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180藝術街區
○中國工業設計城
○3D印表機
○頭部眼部按摩器
○鯨魚積木機器人
○盲人視覺輔助眼鏡
○抄表機器人
創意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的文化產業,具有空前強勁的活力和巨大潛力,既連接著現實與幻想,也連結了當下與未來。
近年來,創意文化對於合肥整體文化產業的改造、升級,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據統計,目前合肥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466.45億元,佔GDP的比重達5.42%。根據全省初步核算數據,含全市在內有5個省轄市文化產業增加值超百億,合肥市大幅領先,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創意文化產業的鼎立之城。
【鏈上即景】
【初心】
一方沃土, 託舉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夢
文化創意與科技、生活融合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也讓人「腦洞大開」。在前不久結束的以「創意文化引領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上,位於主展館的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展區裡,全國首款原創積木機器人,與小朋友們展開趣味互動,讓工業設計越來越走進市民生活。
「不同於樂高只能培養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鯨魚積木機器人還搭載了語音視覺傳感器,以及智能AI系統。小朋友們除了可以通過組裝積木,把機器人拼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同時還能和自己設計的機器人進行語音、圖像交互,進一步享受動手的樂趣。」據木馬設計創意總監陶皖蒙介紹,這款造型獨特的履帶式積木機器人,囊括了幾百塊零件,曾榮獲2019年的德國紅點設計獎。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無形中加快營造了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讓市民感知文化創意的力量,同時也加強了專業引領與大眾普及。
近年來,以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為代表的文化園區將設計與生活、藝術、美食、科技、品牌、城市相結合,通過智能家居、創意生活用品等滿足大眾美好生活文化消費需求的創意科技文化產品,將工業設計中的人文魅力呈現在觀眾面前。
【生長】
「希望與合肥一起抓住創意文化生長點」
來到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各式各樣的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如今,作為合肥市規模最大的工業設計產業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區,設計城著力引入企業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企業和上下遊服務商,形成創意—設計—打樣—成品快速系列化布局,打造重要的國際化、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載體,建設集產品設計、科技創新和技術交流、產品交易展示、人才培訓、設計大賽、專題論壇和成果轉化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示範園區。
截至2019年底,設計城內有15家企業獲得131項國際工業設計大獎(包括德國紅點、IF、美國IDEA(工業設計優秀獎)等)、國內工業設計類大獎,設計城已經成為全國獲獎最多的工業設計產業園區之一;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139項重點設計研發成果的落地轉化工作,部分成果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工業化項目,未來將為安徽省、合肥市的工業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做出突出貢獻。
「設計城從業務方面提供很多便利,兒童、消費電子3C類的產品,2016年落戶工業設計城。從業務上對接豐富的資源,配套資源、平臺優勢、優惠的政策。」上善設計公司市場總監魏良勝表示,「合肥是創意的沃土,我非常看好合肥現在和未來在設計領域的發展。創意設計是目前大熱點,我們希望和合肥一起抓住這個生長點。」
隨著5G商用程度的推進,將使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創意文化產業中。進而帶動創意文化產業生產要素與產品的數位化,實現高效流通,推動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構建全新的基於數位化的廣泛連接的文化創意生態系統。
【速度】
讓傳統文化產業
變得更具時代感、創意感
7年前,寧國路與水陽江路的交口還是一片荒蕪和凌亂,處處透露著新老城區過渡地帶的蕭條。2012年11月,罍街面世。安徽老字號餐飲的美酒美食匯聚於此,人們通過「炸罍子」的方式,增進感情。如今,民間文化在此興起,文化尋根在這裡壯大。濃鬱的「復古風」與文化味兒,傳統與現代迸發出新的韻味與魅力。2020年9月,罍街酒吧街開街,致力打造合肥時尚夜生活的「新地標」。
這是合肥市創意文化產業鏈埠的一瞥。全市創意設計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為產品或服務提供了一般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終提升產品的經濟價值,從而產生獨特的品牌、品質、品位。這種新興具活力和高附加值的產業模式,促使文化創意與傳統產業融合,讓傳統產業變得更具時代感、創意感。
記者了解到,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容,全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2.97萬個。其中,規模以上法人單位537個。從主導行業看,文化企業總部管理、專業設計服務、圖書批發、其他智能文化消費設備製造和電視機製造這5個行業小類,僅規上資產規模已達全市文化產業單位總資產的三成,佔規上文化單位資產的50.5%,顯現出明顯的領先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隨著網際網路加速文化產業各行業轉型,全市還形成了以智能語音、廣播影視、數字出版、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為主導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其中數字內容、視頻直播、廣播電視集成播控、軟體信息和遊戲服務等一些新業態發展態勢強勁,數位化進程不斷加快,傳播力持續增強。
【鏈上故事】
【見證】
長江180藝術街區 成為城市變遷見證者
如今的長江180藝術街區(恆通文化產業園),高大廠房、斑駁機器不再是冷冰冰的工業遺產,而是市民消遣時光的好去處。在懷舊情緒得到滿足的同時,在這裡,人們體驗著不一樣的新合肥。
長江180藝術街區前身是合肥恆通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原為軍工企業「安徽省通用機械廠」,1965年建廠,1987年由舒城遷至現址合肥瑤海區長江東路180號,1988年與合肥紡織器材廠合併為「合肥紡織機械廠」。
2014年,瑤海區列為國務院首批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區,享受國務院專項政策。為進一步推動瑤海區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按照瑤海區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方案,瑤海區國資公司對合肥恆通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廠區部分老廠房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建設恆通文化產業園項目。
長江180藝術街區,是瑤海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縮影,將繼續成為合肥城市的變遷與飛速發展的見證者,讓這筆寶貴的遺產成為城市時尚街區、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成為增強城市文化自信的新元素。
【重生】
向歷史文化底蘊致敬,
集配套服務功能為一體
盛大而風格多樣的婚禮,驚險刺激的室內攀巖,還有智慧機器人、陶語手工、星空館、反彈空間、城市閱讀空間、工業風主題牆、有柴治癒社、籃球館、電影院、烘焙小店、設計師工作室、金融辦公、藝術培訓、靜吧……獨有的創意格調,小眾化、文藝範的業態,充分展現了老工業區的文化創意與時尚轉型。
相信每個去過長江180藝術街區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便是「行走在時光裡,感受歷史的味道」。已經建成的一期,按照提升老街區、培育新街區、創建名街區的總體思路,遵循「建築形態有記憶、產業業態有特色、文化文態有傳承、區域生態有支撐」的原則積極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品牌。
工業遺產「涅槃重生」,不僅僅靠創意,更是對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致敬。長江180藝術街區既保留了工業文化特色,又植入了創意文化元素。在業態的規劃控制上,它走的是「文藝範」的思路,而不是打造一條常規美食街的簡單想法,現有業態集創意辦公、文創展示、公共閱讀、體育健身、教育培訓、創意影院、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成為「創意辦公分享地、文藝潮人集聚地、藝術生活體驗地」。
【延展】
以「深夜工廠」為主題
二期工程正「啟航」
長江180藝術街區開放以來,不僅獲得商業上的成功,還獲得安徽省攝影創作基地、安徽大學創作實踐基地、 2019年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區、合肥市服務業集聚區、2018合肥重大項目建設先進集體、並受邀參加2018、2019、2020年合肥市文博會。
一期成功推出後,長江180藝術街區已經成為合肥3A級文創景區。正在建設的長江180二期以「深夜工廠」為主題,致力打造瑤海夜經濟集聚區示範點。目標定位打造合肥第一家文創類4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創產業示範基地和長三角文創產業合作示範區。
作為安徽第一個工業改造試點項目,整個街區定位工業遺產保護、文旅結合、文化與科技融合。復古博物館、設計師酒店、潮牌文創產品集聚、酒吧、夜經濟市集、名人文化館、運動主題館……二期將結合現有業態,配套創意消費等區域,著眼於夜經濟這一主題,繼續在文藝和時尚的路上狂奔。
【鏈上面孔】
【跨界】
重新定義創意文化,鋪開更大消費市場
醫療和創意文化產業如何碰撞出火花?如何重新定義一個主要輸送給醫院的產品,作為健身房、公共醫療服務中心的主力?當受眾人群不再是患者,讓更多人享受到普惠的福利,外觀造型更加具有文化意味,原本與創意無關的醫療產品便鋪開了更大市場。
木馬設計創意總監陶皖蒙來到木馬設計合肥分公司已經4年了。作為安徽人,陶皖蒙一直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情感。畢業留在合肥的他,現在主管合肥的業務項目。2019年,SET懸吊康復治療設備獲得中國優秀設計獎。「這件作品歷時4個多月的時間做出來,這個項目拿下很不容易。」回憶起設計歷程,陶皖蒙感嘆道。
公司2017年進入設計城,這些年來,政府政策支持一直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為這些後方支援的底氣才走到今天。「合柴1972、罍街、大蜀山都是我的活動範圍,在合肥比較適宜居住,從飲食到人文,都很喜歡。」安徽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陶皖蒙沒有猶豫地選擇留在合肥,在這紮根。
去年1月20日,木馬年會在上海長徵工業設計中心舉辦。陶皖蒙與另外兩位團隊合伙人分別對合肥木馬的工業設計板塊、財務報告板塊以及木馬教育板塊進行了匯報,成績亮眼,得到業界同行的讚許。合肥木馬利用木馬平臺大力推動設計立縣計劃,結合安徽當地特色旅遊業發展文創設計,並積極與安徽高校合作,推廣木馬教育的發展,為木馬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搭橋】
將現實和遠方融為共同體
2014年元旦,萬靈設計公司負責人周衛敏從蘇州回到合肥。「回到家鄉,底氣更足一些。我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實現了夢想。選擇回到合肥發展,現在看來是明智之舉。」串聯起這段創業時光,周衛敏無限感慨,「設計費從原來幾十塊到現在上千塊,仿佛滄海桑田一般,合肥市民尊重創意設計的意識大大提升,審美需求也上了好幾個臺階」。
合肥萬靈建築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於2013年11月21日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室內外裝飾設計與施工,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室內外軟裝設計與材料銷售;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家具、燈具、工藝品、窗簾布藝銷售等。
「技術支撐加設計支撐,才能創造全新的體驗。」作為合肥空間設計創意文化產業的代表人物之一,周衛敏對創意文化有著自己獨到的經驗和看法。在他看來,自己在創意文化上的諸多理念都來源於對美的追求和實用性的兼顧。公司成立7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百強設計師、金堂獎、艾特獎、艾鼎獎、亞太設計獎等。
空間設計在方寸之間,搭建了無窮景色,讓美恰如其分的展現,恍惚之間,歲月靜好。冰冷的水泥牆、單調的灰,空間最原本的樣子略顯無趣。通過設計師的「神來之筆」,不僅讓空間充分發揮了實用價值,還賦予了它意境。
何為創意?周衛敏認為,一個商品要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一定要注入一種情感的輸入。「比如一個普通的吊燈,我在幾何方面做一些修改,馬上就會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這就是創意。那為什麼還要有顏色的調整,或者亮度為什麼可以旋轉調節?因為這樣開放性的設計,契合人們多樣性的需求,又照顧了使用時的舒適度。」從形式出發,然後回到功能本身,這樣的商品才能達到銷售力。
「一個善於表達的設計師,要充分理解現代人對美、對使用感的態度,然後通過獨特的設計來達成。」周衛敏說,「我認為,創意設計,一定是形式和內在達到一個黃金比例的平衡。內核就是把現實和遠方融合在一個共同體之中。」
【強鏈路徑】
【破題】
以需求為導向, 採取適合現實的創意和市場運作
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留下了極為豐富、獨標一格的文化資源,但文化資源的獨有性並非獨佔性,而是具有共享性。
記者在設計城的行言產品設計公司看到,以聚能燜燒鍋為代表的產品將實用性和設計感集為一體。圓形壽字紋設計,以線條環繞不斷很好應對了產品多種材質,簡潔又時尚,好看又好用。多項國風設計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從研發到面世一直備受關注,獲得2018年中國設計紅星獎等獎項。
從點到面,創意文化產業鏈的蝶變之路從來不是「一意孤行」。以瑤海區為例,瑤海區以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為引領,以打造全國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範區為契機,突出發掘老工業遺存優勢,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園區和創意文化樓宇,形成以長江180藝術街區、東方摩域文創園、安徽短視頻直播基地、御聯匯報業文創園、海豚婚俗文創園等文化產業集群。
可以說,資源並不等於生產力,也不會自動轉化為生產力,任何資源都必須根據現實的文化需求,立足實際,經過適合現實情況的創意和市場運作,才可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解題】
高位推動,
打出文化創意產業「組合拳」
高位推動,是解決好創意文化產業如何培育的關鍵之道。
合肥以《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合肥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綱要》、《合肥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為指導,加快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增強多元化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在做好全市文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的同時,指導各縣區進行文化產業布局。
目前,包河區完成了《合肥創意文化產業基地新三年(2019-2021)發展規劃》、《包河區文化和科技融合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包河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體現了文化引領、科技支撐、金融保障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一軸、兩核、三片」的總體發展格局。廬江縣開展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修訂完善,加快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旅遊度假區等重大項目的空間布局,形成特色鮮明的全域休閒旅遊目的地。長豐縣完成了《長豐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的編制評審工作,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同時,合肥挖掘傳統優勢產業,聚合內容和平臺優勢,打造安徽白馬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產業聚合效應,帶動眾多文化創意企業在園區內集聚,初步形成相互關聯、相互配套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和價值鏈,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
【展望】
推動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
文化創意產業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7個國家級和六批共3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向著打造合肥文化「創意高地」、「書香城市」方向不懈努力。
政策支持方面,市政府出臺了《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把文化產業作為重要板塊納入其中,制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資金總盤子從2014年的1億元到目前的2億元,採取基金、金融產品、借轉補和事後獎補四種投入方式對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給予支持。
同時,支持基地、園區、街區、小鎮、樓宇等文創產業平臺建設,支持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遊融合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影視、動漫、歌舞娛樂、民營樂團、旅遊等重點行業發展,重點支持文化場館、閱讀空間等公共場館建設,鼓勵企業積極爭創文化品牌。2017年至2019年累計兌付2.86億元,扶持350個項目,拉動社會投資51.27億元。
如今,合肥的文化創意產業氛圍濃。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推動以數位技術、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斷變革、提升,將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作為重要著力點。合肥也成為許多人創作的福地,大量根植於這塊土地的作品在「大湖名城」之畔噴湧而出,「創新高地」因藝術和生活的美妙結合而多姿多彩,振奮人心。
記者手記
讓創意之花繽紛燦爛,文化之樹枝繁葉茂
立足當下,才有前進的基礎;展望未來,才有揚帆遠航的方向。
採訪中,我們看到,合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合肥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等正在建設,產業平臺不斷完善升級。全市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等環節的數位化、網絡化進程加快,數字內容、數字出版等基於數位技術的新興文化業態,以及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增長點。應該說,創意文化產業已在合肥成「勢」,未來大有可為。但如何才能讓創意之花開得繽紛燦爛、文化之樹長得枝繁葉茂?還需要與時偕行,同心築夢,匯聚起接續奮鬥的磅礴力量。
相信通過不斷強化項目建設、完善服務機制、優化政策設計,一條文化賦能商業、文化賦能地域發展的新型創意文化產業道路將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文 高博/攝 通訊員 關堂所 陸思思 朱琛琛 季雲岡 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