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穩定波動,養成自主選擇注意力習慣

2020-08-21 注意力訓練專家

我家孩子6歲,平時挺機靈的,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靜不下心來。平時在家寫作業,不是要上廁所,就是要喝水的,老師也經常打電話來反映孩子上課總走神,小動作有點多,時不時還和同學講話,擾亂課堂紀律。


平時學習也很粗心大意,總是出錯,學習成績是班裡倒數,有時候想跟他講講道理,他還很不耐煩,發小脾氣,現在還在讀小學,以後可怎麼辦啊!


說起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皺眉頭,因為那實在是「太難」搞定了。



就拿上課來說,課堂上很少有孩子能專心致志地聽完一整堂課,他們似乎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小動作。


不是和同學說說悄悄話,就是將桌面上所有能拿起來的東西都拿在手中不停地把玩,哪怕是一小片廢紙,都能玩上半天。



事實上,不僅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很多成年人也會出現類似的注意力渙散的情況,從腦科學的角度,把稱為「注意力匱乏症」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個遊戲。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點,然後儘可能長久地盯著它看。


詹姆斯認為,人的大腦無法長久地聚焦在一個點,或者任何一個不動的物體上,哪怕只有幾秒鐘。因為它如此的渴望變化、驚喜,以及對無知的探險。


它會不斷尋找新的角度來聚焦這個點:形狀的差異、與紙的關係、喻義上的想像,比如它像不像一隻眼睛或蒼蠅?

大腦對信息的渴求是由大腦的神經傳遞受多巴胺控制的。它能產生非常強烈的衝動,使我們不顧痛楚或疼痛也要滿足自己獵奇求新的欲望。



1971年,當計算機還像卡車那麼大時,經濟學家郝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就對現代人的注意力匱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診斷: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斂必然意味著注意力的匱乏與欲求。


如果孩子一直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犯錯,家長因此而訓斥他,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影響,其他各方面能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家長有必要靜下心來了解這些知識,才會更有方法、有信心來高效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

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有三種表現類型:

一種就是注意力不足型,就是做什麼事都不專心,這種傾向的產生與大腦額葉外側相關;

另外一種就是過動、衝動型,做什麼事都靜不下心來,要通過多動的方式來增加神經刺激,這種傾向與額葉內側、帶狀回的活動有緊密關係。

還有一種就是混合型,時而多動時而坐在那邊不動,即使不懂,注意力也不能集中。


在了解了注意力與大腦的關係之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時就不要那麼急躁也不要總是訓斥孩子了,而是要尋找科學的方法。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注意力不集中,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提供了太多吸引他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釋放信號的因素,比如玩具、電子產品等等。


這些東西讓孩子很輕易地就將注意力從學習知識上轉移開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適當減少對孩子的多餘刺激


減少大腦額葉外側刺激,保持高效學習狀態

為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學習的區域,在區域事業範圍內多放置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減少其他無關事物對大腦額葉外側的刺激,能靜下心來學習,使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上,提升學習效率。


孩子年齡尚淺,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我們不妨幫孩子合理安排下學習時間,在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後,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增加大腦多巴胺的分泌,讓他以更好的狀態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減少額葉內側活動,幫助孩子注意力轉移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同時,也要幫他確定哪些事情是真的需要集中注意力,要讓他能根據事態的發展即使轉移注意力,以免浪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很容易導致孩子在一道題上花費很多的時間,白白浪費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


直接作用大腦皮層相關神經,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科學儀器提升——腦電生物反饋技術。

通過專業儀器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腦波狀態進行實時監測,用科學數據反映孩子的注意力情況,在注意力不集中時,給予孩子相關行為訓練,直接作用於大腦皮層相關神經,讓孩子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通過一定周期的腦電訓練,孩子的大腦神經慣性就能擺脫原有神經迴路的影響,在提升注意力的同時,養成主動選擇注意力方向的習慣,讓學習更高效!


針對孩子學習,家長也可以留言討論,孩子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疑問,還有什麼想要學習和了解的地方?


如果家長想要參與競思家庭學能管理訓練,以專業的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消極等問題,在這篇文章下方或後臺留言,可獲得競思專家老師的限時免費指導!

相關焦點

  • 保證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穩定波動,養成自主選擇注意力習慣,2個方法讓孩子保持高效學習狀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 正確調控前額葉活躍狀態,促進神經元連接提升孩子注意力轉移能力
    當執行一項任務時,也就是集中注意力時,大腦處於執行控制網絡,這個時候前額葉的控制加強,人能更好的處理情緒,面對壓力,作出決策,保持理性。當你在集中注意力或者調動意志力的時候,你是處於執行控制網絡,這個時候前額葉的活動增強。
  • 電子產品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破壞孩子注意力有意聚焦
    這些光碟宣傳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認知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培養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中的聽覺神經元,增加大腦容量。如果孩子長時間接受這種刺激,就會逐步養成習慣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藥中心發表於《JAMA兒科學》雜誌的論文稱,倘若孩童看著電子屏幕的時間過久的話,會改變大腦管理語言和自我控制部分(位於大腦前額葉)的構造。
  • 掌握大腦前額葉認知控制原理,2個方法讓孩子學習更專注
    從腦科學角度分析,兒童專注力的這個特點,與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發育有關。而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他的前額葉皮質還沒發育成熟到可以抑制杏仁核的功能,幫助孩子去理性思考,注意力很容易被杏仁核控制,被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
  • 家長做到這三點,高效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而媽媽們有的選擇大吼一聲,想要拉回他/她的注意力;有的媽媽直接放棄或者乾脆自己動手完成;想要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嘗試過很多方法卻沒有多少效果。 注意力的穩定 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能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某一個特定對象上,體現的就是注意力的穩定性。很多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下,注意力的穩定性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孩子在課堂上,窗外的任何一點動靜都可以把她/他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而當他/她 在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時,可以坐上很長時間不受外界的幹擾。
  • 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中的活動規律揭示
    相比在影響社交行為的興奮性神經元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抑制性神經元的作用知之甚少。近年來,得益於抑制性神經元類型的轉基因小鼠的製備,以及在體多通道記錄、光遺傳學和藥理遺傳學等先進實驗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才有機會直接記錄這些神經元並研究它們在社交行為中的功能。「大腦的興奮性與抑制性就像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兩者在相互配合、相互制衡中,促進人的正常社交。」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易走神,是大腦前額葉發育惹的禍!2種方法促進神經元連接,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所以說,如果一個人的前額葉受到抑制或發育不成熟,將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理性思考問題,也不能控制情緒。 因此,如果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磨蹭、情緒化的狀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前額葉受抑制或者發育不成熟影響,導致注意力很容易受大腦杏仁核的控制,在專注過程中,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導致分心走神,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前額葉皮層鄰近頭部前額,能作為控制中心協調注意力、判斷力、決策能力、洞察力、計劃能力、回憶能力等高級認知功能。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較晚進化出來的部位,它甚至對暫時性、日常性的焦慮和擔憂都很敏感。平時,一切正常時,前額葉皮層作為控制中心,能夠調控我們的基本情緒和衝動。
  • 徐晗課題組揭示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
    前額葉皮層調控社交行為的抑制性神經元和網絡活動機制技術的進步打開研究的視野人在清醒的時候,有高達80%的時間都在從事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活動。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對於個人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學界對影響社交行為的興奮性神經元開展了良好的研究,但是一直以來對抑制性神經元的作用卻知之甚少。這是因為,抑制性神經元的數量相對較少,僅佔全部皮層神經元的10-20%,而且這些為數不多的抑制性神經元種類繁多。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手段,在體準確地鑑定特定類型的抑制性神經元並記錄它們的活動,也很難對這些神經元的活動進行特異性的操縱。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頭痛?學會這5招,輕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由此可見,孩子一次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是孩子不專心,而是因為大腦要休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區域,是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 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習慣?背側紋狀體和習慣行為、目標導向行為相關
    而背內側紋狀體的神經元卻只在實驗中間時刻反應。中間時刻,大鼠在思考左拐還是右拐,需要預測左拐和右拐的結果,最終來選擇執行哪一種行為。如果此時損毀背外側紋狀體,大鼠的習慣行為會恢復成學習初期的目標導向行為。具體行為表現是這樣的,背外側紋狀體損毀的大鼠,選擇貶值獎勵的概率會降低。這說明,背外側紋狀體控制著習慣行為的維持。
  • 科學發展大腦前額葉,輕鬆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愛上學習不難!
    自控力其實就是所謂的,讓孩子能夠自主的控制注意力、欲望和情緒的能力。孩子們可以運用這種能力去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做"及"我想要"這三類行為。前額葉作為大腦中冷靜和理性的部分。諸如工作記憶(在大腦中保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衝動控制(抑制不必要的行為反應的能力)和決策(在一系列可能性中選擇適當反應的能力)等能力,很大程度上都由前額皮質控制。
  • 孩子成為「作業困難戶」,是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完全,導致執行力差
    Korb博士解釋,執行功能並非是一個單一能力,而是一系列複雜認知過程的組合,而這些認知過程,都是由前額葉皮層主導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提到,大腦前額葉的發展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全完成,同樣執行功能的發展也是一段漫長的過程。當孩子進入校園,開始做作業的時候,他們要努力面對更高級的考驗,但是家長的期望,往往會超過他們的能力。
  • 大腦神經元可塑性差,不良注意力習慣會持續伴隨孩子
    因此,在兒童時期,在孩子大腦發育和神經元連結的黃金時期,我們更是要幫助要他們養成積極正面的神經慣性,養成專注高效的用腦習慣!專注的學習習慣01 自覺收拾學習用品收拾學習用品可以分為學習開始前和學習結束後。學習開始前,孩子應該把今晚做作業需要用到的作業本、課本、參考書、草稿本、文具等用品事先做個梳理,準備好放在書桌上。
  • 額葉皮層神經元類型明確編碼單個決策變量
    額葉皮層神經元類型明確編碼單個決策變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1:03:18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Adam Kepecs小組發現,額葉皮層神經元類型明確編碼單個決策變量。
  • 魯白 | 大腦前額葉與工作記憶
    經過一段時間(幾秒到十幾秒),再把帘子拉開,這時猴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從左邊託盤中將葡萄乾拿過來吃。這個實驗說明猴子有一種短暫的記憶功能,那就是工作記憶,之前看到「左邊託盤有葡萄乾」的信息已經在猴子前額葉中進行了儲存和處理,等帘子拉開,就會指導它去取葡萄乾。
  • 保持神經遞質平穩狀態,養成良好用腦習慣
    增強大腦額葉區域大腦額葉的發育水平與注意力密切相關,而刺激、增強額葉功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動,尤其是一些技巧要求較高的球類運動,練習演奏樂器也是極好的選擇。 多巴胺讓人產生警覺性的β腦電波,是在大腦額葉通過生成多巴胺的神經元產生的,它可以控制腦部的電壓。多巴胺在體內作為天然的安非他命,控制我們的能量、刺激和行為。
  • 激活大腦額葉區,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結果顯示:步行組受試者的測試結果顯示,保持長期運動能幫助注意力提升,他們所用的時間更短,正確率更高,且負責選擇性注意力的頂葉和額葉區發生了變化。神經學家研究發現,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有兩個:與多巴胺息息相關的大腦獎勵系統和常用來做決定的大腦額葉。
  • 額葉癲癇
    額葉癲癇是僅次於顳葉癲癇的一類常見的癲癇症候群,大多遷延不愈而發展為難治性癲癇,由於額葉癲癇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在腦電圖和影像學上表現不典型,常常被漏診和誤診。②扣帶回發作:表現為複雜部分性發作,多為複雜的運動手勢自動徵,常伴有自主神經症狀以及心境和情感的改變。③前額極區發作:發作形式包括強迫性思維以及頭和眼的轉向運動,可能伴有演變,包括反向運動、軸性痙攣性抽動、跌倒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症狀。④眶額區發作:表現為複雜的部分性發作,伴有起始的運動和手勢性自動症、嗅幻覺和錯覺以及自主神經徵。
  • 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增強大腦額葉區激活,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結果顯示:步行組受試者的測試結果顯示,保持長期運動能幫助注意力提升,他們所用的時間更短,正確率更高,且負責選擇性注意力的頂葉和額葉區發生了變化。我們的大腦深處會產生很多波動,額葉會抑制這種波動,像過濾器一樣消除噪音,使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運動後,多巴胺水平會立即提升,並且當訓練結束後,多巴胺水平在幾分鐘內依然會上升,然後維持幾個小時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