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戴瑛教授團隊發表二維拓撲絕緣體研究重要進展

2020-12-13 高中與大學導航

近日,戴瑛教授團隊與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發現二維反鐵磁體可以實現絕緣拓撲量子態,從而發現了一類不同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二維體系磁性拓撲絕緣體,並預言了實現這一拓撲量子態較為理想的材料體系。相關研究成果以"Antiferro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with Nonsymmorphic Protection in Two Dimensions"為題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066401 (2020)。牛成旺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戴瑛教授為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二維材料因其豐富的電子物性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在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均受到廣泛的關注。二維拓撲絕緣體(又稱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在石墨烯中的發現更是激起了人們對拓撲材料的研究與探索。由於拓撲絕緣體是一類由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的拓撲量子態,之前人們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非磁性的材料體系。有趣的是,拓撲絕緣體中磁有序的引入卻可以實現一些新奇的量子效應,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首次實驗驗證就是在磁性摻雜的二維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實現的。

三維體系中時間反演T和平移對稱性τ(1/2)的聯合作用S=Tτ(1/2)也可以實現一類新的反鐵磁拓撲絕緣體,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然而,聯合作用S在二維反鐵磁體中卻並不適用。戴瑛教授團隊研究發現nonsymmorphic對稱性可有效保護二維反鐵磁體拓撲量子態的實現,從而在二維體系中實現了一類不同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磁性拓撲絕緣體。此外,該研究還預言SrMnSn、SrMnPb、BaMnSn和BaMnPb是實現這一拓撲量子態較為理想的材料體系,為其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礎。

戴瑛教授團隊自2010年開展二維材料和拓撲量子態的研究以來,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ACS Nano, Physical Review B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成果,多篇研究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計劃和山東省泰山學者計劃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戴瑛: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結構及相關性質研究(時間12.13)
    百年校慶學術活動 報告人:戴瑛 山東大學教授 時間:12月13日下午3:30 地點:物理與電子學院物理樓604 主辦單位:物理與電子學院 歡迎光臨! 戴瑛博士,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山東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山東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1998-2000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2000年至今為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以來從事李代數理論、密度泛函理論及其應用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將上述理論應用於半導體材料電子結構及相關性質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南大學王輝教授團隊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超微結構超快過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成員、計算材料物理團隊負責人王輝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研究團隊在塑性晶體中發現了基於分子取向序的龐壓卡效應,等溫熵變最高達687 J Kg-1 K-1,較傳統固態相變製冷材料高出了一個數量級,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 in plastic crystals」的學術論文(Nature 567, 506 (2019)),中南大學為合作完成單位。
  • 物理學院李紹春課題組與李建新、於順利課題組合作在1T-TaS2的Mott絕緣體-金屬轉變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李紹春教授與李建新教授、於順利副教授
  • 北大物理學院教授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合作發表長篇綜述文章 概述低...
    應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著名華裔教授李巨、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馬恩等客座編輯的系列特輯文章「Elastic strain engineering for unprecedented materials properties」的邀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與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俞大鵬教授、量子材料中心的馮濟教授,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系的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潘曉晴教授團隊/聶越峰教授課題組在氧化物薄膜界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量子材料微結構研究中心潘曉晴教授團隊的聶越峰教授課題組發現在單原子層精度原位監控化學成分變化的新方法,可進一步提高氧化物界面製備的精度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拓撲材料的發現對新的拓撲態和新奇物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王志俊特聘研究員,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Benjamin J. Wieder和B. Andrei Bernevig教授等人合作,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β相的過渡金屬碲化物MoTe2就處在這個非平庸相,它又稱為三維的二階拓撲絕緣體,由基於中心反演對稱性的拓撲數Z4=2描述[5]。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人體生理年齡首次成功逆轉愛滋病治療奇蹟再現 「倫敦病人」或被治癒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能以二氧化碳為食全球首支伊波拉疫苗獲歐盟批准上市「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約24%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這一科技進展中,南京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獨立、同時發表的兩篇論文的作者均出自南大系
  • 理學院量子光學團隊在混合量子體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理學院量子光學研究團隊在基於金剛石NV center單自旋體系與超導諧振腔強耦合機制及操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蓬勃副教授、李福利教授等人與北京大學肖雲峰教授、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Peter Rabl教授等人合作,從理論上提出了微波諧振腔和鑲嵌在金剛石納米機械振子中的單個NV center之間的相干量子接口。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應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應用》 (Phys. Rev.
  • 張翔教授團隊重大研究突破 運用量子幾何實現新型數據儲存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教授時帶領的科研團隊,和史丹福大學Aaron Lindenberg 教授的團隊合作,發明了一種嶄新的數據存儲方法:利用僅有3個原子層厚的二維(2D)二碲化鎢金屬層,研究人員對金屬薄層結構施加微小電流,使其奇數層相對於偶數層發生穩定的偏移,利用奇偶層的排列來代表0和1以存儲二進位數據,藉以大幅增加數據存儲量。
  • 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獲進展
    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獲進展 發布時間:2017-05-31 15:42:13.0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張警蕾與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浙江大學袁輝球課題組合作,在靜水壓調控拓撲材料ZrTe5能帶結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光子軌道角動量...
    袁小聰教授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OSA)、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南京大學李紹春團隊重大發現:單層1T』-WTe2中的庫侖能隙
    【引言】二維拓撲絕緣體(2DTIs)具有量子自旋霍爾(QSH)效應,在未來低功耗自旋電子器件及量子計算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它的體能帶具有帶隙,源於自旋軌道耦合(SOC)效應;邊界處具有拓撲保護的無帶隙金屬態,並具有自旋-動量鎖定特性。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在著力尋找可以實際應用的2DTI材料。
  • npj:二維拓撲材料的計算搜索—統一的自旋軌道溢出篩選
    拓撲材料可謂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十足的熱點這一方面由於該類材料物理豐富,其載流子屬性獨特,如Dirac、Weyl 和Majorana費米子等,可以在凝聚態體系中實現高能物理中的粒子行為。另一方面由於其在量子計算以及超導體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相比三維體系,二維拓撲材料因其潛在的器件小型化應用及性質易調控等優勢更加引人關注。然而,潛在的二維拓撲材料數量龐大,開展高通量理論計算篩選,為實驗合成提供指導十分必要。
  • 西南交通大學團隊連續在物理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2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靜雅)近日,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雛鷹學者倪宇翔副教授課題組在納米結構對材料聲子熱傳導的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連續在Physical Review B上發表2篇研究論文。
  • 南京大學張永光教授團隊在全球變暖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1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我校張永光教授團隊聚焦於全球變暖的研究論文。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和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陳鏡明院士、居為民教授和張永光教授團隊在主持的全球變化重大科學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傑青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等項目支持下,致力於植被遙感、全球陸地生態碳通量優化計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演變特徵及其驅動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