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火了,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2020-12-23 騰訊網

圖源:Unsplash:@@danielesalutari

最近,「丁真」火了。

拍「丁真的視頻」也火了。

從攝影和審美角度,我們來聊聊丁真為什麼會火。

能看到毛孔的高清攝影,川藏強烈的日光下少年黝黑的皮膚、高原紅、不整齊的虎牙、自然的微笑、清澈的眼神……

去濾鏡、反白瘦弱和反脂粉氣的審美,跟社交平臺上受歡迎的糖水片風格完全背道而馳。

那麼,丁真火了,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圖源:Unsplash:@nuks

1

糖水片就是不經思考和觀察,為了拍照而拍出來的照片。糖水片是具有裝飾價值但不構成表達,也沒有實際意義和積極影響的照片。

它的邏輯很簡單,比如,北京很多人在角樓拍照,新來的一位攝影愛好者上網搜索了一番,發現在角樓拍出來的照片好看,於是便不假思索地帶著相機奔向現場,在下午四點,穿過一大群長槍短炮的人,支起架子等了三個小時,汗流浹背,終於在日落的那幾分鐘拍了幾張。他興奮極了,回家後期一番把作品發到網上,獲得了幾個贊,故事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

圖源:baidu

結果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拍這幾張照片,不知道這些照片對自己意味著什麼,更沒研究過角樓到底有什麼歷史,有什麼故事,有幾層簷,幾條梁幾根柱。偶爾有人問他對角樓有多少了解,結果他回憶半天也答不出來。一切都在短暫的快感之後消失了。

我相信大多數拍過角樓的人都沒有注意過角樓有幾層,也不會關注角樓的歷史背景。即使在角樓下面站了幾個小時,再花幾個小時去做後期,卻從來都不會做此類的觀察。所以拍糖水片的人只是在形式上拍照,他們並不關心自己拍的是什麼,也不關心為什麼拍。因為對他們來說,拍角樓,拍外灘,拍國家大劇院,都一樣,只是在一些不同的位置做同樣的事情。

2

糖水片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攝影之中,整個藝術領域都在面臨這類的衝擊。比如,對於繪畫來說,大芬油畫村就是個很奇葩的存在。本質上,這種創作形式是為了滿足對於媚俗藝術的需求而進行的生產活動。

媚俗與刻奇的意思近似。大家對刻奇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刻奇廣泛存在,是模仿者的夥伴。而糖水片本質上是刻奇和媚俗的結合物,它繼承了刻奇的模仿和媚俗的討好。「媚俗文化是機械的並且按公式操作的。媚俗文化是替代的經驗和假的感受。媚俗文化依時尚變化,但本質始終保持不變,媚俗文化是我們時代的生活中所有假的東西的集中體現。」

糖水片符合這種描述,因為它也是機械的並且按公式操作的:網際網路傳播的教程和遊記提供了機械操作的模板和後期公式,告訴你去哪兒拍,什麼時間拍,如何構圖,以及後期怎麼做。這種媚俗攜帶著各種目的教導人們什麼是美的,什麼應該拍,什麼不應該拍。糖水片也是替代的經驗和假的感受,因為那種感受以及所謂的「好看」都是現成的東西,或是被灌輸和引導的結果,是被大眾文化和集體意識裹挾的產物。

圖源:《匿名的風景》

比如,一張平淡無奇的照片,觀眾在沒有引導的時候可能會忽略它。但是,如果在微博上得到幾千贊,那麼這張照片很容易就被高看一眼,實際上這些贊可以通過很多手段獲得。這就是社交網絡對於大眾審美的綁架與不良引導。我看到過一個對於大眾認知非常有趣的評價:「如果讓群眾挑錯,那群眾的眼睛無疑是雪亮的,他們最擅長幹這個了,但要是問群眾什麼是對的,他們就瞎了。」

所以,糖水片並不是攝影師單方面製造的,而是和觀眾一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眾審美是盲目的,容易被外界因素和群體效應煽動。雖然這話聽起來非常刻薄,但是我們無法迴避這個問題。最極端的媚俗就是照片濾鏡,因為濾鏡是對風格的生搬硬套。

對於糖水片的拍攝者來說,拍出的作品都很好看,但是內容無所謂,因為那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按照機械化的公式進行拍攝,只要能好看,拍什麼不重要,內容可以是角樓,可以是外灘的天際線,也可以是冰島的草帽山,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什麼玩意兒。總之那就像是一份包裝精美的零食,看起來很高端但實際上沒人在意裡面裝的是什麼。

3

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糖水片的概念。在英語中,有各種稱呼糖水片的詞,例如 eye candy,誇張一點的叫作photo porn,一些論文裡也會用image spam。eye candy的意思近似於「糖水片」的本意,而photo porn看起來則是一種充滿了惡意嘲諷的描述。最後的image spam則更貼近糖水片本質上的含義,即「垃圾圖像」,spam原本是指那種沒什麼營養的午餐肉罐頭,後來被用來指稱垃圾郵件,但這個詞最早是指那種做成圖片的垃圾郵件,後來被移用,用來指糖水片。所以image spam也算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風光大片,也不過是糖水片的一種。

如果把攝影比喻為烹飪,那麼糖水片就像是快餐廳重油、鹽、大把味精的食物。對於餐飲來說,過多的調料與味精是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最終堅持保持食材原味的餐廳就會因為味道清淡,不能帶來衝擊和刺激而失去顧客。於是演變出一種劣幣驅逐良幣式綁架——如果不放味精,那麼就只能虧本。對於攝影,糖水片可能還算不上災難,但也許我們可以將它看作一種文化汙染,同樣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對於很多愛好者,在短期內拒絕拍攝糖水片意味著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難以獲得關注和認同,也意味著獲得創作上的自信會變得更難,如果能做到毫不在意社交網絡上的贊數,只是享受創作的過程和自己的作品,就會進入一種非常好的創作狀態。不過,這樣不忘初心的人如今真是越來越少了。

圖源:《匿名的風景》,史蒂芬·肖爾,紅色桌面的牛奶盒,選自《美國表面》,1972-1973

對觀眾來說,這種文化汙染會掠奪思考和感受能力。盲目追求視覺暴力的結果是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慢慢變得遲鈍——沉浸在不真實的快感中慢慢失去知覺,麻木無比。就像偶像劇和肥皂劇帶給人們的不真實感,就像那些看多了韓劇的人,趾高氣揚地對於平凡的愛情不屑一顧。

的確,我們可能看了太多的糖水片,以至於真實的自然和風景已經對我們毫無觸動了。我們可能因為看到一張照片而去了它的拍攝地,最終發現真實的風景居然如此平淡,發現這種旅行只不過是對一些照片的證偽。如果無法逃離這種圈套,那麼我們終將對所有的天然景觀感到麻木。而這種麻木只是現代社會的各種麻木中的一種。

4

不僅僅是攝影,幾乎所有形式的文化傳播都存在這種問題。我們不斷地注意到現在的觀眾越來越難以接受慢節奏的法國電影,難以接受嚴肅的古典音樂,或者難以接受嚴肅的文學。相反,大家對於爽片、肥皂劇,對於網絡音樂和網絡小說表現得喜聞樂見,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對快速強烈刺激的成癮。在生活中,這種刺激也不斷地瀰漫,就像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遞,習慣了叫外賣。我們沒有耐心等待,也沒有耐心思考,仿佛凡事最好都能即刻完成。

因此,對觀眾來說,的確應該反對各種形式的糖水片,以抵抗這些內容在精神層面造成的侵蝕。同樣也是在反對它背後對即刻快感的成癮。

※ 本文摘自《匿名的風景》,作者:王天羲,日本通經知乎圖書授權發布。上圖來自《匿名的風景》。

小通薦書

相關焦點

  • 甜野男孩丁真,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那麼,丁真的「甜野」風,或者說大眾對丁真式審美的認可,是一次集體性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1糖水片就是不經思考和觀察,為了拍照而拍出來的照片。糖水片是具有裝飾價值但不構成表達,也沒有實際意義和積極影響的照片。
  • 「甜野男孩」丁真,是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
    那麼,丁真的「甜野」風,或者說大眾對丁真式審美的認可,是一次集體性對糖水片與媚俗文化最大的反擊嗎?1糖水片就是不經思考和觀察,為了拍照而拍出來的照片。糖水片是具有裝飾價值但不構成表達,也沒有實際意義和積極影響的照片。
  • 人像攝影中,什麼是「糖水片」?你的照片是「糖水片」嗎?
    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糖水片」,但在攝影圈裡的糖水片其實是一個貶義詞,並不是人人都喜歡糖水片,糖水片究竟是什麼?我來好好解釋一下「糖水片」的意義!糖水片原本是在風光拍攝中的一個詞,指的是照片漂亮卻沒有深層含義的照片,現在廣泛指人像拍攝中,照片光鮮亮麗,卻沒有意義。更準確的說是,有技術,沒有藝術!本身攝影玩的就是藝術,沒有藝術的照片,就只剩下好看,統稱之為「糖水片」,糖水片除了好看以外一無是處,沒有意境,聽起來很「俗」?
  • 丁真火了?可是網友卻怒了,多年的努力不如一張純真臉?
    與王冰冰爆火所不同的是,丁真本身文化水平並不高,但是卻擁有一副治癒系的笑容,因為其純潔無瑕的外表和精緻的外觀,清澈的眼睛,瞬間讓其成為網紅,也成為四川的另外一張名片。還有的更是在各大平臺製造輿論,丁真都火了,這個基本上沒啥文化的都進了國企了,再看看我們,考上了大學,又有什麼用,讀了這麼多書,還不如人家鬥大的字都不識的人混得好,論投胎的重要性,打工人,打工魂,在打工都比不過運氣,你又能怎麼樣,各種諷刺的言論基本上是不絕於耳,可以說歸根到底就一句話「丁真這樣的都能火,自己實在是不服氣,所以各種揶揄」!
  • 攝影中衡量「糖水片」的標準有哪些?
    關於「糖水片」的定義,其實並沒有一個官方的、權威的解釋。「糖水片」只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攝影風格而已。什麼是「糖水片」糖水片是指「視覺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的照片。糖水片比較常見的攝影題材裡,有風光,有人像,還有靜物動物等等。糖水片的普遍表現為——景深大一些,光比小一些,構圖比較規矩,色彩過渡自然。作為一枚喜歡實拍的攝影愛好者,我對於糖水片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畫面挺好看,但也僅限於畫面挺好看;沒有值得沉思的價值,不耐看。
  • 嘗試將照片處理成「糖水片」,有你喜歡的嗎?
    "糖水片"是傳統技術派攝影師諷刺"新新人類"作品的一種稱謂。比較典型的說法是:"視覺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要夠上"糖水片",首先得視覺感受良好,這是"新新人類"們也不得不承認的。至於心理感受,那又是見仁見智的了,太深奧。
  • 從寫字聊及欺世與媚俗
    就是過分遷就迎合受眾,徹底放棄自己尊嚴,以作態取悅上級或大眾的行為,而且要討最大多數人好的一種態度,便是媚俗。通常指那種有意迎合、迎合庸眾的、低級趣味的藝術行為,接近拍馬屁的意思。任何人只要顧忌到公眾的存在,而不是依從本心行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淖。因為媚俗,人們就往往用社會意志代替個人追求。扭曲自我的價值判斷以迎合整體的價值取向。
  • 攝影技巧:從糖水片到攝影大片,突破拍照瓶頸,你需要做哪些?
    糖水片可以是人像,也可以是風光,糖水片雖然好看,但是生命力卻很短暫,為什麼這麼說?我給大家找來了蔡依林2005年拍攝的專輯封面照,在那個時間,已經算是比較不錯的糖水片了。但是現在看來,你還覺得它好看嗎?
  • 丁真火了,怎麼就惹得一大群男人們生氣了?
    轉身又怒而罵女性們,沒有眼光,媚俗,虛榮,只以容貌論男人,屬外貌協會。其實,這完全是冤枉女人們了,經常的論調不是說女人們只愛錢,以金錢論男人嗎?丁真只是四川偏遠地區一窮小夥,沒有錢。女人們喜歡他,原因只有一個,鐵定是以貌取人!女人以貌取人?
  • 拍攝糖水片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糖水片是不是有衡量的標準呢,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定論。這是流傳於民間大家的一種叫法。我們眼中的糖水片,簡單說就是畫面有美感但沒有內涵。這種美就是流於表面的好看,經不起細細地欣賞。總得來糖水片有以下幾個特點。
  • 攝影那些事兒,攝影中經常提到的「糖水片」你知道嗎
    所以我要說,作為一名攝影初學者,大膽放開手去拍這些東西,這不正是你練手的大好時機,很多妹子都會喜歡你的糖水片的。這些簡單的介紹了什麼是「糖水片」,下次我們還要介紹下攝影當中的「狗頭」、「套頭」、「牛頭」、「無敵兔」等等口語。
  • 聊攝影,賞作品:攝影作品「糖水片」賞析、交流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糖水片兒的,什麼思想呀,情感呀,都讓他去隨風去吧,畫面不美就是有思想,又怎麼樣呢?因為版權的問題哈,我不發人物照片,因為有很多人物拍攝的時候沒有取得模特的肖象權,在網上發是不合適的。即便別人不追究我的責任啊,沒有取得授權,不好意思發。所以本期我們主要是看一些風景類的糖水片兒。
  • "星座教學"不是因材施教是媚俗胡鬧
    近日,揚州大學開展的「十二星座教學」課在廣受學生歡迎的同時,卻引發爭議:這種按星座設置授課內容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還是媚俗胡鬧?(1月4日南方都市報)  為什麼搞這種「星座教學」呢?這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媚俗胡鬧。  「星座教學」不是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應該是根究學生的個性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教學,在這裡,基礎是因材,途徑是施教,材是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等具體情況,老師因材應該是一個科學的的調查,研究,制定教學策略的過程,他的目的是為了教育的教學目的。
  • 什麼人都可以媚俗,但大學校長不能
    我原來以為只有通俗作家喜歡媚俗,沒想到一些著名學府的校長也熱衷媚俗,而且媚俗的樣子比通俗作家更難看。去年「根叔」的畢業演講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諸如「母校是自己可以罵幾十遍,但不許別人罵的地方」,明顯是以煽情賺眼淚。
  • 使用ACR調整一張人像糖水片
    關於糖水片,有很多定義,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喜歡的,也有討厭的,在這裡我們不去探討這些關於風格的認同度問題,畢竟審美是主觀的,是只屬於我們自己的。咱們就是在教程中研究怎麼通過技術手段,讓一張照片的顏色變得好看,從而讓我們更加熟練地掌握各種調色工具。今天的素材圖片,是我在網上找的,JPG格式,圖片質量不高。這裡我們只看調修思路,不談圖片質量。
  • 招生海報「似色情網站」:高校當守住「不媚俗」底線|新京報快評
    該海報因風格類似色情網站,並用亞洲最大、真人、心動、即時交友等詞彙吸睛,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稱其「太低俗」「沒底線」。隨後,西安體育學院做出回應並公開致歉,稱其「本意是想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調節考生查分的緊張心情,卻因部分用詞口語化而被惡意曲解,引發網友誤解,對此西安體育學院向廣大關心西體的網友表示歉意」。
  •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引爭議 製片駁「媚俗說」
    先是男主角任程偉不滿播出版本,在開播發布會上拒絕與劇組同仁合影,憤然離席以示抗議;後又有網友發帖稱劇名由《城的燈》改為《下輩子做你的女人》是媚俗。昨天(19日),記者採訪了該劇製片人楊曉娟,她認為更改劇名是為了通俗,而不是媚俗,增加女人戲也是因為閆妮比任程偉演得好,可以保證收視率。
  • 可以通俗,但不能媚俗
    大家紛紛挖空心思一展拳腳,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各種寶貴文化遺產掰開撕碎後再重新排列組合成一份天花亂墜的文案,為的就是吸引莘莘學子們在「第一志願」的一欄裡,莊嚴地寫下本校神聖的大名。 理論上來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什麼樣的廣告,只要真能吸引來生源,那就是好廣告。 不過,現在的很多大學招生廣告,在風格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偏差。
  • 單眼相機要配什麼規格鏡頭才能拍出漂亮的人像「糖水片」?
    這個要求很明確了——糖水片,這就好辦了,糖水片的概念呢?就是讓人感官娛樂的唯美相片。這一類當中,尤其以人像的糖水片最讓人著迷,以美女為模特,運用技術造出唯人的效果,讓人看了就一句話:漂亮!.這片就算成了。所以除了人以外,那麼構成者之一相機鏡頭得達到什麼標準呢?大光圈。這是一定得了,最低得以2.8為底限。最好1.4左右,這樣的才能造成背景模糊而人像清晰的相片。
  • 立意格調不高 媚俗傾向嚴重
    「作為一部反映中國歷史上一段浩劫、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災難的作品,無論其創作者主觀動機如何,在同期的藝術作品中立意格調不高、表現手法笨拙、媚俗傾向嚴重,必須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和反思。」  影評全文如下:  一峰落日  前不久,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對新片《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