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故事 | 為什麼我總是控制不住去打孩子?

2020-10-18 心歷程心理

調查顯示,

84%的家長承認打過孩子,

88%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過,

打罵孩子成了父母教育孩子最普遍的一種方式。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童年時期一個良好的生長背景、有愛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夫妻關係,能塑造一個人健全的人、應對處理任何事物的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著名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

最近我們也接到很多爸媽反映,自己也不想打孩子,但是他真的太調皮,我總是控制不住打他一頓。

還有一位媽媽這樣說:"孩子上網課不專心,總是邊玩邊學,一整天都抱著手機,特別是疫情期間,更是毫無節制地看,每次總是把電耗完才肯罷休。因為看手機,經常錯過上網課的時間,作業也不按時完成。自己不得不一邊上班一邊盯著家裡的監控視頻,真是心力交瘁。"

每天下班輔導孩子寫作業更是崩潰,總是靠吼,不行還得動手打才能完成作業。

想到自己小的時候因為學習經常被母親打,曾發誓自己當了媽媽絕不打孩子,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打。

罵完、打完自己又後悔得不行,

感覺生活簡直一團糟。

識別惡性循環模式

非常能夠理解這位媽媽,很努力地想成為一位好媽媽,也很想突破當前的困境。

她意識到自己重複了母親當年的行為,也急切需要改變。

從系統式家庭治療的角度來看,有一些問題的確會在家族中一代一代傳承,這其中除了遺傳因素之外,更有心理因素在裡面。

我們的潛意識中有一種欲望和方向,有一個指向這個結果的力量。

在這個力量的引導下,重複過去的生活。當我們有這種力量而不自知的時候,就會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行為。

過去的生活並不幸福,但是過去的生活在小時候的你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你長大後,有一種力量驅使你,讓你回到過去的印痕中,享受印痕裡的痛苦。

人不止是趨利避害的,還有尋找往日的痛苦並且沉浸其中的欲望。

如果這個家族的人沒有認真解決自己的問題,很大概率這個問題一直傳承下去,一代接一代。

有可能是親密關係、個人成長、親子關係、人際關係、職業問題等等。

一個不曾療愈原生家庭創傷,擺脫父母束縛和控制的人,是註定不可能真正做自己,擁有自己的人生。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位媽媽的無力感。

當一個人感到無力時,很容易情緒爆發,這是潛意識的一種防禦策略。

當你發火的時候,瞬間會充滿一種力量感,這是對無力感的一種反制,如果沒有覺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她打罵孩子的時候,也是跟孩子索要安全感,內在的小孩可能在說,孩子你要好好學習,不要一直玩手機,你要做個成績好的孩子,你能不能滿足媽媽的心願呢?

可是孩子不符合媽媽的期待時,她就會害怕、恐懼,孩子如此不思上進,如此沉迷手機遊戲,她的過往經驗說明,以後只能當清潔工了,而這樣絕對不可以!

她無奈、恐懼,安全感碎了一地,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做個好媽媽。

這時,孩子就要充當她內在小孩的父母身份,但是很顯然孩子本來力量不夠,又被媽媽索要力量,孩子更沒有力量來照顧自己的學習生活。

當她打過罵過了,滿足了自己內在小孩的需求,但是想要做好媽媽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接著就會譴責自己,愧疚,自己怎麼又發火了,真的好自責...

就這樣,總是進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期待孩子的行為變好→孩子不符合父母的標準→打罵→愧疚自責。

那怎樣才能結束這樣的惡性循環呢?

升級思維: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傷腦

上圖是兩位3歲的孩子大腦的圖形,你有什麼發現嗎?

是的,不難看出,右邊孩子大腦中黑暗的區域更多。

神經學家解釋稱,圖右的黑暗區域意味著大腦容量減少,缺失的區域使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

由於長期遭受打罵,右邊的孩子成年後有可能攻擊性更強,自信心不足,事業拼搏力較差;而左邊的孩子,則明顯相反。他包容、善良,長大後容易成功。

造成這種巨大差異的,正是兩位孩子遭受的不同待遇。

左邊的孩子,有一位溫柔善良的媽媽,理解孩子,樂意溝通;右邊那位,則經常被冷漠的母親忽視,甚至虐待。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阿倫·斯霍勒在調查了無數科學文獻後發現,嬰兒大腦發育和母親的行為緊密相關

他認為,大腦細胞的生長是「嬰兒和主要看護者(通常是母親)交互作用的結果」,大腦的發展需要母親和孩子的良性互動,越好的互動,越有助於腦迴路的發展。

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契機,如果沒有善待孩子,那麼大腦在功能發育上包括智力、情商等,都會受影響。

六個養育錦囊

01、接納不完美的勇氣

人無完人,孩子更是如此,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需要有接納孩子不完美的勇氣,允許孩子出錯,視每次的錯誤是孩子最好學習機會,陪伴孩子一起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02、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行為冰山理論告訴我們,行為背後的需求和信念更值得我們探究。

家長如果能了解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原因,比如: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遊戲?

是壓抑,是經常被否定、被打罵?是已經形成了很深的內在低評價?我很差勁,我很不好,我不行,嚴重自我否定,無價值感等等。

再比如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父母有沒有看到雖然孩子那麼艱難,那麼不願意,但是依然堅持寫作業,他還沒有放棄,他有堅持的美德。

孩子拖拉磨蹭可能是寫作業遇到了不會的題目等困難,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輔導,而不是打罵。

想想我們自己,遇到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比較困難的工作,也會經常拖到不能再拖才開始做。

所以我們真的不能看表面行為去評價孩子,而是透過表面行為去看到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03、尊重孩子

人和人之間都要相互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間同樣也需要尊重。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時,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也會從心底想做到讓父母滿意,那麼他就會慢慢地改掉壞習慣,做得越來越好。

尊重是相互的,家長打罵孩子是對孩子的極其不尊重,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學會尊重孩子。

04、傾聽孩子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必定是因為在某個方面沒有得到滿足,家長要蹲下身子,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05、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家長是真心為孩子著想,但是孩子不一定情願,大人心裡也痛苦。

不妨嘗試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姿態去相處。

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強加給他自己的意願,你認為好的,並不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

不如以朋友的心態和孩子相處,在他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在他需要建議時指點他,或許你會發現孩子聰穎、獨立的一面。

06、尋求家庭治療師的幫助

心理問題往往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的問題,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請家庭治療師幫助解決,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與內在父母和解,重塑自己的人生。

從而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這樣也就打斷了問題的代際傳承的鏈條,為家族的延續歷史做出巨大的貢獻。

如果說父母是因,孩子便是果。

如果只去改變果,一味的打罵,只會陷入惡性循環中。

只有父母自己升級思維,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與內在父母和解,才能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成長禮物!

養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這些文字未必能解決您所有的育兒難題,如果您還有困惑,歡迎添加小君微信詳聊,我們一起接納、面對、解決、放下,再輕裝前行吧。

文/愛欣(原創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心歷程,一家專門做心理學的機構,為生活提供更多的心理能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卻做不到,其實我也和你一樣發了脾氣之後又特別後悔所以我就很好奇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但仍然不會行動,因為情緒腦比理智腦更加底層,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因當你感覺到安全和愉悅的情緒時,理智腦就會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現在對孩子的教育都很強調這兩點所以,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因為情緒腦比理智腦優先級更高2.被按到心理按鈕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按鈕
  • 為什麼我總是控制不住我的「暴脾氣」?
    經常聽到媽媽們說:今天我又對我家娃發脾氣了,我也不想這樣,事後也覺得很自責。可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忘了最重要的事—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情緒,我真實的需求什麼?孩子很開心拿起顏料去書桌畫畫。一不小心把顏料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還搞砸了自己的畫。他急得大哭起來,你去勸他別哭,耐著性子好言好語地勸他,他完全不聽,怎麼都哄不好。你開始變得煩躁惱怒,終於到了某個臨界點,你爆發了,開始責備孩子,而孩子哭得更厲害了。你變得更煩燥,如果你還沒有覺察並調整自己的狀態,接下來你就會遷怒其他人,比如埋怨老公:幹什麼買這些給孩子,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當你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時,你會怎麼回答?是說讀書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還是說為了自己?一個故事勝過10個道理,故事的優勢就在於引人深思。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更有說服力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吧。讀書能增加生命的深度有一頭豬,在聚精會神地讀書,同圈的另幾頭豬想不通,問:「兄弟,我們不愁吃喝,有主人餵養我們,活得如此瀟灑快活,你何必自尋煩惱去讀書思考?」
  • 面對孩子控制不住脾氣,為什麼?
    面對孩子控制不住脾氣,為什麼?分析原因⬇️1.不明白為什麼吼孩子?如:帶孩子累,做家務累,老公不疼我……等等)而沒有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我為什麼會生氣呢?我把氣撒下孩子身上,對孩子影響有多嚴重?所以你只會發火……(六媽一直告訴大家縮小負能量,放大正能量) 4.家長總是看別的孩子有多優秀、我家孩子咋就沒有人家那麼優秀呢?
  • 我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內疚 控制不住家長提問雲朵老師,我總是因為一些事情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大吼一頓,事後又覺得非常內疚後悔,但是也總是控制不住,我該怎麼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發脾氣呢?雲朵老師說每天都有來找我諮詢的家長,這一類的家長類型是最多的,他們一方面非常愛孩子,一方面懂得反思,對這一類的家長,我總是不忍心苛責,因為他們已經比那些不知道反思自己的家長好多了。
  • 總是想去控制孩子,該怎麼辦?
    ,我們為什麼想控制孩子? 這孩子一直是很暖心的那種,只要我說句累了,他就會自己走,不再要我抱,出門在外,他總是細心的幫我看著行李,從不亂跑。 朋友都說他很成熟,不像個孩子,我每當帶他在廣場上玩,別的孩子都會像只快樂的小鳥滿場飛,而他總是小心翼翼的在旁邊看著,從不主動加入他們。
  • 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
    氣橙子的膽小,也氣自己沉不住氣,一點小事就急成這樣。2、為什麼會這樣?我細細察覺自己的內心,想看清楚這急這氣是從哪裡來。不用太費勁,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幼兒園的中午,大家都在午睡。小女孩想尿尿,又不敢大聲喊老師,就使勁憋著。膽怯緊緊地掐住了小女孩的喉嚨,直到尿了褲子,她就是喊不出一句:「老師,我要尿尿。」
  • 慈愛的你,為什麼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總是抑制不住打孩子的衝動?
    孩子能不能打?——孩子多可愛,當然不能打。——要是在美國,打孩子是犯法的。——打孩子的家長是沒有文化的家長。——你之所以會打孩子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孩子小,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用這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您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別人,你打他,它就會去打別人。
  • 總是控制不住吼孩子?真正的原因可能在這裡
    老師說,好的,我知道了。這孩子,太慫!看著前排橙子小小的背影,我心裡有些煩躁。氣橙子的膽小,也氣自己沉不住氣,一點小事就急成這樣。 3 孩子做得不妥,我們可以引導、教育,甚至批評、懲罰,但我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
  • 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控制不住的
    當從情起那一刻,就意味著已經深深淪陷,而無法自拔,便自己不再受自己控制。愛一個人,便成了一種執著,會執意去愛,哪怕付出全部,也在所不辭。「愛不由己,情不由衷。」在真愛面前,那份情感那難以控制,會不由自主地流淌。藏不住對ta的思念,抑不住對ta的牽掛,心裡裝滿了ta。入了心,動了情,便難逃對愛的沉淪,哪怕明知飛蛾撲火,也義無反顧。
  • 愛ta,就別老把ta比來比去
    問表姐什麼情況,她小聲跟我說:「這孩子還是挺懂事的,以前不是皮得很嘛,我總說讓他向班上的一個同學學習,多看書多寫字......你看他現在多乖!就是學得勤害了眼......他那同學啊,別提多優秀......」聽得出來,表姐雖然也對孩子近視表示惋惜,但語氣裡還是掩蓋不住的歡喜。
  • 控制不住自己,總是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怎麼辦?
    想改變這樣的模式,但經常控制不住憤怒。好多事情想做又沒去做,有無力感、自我埋怨、效率低。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懂怎麼溝通,如何支持他。導師答疑:這裡面隱藏的問題是,你還在一個孩童的狀態。什麼是孩童的狀態?
  • 當孩子犯了錯,總是控制不住想揍孩子的時候,怎麼辦?
    今天無意間看到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犯錯並觸犯了底線,家長該打還得打!她說「家長地錯誤在於,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管」。其實,孩子在成長中難免犯錯誤!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都會生氣,責罵甚至打一頓,都是會有的。畢竟「愛之切,責之深,」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 為什麼我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錯誤關注是罪魁禍首
    書裡提到的自我控制的7種力量能幫助家長做出希望孩子仿效的模範行為。7種力量衍生出7種基本管教技巧可以幫助孩子培養7種生活價值,比如誠實、尊重、合作、責任等。今天這篇文章從關注的力量衍生出的堅決的技巧,教給孩子尊重的價值。如果你想要孩子按照你期望的去做,你自己必須先清楚地確定你希望發生什麼。
  • 孩子總是控制不住情緒?別慌,家長都該懂吧『』負面情緒具象化『』!
    孩子就會生出極端的情緒,他們是會大吼大叫的,他們是會在家裡搞破壞的,砸家裡的東西,甚至是會打父母或者罵父母,嚴重的話是會威脅父母說要自殺。 孩子要是一時不合意的話,就會爆發出情緒來,孩子的額情緒就會隨意地爆發出來,做出不好的行為出來。孩子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總是一有什麼就會去亂發情緒,然後就讓父母很是無奈,父母對於孩子無法控制情緒的行為是很擔憂的,要是孩子總是沒辦法控制住情緒的話,是會讓孩子的成長受到阻礙的。其實孩子控不住情緒是因為孩子的負面情緒正在具象化,這是孩子負面情緒具象化的表現。
  • 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有錯,就想揍他,怎麼辦?
    孩子一有錯,想必十個爸媽有九個會控制不住,就想揍一下自家娃。但每次一揍完又特別後悔不該打他。正所謂「打在娃身上,疼在為娘心。」打了孩子吧,怕這娃以後會怕自己,又或者變本加厲有逆反脾氣,不打吧,又怕教不好娃,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總是憋不住尿,家長們的「尿不溼焦慮」,其實正在傷害孩子
    已經依照育兒專家給孩子買了一個可愛的馬桶做引導,為什麼孩子只會將它當做玩具玩?孩子這個樣子上幼兒園自己不會去廁所怎麼辦?二、為什麼孩子總是憋不住尿有的被習慣把尿的孩子雖然很少尿褲子,但卻沒有真正能做到自主如廁,因為孩子的生理髮育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控制能力時。但是這也會導致孩子在排便、排尿的時候,往往不是因為自主的意願,而是由於大人的動作,做出的條件反射。曾經網上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子已經參加工作了,但他還是有一個羞於齒口的毛病,那就是憋不住尿。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吼叫,知道不對,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一位書友給我留言:在逛街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媽媽剛開始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停,到最後,媽媽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吼孩子,然後孩子被嚇住的場景。很多的寶媽反饋我結婚之前的脾氣特別好,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吼,可是在吼完之後自己還特別內疚。
  • 我不確定為什麼孩子會選擇「自殺」,我也不確定我是什麼樣的家長
    我不確定什麼行為才是對的,我不確定做某個行為有什麼後果,我不確定我的孩子是不是那種會選擇自殺的人,我也不確定為什麼孩子們會選擇自殺,我甚至不確定我是什麼樣的家長……更深層次的疑問是我為何而養育孩子?我為何而工作?我的價值在哪裡?我知道我自己的壓力具體來源於哪裡嗎?
  • 我真的不想吼孩子,可我控制不住我寄幾」
    經常會有媽媽給我們留言,說自己也知道吼孩子不好,而且每次吼完都特別後悔,但那個瞬間就是死活控制不住自己,該怎麼辦?  我太能理解這種感受了。說來慚愧,因為我也吼過孩子。  在我女兒2歲的時候,我就因為她不願午睡的事情秒變「咆哮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