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凌千夏 1周前
這是投石問路凌千夏的第50篇文章
作者:凌千夏,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亞馬遜lab126的一名工程師,讀書會主席。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知道,溝通的第一出發點並不是傾聽,而是被溝通的對方。也就是說,溝通必須從接收者出發。「被溝通者」才是對話的開始。所以,聰聰在跟半斤的溝通中並沒有「實情以告」,而是根據半斤的性格「私人定製」了一套溝通方案,從而阻止了半斤犯更大的錯誤,減少了對於項目的損害。也許你認為我們這次總該講講「傾聽」了吧,其實並不然,「傾聽」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來讓別人喜歡你,對於解決事情的幫助是非常有限地,很多時候也是行不通的——這也是很多人「傾聽」了那麼多,還是一無所成的緣由。所以在探討「傾聽」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下最容易的溝通對象是誰?沒錯,是你的同盟者。然而既便簡單如此,溝通依然需要合適的方法來保駕護航。
小黃毛在處理好車門的裝配問題,給無人駕駛項目掃清障礙之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一次復盤:
首先是在(點擊藍字,查看原文)中,通過協商各方,在「眼看項目要延期,看誰都像是傻逼」的緊急關頭力挽狂瀾,搞定了項目的進展困境,再次證明了「格局大者不很累,格局小者跑斷腿」;接下來是在(點擊藍字,查看原文)中通過「人際關係四象限」的可視化圖表,發現了更多深層次的風險,站在更高的角度決定了戰術,為項目的未來做了細緻的風險推演;最後是在(點擊藍字,查看原文)中跟自己的同盟者一起對項目、人員和制度上進行了一次檢討,進一步穩定了產業鏈,同時也再次修正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
最後一步依賴於和關鍵同盟者的溝通。小黃毛在這個地方畫了個星星,標記為復盤的重點。
很多人以為「打開天窗說亮話」是跟同盟者溝通的關鍵,這句話也不算錯,只是使用的時候要小心。小黃毛多年的溝通經歷告訴他,單刀直入的溝通往往有一個無法翻越的障礙。小黃毛把這個障礙形象的比喻為「但是之牆」。
「但是之牆」橫貫於絕大多數溝通之間。比如說,你跟老闆談工作要加薪,老闆最經常說的就是「在這些方面變的很好,但是……」於是加薪泡湯;你跟供應商講持續改善,供應商說「精益製造一直是公司的目標,但是……」於是良率爬坡緩慢;你追漂亮妹子想進一步發展,妹子說「你是個好人,但是……」於是領了盒飯……
小黃毛打了個問號「?」,在跟我的關鍵同盟者溝通的時候,我做對了什麼?
真的是同盟 凌千夏 攝於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對話往往不會按照你腦袋中的腳本走,這是溝通的常態。
也正是如此,所以對話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同樣是因為如此,對話前準備的用處也是有限的。這也許聽起來是個有趣的事實,但是「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哈哈,我們不要這麼文縐縐的,說白了:你不能控制對話過程,但你能控制它如何開始。通過準備開場白,你可以為隨後的對話走向設定適當的基調。1
這裡分享一下進入對話的方法1——八項注意:
·有目的:在開始談話之前,確定你想要實現什麼。然後自始至終不要偏離正軌,如果偶爾跑題要記得及時拉回來。大家時間珍貴,沒有時間聽你東拉西扯。如果你跟自己的同盟者對話都是這樣的話,你實際上在雙倍的(你,同盟者)削弱己方的戰鬥力。
·投入當前狀態:你之所以進行對話,是因為你想要這麼做,而不是因為你覺得你有義務這麼做。不要做一心多用的傻瓜。效率低不說,反而可能讓別人感覺到被忽視,背離同盟關係。
·明確各種好處,既包括能給你帶來的好處,也包括能給對方帶來的好處。
·換位思考,但不要同情。
·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有助於降低防禦性風險——你自己和對方的防禦機制會在受到刺激的時候立即打開。對自己,時刻保持好奇的心態可以避免自我封閉。切換到「好奇頻道」:他為什麼會這樣想?然後做出調整。當然,如果對話激發了對方的防禦,再次打開心門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具體的辦法我們以後再單獨開篇文章來講。
·傾聽。承認現實——對話往往不會按照你腦袋中的腳本走,所以不要在別人講話的時候想自己接下來說什麼。這個聽起來很難,畢竟有「目標」要談完呢。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多點時間就好了。而且沉默也是強有力的工具,能夠給對方足夠的時間去想清楚他的回應並把它充分表達出來。畢竟,傾聽並不能為理解打下基礎2。
·驗證。讓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觀點,並詢問他對於下一步發展的意見。問一些確認性問題,以驗證並確定你的理解。
·就接下來要做的事達成一致。隨後要從始至終地跟進。
經過八項準備,嗯,我們現在一句話還沒有和溝通對象說呢。但是大綱已經就緒,基調已經定好。
準備準備 凌千夏 攝於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到這裡,我們才進入到對話當中。用積極的交流意願開場,對話中也有八項注意:
·給對話定位:給出地點、時間、相關細節及事件經過,要以一種能夠創建背景的方式進行描述,以幫助對方記起他當時的想法和行為。
·徵求許可:包括對話題溝通時機是否合適,目的是確認這是一次可靠的雙向對話。
·描述行為:列舉具體例子,並提供支持性信息。經常犯的錯誤是:對人不對事。要時刻提醒自己:對事不對人。
·說明影響:第三步是逐一說明對方行為的影響,或這些行為繼續下去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這個人的行為可能對公司、同事、某個項目或他們自己的成功產生的影響。
·分享期望值:確定以後合作的規則和期望。最不濟——買賣不成仁義在——也是一個期望。
·探索:最後一步是要問一個問題,既能將對方帶入對話中,又能核驗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
·達成一致。
·感謝:永遠要真誠的感謝對方為了這次談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在這第二個八項注意之後,我們進行了對話。集中思緒,讓自己沉浸在對話中。如果對方的表現不佳,無礙,畢竟你考慮這個對話的時間可能有幾天甚至幾個月,而對方才剛剛第一次接觸這個話題。
說說說說 凌千夏 攝於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別緊張,這裡沒有八大注意了。
反思的問題往往見仁見智。如果是想提高對話的掌控度,那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按腳本走?」如果是想了解事實,那就是「對話中陳述的事實是怎樣?」如果是想了解反饋,可以問問「當時是如何做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想了解下一步行動,就問「鑑於目前的結果,下一步做什麼?」……
大家往往有一個誤解,工程師往往表現得更明顯,總是想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但是沒有明確目的的收集數據,往往得到是一堆噪音,一些無用的數據。所以,這裡建議也就是關注你想關注的就好,來日方長,不必急於一時。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如何反思,這裡也有一個推薦的方法——序列分析法3:
·是否有問題?
·問題在哪裡?(流程圖)
·為什麼存在?(因果結構)
·我們能做什麼?(邏輯樹)
·我們應該做什麼?
反思反思 凌千夏 攝於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小黃毛繼續做他的筆記,此事不難,畢竟這次對話的對象是同盟者。從對話的準備,到對話中,都是積極的溝通環境。但是小黃毛也不禁想,如果面對的是陌生人,甚至是自己的敵對者,自己又該當如何呢?
推薦閱讀:
莫拉格·巴雷特,《精簡社交:用可視化圖譜解決人際關係難題》
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
芭芭拉·明託,《金字塔原理》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界面點擊「轉載聯繫」獲取授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