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兒常見疾病,父母該注意什麼呢?
蕁麻疹也分急性慢性?如何治療、保養與預防?
登革熱交叉感染可致命,怎麼應對蚊子的逆襲?
大人小孩都會感染腸病毒!腸病毒症狀與日常預防有哪些?
夏日飲食危機重重,如何避免腸胃炎一觸即發?
天氣轉熱沙門氏菌腸炎蠢蠢欲動,預防措施做好了嗎?
蕁麻疹也分急性和慢性?
如何治療、保養和預防?
病因:
可引起急性蕁麻疹的過敏原因很多,最常見如食物和藥物,其它如花粉、灰塵、蟲咬、寵物毛髮和皮屑以及細菌,少見的原因還包含寄生蟲、細菌、病毒感染或一些內在疾病,如膠原病、惡性腫瘤等。
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冷熱變化、局部壓迫、情緒壓力、慢性蕁麻疹比較不容易斷根,必須保持治療。
症狀:
從微癢到非常癢/發熱/刺痛/緊繃/眼皮浮腫/身體水腫/皮膚蒼白/呼吸困難/心跳加快/日常照顧與預防
日常照顧與預防:
洗澡可用溫水,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儘量不要搔抓皮膚,穿著寬鬆的衣物,心情放輕鬆。另外,要記錄會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因為再吃到而過敏。
登革熱交叉感染恐致命
如何應對蚊子的逆襲?
感染方式:
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若發生跨型別交叉感染,可能造成登革出血熱,嚴重恐致命!登革熱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不會直接人傳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屬斑蚊類,特徵是黑色、腳上有白斑,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
病狀:
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不明紅疹或出血/噁心/嘔吐/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
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而且沒有特效藥,所以登革熱防治僅能控制登革熱病媒蚊密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驅蚊措施,外出儘量穿防蚊衣物,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滋生。
大人小孩都會腸病毒!
症狀與日常預防有哪些?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病狀:
手足口症(手腳或口腔附近有大小點紅疹)/發燒39度超過三天以上/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意識不清
家長及兒童應落實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同時,需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當孩子生病時,應該儘快就醫或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避免至公共場所,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夏日飲食危機重重
如何避免腸胃炎一觸即發
感染方式:
通常是透過受病菌汙染的手,或進食受汙染的食物、飲品而感染,亦可經由飛沫傳播。需特別注意的是,在照護腹瀉病人時,如嬰兒或糞便失禁的成人,也容易傳染,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腸胃炎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至10天。
發燒(2~3天)/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黏便、血便(細菌型腸胃炎)
預防方法:
食物完全煮熟,用水應煮沸消毒。烹調食物前、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
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裹存放冰箱,再次食用前應加熱煮熟。
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食物,均應丟棄、牛奶和奶製品應滅菌後再食用。
搔癢疼痛的溼疹讓人生不如死
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病因:
外因性的原因可能與特定季節、經常接觸刺激物質有關,如:水、清潔劑等。內因性的原因,有些和個人體質有關,像是父母有溼疹病史,其他會引起溼疹的疾病,也往往與個人體質有關。
病狀:
皮膚紅斑/丘疹/搔癢感/水泡/脫屑/紅腫/傷口滲液/皮膚變厚/皮膚疼痛
預防溼疹:
必須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溼度調節,且需避免過敏、刺激性食物;而在貼身物品上,審慎挑選成分,衣物不要太粗糙,化妝品則應儘量選用無香料產品。皮膚不應做過度清潔,應在洗澡後儘快使用保溼品;情緒也會影響病情,應該要降低壓力,保持正常作息才能預防溼疹找上門。
預防措施做好了嗎?
傳染途徑:
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因為沙門氏菌會寄生在人以外的家禽、家畜,若是吃到、飲用到、接觸到家禽或家畜糞便、分泌物的食物,就容易感染沙門氏腸胃炎,也可能藉由感染者的口水和糞便傳給另一個人。
病狀:
噁心/嘔吐/腹絞痛/腹瀉/水瀉/高燒不退/血便/腹脹/食慾減退
預防方式:
首要注意飲食衛生,例如避免生食食物,而家庭主婦使用之切菜沾板應習慣將生熟食分開。養成洗手習慣,尤其家長在餵小朋友吃東西前及上廁所後都要洗手,就能避免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