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市場上一種主要的酒類,不過進入我國的歷史,是比較短的。雖然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從西域引進了葡萄的種植,但是很少以葡萄作為原料來釀酒,所以很多人對葡萄酒的了解,遠遠要少於我國的白酒。
經常喝葡萄酒的人肯定知道,葡萄酒的度數大多是介於10度到15度,只有極少數是在7度或者高達16度;而我國的白酒低一點是38度,而高一點的可以達到60多度,葡萄酒相比白酒而言,度數的跨度範圍非常的小,而且整體的度數也是偏低的。而且葡萄酒的度數也不是隨意的度數,大多數是在14度,其他度數的相對而言少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葡萄酒是屬於發酵酒,沒有像白酒那樣進行蒸餾,所以釀造出來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決定了是多少度。葡萄酒的釀造主要是利用酵母菌,而酵母菌在發酵的時候會不斷的產生酒精,酒精具有較強的脫水能力,隨著酒精的增多,會抑制酵母的繁殖,發酵速度變慢,在酒精達到14%的時候,大部分的酵母菌已經無法生存,發酵過程也就終止了。
不過葡萄酒到底能不能發酵到14度,並不是絕對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發酵條件一般,大多只能達到13度,但是發酵條件好,可能達到15度以上也是可以的。影響葡萄發酵最主要的因素是兩個,一個是葡萄的含糖量,另一個是環境溫度。不同的葡萄品種含糖量是不同的,同時葡萄的生長也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溫度,所以好品種的葡萄,溫度高一點的地區,相對來說,葡萄所能釀造的溫度會更高。比如從整體而言,法國的葡萄酒就比德國的更好。
對於很多品酒師而言,是很排斥14度以下的葡萄酒的,因為葡萄酒度數的高低,其實與葡萄酒的品質存在直接的關係,度數越高相對來說更好一些,味道上會更加的濃鬱,甜度也更好,口感更符合懂酒的人口味,而很清淡的葡萄酒,比如10度的葡萄酒,雖然不一定算是品質差,但是喝起來確實有點像果汁一樣,只適合家庭裡面飲用,用來品酒不太適合。
大部分優質的葡萄酒度數都是在13.5度以上,保證了這個度數,口感上就得到了保證,而且也利於保存。比如10度的葡萄酒開瓶以後,即使保存好,2天之內就要喝完,不然就會變味變質,而14度的葡萄酒放在乾淨衛生低溫條件下,可以保存7天到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