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友在臨畢業時總會聽到這樣的言論:「第一學歷不行,就算在985、211讀研畢業後也不好找工作。企業招聘的時候只看第一學歷!」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難道第一學歷不好,考研都白考了?
我想,作為碩士畢業的小夥伴們,內心一定都有自己的看法,人定勝天,努力考研怎麼會沒有用呢?但是呢,有這種說法並非是空穴來風,可能確有其事。所謂無風不起浪嘛!事實上,也確實有一些案例向大家驗證著這種說法!
我認識兩個朋友,恰恰就是對咱們今天話題的最佳論證。A是某小城市二本本科,B是某省會城市知名一本。兩人研究生就讀於同一985高校。A是室友的前同事,B是我研究生同門同學。
本科不是985、211的,直接淘汰!
說這話的,是我讀研時室友所在公司的Hr負責人。看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是不是感覺到很震驚?他因為之前去了這家國企實習,跟HR混得比較熟,後來被Hr委託成為我們學校的秋招大使。也正因為這個規定,我們專業的一個大神級學霸,也因為第一學歷的緣故沒能錄取,就算滿滿一簡歷的獲獎證明也無濟於事。那自然,B同學也未能最終留下來。開始還認為自己第一學歷拖了後腿,不過聽了後來的故事後,倒也變得不是那麼難接受,因為據我室友稱,由於本科是985、211的人也不少,後來篩選條件直接變成了,本碩都要是985的,而且研究生排名還需要達到前30%才能通過簡歷關。
這樣的條件,他的成績也沒有達到,最後也只是吐槽幾句罷了,我們也只好付之一笑,祝福彼此找到更好的工作。
「985、211的研究生,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直接下一輪」
還是上面這家國企,主人公換成了A同學,他呢並沒有走正常的校招,而是從網上了解到公司有針對計算機專業的提前批招聘。同樣的,我的室友也搭上了這班車的。這回的要求就變成了:985、211的研究生,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直接下一輪。並且工資還比校招的其他崗位要高很多。
我們仔細想想,現在網際網路時代,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謂是金飯碗,誰又會願意去國企拿著少很多的工資呢?也就是因為專業不同的原因。導致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方案不同。
當一個崗位沒有壁壘或者壁壘不高的時候,企業當然只能通過高門檻的方式,來儘量篩選「對的人」。
所以說,第一學歷是否有用,並非絕對。絕對的是,一定要盡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自己的上限值,這樣,在遇到高壁壘的崗位時,就不會再出現「被選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