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兩個世紀,久病床前有孝子,江西鄉村老師照料癱瘓母親32年

2020-12-17 酒熟梅子青

最近,社會上關於孝順老人的話題被頻頻提起。孝心、孝道成為家家戶戶都在討論的話題。

也許有些人還記得前段時間的一件事情,陝西有一個58歲的男子,偷偷將自己79歲的癱瘓老母親背到山上的廢棄墓坑中試圖活埋,幸好這位老母親命大,被及時救了出來。

這不禁引起很多人思考,是否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呢?

也許有些人會找一些不能盡孝的理由,比如工作太忙、家裡經濟實在太困,這倒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然而,在重視孝道的江西南昌,有這樣一個鄉村,有這樣一位代課老師,悉心照顧自己臥病在床的母親,這一照顧就是跨越了兩個世紀,從1988年到2020年,這一下子就是32年。

再難也不能忘記孝道

這個代課老師叫做吳凡愛。

1986年,他從江西的新建縣一中高中畢業後,就在當地一個鎮小學教語文和數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剛工作兩年後,他的母親得了風溼性關節炎,常年臥病不起。

一年以後的989年,他的父親又離世了。

儘管家有兄弟五人,但長兄早逝,姐妹外嫁,三弟只是個長期在外打工的水泥工,所以照顧老人的重擔都有排行老二的吳凡愛負擔。

不同於網絡上一些照顧老人極度敷衍的事,吳凡愛當真是用心照顧,他每天會親自給母親餵飯,至於擦身、洗澡、端屎尿等更是常有之事。

他想讓母親免受病痛之苦,他經常背著母親四處求藥問醫。

他擔心母親會受氣候變化之苦,他買了臺空調,24小時開著。

三十多年來,他累計為了給母親看病花費的醫藥費已經累計達到了20多萬,這在當地的經濟水平下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了。

可是,他無怨無悔。

以這樣負責任的態度,做哪一行都會成功

吳凡愛的鄰居接受採訪時說道,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他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吳凡愛雖然照顧母親十分辛苦,但他一直牢記著自己是一個人民教師。

無論當天忙家務到多晚,他都會寫好教案,晚上很晚睡,甚至有時候只睡一個多小時也是經常的事情。

大概是「苦心人天不負」吧,他先後六次被當地教育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

當地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吳凡愛教書之餘也拿起了鋤頭。

他租了80多畝的田耕種,每天和妻子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夫妻兩一年從農業上就可獲得淨收入八九萬元。

盡孝消瘦了身體,可形象上卻更高大了

他的妻子說道,吳凡愛本是個帥氣的小夥,幾十年的日夜操勞讓他體重減了十幾公斤,身體消瘦了。

但在梅子看來,消瘦了身體,可是他的形象卻更高大了。

32年的漫長歲月,從青春年華到頭現白絲,他打破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論斷,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的好老師,以身作則。

相信,有這樣為人師表的好老師,他教出來的學生品行又能夠壞到哪裡去呢?

正因為如此,吳凡愛因此獲得了社會獎勵,用來嘉獎他正能量的5000元。

也希望這個社會上有越來越多這樣講孝道、為人師表的好老師!

相關焦點

  • 久病床前有孝子
    是元代詩人王冕《墨萱圖》中的詩句,意思是慈祥的母親倚著門口盼望著孩子回家,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辛苦。這首詩不禁讓我們想起扎蘭屯市的這樣一對母子。曹富和他的癱瘓母親。提起曹富,他的同事鄰居都會給他貼上一個大大的標籤,那就是「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男子活埋癱瘓母親?
    歌曲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母親是世上最親的人,十月懷胎,辛苦把孩子拉扯大,那種感情是無法描述的。我們常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感恩父母,是人世間最樸質的情感。在自然界尚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是有思維的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 花甲「上門女婿」照料癱瘓嶽母8年不離不棄
    肉圓子泥飯煮好了,楊進美盛進碗,來到嶽母床前,帶著憨厚的笑臉,一邊一匙匙地餵老人吃飯,一邊給老人講他在石場打工遇到的開心事。  桂北農村有個習慣,男人主外,女人主內,一般都由女的照料老人的生活。但楊進美這位上門女婿,不僅要天天外出勞動賺錢,而且還天天承擔照料老人生活的重擔。
  • 久病床前有賢夫
    我第一眼以為,那是他母親。據了解才知道,他是69年出生的,妻子是65年出生的,兩人相差四歲,妻子久病十幾年備受摧殘所以顯得老些。可是在2007年小屋偏逢連夜雨,從未體檢過的雷英萍因為高血壓中風,花光了這幾年的積蓄還欠下外債。雖然保住了命,但是卻留下了後遺症,說話口齒不清,行動不便。但是不甘於向命運低頭的她,眼看勞碌奔波的丈夫,正在上學需要用錢的兒女,她沒有選擇在家養病,而是去了親戚家在黃梅開的養豬場打工,貼補家用。可是在2013年一場更大的惡運再次降臨這個家庭。
  • 老話說家寒出孝子,又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關於孝順的農村老話有很多,人們對於孝這個字有著深刻的感情,如果一個人對父母孝順,會讓很多人欽佩,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好,周圍的人就算是明著不說,心底裡也是鄙視的。在這些老話中,有一句說家寒出孝子,還有一句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47歲阿姨把7旬母親送進養老院,直言沒辦法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前兩天逛論壇,看到一則47歲阿姨將7旬母親送進養老院的帖子,引發了熱烈討論,很多人提出疑問:「送老人去養老院,是不孝嗎?」從描述中可得知事情的前後緣由,這位阿姨姓王,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在外省上大學,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小兒子在本市讀高中。王阿姨和丈夫都是私企裡的普通員工,生活雖說不上多富裕,但照管兩個孩子的學習也還稍有餘富。
  • 【暖新聞·江西2019】石城好弟弟照顧癱瘓哥哥18年 種紅薯打臨工...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溫浩、巫志強、見習記者羅婷報導:在石城縣橫江鎮煙坊村有對好兄弟,弟弟叫劉其風,哥哥叫劉其富。兄弟倆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患病去世後,剩下兄弟倆相依為命。令人痛心的是,哥哥劉其富因工受傷致下半身癱瘓,劉其風則開始了家門口種紅薯、打臨工維持生計照顧哥哥,至今已有18年,無微不至,任勞任怨。  不棄:獨自照顧哥哥18年  劉其風出生在橫江鎮煙坊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中小孩眾多,他年紀最小排第九。
  • 風雨一家人|她癱瘓26年男人不離不棄,5歲女兒為她至今未嫁!淚目
    愛與責任,有幾個人能堅持下去?1994年,一個名叫張德英的女人突遭橫禍,不慎從建築工地的四樓摔了下來,成了高位癱瘓。26年之後,她有滋有味地活著,她的男人沒有飛走。自古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這句話也被這家的女兒改寫,而且這個孝子一做就是26年。
  • 癱瘓八年多床前有孝子 濰坊男孩劉江龍悉心撐起家
    原標題:癱瘓八年多 床前有孝子  父親癱瘓母親失蹤,10歲男孩精心照料撐起這個家  10歲,本應該是無憂無慮,圍繞父母撒嬌的年齡,而家住安丘市大汶河旅遊開發區東倉村年僅10歲的劉江龍卻沉穩懂事,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照顧癱瘓在床的爸爸,然後幫爺爺奶奶做家務、幹農活。
  • 武漢理工大學王偉:無怨無悔伴癱瘓老母30載 「孝」對人生詮釋最長...
    久病床前有孝子 悉心照料年復年在王偉的記憶中,自從他5歲懂事起,母親就已癱瘓在床。王母曾經是武漢理工大學夥食科的職工,那年,王母照常在食堂後廚洗菜,當把菜搬到灶臺上時,突然腿一軟跪在地上,隨後被同事們抬回家休息養病。在病情有所好轉時,再一次的意外摔跤令王母臥床不起,從此床上一躺就是30多年。「早記不清母親住過多少次院了」,漫漫求醫問診路是王偉童年最深的記憶。
  • 陝西「被活埋母親」去世!床前久病無孝子,刺痛多少人內心痛點
    床前久病無孝子,刺痛多少人內心痛點11月2日上午,陝西靖邊「埋母案」一審宣判,被告人馬某寬犯故意殺人罪,獲刑十二年。但因母親癱瘓,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解決,長年層內環境差,令馬某不堪忍受。或許也正是對母親曾有的恨意與現在的久病照顧而心生厭倦,才起了殺母之心。在他內心裡,肯定是非常煎熬的。
  • 感恩敬老 | 黃英:孝順兒媳十餘年精心照顧癱瘓公公
    黃英本身就體弱多病,其公公輕時苦勞成疾,現癱瘓在床近十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嶽茂軍作為家庭的頂梁柱,為了償還因公公生病欠下的債務,常年在外務工,家庭重擔就全部落到她一人身上,不僅要撫育兩個孩子成人,還要照顧公公的日常起居生活。由於家庭情況所迫,黃英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閒時在附近打零工;傍晚回家,餵豬餵牛,洗衣做飯,多少個日日夜夜還儘量在公公床前照顧護理,義不容辭。
  • 電視劇《黑色燈塔》:兒子餵癌症癱瘓在床十年的媽喝毒藥,看哭了
    看哭了的《孝子鎮魂歌》第六個小故事名叫《孝子鎮魂歌》,說的是媽寶男蘇大可(高遠 飾)誤以為自己用安眠藥謀殺了下肢癱瘓在床,得了癌症的媽媽,一心求死的故事。十年前,「媽寶男」蘇大可失去了工作,他癱瘓在床的媽媽謝芝,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的兒子繼續工作受人欺負,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身邊,能有個人照顧。就這樣,媽媽把兒子蘇大可,在身邊「栓」了十年之久。事無巨細聽媽媽話的蘇大可,因為拆遷,誤以為自己給母親吃了安眠藥,害死了她,陷入了牢獄之災。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揭露人心!
    其中反映社會現實的俗語數不勝數,像今天要提到的這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一句揭露人性的深刻俗語。為什麼久病就會無孝子呢?首先,是「久病」,就是指那種需要長時間細心照顧的病,而且沒辦法根治。現在,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老人的贍養,可能一家有幾個兄弟的,就會輪流著照顧老人,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這樣。老人生病,孩子是第一個需要負責的人,但是,如果真的要長時間待在家裡照顧老人,為了老人放棄工作,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負擔。
  •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並將詩詞歌賦等燦爛文化留給了世界。有一句俗語想必大家都聽過,那邊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畢竟,當人慢慢的老去,身體也就變得越加不勝以往,難免會因為一些緣故有的頭昏腦熱的,這時,作為兒女就要擔負起照顧老人的義務,畢竟老話常說:百善孝為首。
  • 《黑色燈塔》蘇大可弒母案,孝子變惡人?父母老了是拖累嗎?
    男人叫蘇大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家中母親身患癌症,仍照顧臥床母親長達十年之久 就是這樣一位人人口中的大孝子,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母親,令人怎麼也想不通
  • 濟寧「農民歌手」悉心照顧癱瘓母親十餘年
    「母親過世,心裡空落落的,想她的時候就翻出來看兩眼相片。」劉忠德說,兩個月前時年78歲的母親離世,自打母親過世後,這兩本相冊便出現在了劉忠德隨手可及的地方。母親患有老年人最常見的高血壓,2003年高血壓導致腦血管破裂後,2008年母親的腦血管再次破裂。「這次腦血管破裂後母親開始偏癱,出門便要坐輪椅。」回憶起母親,劉忠德忍不住落下眼淚。
  • 我為勞動者點讚之孫付閣:為癱瘓兒媳端屎端尿30年
    然而,86歲的孫付閣,卻一如30年前,日夜守在癱瘓兒媳的床前,悉心照料、無怨無悔,用樸素情懷和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親情大愛和美德之歌。  一句話的承諾,一輩子的付出。1985年,20歲的劉麗芝嫁給了孫付閣的兒子孫理信。然而,剛過門的媳婦卻因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後又因積水瘤導致高位癱瘓。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久病床前無孝子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意思是:如果你長時間的臥病在床,那么子女就會變的不孝順,也就沒有孝子一說了。但我們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百善孝為先。當父母年老病弱的時候,子女們應該都已成家立業,這個年齡階段的人最為艱辛,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活只能加倍的賺錢工作,此時若是常伴父母病榻之前,誰來養家?誰來出醫藥費?可見,擁有一顆孝心不難,難的是如何能夠將其踐行下去,這也成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心酸。
  • 這聲呼喚,72歲的老母親等了32年!聽到後母親當場痛哭…
    想起走過的這32年,她覺得,什麼苦都是值得的。等這一聲呼喚,72歲的方雅雲足足等了32年,她從中年等到了老年。32年前,一場車禍讓年輕的女兒幾乎變成了植物人,躺在床上不會動,也沒有意識。從此,方雅雲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