幹預,跟孩子一起,規定手機的使用時間。全家人都要行動起來,讓孩子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健康的狀態。
  • 孩子第一次偷東西 父母馬上要做這3件事
    而這時,父母就需要明確告知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不是你的,不詢問別人、不經對方同意就據為己有是錯誤的行為。」父母還要告訴孩子甚至給孩子示範正確的請求方法,「你能借給我玩嗎?」,或者「我能玩一會嗎?」如果遭到對方拒絕,父母該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考慮是否該給孩子買了。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孩子對情緒的感知非常敏感,尤其對於父母的壞情緒,他們更是天生具有觀察力,對於父母的怒氣,孩子會做出下面這幾種反應:你衝孩子發脾氣,孩子能給你的反饋好不到哪裡去,最好的結果也僅僅只是行為上的順從,但心理上的叛逆就不存在了嗎?這個問題我想父母心中都有答案。
  • 為什麼孩子會厭學?多半是父母做了這幾件事!
    但是父母依舊以班上中上學生的標準要求孩子,小松做不到,父母還認為是小松的態度有問題。對策:對於已經厭學的孩子,父母要降低對孩子的期待。要接受孩子當前的水平,在現有水平上提高一點點。很多問題不僅僅是態度問題,更多的是能力問題,而能力問題是需要時間訓練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 孩子迷上了網絡,怎麼辦?| 『讓愛留守』
    孩子迷上了網絡,怎麼辦?第六期本期內容(小學篇)■孩子迷上了網絡,怎麼辦?同時,部分孩子與父母、教師的溝通不理想,在父母和教師那裡得不到所期待的關心。當孤單的孩子發現在網絡中可以得到別人關注、找到朋友,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在網絡上。3、受家庭影響存在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關係,孩子得不到家長及時的心理支持;家長缺乏有關網際網路的必要知識,不能指導孩子健康上網。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我們首先要說明,內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特徵。
  • 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不應該做6件事,父母多做5件事提高專注力
    你會發現孩子本能的,會很專注的玩一個東西,那個時候的專注力非常的好。他會玩的很專注,你就叫上幾遍,他也會不理睬你。上了3歲以後,孩子的一種專注力就成了一種有意識的。父母不應該做的6件事1)批評有些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總是喜歡批評孩子寫的不好,坐姿不好
  • 孩子的一生,這件事要儘早做
    比如閱讀這件事,還記得一個媽媽群的段子:「許多人好像活反了花5000W買棟房子覺得正常花50W買輛車覺得正常花5W買個包包覺得正常花1w去麻將桌上覺得正常花6000買個手機覺得正常花3000元買件衣服也正常花800元吃一頓大餐非常正常但是花100塊錢買套書給孩子看
  • 孩子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怎麼辦?家長需要做對這件事
    孩子因為不信任父母,父母聯繫的心理老師他都不願意見怎麼辦?蘭馨老師回答:你好,孩子不信任父母,首先要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12歲以後的孩子,如果出現心理問題,一部分還受到同輩,影視,網絡信息的影響。但是,如果在早年,父母和孩子的依戀關係建立的比較好的話,孩子對父母依然是信任的,只是他會有更多的獨立的與父母不太相容的想法和觀點,在學校裡受到一些人際關係和成績的挫折,一時半會兒心理難以消化。
  • 「孩子不愛學習!上學可怎麼辦?」那麼,請做好這幾件事
    近來,有幾個朋友向我詢問關於孩子學習的問題:「我女兒做什麼都行,就是不愛看書。」「我兒子就喜歡奧特曼,一點也不喜歡學習,馬上要上小學了,怎麼辦?」「我孩子還小,我希望他愛學習,可以怎麼培養呢?」「我孩子好懶的,就知道玩,啥都不會,看著就煩!」......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做了幾件
    孩子的三觀,未來發展,跟父母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做一個引導,如何去培養孩子,全靠父母接下來的用心程度,沒有一個父母對孩子不上心的,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引導孩子,只能心理著急,甚至是做一些自以為的培養,按照之前老一輩的思路來,現在對於孩子的培養,之前的老路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那麼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帶孩子多了幾件。
  • 要不要做試管嬰兒需要先了解這幾件事!
    從1978年7月28日英國 Louis Brown誕生以來,試管嬰兒技術發展了40餘年,已經有越來越多不孕不育夫婦選擇試管嬰兒技術,不過在考慮要不要試管助孕治療前需要先了解幾件事。
  • 孩子優不優秀,取決於父母有沒有做過這三件事
    可是,更多的父母苦於孩子專注力低,卻又無從下手,最後只能衝孩子發脾氣。 熟不知,父母的這幾種不良習慣,恰恰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4 除了上面三件不能做的事,還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找對了方法,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膽小又敏感,多半是父母做了這幾件事
    做為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出現膽小敏感的傾向時,爸爸媽媽要及時的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走出膽小敏感的怪圈。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爸爸媽媽們更應該耐下心來,問一問孩子為什麼想去做另一件事,而不是一直強調你讓他做的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