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律師常錚:走出「舒適圈」的開拓者

2021-01-08 律視微言

文章來源|李雲虹 法律與生活雜誌

人物介紹

常錚,中共黨員、北京衡寧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北京市第十三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首屆「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師」,2012—2014年度北京市優秀律師,第十一屆北京市律師協會刑事訴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律師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第二屆北京市東城區律師協會理事。

熟悉「80後」律師常錚的人都知道,曾經她被自己的老師定位為「起點高,定位高,目標高,成長快,能力強」的專業刑辯女律師,而媒體常用「幸運者」加以概括。

如今,她與鞏志芳律師一同創建了北京衡寧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衡寧所),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法律人共同的「家」,並被媒體譽為京城的又一「網紅打卡地」。

常錚清楚自己跳出舒適圈的原因是:自己是一名開拓者——朝向自己的目標不停開拓、奔襲。

2020年12月12日上午,常錚律師接受了本刊的獨家訪談。

跨入職場的小幸運

常錚律師曾於2018年在《中國律師》雜誌上飽含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從業經歷。在追憶流年、回首初心之時,她寫道: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無論我們走到多麼光輝的未來,都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1999年,常錚第一次背起行囊,走出家門,來到西南政法大學求學。在青春的學習生活中,常錚兼修了法學和經濟學兩個學位。四年後,她選擇北上,考取了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師從許蘭亭教授,專攻刑事訴訟專業。

「三年間,在許蘭亭老師的指導下,我在研習刑事法律專業知識的同時,從一個個案例分析、一份份辯詞修改、一場場庭審觀摩中,感覺到刑事立法的發展,感受著刑辯律師的光榮職責,感悟出刑事法治的寶貴初心。」常錚表示。

2006年9月,全國第一家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尚權所)正式掛牌成立。此時,常錚正在面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在機緣巧合之下,受著名刑辯律師、尚權所創始人張青松的邀請,常錚於同年10月義無反顧地加入尚權所,成為該所創始成員之一,正式開啟了自己專業刑事辯護之路。

回顧當初的這一抉擇,常錚表示,「只做刑辯,並非因為事先有多麼完美的職業規劃。其實,深埋在心靈中的『初心』,才是最為深沉和持久的動力。正是這股由來已久又源源不斷的動力,令我在專業刑事辯護的道路上歷經風雨、堅守如初」。

在順利拿到律師執業證後的第三年,常錚成為尚權所的執行主任。2014年,她榮升為尚權所主任。三年後,她卸任尚權所主任一職。

那些年,常錚代理過很多重大疑難案件。「江西打黑第一案」不僅是常錚代理的第一起案件,並讓她直觀地感受到——只有法庭,才能讓她成為一名真正的律師。在辦理「打工女溺嬰案」這一法律援助案件時,她真切地感受到刑辯律師的最大價值在於:保障無罪的人免受刑事追訴,保障有罪的人罪責刑相適應。

通過代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常錚更是深刻意識到: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每一個當事人在具體的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刑辯律師的基本職責,也是刑事辯護的價值所在。

在被媒體譽為「幸運」的職業抉擇的裹挾之下,常錚也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辛。某年的年末,常錚去山東某法院參與訴訟。臨近春節,購票緊張。待案件庭審結束後,從該地回京的飛機票、火車票都買不到了。最後,她只能坐大巴車回北京。「當時,大巴車有上下通鋪,我們坐在最後一排,4個人睡一個通鋪。」常錚說。

儘管如此,常錚沒有放棄前進的步伐,她不忘初心地在刑事辯護這條路上持續向前奔跑著。

重歸校園的艱難抉擇

常錚律師

常錚

2017年,對於常錚而言,是一個充滿不確定與糾結的一年。通過對刑事辯護行業的細緻研究以及對個人成長的深層次思考,常錚作出了人生中的一大抉擇:重新回到中國政法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常錚用「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來概括自己的心情。「那時,我也感覺自己遇到了職業的瓶頸期,需要進行法律專業知識的充電」,她表示,「我的實務經驗很豐富,如果能再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未來可能會有助於自己更好地發展」。

在讀博期間,常錚幸運地參與到導師樊崇義教授關於值班律師的試點調研工作中。通過多次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她對值班律師制度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並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調整值班律師的定位及其在偵查階段的功能,推動值班律師向法律援助律師的轉化,進行法律援助服務的分級等建議。

常錚介紹稱,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以下簡稱「兩高三部」)《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中有關於值班律師的規定。

2017年,「兩高三部」《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再次提到值班律師;同年,「兩高三部」《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中對值班律師作出系統性規定。

2018年,我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將值班律師制度寫入法律,成為一大亮點。但是,其對值班律師的規定並不是特別清晰,關於值班律師的定位等問題比較模糊。

根據調研及辦案的實踐,常錚認為,目前,我國值班律師的數量不夠。如何調動更多的社會律師,特別是資深的專業律師參與法律援助,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的方法。

十餘年的專業刑辯經歷讓常錚的角色有了諸多改變,從執業律師到律所管理者,從行業協會的親歷者到博士生。無論角色如何轉換,常錚清楚,律師不僅要對當事人負責,還肩負著對行業、對社會、對國家法治建設的責任。我國依法治國重大方略的提出,涉及方方面面、各個領域。其中,刑事領域的改革尤為突出。作為一名刑辯律師,要積極為改革建言獻策,在國家法治建設中貢獻力量,這是其應有的職責與擔當。

創建律所的大勇氣

衡寧律師事務所

2019年8月18日,常錚與鞏志芳律師聯合創辦的衡寧所正式開門辦公。當被問及為何要創辦嶄新的律師事務所時,常錚說出了壓在心底多年的一個困惑:「在完全沒有依靠的情況下,我能做到什麼程度?」

正如眾人所知的那樣,常錚的職業生涯有「幸運」二字鋪就的厚重底色,有「名校背景的加持,還有良師益友的指引」。但她想憑藉己力,打造一個有家的氛圍的律所。

帶著這個願景,常錚將夢想定格在了北京東城區交道口北二條胡同的一個四合院內,她將其稱為「衡寧小院」。衡,取平衡之意,寓意法律之平衡;寧,則有寧靜之意,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常錚說,他們著力將其打造成一家專業有實力、學術有建樹、家園有溫度、社會責任有擔當的高品位、共享型律師事務所。目前,衡寧所的成員大多是年輕的「80後」「90後」,甚至有實習生來此工作3個月後,選擇放棄報考公務員的計劃,留在衡寧所工作。

筆者發現,與其他律所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單間的辦公室,取而代之的是開放式的辦公區域,各位合伙人也沒有獨立辦公室。常錚表示,如此有意為之的目的是,讓「大家的交流不分層級,讓每個人的好點子都能隨時迸發」。

在衡寧律師事務所,所有人都是開放式辦公

常錚表示,衡寧所的內部分工打破了傳統模式,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切分,分成閱卷、會見、出庭三組,並根據律師的成長階段進行輪換。在一體化模式下,流程分工模式在前期需要閱歷豐富的律師做出很大的付出。

常錚說:「付出在前期是有必要的,這是戰略性的讓利。」待一年後,當實習律師走上正軌,業務推進的效率便會事半功倍。如此平等、開放、共享的理念,也許是「80後」新生代律師在律所管理中的一個新風尚。

作為一名黨員,常錚也非常注重律師事務所的黨建工作。在衡寧所成立之初,他們便成立了黨支部,堅持黨建促所建,定期開展黨員活動。在衡寧所有一面牆大小的黨員活動展示區,將黨支部的活動圖片予以展示。在2020年憲法日,包括常錚在內的全體黨員集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等文件。

對於未來,常錚也有自己的設想。「我會繼續保持對刑事辯護的熱情與鍾情,一如既往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以更高的佔位、更寬的眼界、更多的行動,履行好一名刑辯律師的職責,在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中,踐行初心,貢獻力量。」常錚由衷地說。

本文載於《法律與生活》雜誌1月上刊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丁傑群

二審編輯:趙曉秋

相關焦點

  • 女刑事律師常錚:甩掉標籤的最好方法是埋頭做事
    常錚律師職業生涯的早期,也會面臨外界一些疑惑的打量:「女孩子做刑事律師,會不會不太搭調?」於是自選導師時,常錚就偏向了實務。當時,她的導師許蘭亭除了有著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的身份外,還是北京君澤君律師事務所的兼職律師。「跟著許老師學習,或許能接觸到一些實務上的東西。」
  • 北京刑事律師常錚:涉黑案件追訴期是多久?
    編輯:王晉鑫追訴時效,是指刑法規定的、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訴時效內,司法機關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超過追訴時效,司法機關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追訴時效內司法機關具有求刑權和量刑權。
  • 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不好嗎?生命周而復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受,常常覺得一路走來,那些不如意的事總在腦海浮現,逼迫自己去重新造化。走出舒適圈的自己是不一樣的,無關失敗與成功,只是很容易自信滿滿,因為我們都那樣努力奮鬥過。走出了舒適圈,才覺得生命如此短暫,時間總是不夠去思考,常常覺得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會忘記。如此緊密的人生,才是我們回憶起來都會發笑的時刻。人生不應該是恍恍惚惚輕輕鬆鬆地度過的。
  • 【雙語】新的一年如何走出舒適圈
    Methodologically,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entails doing whatever it is that makes you uncomfortable.理論上來講,要走出舒適圈你需要做很多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
  • 刑事律師要見刑拘的人都有哪些程序?
    刑事律師要見刑拘的人都有哪些程序?編輯:左岸在當事人被偵查機關拘留後,家屬都會趕緊找個律師去看守所見面,方便了解情況。那在委託律師後,律師如果要見刑拘的當事人都有哪些程序呢?在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時的具體涉及到以下方面:第一、辯護律師需持三證會見辯護律師到看守所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守所會查驗幾個書面材料: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查驗後應當及時安排會見。
  • 夜讀| 走出你的舒適圈(有聲)
    最開始接觸「舒適圈」這個詞是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姐姐加入了「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的組織。它有個很特別的口號,叫做:跳出你的舒適圈。可能你會感到疑惑,忍不住發問道:「什麼是舒適圈?」某智庫是這樣給出解釋的:舒適圈就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遊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會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人們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時,就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或許這種解釋太過抽象,我們不妨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溫水煮青蛙。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1、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人們總喜歡討論些跟自己無關的東西,比如花800萬是買學區房還是環遊世界,石原裡美和新垣結衣選哪個好,以及這兩天的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才能「追光破浪」
    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期待市場環境的優化,更多元的影視劇類型才能容納更豐富的中年男女演員的優秀表演,但也不能被動跟著市場走,更重要的是自己沉下心去突破舒適圈。市場能否提供給中年演員發揮空間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憑演技實力拓寬屬於自己的空間。「浪姐」「光哥」帶來的啟示其實是在綜藝之外。
  • 北京刑事律師常錚:涉黑案件追訴期是多久?
    編輯:王晉鑫追訴時效,是指刑法規定的、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訴時效內,司法機關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超過追訴時效,司法機關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追訴時效內司法機關具有求刑權和量刑權。
  • 留學後,我拉黑了所有勸我走出舒適圈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怎麼合理規劃大一到大四和院校專業定位,留言區私信,可以意外收穫你的專屬留學規劃/定位報告喲~(規劃/定位報告包括:本科規劃、軟硬體提升重點、意向專業解讀、背景診斷、選校參考)留學期間就應該走出舒適圈
  • 復工復產時,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
    但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似乎部分人群已經適應了宅家防疫的生活,要離開舒適圈回歸工作學習,還挺難適應。那麼問題來了,復工復產時,人們該如何克服心理壓力,順利走出舒適圈?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圈,指的是人們駕輕就熟、舒適安逸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們適應當前環境的一種體現。
  • 走出舒適圈其實很簡單!
    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麻煩,只是我們都喜歡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呆著,不願意跨出那一步,寧願委屈自己,總是安慰自己事情很小沒有必要。但是當你跨出那一步你會發現,結果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又沒有委屈自己,兩全其美。
  • 勇敢走出舒適圈「小透明」昕姐的逆襲-吳昕
    吳昕很多人生的轉變都源於她勇於走出「舒適圈」的選擇,別人家的孩子當娛樂圈主持人,第一次走出家庭與校園的舒適圈,吳昕的星途並沒有順風順水,吳昕在進入娛樂圈前是父母口中優秀的孩子,大二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上了《閃亮新主播》的舞臺,出乎意料的是她一舉拿下了亞軍,並隨後加入《快樂大本營》被大眾所熟知,但畢竟高起點是很難站穩的,吳昕在快本的存在感不強,被觀眾頻頻嘲諷為
  • 南京刑事律師收費標準,刑事律師收費
    在某種意義上,刑事案件是一項「阻擊」工作,律師需要在不同階段作出不同的法律分析,提出不同的律師意見,一步步實現較好的辯護效果。因此,刑事案件中律師介入越早越好。實務中一些較為謹慎、聰明的委託人,甚至在聽到 「風聲」、看到蛛絲馬跡時,便開始諮詢律師相關法律問題,並通過專項法律顧問委託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工作,此時,律師提供的意見往往讓委託人、當事人獲益良多,不僅可以讓隨後的辯護工作獲得一個良好的開頭,甚至能夠讓事情在刑事訴訟進程開始前便完美解決。
  • 叫你走出「舒適圈」的人,一定不是真的愛你
    舒適不只是代表安樂,在呼籲走出舒適圈的今天,IAA國際香氛則是希望大家走入「舒適圈」。舒適圈是什麼?所謂的舒適圈,包括了方方面面。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使人們保持激情與活力,畢竟動力的來源是快樂。精緻香氛生活的舒適圈。IAA國際香氛的「舒適」理念,來源於早期香氛的使用,香氛普遍使用於貴族富豪的家中,貴族們不僅追求著生活的精緻,連空氣都要有精緻感。隨著香氛的普及,漸漸的香氛也運用於酒店、飛機場等公眾場所,讓人們在公共的環境中有更舒適的體驗。
  •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5-11 14: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馬斯克真正優秀的不是成果,而是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與失敗、恐懼和不可   原標題:走出舒適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不要在舒適區做練習,你會練成一個傻瓜,必須去冒險、去真正經歷競技,必須經歷孤獨、反對、失敗,經歷奮鬥中的迷茫、困頓和絕望。
  • 你考慮過走出舒適圈嗎?
    感覺自己像是泡在溫水裡的那隻悠然自得的青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打著轉。幾天前跟我的先生下班後聊天,跟他聊起最近的狀態,每天狀態就是工作空閒之餘像大部分人一樣刷著手機做一名吃瓜群眾,看著屏幕上的各種網頁,內心空洞充滿焦慮。也在反省自己還是否可以再努力一點?是否還可以再忙碌再充實一點?
  • 沈玉琳參加《奇葩說》:走出舒適圈並沒有那麼難
    「我快要被沈玉琳笑死了」,「沈玉琳好像說服了我」,和他相關的話題度和熱議度證明了他當初選擇勇敢踏出舒適圈的正確性。「年過半百之後,很少有學習的機會。壓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正是每一次自我否定後,沈玉琳都抗住壓力、咬牙堅持下來,他才收穫了大陸觀眾的喜愛和青睞。
  • 2016年《刑事辯護實務》暨《北大刑辯講堂》即將開課!
    常律師較早研究企業合規服務,在企業合規方案設定、內部合規調查、高管人員刑事危機管理、企業遭遇刑事調查應對以及企業家犯罪預防等領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先後為一批企業和企業家提供了相關服務。常律師亦曾為眾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提供了刑事辯護服務,涉及商業賄賂、白領犯罪、證券金融犯罪、智慧財產權犯罪、海關及稅務犯罪等刑事領域。常錚,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近年來,舒適圈這個名詞火了,大家一提到舒適圈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就好像舒適圈這個詞不配出現在正面的場景中,而你看到的許多文章,都是在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錯就錯在將舒適圈和懶惰劃上等號。因為真正的舒適圈,是真的感到舒適,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無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