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小時候大家有沒有嘗試照著鏡子,感嘆鏡子裡的小人長得真好看;或者是披著床單,覺得自己是白衣飄飄下凡的小仙女,可漂亮了。這些行為,說白了就是&34;。
而孩子變得&34;,也是父母也不願意看到了。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自戀,以後會變成自負自大,影響身心健康。但實際上,娃的成長過程,離不開&34;的相伴。
娃&34;的到來,父母要理性看待
周女士就有這樣的苦惱,女兒3歲了,天天在媽媽面前嚷嚷著:&34;;要不就是說:&34;有的時候,還會偷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模仿媽媽塗口紅。
女兒這麼自戀,周女士擔心她以後因為過於自戀,然後變得自負,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因此,她經常會反駁女兒,說&34;等等。結果女兒又不樂意了,自己生悶氣。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了,周女士也著急不已。
孩子的&34;是一種正常的發育現象,父母要理性看待,不要糾枉過正,也不要置之不理。
那為什麼孩子會變得&34;呢?
①無法區分自我與他人
1-2歲,在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前,他們還無法區分自我和他人。而父母對孩子照顧,比如餓了餵孩子吃飯、幫孩子洗澡、幫孩子穿衣服等。身邊的人圍著自己轉,會隨時隨地滿足自己的要求,孩子會覺得滿足,自此他們的自戀情結開始萌芽。
②自我意識覺醒
等3-4歲左右,孩子自我意識覺醒,&34;會繼續加重。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能知道自己是獨立存在的,而父母一如既往照顧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而且,這時的孩子可以做進行很多活動,比如開燈、開門等等,對於他們來說,自己能做那麼多事,簡直是&34;,然後開始自戀。
孩子發育時期很多&34;的表現,大多有原因。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心理髮育有關係,而孩子的發育過程還存在著許多&34;,父母要了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都推薦的這一本《童年之謎》,就系統地講述孩子內心的心理髮育和變化,給父母做好指南。它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為基礎的育兒百科全書,讓父母了解童年時期孩子的心理變化。
比如解析&34;等一些不良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父母才能對症下藥。就拿&34;來說,其背後的心理因素大多是自我意識覺醒。而自我意識覺醒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是獨立存在的,會要求更多的&34;,進而反抗父母,不服管教。
當然了,既然是兒童心理學範疇的書籍,權威性必不可少。《童年之謎》的作者是羅妮·索蘭,國際精神分析委員會會員、有40多年的心理治療從事經驗。書中很多的心理學觀點,都有一定的權威性。
一本《童年之謎》也不過幾十塊錢,父母花一筆小錢,幫助自己了解孩子心理髮育的變化和特點,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真的很划算。
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點擊文章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