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線上教學新認識:從「內容導向」到「學習導向」

2021-02-15 杭州語文課代表

2020年春季學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倒逼全國教師開始大規模線上教學,凸顯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月初,浙江省教育廳基於疫情現狀,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利用「網際網路+教育」開展遠程教育教學活動或開設網上學習課程。面對線上教學,教師憂心忡忡,家長焦慮不安,學生也是千姿百態。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不足,線上教學困難重重;二是家長有心無力,監督管理趨於真空;三是學生「虛假學習」,學習質量難以保證。基於此,我們不斷對有效線上教學設計進行思考,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關注學生學習軌跡,從內容導向到學習導向,這是保障線上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

趙衛群,畢業於杭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優秀教師,杭州市學科帶頭人,西湖區教學質量測評項目制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關注語文作業設計和作業評價,曾在浙江省初中語文「疑難問題解決」研訓、浙江省教育評價大會等活動中作過多次交流。熱愛作文教學,作文公開課曾獲「一師一優課」市級獎項,編寫12萬字的《趙老師教作文》校本教材在「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獲全國二等獎。撰寫多篇論文先後獲得省、市、區一等獎等,撰寫課題成果曾獲省優秀教科研成果獎、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學成果獎。

陳敏慧,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師,浙江省優秀畢業生,曾獲杭州市教改之星論文二等獎、區說題比賽二等獎、區教學案例評比二等獎等。曾在國家級期刊上《中小學數位化教學》上發表《線上教學新認識:從「內容導向」到「學習導向」》、《語言文字報》上發表文章《走進感人至深的藝術天地——<回延安>微課教學》。

在線教學時,教師要遵循在線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軌跡,通過在線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來引導、促進在線學習。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為例,以線上教學中的預學、互動、合作、作業、拓展等重要學習軌跡為線索,闡述對初中語文線上教學有效實施策略的思考與認識。

線上教學時間短,課堂節奏緊張,內容精要,更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學。布置適宜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思考走進課堂,有助於他們課堂學習的「消化吸收」。預學任務的布置,可藉助預習單和視頻資源等多種方式。

線上學習之前,教師要設計以基礎知識、整體感知、美點品析、閱讀疑惑為主的前置預習單,並在預習單中納入課堂教學的主問題,既引導學生有方向地思考,又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情,有機調整線上教學內容。例如,教學《社戲》時,教師將教學重點定位在對小說一波三折情節的理解上,把梳理情節、分析一波三折情節的作用設計成預習單中的探究題。這有助於學生提前思考課堂主問題,如此便可規避學生在緊湊的線上學習時缺乏思考時間的現實難題,使學生告別「虛假學習」,走向真實的自主學習。

統編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的時代色彩和地域色彩較強,學生學習時很難理解。在線上教學的預學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媒體資源的便捷性,藉助網絡視頻和自製微課,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開展自主預學。例如,教學《回延安》一文時,因課文內容存在一定的時代隔膜,不少學生在預習單中提出:「為什麼作者對延安有著這麼深厚的感情?」「白羊肚手巾是什麼?」這和教師教學設計時預想的一些問題不謀而合。所以,教師巧妙借力,利用網際網路,將兩個視頻資源包「延安介紹」與「賀敬之介紹」發送給學生。在視頻資源的助力下,學生很快就自主解除了困惑。

自主預學是自我系統啟動的標誌,是高階能力發展的首要條件。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線上學習離不開線下學習,大量的學習活動要在線下完成。因此,線上學習的起點同樣也是自主預學。教師要指導學生線下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以預學單、 微課、視頻、學習包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呈現預學過程和結果,引領學生自主建構知識。

對學生自學成果呈現形式的設計也要有一定的思考,儘可能地通過預學設計達成學情診斷和突破課中重難點的目標,挖掘並把握學生預學作業體現的興趣點、聚焦問題、錯誤點、空白點、個性點,以及與課堂不同環節的對接可能,如導入激趣環節對接、合作環節對接、重點突破對接、探究環節對接。

線上教學中,教師因無法直接面見學生,授課時很容易忽視他們,使得線上課堂常常變成教師單向地輸出,缺少雙向互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適當互動環節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產生如珍珠般的寶貴思考。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文本品讀的重難點處可適當留白,設置思辨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互動面板上寫下自己的觀點與思考,促使學生以文字形式在互動面板上展開爭辯。在學生研討思辨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與總結。

例如,教學《石壕吏》一課時,直播授課解讀文本時要適當暫停,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啟發學生提問,生生互動,先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點撥、補充,在課堂上形成精彩的思維碰撞。又如,教學寫作課《學習仿寫》時,教師則應鼓勵學生在面板上分享自己的仿寫段落,由同學點評或補充。這樣學生的線上教學參與性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直播平臺上持續出現單一教師的面容和聲音,容易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講評時,教師可利用學生資源,設置學生連麥等環節,鼓勵學生連麥或直接發起直播,為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線上教學第一周,教師採用的是講評形式,發現學生在講評過程中非常被動,於是決定調整教學方式:前一天批改作業時,確定一位作業完成較好的學生,邀請他連麥上線,為同學講解做題思路。如此一舉,學生的互動性反倒提高不少。相比教師的講評,同齡人的思考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這種生生互動的形式更為高效,也在無形中為大家樹立了優秀的榜樣,激勵學生提高自學效率。

課中介入「我是小講師」視頻互動

 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線上教學時,教師與學生無法面對面地交流,但可積極創設思辨平臺,設計「我是小講師」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線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學習理解或成果用視頻等形式提前上傳給老師。老師在線教學時,適時介入「我是小講師」視頻等創設思辨平臺,鼓勵學生質疑、爭辯。如此,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也能使學生避免「虛假學習」「淺學習」,從而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互動環節要留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在線學習的基礎。在線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是多種學習方式融合交替,而不是一種技術或手段的全程控制。教師根據學習的最優化原理,結合學生需求,兼顧不同教學內容設計互動學習方式,做出合理選擇。教師還可在課堂上以導學單為載體,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以任務驅動和情境化的沉浸式體驗,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時間,推進他們自我調控學習。此外,還可嘗試微翻轉式教學,讓學生先觀看教師提供的微視頻,結合任務單,自主學學習,再以「小老師」身份線上交流。此時教師重在答疑指導, 及時開展學習效果測評。

小組合作是線下教學常採用的一種方式,但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往往自動過濾了這種學習方式。成人社會中,線上團隊合作必不可少。對於線上小組合作,教師大可不必避之不及。可以因勢利導,設計適量小組合作任務,在教學中介入小組合作方式,提高學生線上自主合作能力。

項目式學習(PBL)是當下研究熱詞,線上教學更利於PBL的開展。線上教學期間,結合疫情背景,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驅動性問題,開展項目學習活動。例如:

(1 )假設你們是杭州市長智援團,針對1月24日TR188次航班(335名乘客,其中武漢乘客116名)在杭州著陸事件,能提出哪些既能有效避免疫情傳染又能及時穩定民心的對策?

(2)假設你們是公共衛生宣傳組成員,多年以後,將向後人怎樣講述這場疫情災難?

教師要讓學生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如文字、思維導圖、視頻解說等,做到條理清晰、語言生動、圖文並茂。學生對這兩個項目非常感興趣,利用周末時間以微課、問卷、課件、調查報告等方式形成小組成果。在以團隊形式完成這一項目任務時,他們的合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均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也得到發展。

線下教學時,我們常設4人學習小組,由組長負責監督組員落實訂正、背誦等要求。線上教學時,同樣可以沿用這一合作方式。教師根據學生能力,組建「督學」小組,以一帶三,以小組為單位,有效落實常規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小組間進行良性競爭,倡導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態度十分積極,組長有時甚至通過語音會議等形式進行組間交流,督促組員反思小組一周內的學習問題。

在自主合作環節,如果線上學習內容單一, 學生自主安排不足,學習疑難問題脫節等,都會影響學生在線學習效率。

運用線下和線上的小組合作,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指導和引導,在互動交流和組織協作中更好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建立線上小組合作群時,教師要制訂小組合作規則,提出交流要求,對小組長的組織能力進行專門培訓與指導。每次小組活動時,教師要設計明確的任務,以多種形式,如小組視頻、任務單、PPT等展示學生成果。同時,及時收集並反饋合作成果評價,將學生合作學習中呈現的重要學材引入線上課堂。可見,線上教學既能結合學情突破重難點,又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在線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適時的評價反饋對學生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教師可藉助網際網路平臺,以問卷、投票等形式調査學生的重難點掌握情況,也可採取激勵制度,每日分享優秀作業或公布當天課堂的「勤學之星」 「好問之星」「閱讀之星」「寫作之星」等,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學生每天上傳的作業,教師選出各班的優秀作業分享在釘釘群中,給予肯定與激勵。如此一來,被分享作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點燃,其他學生也有了追趕和學習的目標與動力。同時,教師要適時、適機地轉換角色,加強對學生的課後輔導和作業評價。

每天的習題講評課前,教師要羅列當天新課的重難點,要求學生參與投票互動,調查哪些知識點學生還未完全掌握或存在一定的困惑,由此有機調整講評節奏,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完成《回延安》的直播教學後,教師在群裡發起重難點掌握情況的投票活動。通過投票,發現學生對"信天遊」這一民歌的寫作方法尚有困惑,講評時就對其進行重點講解。

在作業評價環節,由於線上教學弱化了教師的行為作用,因此要設計互評機制,激勵學生持續學習。尤其要設計精要的線上達標檢測任務,檢驗學生線上學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作業設計要緊扣學習目標,少而精,重視作業的集中反饋與答疑,保證每天有一定的線下自主作業時間,便於學生理解、消化和整理。

此外,我們建議每天進行5節線上學科教學 (每節30分鐘左右),下午安排100分鐘的線下作業時間,然後再集中一小時的線上作業講評和答疑時間,晩上則是學生線下自主學習時間。

線上教學有助於學生及時接收最新的社會信息,教師也可依據教學內容適度納入時文、熱點, 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又可以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下運用語文,更好地體現學語文、用語文的語文學習觀。

線上教學過程中,時常要將時事熱點引入課堂,滲入時文教育。因此,每周要提前篩選各類時文,在周一下午的作業講評時段供學生線上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前,教師提前設計3~5個主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線上討論,最後形成書面材料上傳,激發學生對當下社會問題的思考。

2月初,日本在支援我國部分省市物資上所附的古詩文寄語引起熱議,成為熱點。教師將此資源融入線上教學,由時事熱點引入對王昌齡《送柴侍御》一詩的解讀,分析「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背後蘊含的情感,並連結補充《詩經》中的《無衣》 一詩,以古詩文為楔子,引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再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在疫情一線奉獻的志願者,最終以媒體資源央視元宵晩會誦讀的《你的樣子》收尾。整堂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認識到古詩文的學習並非脫離真實情境的單一背誦,也可巧妙應用到生活的不同場合,激發學生深度的社會思考。

線上教學過程中,電子資料的運用更為便捷,教師可適度將當下時事熱點與學過的知識相連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挖掘。如疫情期間,「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詩成為熱點。教師不僅可以將其和《詩經》中的《無衣》一詩聯繫,還可與學生學過的送別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結合,布置自主學習作業;利用電子書資料進行比較,緊扣兩首送別詩中同時出現的「明月」意象深度挖掘,形成自主學習的作業成果。

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教師推薦的課程資源進行網上拓展學習,豐富學習體驗。這是一種泛在學習方式,學生廣泛閱讀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包,上網查閱相關資源,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自主學習、互動思考和拓展延伸。

線上教學不是傳統課堂的線上搬遷,而是線下學習的糾偏與創新,要從知識本位的被動學習走向素養本位的能動學習,從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內容導向轉向學習導向。

基於「學習導向」的線上教學,改變了以往「內容導向」的教師主體形式,讓教師、學生、家長均成為線上教學的主體,多元主體融合,形成完整的學習共同體。

教師互助,群策群力,共享智慧。同一備課組教師要在線上教學中形成授課團隊,共同研討教學活動、作業設計,以備課組為單位推出線上教學課青年教師直播時,可能同—備課組的多位教師都在支持在線教學活動,有的解決技術問題,有的解決線上學生的提問,有的指導小組合作,有的開展線上學習評價等。合作對未來教師來說越來越重要。通過社會化協同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特長,讓他們專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提高教育服務質量。

學生實踐,任務驅動,交流研討。學生在線上教學中不應成為被動的接受體,應當成為主動的實踐體。因此,教師要積極開發、設計驅動性任務,採用項目化學習、「督學」小組、「我是小講師」、面板互動等具體措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交流,讓學生成為自適應學習的實踐者,開展真實的體驗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參與,親子作業,共同學習。疫情期間,可在線上教學中布置一定的親子作業,讓家長利用空餘時間和孩子一起完成。如布置《傅雷家書》的親子共讀任務,家長和孩子各自批註,上傳親子朗讀的錄音或視頻,與同學、教師分享,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此外,還可嘗試線上考試,家長給予一定的監督。

多主體教學,多元化介入的組織形式,需要學校從頂層設計考慮,積極構建有一定學習秩序的「雲學校」。

1.作用於學習全過程的軌跡

在線學習設計應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設計和支持重點,選擇恰當的在線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 關注課前學習與線上學習、線上學習與課後學習, 關注預學、互動、合作、作業、拓展等學習環節。它是教師線上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積極思考基於自主學習的線上教學流程,並不斷實踐與創新(如圖1)。

圖1 基於自主學習的線上教學流程

2.著眼於線上線下虛實融合的課程形態

線上學習要配合線下督導一同進行,思考如何將線上學習與線下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增進學習任務的落實,有利於薄弱環節的精準化補償。進行線上學習設計時,要考慮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群體學習與個體學習、自主學習與成果展示,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

3.著力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

在線學習設計重在學習活動的設計,重在學習過程的設計,重在學習支持和在線導學的設計。為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創設條件,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抓住學習動機的激發時機,關注在線的社會化交互,關注信息交流的學習任務設計,關注小組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從以學習資源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在線教學。

4.重視線上自適應學習的方法指導

重視每節課的聽課習慣指導,包括課前、課上、課下的學習指導。如線上聽課習慣,培養學生工具準備、聽課禮儀、及時筆記、學會聆聽、小組討論、規範作業等習慣和能力,了解學生居家學習心理狀態,運用一些自主管理量表、調查表等進行線上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升學習效果。

我國已經進入教育信息化2.0時代,疫情之後的線上學習也將是線下學習的重要補充。雖然它不能完全替代學校的課堂教學,但給傳統的線下教學帶來了兩個契機:一是深化核心素養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有意義的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革契機;二是由在線教學向混合式教學轉變和過渡的契機。未來的教育變革,我們期望著,也努力著。

編輯:杭州綠城育華學校 王靜賢

審核: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王偉

監製:金瑞奇

相關焦點

  • ...9月17日,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導向的跨區域聯合高端備課教學研討...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導向的新課標、新教材、新教學、新高考的"四新"時代已經正式開啟,為更好地分享和展示廣大教師基於新課標和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真實實踐經驗和體會。  北師大化學學院化學教育研究所暨"新世紀"(魯科版)高中化學教材編委會聯合中國教研網、北京市部分區域和學校組織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跨區域聯合高端備課系列教學研討活動」。
  • 兩省五校「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在鄭州101中學舉行
    鄭州101中學副校長劉永謙在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開幕式上致辭為進一步探索課堂教學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由鄭州101中學發起並聯合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共同舉辦的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於9月16日在鄭州101中學舉行。來自西安市鐵一中學、鄭州市第101中學、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新鄉市鐵路高級中學、開封市鐵路中學五所學校的300多名教師參加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
  • 數位化戰「疫」專題報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於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模式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2020年春季學期帶來了嚴峻挑戰,同時也為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機。如何貫徹以學習為中心的理念並有效完成既定教學目標,成為線上大學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經過多方研討,在外語教學方面依託U校園智慧教學雲平臺(以下簡稱「U校園」)和iWrite英語寫作教學與評閱系統(以下簡稱「iWrite」),充分發揮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能力;並結合即時通訊工具進行直播教學和小組討論,多管齊下完成線上教學任務。
  • 南岸區組織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領雁計劃暨項目群驅動...
    一是分學科進行基於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課例研修。二是進行課程領導力建設3.0行動暨重點課題工作研討,研討教學成果培育。三是開展高中課程改革及新三科統編教材使用調研活動。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副主任莫景祺、課程教材研究所高校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娜、課程中心幹部袁帥、中國教育報採編高眾,以及課標組的專家團隊參加了本次活動。
  • 課程教學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哈佛校長:排名前5%學生的學習秘訣 就3個字高考改革公平面紗背後的不公平畢淑敏:人只有到40歲才會明白的那些事教育改革、教育局、學校、校長、教師安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才會出現「我憑什麼上北大?」一位北大學生的83條學習建議,說給你的孩子聽!
  • 淺談能力導向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特點及變化
    特別是在現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很多熱門專業人數較多,師資嚴重短缺,由於有些專業班級數較多,很多課程都是老師同樣的內容講很多遍,效率低下,矛盾突出。而翻轉課堂教學就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將需要重複的內容藉助微課等信息技術手段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主要任務是培養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張在教學中以傳授系統知識為主要目的,以課堂講授為主要組織形式,要求樹立教師的權威作用。
  • 南岸區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研究領雁計劃
    為深入推進南岸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提高區域教師課程的實施力,提升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質量,根據《南岸區課程領導力建設3.0行動方案》,近日,南岸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領雁計劃暨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系列研訓活動。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感悟
    今年寒假有幸閱讀了餘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 如何利用成果導向教學
    所有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時或採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是成功之母,即成功學習會促進更成功的學習。(2)OBE強調個性化評定。根據每個學生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評定等級,並適時進行評定,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教學進行及時修正。(3)OBE強調精熟。教學評價應以每位學生都能精熟內容為前提,不再區別學生的高低。
  • 如何利用成果導向教學
    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每名學生的學習軌跡,及時把握每個人的目標、基礎和進程。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4)自我參照評價。OBE的教學評價聚焦在學習成果上,而不是在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時間、學習方式上。採用多元和梯次的評價標準,評價強調達成學習成果的內涵和個人的學習進步,不強調學生之間的比較。
  • 通用技術教學如何體現素養導向
    ,關鍵在于堅持基於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教學實施中,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保持技術實踐活動與課程內容的緊密相關性,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平衡相對穩定的課程內容與當下發展迅猛、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建議以本次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修訂提出的「大概念」來引領教學實施:一方面要選擇具有時代氣息、適應社會發展、體現未來科技走向、具有可遷移特徵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大概念引領,避免學生局限於表層內容的學習,或陷於相關活動中,缺少對教學內容和活動意義的深刻思考。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結構、流程、系統、控制等都屬於「大概念」。
  • 成果導向教育下教師教學能力如何培養
    從教學成果評價來看,它強調學生參與度,允許試錯,鼓勵創新,對學習成果的評估重在每個學生基於學前水平的成長程度,採用多主體、多維度動態評價的方式。另外,就教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感來看,成果導向的教學活動給學生的體驗是進步感、學習價值感。教學內容導向教學活動給教師的體驗主要是表演者、威權感,而成果導向的教學活動給教師的體驗是導演、參謀以及參與創造的愉悅。
  • 「三愛教育」在教學中如何開展?——我市大中小幼思政課「問題導向...
    「中學思政課教學經常是以問題為導向,需要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層層推進,強調問題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等,作為思政課教師,有時在問題設計上還是有些壓力。」……近日,由市教育兩委主辦,天津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天津市大中小幼思政課「問題導向 螺旋上升」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推動「問題導向」課程與學科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問題導向」課程;學科教學方法;融合 臨沂市所開發的「問題導向」初中地方德育專題課程(簡稱「問題導向」課程),是一門兼顧分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綜合性課程,是一門區域統整、地校結合、校本化實施的地方課程,是以視頻為重要學習情境,以解決學生品行問題為根本目標的拓展探究性初中德育課程。
  • 「足球專業領航,多維精益教學」| 打造目標導向的專業師資隊伍線上培訓活動
    」——打造目標導向的專業師資隊伍線上培訓活動。》,剖析幼兒足球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結構、幼兒足球教學遊戲、融合遊戲設計與案例解析。李斌老師指出足球是快樂的遊戲,幼兒足球遊戲應遵循樂趣、包容、讚揚、進步四大原則,針對不同年齡段足球課程目標內容,足球活動開展形式方面做了詳細、深入的講解,這對我園《幼兒園足球運動遊戲化》課題的深入開展具有專業性的指導作用。
  • 變與不變下的思考——記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
    秋高氣爽,惠風和暢,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轉型研討活動近日在嘉興一中實驗學校舉行。其次,她通過甲乙丙三首詩歌的比較,和同學們一起明晰了艾青詩作的特點,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艾青詩作風格的認識,並且對其餘兩位作者徐志摩和聞一多的詩風作了了解。沈老師和同學們通過研究艾青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反覆研讀,探究其中情感,從而總結出詩歌閱讀的方法,也在反覆的研讀中加深了對艾青詩歌是「動蕩和變化的中國現當代史」的認識。學生在對比中閱讀,在閱讀中深入,在深入後總結。
  • 國色天香譽四方,爭鮮鬥豔教研忙——國際部開展線上公開課教學研討活動
    洛陽國際學校國際部舉行了線上公開課教學研討活動。語文組組長閆君君老師執教了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課堂上,閆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激發學生通過課文回歸生活,並讓學生思考解決避免自相矛盾的方法。整堂課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思考,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和評價改革
    ——貴陽樂灣國際實驗學校新課標、新高考通識培訓《貴州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我省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 能力導向型教學模式在本科財政學教學中的應用
    因此,改進目前財政學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考核體系非常必要。其主旨是: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到理解和強化。通過問題導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是死知識變為活能力,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理解和強化。這種教學模式應該成為今後財政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 核心素養導向 深度學習紮根
    近日,為了將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深度學習理論深入人心,彭州市肖紅梅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和軍樂鎮小學青年教師成長班學員聯合開展了「核心素養導向 深度學習紮根」的主題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