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
《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執持這種名號,需要長久的時間去檢驗。
在佛門裡面,七個數字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七為準。 包括平時所說的禪七佛七,也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取的時段名稱。據說之所以設為七天,是因為凡夫收攝身心的極限最多是七天。我們太容易被五濁所侵蝕,被五欲六塵所滋養。我們受世間的七情六慾,五欲六塵的影響,無論我們節食,盤坐,禪修,七天七夜不曾懈怠,極限都是七天。如果超過七天,凡夫的精神接受不了,會發狂發癲的。這只是據說,無處可就。
由於念佛之人根性不同,有的人一心不亂,有的禪境下來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以七為準,但我們淨土一門,要盡形壽執持,要用一世來信願持名,才能決定往生。有的人以一的狀態來入定,接著冥想禪修以此觀心,修的一顆淨心,明心,面對心態的渾濁和清澈差別的告誡。佛法是心地法門,要在修心上下功夫,當達到並保持「一」,心就會體現出清淨了。想要做到「一」,就必須要專注正境,就是要專注到一個正定中正的境界,而非專注在某個妄念當中,如果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的狀態,一個雜念都不產生,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行、走、坐、臥、唯此一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對於諸多的事情我們事一心理一心的,理解佛陀的要解,念念佛號沒有一絲的妄想和邪念。保持心中的一絲不亂的狀態。理一心更加的困難,俗話說念佛三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修持到一種狀態,心無雜念,心中有佛,佛中有念,執持佛號的一種常態中,無礙於外界的影響,心中一念無忘,便是功夫到家了。
在末法時期,一心不亂:首先,對淨土法門的信心不亂;其次,切願求生極樂的願力不亂;最後,老實念佛的行持不亂,這也叫一心不亂。
以這顆真信切願的不亂之心,念一聲是一聲九蓮種子,持一句是一句往生正因,如此依然可以往生,這叫一心不亂。我們念佛不亂,信願不亂,研習的法門不亂,秉承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那麼真的能成功,往生極樂,其實沒那麼容易,一路修行以苦行僧的狀態,苦而難,難易退。不退,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能夠信受淨土法門,能夠相信這句佛號,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具有的。,過去修十善業修的圓滿,持戒持的清淨,而且生生世世見過無量的世尊。世人修淨土,修得一顆善心,平靜心,平常心,相信一句佛號:南無以阿彌陀佛的信念,一天,一月,一年,還是一世,我們要用時間考究。
藕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此五濁惡世悟到的,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在念佛上面,我們一般分為四種念佛方法,第一個實相念佛,第二個觀想念佛,第三個觀像念佛,第四個持名念佛。
在家修行學佛以上面四種為基本,第一學到深處,以淨土法門為根本,參學修行,第二,以《觀無量壽經》裡說,有十六種觀法,先從落日觀,水觀,冰觀,乃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第三,心繫在極樂世界,想著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清淨海眾,極樂世界的種種水鳥樹林功德,七寶池八功德水大蓮花,心系緣念佛,最後以供奉一尊佛像來持誦名號修行學佛。這就是在家念佛的種種和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