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如何復出的,萬曆給了什麼平臺他發揮才能

2020-12-20 小琴講歷史

海瑞有多出名,相信大家從一些史料或者電視節目當中也感受到了。不過這個人的出現,一直在明代的官場上揚起了一陣清風,不管朝廷政治是如何狂風暴雨,但他依然是屹立不倒。當年喜歡殺人的嘉靖皇帝對於海瑞這個人也是不予以理會的。在他臨死之前,也沒有考慮要殺了這位海瑞,或許他是想將這個國之利器交給新繼位的隆慶皇帝使用,可以說這是一筆非常大的政治遺產。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位海瑞對皇帝而言,似乎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無法控制。

可他沒有想到,不僅僅嘉靖自己無法處理,到了後來繼位的隆慶以及萬曆也是如此。如果將海瑞變成一樣工具,他們知道這個工具的重要性,但感覺總是用得不順手。而對於海瑞這個可謂至剛至正的人,這些皇帝根本沒有勇氣下手殺了他。最多只能選擇其他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擱置不用而已。1570年,海瑞被人彈劾,只好辭職回鄉下,而當時寫辭職書的海瑞,在他寫到朝廷的文書當中加了一句話,意思是舉朝之人,實則婦人之見而已。

兩年以後,登基的是萬曆皇帝,當時首輔的人就是張居正。張居正這個人其實對於海瑞的感覺不是很好,他覺得這個人表現比較輕率,拒絕不用。就這樣,海瑞在鄉下的老家裡,休閒了十六年之久。到了萬曆13年,海瑞終於被啟用了,而這裡大家想像不到,他已經是七十三歲高齡的老人了。不過海瑞繼續上任,當時就看到朝廷官場已經相當腐敗,最好的方式就是需要整頓吏治。而當時的萬曆看到海瑞的建議,非常讚賞他的觀點。為了讓海瑞能夠充分發揮他的才能,萬曆升他為南京右都的御史。

所以當時海瑞的復出,可以說是一則官場大新聞,尤其是在南京地區,引起了極大的影響。大家也知道,如果將當時的官場比作一潭死水的話,那海瑞的出現,就如同一塊巨石投進湖裡,浪花飛得非常高,而池中的魚嚇得東奔西竄。當然,生活海瑞的復出,對於一些侵害到他們利益的人非常惱恨,尤其是那些罪名很多的大臣,深怕海瑞在查案過程中查到自己,於是這些人就決定先發制人,聯合一起告海瑞。當然,最後經過審查,告海瑞的罪狀並沒有證據,最後海瑞得以繼續留任。

本文由小琴講歷史作者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海瑞不是,他從來無視現實,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把個人道德修養發揮到極致。在獲得身邊的百姓、同僚讚許後,愈發強化了這種偏執。所以,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才是儒家最英勇的衛道士。 尤其是抬棺進諫後,海瑞更是無所顧忌,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塑造成了,獨立於官場體系的道德之神。
  • 張居正為何討厭海瑞?辱罵兩代帝王卻能安然無恙,海瑞有什麼護身
    海瑞始終在權力核心外徘徊,始終未能進入核心圈。海瑞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標杆,不管是隆慶皇帝還是萬曆皇帝,都因為當朝有海瑞這麼一位清官而感到自豪。宋朝出了個包青天,明朝總歸也要出一個這樣的官員,才能彰顯出大明朝的盛世。所以明朝打造除了海瑞這麼一位海青天。
  • 歷史上的海瑞善於直言,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當然,海瑞也是一個讓我們不得不仰視的好官員。因其剛直和對貪汙腐敗的痛恨,海瑞被世人譽為「海青天」。他在任期間一心奉公、政績卓著。那麼,歷史上的海瑞最後是什麼結局呢?海瑞的先祖原本居住在福建,後來遷居廣東,之後又南下來到海南島,在此安家落戶。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真的?
    ,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真的?答:在關於明代歷史的各類話題裡,「廉潔的海瑞」與「腐敗的張居正」,常拿來做類比,一個「睿智」觀點也長期流傳:別看海瑞一生清廉,但是毫無實際能力,於國於民更無建樹,不過是個大明吏治的「標杆」。而身為「明朝最偉大改革家」的張居正,雖說貪汙腐敗絲毫不落,可人家卻憑著強大的行政才能,親手把「萬曆中興」推到了頂峰。
  • 三水國學│海瑞是個什麼人?
    萬曆十五年(1587年)其實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不過後來許多改變明朝命運的人和事,與這一年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海瑞就是其中之一。海瑞絕對可以躋身古今清官榜的前三名,包拯的青天之名多少有些民間附會的色彩,但是海瑞本人卻遠比民間流傳的還要「清廉」得多。
  • 海瑞是出了名的清官,為何差點被嘉靖處死?他後來是什麼結局?
    海瑞的能力用在地方上就已經到頭了,不能再讓他進入中樞了。所以,嘉靖、隆慶和萬曆三代帝王哪怕再佩服海瑞的那種「直」,但也一直沒有真正地重用他。那麼,海瑞這樣的「直臣」又是怎樣的結局呢?說實在話,海瑞的結局也挺悽涼。
  • 心理學:海瑞,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為什麼不能施展出他的理想?
    01 生平海瑞(1514- 1587),明朝著名清官,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嘉靖年間,開始做官。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有「海青天」之譽。海瑞的一生經歷過三起三落。第三次「起」:他主動要求職位並成功了。他以右僉都御史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應天十府,在江南大刀闊斧推行他的改革舉措。他的第三次「落」:他被徹底罷官了。根源在於其真心整肅吏弊和盡力減輕民眾負擔時所引發的官僚階層和富豪們的恐懼和不滿。這次他走了十六年,直到張居正落馬,72歲的海瑞復出。但是只是一個老邁的棋子而已。
  • 嘉靖為何不處置海瑞?明知自己做錯了,卻還要讓裕王和萬曆學自己
    那麼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其實他是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的很失敗,居然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那麼此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是海瑞的案子。海瑞是一位大清官,可是他卻給嘉靖上了一道奏疏,在奏疏中直言不諱地抨擊嘉靖,搞得誰也沒有面子。嘉靖索性就把海瑞給關押了,甚至要殺掉海瑞。
  •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看完就明白了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 看完就明白了萬曆十五年即公元一五八七年,嚴格來說,這一年當中並沒有發生什麼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許多研究明代歷史的學者都會將這一年當中明朝歷史的轉折點。而萬曆十五年這一本書通過講述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謨等人來表達了明朝萬曆年間各個階級的人生,來表達出明朝衰落和滅亡的原因。首先從萬曆皇帝的角度來說,他從小非常聰明,在張居正的教導之下,教育的極其出色,不止學到了該如何勵精圖治,也學到了要勤儉節約,而在張居正執政的前十年間,明朝的國力日漸強大了起來。
  • 《萬曆十五年》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一個沒有出路的時代!
    而想要洞悉這一切,必須要從萬曆十五年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來發現端倪!二、看似平凡無奇的小事萬曆十五年,這一年發生了幾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首先是萬曆皇帝開始怠政,其次是名將戚繼光去世,第三是海瑞去世,此外還有明代思想家李摯出家為僧。表面上看起來,這三件事都不是什麼大事。
  • 五分鐘速讀《萬曆十五年》
    那麼,這個本書講的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幹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 海瑞,一個直言進諫的大臣,他是通過什麼才能夠平安無事的呢
    所以說在古代這一類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的,可今天在這裡我要說的這個人,他也敢於直言告訴皇上一些事情,但他卻平安無事。而且在歷年當中,能夠被大家所記住的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人並不多。那麼,為什麼海瑞它能夠讓別人知道他呢?其實這不僅因為他自己本身的性格與他的才能,同時是因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 海瑞的明朝第一疏:海瑞罵人巔峰時刻,腦袋兩次險些搬家
    《治安疏》寫了些什麼呢?海瑞在《治安疏》中將嘉靖信道、自大、惰政以及嘉靖私生活都批評了一番,在海瑞眼裡,雖然前期嘉靖幹過些事情,但越往後越差勁,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恨的兩句話就是"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蓋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太狠了,連皇帝的年號都成了貶義詞,你說嘉靖皇帝能不生氣嗎?
  • 海瑞,除了讓人敬仰,還能讓你學到什麼?
    從小我就聽過《海瑞傳》的評書,對這位傳奇人物充滿了敬仰。我們敬仰海瑞是一個公正而廉潔的官員,他有想把事情辦好的強烈願望,而且還能鞠躬盡瘁地去處理各種瑣碎。再看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不禁對這位勵精圖治、忠君報國的老先生唏噓不已。也讀懂了他為何始終不得善終。
  • 從《萬曆十五年》到《三體》現代人經商都應該看的兩本書!
    一部《萬曆十五年》,一部《三體》,一部史書,一部科幻小說,雖然風馬牛不相及,卻殊途同歸對現代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兩者所秉承的都是大歷史觀,都在用別樣的視角反思中國傳統文化,所不同的是《萬曆十五年》講的是過去,而《三體》講的是未來;《萬曆十五年》流行於著高管,影響著上年紀的人群,而《三體》卻發酵與網際網路,影響著年青一代。穿越層層道德迷霧,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
  • 大明王朝的千古奇人海瑞,崎嶇坎坷的為官之路
    帶著這種真切的願望,海瑞在南直隸巡撫任內一往直前,毫不退縮。哪怕就是面對曾經的首輔徐階,他也絲毫不顧情面。徐階家族當時是江南一帶最大的豪紳富戶之一,所佔的土地據傳有幾十萬畝。海瑞並沒有因為徐階曾經對他有救命之恩而網開一面。相反,他卻強迫徐階家族退還多餘的田地,甚至還把徐階的弟弟徐陟逮捕法辦,徐階的兩個兒子也相應地得到了處理。
  • 最受大學生歡迎的10本書,《萬曆十五年》上榜,歷史類兩本
    浙江大學2017年圖書館借閱排行數據出爐,具體的圖書借閱數據如下圖所示,其中歷史類書籍佔了兩席——《萬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更是高居第三位,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但是,《萬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兒》的流行告訴我們,正史也可以很有趣,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這兩本書說了什麼。《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用新穎的角度描寫了一個王朝由盛到衰的歷程,即使是對歷史不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從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 古人也逆襲:李世民被罵昏君 海瑞用生命打土豪
    母氏家族在朝野的勢力實在強大,以至於他在皇位繼承權的競爭中一路走來倒也沒怎麼摔跟頭。唐穆宗的土豪特點很顯眼,不肯讀書不說,還亂花錢。國家財政到處吃緊,他每天飲宴和遊樂,還用大把的錢賞賜寵臣。  某日,有個叫鄭覃的諫議大夫坐不住了,偷偷地玩了回逆襲。諫議大夫,在唐代大約「正五品上」,相當於現在的廳級幹部,官職不大不小,沒有具體的權力,靠嘴皮子吃飯,通常被稱為「言官」。
  • 舉人海瑞竟然看不起進士王用汲,王用汲用實際行動駁斥偏見
    海瑞是個不怕死的硬骨頭,不但受到後世很多人景仰,在明朝萬曆年間,他也已成為標杆,是眾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