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念佛的講究!

2020-12-18 百萬佛友圈

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

《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執持這種名號,需要長久的時間去檢驗。

在佛門裡面,七個數字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七為準。 包括平時所說的禪七佛七,也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取的時段名稱。據說之所以設為七天,是因為凡夫收攝身心的極限最多是七天。我們太容易被五濁所侵蝕,被五欲六塵所滋養。我們受世間的七情六慾,五欲六塵的影響,無論我們節食,盤坐,禪修,七天七夜不曾懈怠,極限都是七天。如果超過七天,凡夫的精神接受不了,會發狂發癲的。這只是據說,無處可就。

由於念佛之人根性不同,有的人一心不亂,有的禪境下來要很長的時間,我們以七為準,但我們淨土一門,要盡形壽執持,要用一世來信願持名,才能決定往生。有的人以一的狀態來入定,接著冥想禪修以此觀心,修的一顆淨心,明心,面對心態的渾濁和清澈差別的告誡。佛法是心地法門,要在修心上下功夫,當達到並保持「一」,心就會體現出清淨了。想要做到「一」,就必須要專注正境,就是要專注到一個正定中正的境界,而非專注在某個妄念當中,如果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的狀態,一個雜念都不產生,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行、走、坐、臥、唯此一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對於諸多的事情我們事一心理一心的,理解佛陀的要解,念念佛號沒有一絲的妄想和邪念。保持心中的一絲不亂的狀態。理一心更加的困難,俗話說念佛三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修持到一種狀態,心無雜念,心中有佛,佛中有念,執持佛號的一種常態中,無礙於外界的影響,心中一念無忘,便是功夫到家了。

在末法時期,一心不亂:首先,對淨土法門的信心不亂;其次,切願求生極樂的願力不亂;最後,老實念佛的行持不亂,這也叫一心不亂。

以這顆真信切願的不亂之心,念一聲是一聲九蓮種子,持一句是一句往生正因,如此依然可以往生,這叫一心不亂。我們念佛不亂,信願不亂,研習的法門不亂,秉承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那麼真的能成功,往生極樂,其實沒那麼容易,一路修行以苦行僧的狀態,苦而難,難易退。不退,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能夠信受淨土法門,能夠相信這句佛號,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具有的。,過去修十善業修的圓滿,持戒持的清淨,而且生生世世見過無量的世尊。世人修淨土,修得一顆善心,平靜心,平常心,相信一句佛號:南無以阿彌陀佛的信念,一天,一月,一年,還是一世,我們要用時間考究。

藕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此五濁惡世悟到的,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在念佛上面,我們一般分為四種念佛方法,第一個實相念佛,第二個觀想念佛,第三個觀像念佛,第四個持名念佛。

在家修行學佛以上面四種為基本,第一學到深處,以淨土法門為根本,參學修行,第二,以《觀無量壽經》裡說,有十六種觀法,先從落日觀,水觀,冰觀,乃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第三,心繫在極樂世界,想著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清淨海眾,極樂世界的種種水鳥樹林功德,七寶池八功德水大蓮花,心系緣念佛,最後以供奉一尊佛像來持誦名號修行學佛。這就是在家念佛的種種和一些參考。

相關焦點

  • 在家念佛人也可功夫成片,能念佛者人中芬陀利華!事中念佛二十句
    【事中念佛二十句】在生活中念佛,在念佛中生活。在工作中念佛,在念佛中工作。在散步中念佛,在念佛中散步。在臨睡前念佛,在念佛中入睡。在洗澡時念佛,在念佛中洗澡。在做飯時念佛,在念佛中做飯。在家務時念佛,在念佛中家務。在塞車時念佛,在念佛中開車。在打牌時念佛,在念佛中打牌。打麻將時念佛,念佛中打麻將。在地鐵中念佛,念佛中坐地鐵。騎單車時念佛,念佛中騎單車。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
  • 一人念佛比萬人念佛還要殊勝的秘訣!
    2 念佛功效之大小,不在人數多少,在念佛人的真誠心與心量。3 若念佛人沒有私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念的每聲佛號,都能震動虛空法界。這一個人念佛,比一萬個人的念佛場還要殊勝。
  • 念佛,就是提起覺知!讓自己回到空性的狀態裡!好好念佛!
    ---念佛法門,是可以坐上坐下,一以貫之的。坐下聽人談論家長時短,談是論非時,我心中就提起佛號。春節回到家鄉的許多時侯,我就是這麼做的。感覺很好!以後都要做這麼做。念佛,就是提起覺知!讓自己回到空性的狀態裡!這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提起覺知,提起觀照,憶持曾經體悟到的空性法意的狀態。
  • 你會念佛嗎?看看廣欽老和尚的念佛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老和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註:看經書是教導我們方法,念佛是行。正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些老阿公、老阿婆什麼經也沒看過,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臨終自在往生西方,瑞相殊勝。)「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 開示丨念經 念咒 念佛
    嘗聞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確有其理。佛經是佛親證真理,對真理境如實宣說,真理本來就是我們的佛性,與我們生命的最深處一體,故讀佛經會感受到真生命的穿透力,有極大的加持,利於開發我們本有的智慧。但經文畢竟是此世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語言有人類不可逾越的局限。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蘊含的做人道理很深刻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講究禮儀道德是非常傳統的歷史文化,世代傳承,經久不息。從古到今,無論是書香門第,還是貧窮寒門,作為家長總是會培養教育子女要文明做人,為人一定要謙恭忠厚,不可狂妄無禮,更不可張口罵人。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因為很多修行方法,不講究普度眾生,也不願意被別人知道,就一直以尋找徒弟的方式流傳。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
  • 能震動虛空法界的念佛方法,你一定要看!
    念佛功效之大小,不在人數多少,在念佛人的真誠心與心量。若念佛人沒有私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念的每聲佛號,都能震動虛空法界。這一個人念佛,比一萬個人的念佛場還要殊勝。果真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去念,此地的人就有福報,此地有真正菩薩在念佛,為眾生消災免難,為眾生消除罪障。
  • 知道念佛最忌諱的是什麼嗎?
    尤其修念佛法門,關鍵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釋迦佛傳給我們的念佛法門,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進行轉換。我們的心不念佛,就會一直念輪迴裡的事,念貪嗔痴,念殺盜淫,這樣就導致生死相續不斷。現在念佛就是在這個業根上的意識上作一個轉換。也因此我們念佛就是當下處在出生死的時刻,一定要一心專注地把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很多人都講,末法時代,就該修習淨土宗,因為適合不同根器的人來修,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將來就能夠得佛接引,做起來沒有困難,人人都會,人人都修得。但卻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題:為什麼別人念佛靈,得佛護佑,還有感應,我念佛怎麼就沒用?
  • 印光大師:念佛心行最勝益
    (圖片來源:資料圖) 印光法師開示:汝父已許汝出家,當發至誠懇切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六道中無業不造。若無心修行,反不覺得有此種希奇古怪之惡念。此時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雜念妄想,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或小聲念,或默念。)必須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則一切雜念,自然消滅矣。當雜念起時,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他在我心裡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則意地自然清淨。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拌命抵抗,彼當隨我所轉,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也。
  • 【念佛感應錄】黃秀娣居士念佛感應
    這時,秀娣已開始接觸念佛法門,她趕快念佛回向給大太太,並勸大太太念佛往生淨土,沒多久,秀娣夢中看到觀世音菩薩坐在輪盤上,而大太太就坐在觀世音菩薩旁邊的蓮花上,笑得很燦爛!    先生病逝後,曾託夢說:「因為買菜的因果,以致墮地獄,不得自由!」
  • 幾個故事,只要一心念佛,念佛可以治病!
    另有一篇文章,也是念佛病癒的故事,是臺灣星雲大師寫的。文章記述了一則大師親自見聞念佛病癒的感人故事。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位曾姓軍人,因風溼病而全身癱瘓,醫藥無效,只能在床等死。一次打佛七,曾居士由於不能行走,就在大殿中放一坐墊,坐在坐墊上念佛。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淨土念佛法門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而橫出三界,靠的是他力,而不是自力。這不是說眾生不需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等著別人幫助。而是因為自己在了生脫死的大事上做不了主,所以才依靠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幫忙。總有好事之徒或閒著沒事之人譏諷念佛人,說有念佛的工夫還不如去行善。他們哪裡知道,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 大德開示:該如何念佛,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那麼祖師也是根據我們的根性,給我們想出來念佛最容易成就的法門,這個法門原載於《楞嚴經》,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記載,就是要求我們念佛的時候「心念耳聞」,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嘴巴念佛,用耳朵去聽念佛的聲音,以此來都攝六根,功夫到家了,可以達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 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裡,一看就知道了!
    臺南某寺悟某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臺南出發,參訪臺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 念佛感應記: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回憶十二年前,筆者與呂正涼大姊,到總爺糖廠的大乘精舍,教人念佛的時候,此女孩才五歲。十年前王居士轉任臺東廠,王夫人顏嘉亨女士是一位口才流利萬分賢能的太太,一到臺東就與陳玉芳居士等人,共同建設一間蓮社,亦曾邀我去玩。但七年前又轉勤到龍巖糖廠,王氏伉儷又在當地組成一個念佛會,又再度約我去隨喜,共結法緣,做父母的如此發大心,在鬱清小小心靈中因聞正法,便種下善根。
  • 老實念佛,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念佛更容易有感應
    在方便門中,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接、最快速、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藕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矣!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念佛有許多方法,諸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念佛等等,而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的是持名念佛。
  • 淨土法門:疾病與念佛
    一、念佛人,為何還會生病?常有人問: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長福報,為什麼念佛很多年了,還會生病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1.病苦,是人生實相生老病死就是一種自然的規律,是人生的實相。念佛了,還會生病,這是自然的,就像念佛了,我們還會餓、還會冷一樣。佛來娑婆示現,也示現生老病死,他不是把這裡變成不會生病的地方,而是要告訴我們生老病死的真相,讓我們看清輪迴的本質,然後念佛離開娑婆,往生成佛。我們會在這裡出生,就是有病苦的共業,像北俱蘆洲的人就不會生病,每個人都能健康活到10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