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大學開展的「十二星座教學」課在廣受學生歡迎的同時,卻引發爭議:這種按星座設置授課內容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還是媚俗胡鬧?(1月4日南方都市報)
為什麼搞這種「星座教學」呢?十二星座教學法負責人、該院科技創新協會會長許水餘告訴記者,之所以會以這種方式組織講座,是因為現在大學必修課的逃課現象都很嚴重,「現在這代大學生思想開放,更喜歡流行事物,因此老師們應該找到適合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看來,這種教學方法是為了因材施教,是為了提高學生聽講座的積極性,但是,負責人先生忘記了,雖然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但是,卻在悄然滲透並普及一種偽科學,正在悄然失落大學課堂的神聖責任。這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媚俗胡鬧。
「星座教學」不是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應該是根究學生的個性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教學,在這裡,基礎是因材,途徑是施教,材是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老師因材應該是一個科學的的調查,研究,制定教學策略的過程,他的目的是為了教育的教學目的。而報導中的所謂因材施教,則是根據一種偽科學來區分學生,這和生肖分類學生沒有什麼兩樣,難道屬猴子的學生,就有猴子的個性特點嗎?很顯然,建築在偽科學基礎上的所謂「星座教學」是褻瀆教,侮辱學。
「星座教學」是媚俗胡鬧,如果把星座教學當做一種遊戲,當做一種娛樂,未嘗不可,但現在卻是在搞教育,就荒誕不經了,這是向庸俗的低頭,這是教育教學的胡鬧。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科學,規範,創新的研究學生的興奮點,興趣點,快樂點,這本身是教育科學,是教育精神,絕對不能通過向庸俗獻媚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這樣的媚俗失落教育靈魂,畸形引導學生,是典型的教育胡鬧。教育不能是學生喜歡什麼,老師就教什麼,這樣,會把學生
向歧途,教育應該是根據時代需求,挖掘,發現,打造學生的陽光、激昂、向上的興奮點。
「星座教學」不是因材施教是媚俗胡鬧,這是興趣教學的危險方向,很有誘惑力,很有危害力,我們應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