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博士被索賠42萬,單位與個人都要兼顧「法理情」

2020-08-30 新京報

資料圖,來自忻州師範學院官網。

受到輿論廣泛關注的忻州師範學院副教授賈某青「脫產讀博後離職」事件,近日又被推上熱搜。

賈某青與學校之間的勞動糾紛,在歷經差不多一年之後,最近取得了新進展。根據澎湃新聞報導,「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賈某青說。

賈某青於2008年碩士畢業入職忻州師院,2015年-2018年到西北師範大學脫產攻讀博士並取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忻州師院為其提供工資和生活補貼等。雙方在2018年籤訂《協議書》,約定賈某青須為忻州師院工作服務滿五年(自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才可提出調動要求。2019年9月25日,賈某青在合同期內提出辭職。

為此,校方在經歷了起訴、撤訴之後,上個月向忻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提起了新的仲裁請求:向賈某青提出42萬餘元的補償費要求。

在人才流動早就成為正常現象的社會大背景下,類似賈某青與忻州師院的勞動糾紛並不罕見。發生糾紛的原因主要在於,從教師的角度講,認為「我想走是我的權利和自由」;從學校的角度講,認為「你可以走,但是學校的付出你應該按照規定補償」。由於雙方在具體金額上相執不下、認識不一,產生糾紛也就在所難免。

在此類糾紛中,輿論往往傾向於關注相對弱勢的一方,比如在學校和教師之間,大家更同情教師。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常理,學校作為一個整體,力量會大過個人。不過,在這件事情出現以後,不少人認為賈某青提前離職是自己毀約,應該承擔責任,學校索賠屬於正常行為。

當然,這只是輿論風向,既然產生了糾紛,不管是走勞動仲裁程序還是到法院起訴,自然會有相應的結論,就像現在忻州師院願意為賈某青辦理離職手續,也是在執行仲裁裁決。

教師因為個人發展或者其他因素,在法治精神和法律規則上講,都有離開的權利,但是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都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在照章辦事之外,還要顧及情理和形象。一個突出的原則就是要有契約精神,契約精神不是不能毀約,而是說需要承擔因毀約而帶來的代價,走也要走得體面。

而且,在人文情懷上講,個人雖然並非必須感恩單位,但在脫產讀博之後毀約、甩手離開,總歸應該有點負疚感。畢竟,自己的離開可能給學院的課程安排、學生培養、人才規劃等帶來短期困擾。

從現有的報導來看,忻州師院能夠支持教師全脫產讀博,算得上是非常有魄力的政策。不少學校支持教師全脫產讀博的時間往往是第一年,因為博士生課程往往集中在第一年,此後便進入論文寫作階段,教師便回到本校邊教書邊做論文了。

也就是說,如果支持三年全脫產讀博,那該教師的日常授課將由其他教師承擔,並且,該教師屬於在編狀態,學校並不能因此人脫產讀博不授課而進新教師。學校的編制是受到嚴格管控的,不能隨意擴大,編制外人員在部分城市甚至無法獲得戶口指標,在福利待遇方面,也會有所差別。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忻州師院說「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不算過分。何況,學校還為其脫產讀博支付了包括學費、住宿費、生活補貼在內的相應費用。

當然,不管學校投入有多大,學校面對教師的離開,同樣要有契約精神,應該是平常心,看到人才流動的必然性,不宜給離職教師設置契約之外的特殊障礙。不僅如此,還應該有更寬廣的認識,即離職教師不管流動到哪裡,都是在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貢獻。由於教師層次提高,到更好的學校任教,雖然不能直接為本校再做貢獻,但還是可能會因相互熟知的人脈網絡間接為學校發展出力。

概而言之,教師和學校「一拍兩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社會發展中的人才流動。如今,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所追求的人才穩定更多是一種流動狀態下的穩定,而非鐵板一塊、一動不動——「鐵板一塊」也會失去發展的活力。

聚散之間,教師和學校都要有契約精神和人文情懷,前者是依法依規行事,後者是人之常情常理。教師是育人之人、師院是育師之地,在規則和情理的兩方面,都應該做出示範。

□ 任孟山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編輯 孟然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離職博士被索賠42萬,單位與個人都要兼顧「法理情」|新京報專欄
    賈某青於2008年碩士畢業入職忻州師院,2015年-2018年到西北師範大學脫產攻讀博士並取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忻州師院為其提供工資和生活補貼等。雙方在2018年籤訂《協議書》,約定賈某青須為忻州師院工作服務滿五年(自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才可提出調動要求。2019年9月25日,賈某青在合同期內提出辭職。
  • 博士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契約精神蕩然無存,網友:支持校方
    因賈某青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校方向其索要約42萬的補償費,其中包括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並稱:「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人無信不立,賈某讀博前與就職學校書面籤訂協議,明確了雙方權責,後違約離職就應該照協議履行賠付責任,但據報導,賈某違約提辭職遭拒後竟提出要求校方高額賠償的仲裁申請,真是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個人信用蕩然無存。
  • 博士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支持教師還是支持校方?
    「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因為提出離職,賈某被學校索賠42萬元,並引發了一場賠償官司。
  • 單位供讀博士,畢業晉升副教授,還有人挺離職被索賠42萬老師?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的話對於任何一個時代的人來說,都是應當踐行和遵守的。哪怕是說到西方的契約精神,訂立起合同來也要嚴格的遵從。具體的事件說來的話,估計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是山西忻州師範學院的一位地理系老師,從19年9月份開始提出離職,不過卻是遭到了學校的拒絕。
  • 大學教師提出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
    教師提出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賈某青是忻州師範學院地理系教師,從去年九月到現在,提出離職近一年,事情終於有了新進展。2008年。賈某青碩士畢業後被忻州師範學院錄用,2015年到2018年,賈某青到西北師範大學脫產攻讀博士並取得了博士學位,忻州師範學院則為賈某青發放了工資、學費、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雙方在2018年籤訂了一份協議書,約定了賈某青必須為忻州師範學院工作滿五年才可以提出調動。2019年9月25日,賈某青向忻州師範學院提出離職。
  • 被捆綁的人生,教師離職需賠學校42萬,霸王條款還是過河拆橋?
    一條「教師提離職被學校索賠42萬」引起筆者注意,到底是什麼學校如此霸氣?看完事情緣由想給學校點讚!忻州師範學院賈老師說自己從去年9月向學校提出離職,整整一年的時間都沒有結果。7月6日,她得到消息:想離職可以,必須向學校賠付42萬的補償費。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對其培養進行大量投入,包括讀博學費等
    「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簡稱忻州師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因賈某青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校方向其索要約42萬的補償費,其中包括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賈某青則認為,忻州師院提出的這筆離職補償費數額並不合理,應該參考與其同時博士畢業的地理系教師溫某2019年3月的勞動仲裁結果:總賠償金18萬。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對其培養進行大量投入,包括讀博學費等
    因賈某青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校方向其索要約42萬的補償費,其中包括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賈某青則認為,忻州師院提出的這筆離職補償費數額並不合理,應該參考與其同時博士畢業的地理系教師溫某2019年3月的勞動仲裁結果:總賠償金18萬。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對其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簡稱忻州師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
  • 博士離職被學校索賠42萬的背後,是當前高校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山西忻州師範學院地理系副教授賈某青,因「正常的職業需求」而提出離職申請,學校提出走人可以,但是需要賠付42萬元的損失……目前的態勢,是賈某青同意索賠,但是認為賠付的數額不合理;對於這件事情,我謹代表我個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 教師提離職被學校索賠42萬,法院到底會支持哪一方呢?
    然賈老師在第二年(2019)便提出辭職,故而學校以對賈老師進行了大量培養為由,向賈老師索賠。事實上,在此期間,不光是學校針對賈老師的違約提出了賠償要求,賈老師也曾就學校遲遲不批准離職而申請勞動仲裁,並且要求忻州師院:賠付因其訪學未成造成的經濟和精神損失、生活補貼以及安家費在內合共45萬元的賠償。
  • 教師離職卻要賠償42萬,是學校霸王條款還是老師過河拆橋?
    4月8日,忻州師院因不服裁決,將賈某青起訴至法院:索賠51萬補償費。但賈某青認為,自己的離職賠償金額應該是學校為其讀博期間支付的84612元費用。5月8日下午,忻州市忻府區人民法院組織忻州師院與賈某青進行調解。賈某青對媒體稱,忻州師院當時仍不願就離職事宜及離職賠償金數額與她深入溝通。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培養耗費大量投入
    離職糾紛案各執一詞這起勞動糾紛起源於:2008年,賈某青碩士畢業後被忻州師院錄用;2015年至2018年,賈某青到西北師範大學脫產攻讀博士並取得博士學位,忻州師院在這期間為其提供了工資和生活補貼等,雙方2018年籤訂《協議書》約定賈某青須為忻州師院工作服務滿五年(自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才可提出調動要求。
  • 學校大力培養的教師離職遭索賠
    「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至於賠償費用,賈某青介紹,7月6日,忻州師院向忻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提交了新的仲裁申請書。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 校方:對其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
    「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簡稱忻州師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因賈某青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校方向其索要約42萬的補償費,其中包括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賈某青則認為,忻州師院提出的這筆離職補償費數額並不合理,應該參考與其同時博士畢業的地理系教師溫某2019年3月的勞動仲裁結果:總賠償金18萬。
  • 脫產讀博後副教授單方決意離職,是北大教授稱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嗎
    原來名校畢業碩士可進的大學,現在已要求博士研究生了;原來只有碩士學歷的個別優秀副教授,也可晉升正教授,現在都是「一刀切」,沒有博士學歷,想都不要想。裸職吧,年齡已經不小了,現在的單位工作條件、薪酬待遇還不錯,三四年後博士畢業說不定還找不到這樣的工作。不辭吧,似乎又不能有效兼顧工作與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業。那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就是單位委託培養。只有單位委託培養,可保留工作關係,「五險一金」不斷,工資獎金照發,前提就是博士畢業後要回到原校工作,且要達到委託培養協議明確的最低年限。
  • 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 校方: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
    因賈某青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校方向其索要約42萬的補償費,其中包括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等共計13.0504萬元,「學校為培養賈某青進行了大量投入」。賈某青則認為,忻州師院提出的這筆離職補償費數額並不合理,應該參考與其同時博士畢業的地理系教師溫某2019年3月的勞動仲裁結果:總賠償金18萬。
  • 女子離職後公司給的6000元離職賠償金全是硬幣 會計:給得不痛快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教師提離職被索賠42萬,校方:對其培養進行了大量投入「這兩天校方終於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忻州師範學院(簡稱忻州師院)地理系教師、博士賈某青說,自己從去年9月提出離職至今差不多一年,目前事情有了新進展。
  • 博士回應辭職被學校索賠42萬:離職不是背信棄義,是正常職業需求
    【博士回應辭職被學校索賠42萬:離職不是背信棄義,是正常職業需求】近日,山西忻州師範學院地理系副教授李某,因違約在服務期內離職,學校向其索賠42萬。賠償金包括她讀博期間學校為其支付的工資、生活補貼、讀博結束後未滿服務期3年的補償費等。有網友質疑李某缺乏「契約精神」,對此,李某回應稱提出離職,並非是背信棄義,而是一種正常的職業需求。
  • 高校教授離職,遭「巨額索賠」
    日前,由澎湃新聞報導的「高校教師離職遭校方索賠」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公眾圍繞協議合理性和人才去與留的問題展開熱議。9月8日,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寧(化名)向澎湃新聞反映,他在博士服務期滿後提出離職時,被南昌工程學院索賠違約金43.8946萬元人民幣,校方給出的理由是:博士服務期滿了沒有違約,但評上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