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座右銘是,每一個瓜都不白吃。從每一個吃瓜事件中順藤摸瓜,挖到背後的行業發展邏輯,上車搞錢,這是很有意思!
01
先說下拼多多,真的很想讓人爆粗口。『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納尼!?說到底是我們賤,爛命一條咯?
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運氣好的遊到了上遊,運氣差的就活該沉在河底!?這是一個用命拼多時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就只能靠心靈雞湯續命!?
有人說,是資本的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資本說,是社會的問題。
俺也不知到底是誰的問題,只知道照這樣拼命,是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夠好好活著的。俺只希望希望都能沒問題的、好好活著。
02
說正題,說一下愛爾眼科(SZ:300015)與武漢醫生艾芬的手術糾紛。
因為糾紛的一方是A股上市公司中,鮮少有的民營醫療集團,另一方是抗疫初期的知名醫生、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所以關注很大。
輿論風口浪尖中,昨天愛爾眼科做了回應,出乎意料,說自查沒問題,已主動向武昌區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此事,相應調解工作正在進行。具體的,大家可以去微博@愛爾眼科醫院 那裡查閱。
我不是醫學專業,不做細節的評頭論足,要等官方和專業第三方下結論。
不過,我喜歡愛爾的態度,沒有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裡沒鬼就敢於硬剛,絲毫不退步。
輿論鬧大的事,往往為了平息眾怒就私下妥協了。這對有公眾影響力的人有利,對平民草根就顯得不公平了。所以,我欣賞拒絕輿論綁架,讓真相說話的。
不過,愛爾眼科(SZ:300015)這事,昨天順帶做了一輪功課,除了吃瓜,發現是個很好的賽道。
值得搞一波錢~
03
眼科,這個科室在公立醫院中很尷尬。
綜合性醫院的科室太多,眼科對應患者量小,加上領導也非相關科室出身,很難挖掘到眼科的「含金量」,相比熱門的內科、外科、婦產科、腫瘤科,眼科不受重視,屬邊緣科室。
但,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眼科的基礎服務對影像、麻醉等相關科室沒啥太大依賴,可以獨立運作。再加上依靠專業化、精細化程度高的設備就可以明確診斷,門檻在醫療領域中相對較低。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是「近視大國「。人口老齡化+青少年不良用眼,中國已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不考慮重疊,近視近7億,乾眼症約3億,白內障1.6億,加起來就超過10億。
這民營資本眼中,除了莆田的泌尿」老軍醫「、可獨立運作的兒科、牙科,就屬眼科最能掙錢了。就是個香餑餑!
另外,我在扒今年7月扎堆申請創業板IPO的3就家民營眼科企業,何氏眼科、華夏眼科、普瑞眼科招股書發現個很有意思的事。
專業難度不高的視光服務和屈光手術是其業績主要支撐。前者可以理解為專業科班的眼鏡店,後者是手術矯正近視、遠視和散光。
關鍵是,它們大都不與醫保掛鈎,項目花樣多,利潤高。說白了,就是掙青少年的錢,家長也願意掏。
說到這,想起前天,中國證券報的一篇報導《醫美行業逆襲:熱門項目排隊半個月 國產品牌替代空間大》,內涵式鼓吹了一下「醫美中的茅臺」、國產醫美玻尿酸三龍頭,華熙生物( 699363.SH )、愛美客( 300896.SZ )和昊海生科( 688366.SH )。
重點是,這都是消費型醫療,主要目標客戶是最好掙錢的小孩和女人。這個點,你get到了沒?
問:你購買過哪些消費型醫療項目?你身邊的小孩子近視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