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穩定波動,養成自主選擇注意力習慣,2個方法讓孩子保持高效學習狀態

2021-02-13 競思注意力訓練中心

我家孩子6歲,平時挺機靈的,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靜不下心來。平時在家寫作業,不是要上廁所,就是要喝水的,老師也經常打電話來反映孩子上課總走神,小動作有點多,時不時還和同學講話,擾亂課堂紀律。

平時學習也很粗心大意,總是出錯,學習成績是班裡倒數,有時候想跟他講講道理,他還很不耐煩,發小脾氣,現在還在讀小學,以後可怎麼辦啊!

說起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皺眉頭,因為那實在是「太難」搞定了。

就拿上課來說,課堂上很少有孩子能專心致志地聽完一整堂課,他們似乎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小動作。

不是和同學說說悄悄話,就是將桌面上所有能拿起來的東西都拿在手中不停地把玩,哪怕是一小片廢紙,都能玩上半天。

事實上,不僅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很多成年人也會出現類似的注意力渙散的情況,從腦科學的角度,把稱為「注意力匱乏症」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個遊戲。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點,然後儘可能長久地盯著它看。

詹姆斯認為,人的大腦無法長久地聚焦在一個點,或者任何一個不動的物體上,哪怕只有幾秒鐘。因為它如此的渴望變化、驚喜,以及對無知的探險。

它會不斷尋找新的角度來聚焦這個點:形狀的差異、與紙的關係、喻義上的想像,比如它像不像一隻眼睛或蒼蠅?

大腦對信息的渴求是由大腦的神經傳遞受多巴胺控制的。它能產生非常強烈的衝動,使我們不顧痛楚或疼痛也要滿足自己獵奇求新的欲望。

1971年,當計算機還像卡車那麼大時,經濟學家郝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就對現代人的注意力匱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診斷: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斂必然意味著注意力的匱乏與欲求。


如果孩子一直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犯錯,家長因此而訓斥他,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影響,其他各方面能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家長有必要靜下心來了解這些知識,才會更有方法、有信心來高效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

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有三種表現類型:

一種就是注意力不足型,就是做什麼事都不專心,這種傾向的產生與大腦額葉外側相關;

另外一種就是過動、衝動型,做什麼事都靜不下心來,要通過多動的方式來增加神經刺激,這種傾向與額葉內側、帶狀回的活動有緊密關係。

還有一種就是混合型,時而多動時而坐在那邊不動,即使不懂,注意力也不能集中。

在了解了注意力與大腦的關係之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時就不要那麼急躁也不要總是訓斥孩子了,而是要尋找科學的方法。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注意力不集中,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提供了太多吸引他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釋放信號的因素,比如玩具、電子產品等等。

這些東西讓孩子很輕易地就將注意力從學習知識上轉移開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適當減少對孩子的多餘刺激

減少大腦額葉外側刺激,保持高效學習狀態

為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學習的區域,在區域事業範圍內多放置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減少其他無關事物對大腦額葉外側的刺激,能靜下心來學習,使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上,提升學習效率。

孩子年齡尚淺,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我們不妨幫孩子合理安排下學習時間,在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後,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增加大腦多巴胺的分泌,讓他以更好的狀態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減少額葉內側活動,幫助孩子注意力轉移

根據腦科學的研究,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同時,也要幫他確定哪些事情是真的需要集中注意力,要讓他能根據事態的發展即使轉移注意力,以免浪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很容易導致孩子在一道題上花費很多的時間,白白浪費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

直接作用大腦皮層相關神經,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除此之外,還可以藉助科學儀器提升——腦電生物反饋技術。

通過專業儀器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腦波狀態進行實時監測,用科學數據反映孩子的注意力情況,在注意力不集中時,給予孩子相關行為訓練,直接作用於大腦皮層相關神經,讓孩子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通過一定周期的腦電訓練,孩子的大腦神經慣性就能擺脫原有神經迴路的影響,在提升注意力的同時,養成主動選擇注意力方向的習慣,讓學習更高效!


針對孩子學習,家長也可以留言討論,孩子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疑問,還有什麼想要學習和了解的地方?

如果家長想要參與競思家庭學能管理訓練,以專業的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消極等問題,在這篇文章下方或後臺留言,可獲得競思專家老師的限時免費指導!

(↑↑↑點擊圖片查詢競思全國中心信息)

(↑↑↑點擊圖片查看競思學員成長榜單)

相關焦點

  • 保證前額葉皮質區神經元穩定波動,養成自主選擇注意力習慣
    所以,家長有必要靜下心來了解這些知識,才會更有方法、有信心來高效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 正確調控前額葉活躍狀態,促進神經元連接提升孩子注意力轉移能力
    當執行一項任務時,也就是集中注意力時,大腦處於執行控制網絡,這個時候前額葉的控制加強,人能更好的處理情緒,面對壓力,作出決策,保持理性。通過今天對大腦兩種狀態的了解,小競要為大家總結以下2個要點:避免長時間專注避免長時間的專注做同一件事,產生用腦疲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給予一定的自由休息時間,讓前額葉得到很好的休息。
  • 掌握大腦前額葉認知控制原理,2個方法讓孩子學習更專注
    而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他的前額葉皮質還沒發育成熟到可以抑制杏仁核的功能,幫助孩子去理性思考,注意力很容易被杏仁核控制,被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所以要想孩子擁有更好的專注力,就要從小對孩子進行鍛鍊和引導,提升大腦神經元連結,促進前額葉皮質發育。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易走神,是大腦前額葉發育惹的禍!2種方法促進神經元連接,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因此,如果剛進入學齡期的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磨蹭、情緒化的狀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前額葉受抑制或者發育不成熟影響,導致注意力很容易受大腦杏仁核的控制,在專注過程中,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導致分心走神,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
  • 多方位了解注意力系統,2個方面針對性提升,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良好的注意力習慣能提升學習工作效率,助力成績,對孩子和大人的發展都很重要。然而你未必真的了解注意力。比如,老師講課,開始在黑板上講例題,這時候,你的注意力就應該從書本上轉移到黑板上。衝突的排解:這個就是家長們通常所說的注意力啦。能夠排除幹擾,專注於自己當前的任務中去。相較於前兩個方面,衝突的排解更具主動性,由大腦額葉控制,而大腦額葉到青春期後才能長好。
  • 孩子上課總走神?保持神經遞質平穩狀態,養成良好用腦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每秒都在不斷地死亡和新生。增強大腦額葉區域大腦額葉的發育水平與注意力密切相關,而刺激、增強額葉功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動,尤其是一些技巧要求較高的球類運動,練習演奏樂器也是極好的選擇。
  • 電子產品影響大腦前額葉發育,破壞孩子注意力有意聚焦
    ,就會逐步養成習慣,從而對其他注意對象產生抗拒感,進一步失去興趣。孩子一旦適應了這類強烈的聲光影刺激,就很難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書上,導致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甚至可能造成學習障礙。結果顯示,每天看電子屏幕在一小時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整個大腦白質較為紊亂,而且還出現了發育不足的情況。除此之外,孩子們的大腦前額葉也會因此而聚集大量腦灰質。
  • 家長做到這三點,高效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而媽媽們有的選擇大吼一聲,想要拉回他/她的注意力;有的媽媽直接放棄或者乾脆自己動手完成;想要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嘗試過很多方法卻沒有多少效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候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 競思教育丨大腦神經元可塑性差,2個方法幫助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糟糕的是,如果我們的大腦已經習慣了注意力經常分散、胡思亂想的狀態,它就會形成一種神經慣性,可能就會默認自己是沒有良好注意力的,思維情緒總是負面消極的。如果孩子總是在看書、上課、學習的時候分心,經過一段時間大腦養成這樣的神經慣性後,在面對同類的任務,就會自然而然地走神、注意力分散。
  • 激活大腦額葉區,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我們的大腦深處會產生很多波動,額葉會抑制這種波動,像過濾器一樣消除噪音,使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運動後,多巴胺水平會立即提升,並且當訓練結束後,多巴胺水平在幾分鐘內依然會上升,然後維持幾個小時的高水平。很多人在運動後覺得思維變得更加敏銳、冷靜與專注,就是這個原因。
  • 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增強大腦額葉區激活,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我們的大腦深處會產生很多波動,額葉會抑制這種波動,像過濾器一樣消除噪音,使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運動後,多巴胺水平會立即提升,並且當訓練結束後,多巴胺水平在幾分鐘內依然會上升,然後維持幾個小時的高水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做事不專心,容易走神的情況時,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可以帶孩子適當做一些戶外體育運動,幫助增強孩子大腦多巴胺保持高水平的狀態,促進大腦額葉區的發育。
  • 先抓好習慣,才有好成績!讓大腦基底核形成「習慣迴路」,高效學習習慣更容易培養出來!具體方法看這2條
    習慣具有高效率和低能耗兩大優點,讓大腦非常喜歡,當我們想要放棄或改變某個已養成的習慣時,大腦就會抵制,這也就是為什麼人想要改變一些不好的舊習慣時,往往非常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好習慣要趁早培養,好的習慣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習和生活更加高效、有序?或者已有的壞習慣,要怎麼改正?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幾種科學方法。
  • 讓孩子擁有充沛精力、高效學習和生活,這2個科學方法用起來
    ,儘可能做到充足睡眠,擁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和生活,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改善注意力減少小動作,提升做事效率!想要強化突觸、促進神經遞質分泌、增強神經元網絡連結,可以參與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以多點位的訓練方式,不停鍛鍊前額葉皮層等大腦重要部位的功能,逐漸讓大腦養成高效的用腦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綜合提升注意力、記憶力、自控力等多維度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效率更高,留出更多時間,保障良好的休息。
  • 孩子成為「作業困難戶」,是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完全,導致執行力差
    ,很難同時動用,來保持高效學習狀態。Korb博士說,我們希望孩子們能保持專注,安靜穩坐,不要分心,這幾乎是要求孩子一夜之間前額葉發展完畢,但我們孩子的大腦發展還沒到位,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關注,重點應該是他們的學習專注力和學習狀態上,幫助孩子高效完成與發展水平相匹配的任務。
  • 孩子成為「作業困難戶」,是大腦前額葉發育惹的禍,巧用這個訓練方法,科學提升孩子執行力
    在孩子做作業時,需要動用到以上各項執行功能,但對於大腦還在發育的孩子來說,很難同時動用,來保持高效學習狀態。Korb博士說,我們希望孩子們能保持專注,安靜穩坐,不要分心,這幾乎是要求孩子一夜之間前額葉發展完畢,但我們孩子的大腦發展還沒到位,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關注,重點應該是他們的學習專注力和學習狀態上,幫助孩子高效完成與發展水平相匹配的任務。
  • 孩子學習看似勤奮,實則沒效果?學會自主切換思維模式是關鍵
    腦科學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專注模式集中在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發散模式瀰漫整個大腦皮層。想要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創造力,學習模式實現自主切換,我們就需要先來了解下孩子學習狀態和大腦工作機制之間的關係。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無法自主切換學習模式,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的原因所在那麼,如何才能科學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合理切換學習模式,高效學習?
  • 孩子學習磨蹭拖拉,還在嚴厲指責?科學發展大腦前額葉,輕鬆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愛上學習不難!
    前額葉作為大腦中冷靜和理性的部分。諸如工作記憶(在大腦中保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衝動控制(抑制不必要的行為反應的能力)和決策(在一系列可能性中選擇適當反應的能力)等能力,很大程度上都由前額皮質控制。前額葉皮質是我們大腦中成熟最晚的部分,它的發育從出生開始持續到二十幾歲才能趨於穩定。而前額葉皮質的發展水平,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想要指望一個小孩子能完全忍住欲望是很難的。
  • 孩子學習能力並非天生,適當刺激神經元再生,有效提升孩子學習力
    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孩子很容易出現分心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思緒開始進入游離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他們想的大多是關於「自我」的東西,與目標任務沒有任何關聯。長此以往,大腦會在無意識中默認這種無序、混亂的思維習慣。
  • 減少大腦神經元刺激,2個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腦習慣
    ……在了解專注力對孩子學習提升、人際交往、自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後,身邊有孩子的家長,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會擔心孩子的專注力不夠。②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越呈現出發散的狀態;而年齡越大的孩子,越能控制注意力,專注到需要的地方,而把&34;的信息排除掉,逐漸向成人專注力特點靠攏。
  • 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習慣?背側紋狀體和習慣行為、目標導向行為相關
    說到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專心高效,還有一點一定也是家長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擁有的,那就是「習慣」!孔子曾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多動衝動的孩子,想要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狀態就比普通孩子困難許多,進一步提升為習慣行為更是阻礙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