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丨念經 念咒 念佛

2021-03-04 妙法佛音

嘗聞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確有其理。

佛經是佛親證真理,對真理境如實宣說,真理本來就是我們的佛性,與我們生命的最深處一體,故讀佛經會感受到真生命的穿透力,有極大的加持,利於開發我們本有的智慧。

但經文畢竟是此世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語言有人類不可逾越的局限。人類活在顛倒迷惑中,人類使用的語言是與其顛倒迷惑的心智相應的,而不是與真理境相應,不是特為表述真理的存在。

故用人類的語言欲如實傳達真理境是困難的,即使是釋迦佛的智慧也有困難,故經中常以指月之指為喻,又說「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

假如讀經時又拘泥於人類的語言思維習慣,則經中所含佛性真理的光明,無疑被大大遮蓋,只剩一絲絲微弱的光而已。

故古來大德皆提倡誦經時竭盡虔誠,不加擬議。我確信這樣的誦經,能得到經文多分的加持。欲研經義,可另尋時間。又當佛心貫於內心,於經文不局其文字相時,不加擬議地恭頌與思惟經義皆可,此時思惟經義往往有法喜。

但無論如何,經文存在「人類語言」及「人類習慣思維」兩重障礙,故非佛意的直接宣露。

佛要直截宣露自證真理境,必須用佛的語言,那是專門與真理相應的語言系統。姑且用「語言」來表述吧,佛的語言是什麼?也許是心念、光吧,再者陀羅尼咒語。

因為咒語只有音節,凡夫讀誦無法以思維來分別。而它本身又是來自佛的自證自述。故此不加分別的誦咒,自然不會因為凡夫分別意識心遮擋真理的穿透力。故說誦經不如誦咒。

咒語的威力雖大,為佛自證自知自說,不倚世間語言,但咒畢竟是局於一法,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則類同於咒,而復包含佛一切功德在內,以名攝體,攝無不盡,故念咒又不如念佛。

凡人每重誦經而輕念佛,因經文乃其熟悉語言境,可以琢磨,感到親切;佛名阿彌陀佛乃驀地而來,不知為何,無以把著,無法琢磨,覺得疏遠。不知凡夫覺得近的、親的,恰恰離佛疏遠;而凡夫覺得疏遠,恰恰與佛親近。

念佛,直稱佛名,不憑人類語言,不假思維邏輯,不需折射,不經轉換,直達佛心,直入佛境,真正是佛佛乃知,凡夫頓入佛境之法門。

念佛尤勝觀想。因觀想不離凡夫心識,夾雜凡夫心,不清淨,縱然定慧等持,也只是因地初心,不如念佛直登果地覺。次觀想難而稱名易。

念佛也勝開悟,悟雖直達佛心,未能直入佛境,仍是因地法門。悟後起修,依然路途遙遙,唯悟者深知語言文字之不足法,而唱不立文字。念佛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在念者雖未悟未通,然由佛力直契如境,豈可思議!

知識分子每挾知識學問傲視天下,看不起老實巴交大字不識的念佛人。如同坐擁一大堆爛稻草,看不起金條一樣可笑無知,除了自暴其狂妄傲慢,別無。

知識、學問、語言、思維,是多麼地累啊!背著這麼多沉重包袱的人如何能有輕快的人生步履呢!

放下知識學問的包袱,如同一字不識的老漢一樣念佛,真的很好。

有知識、沒知識,有文化、沒文化,在佛的眼裡都平等。也許沒知識、沒文化者更接近於佛。

講究學問的書,讀著讓人頭大。

不講學問的書,每每令人會心。

相關焦點

  • 能靠念經念佛趕走蟑螂嗎?
    有段時間,佛友中轉載一篇文章,關於在不殺生的情況下如何能趕走蛇蟲鼠蟻等害蟲——只要念經,然後回向給它們,之後它們就會受到感召離開。那麼到底能不能靠念經念佛趕走蟑螂?學佛人如何在不殺生的情況下趕走蟑螂呢?昌樂法師解答:想要在不傷害他們的基礎上,趕走蛇蟲鼠蟻蟑螂等這些動物,只要把環境弄成不適合它們生存的,它們自然會離開的。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
  • 【念佛感應錄】黃秀娣居士念佛感應
    秀娣始知先生犯了大錯,就到處替先生作法會念經、拜懺、捐款超渡,念佛回向給先生,且勸先生趕快念佛往生淨土。不久,秀娣夢中看到地獄如大海,大海中有許多眾生,還有一艘救渡船(本願船),船上伸出三隻援手要牽先生,但先生沒上船。秀娣很傷心,叫兒子去法明寺勸父親:「媽媽千辛萬苦為您作法會,念佛超渡,為何您還不上阿彌陀佛本願船,往生淨土?」
  • 大德開示:該如何念佛,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那麼祖師也是根據我們的根性,給我們想出來念佛最容易成就的法門,這個法門原載於《楞嚴經》,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記載,就是要求我們念佛的時候「心念耳聞」,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嘴巴念佛,用耳朵去聽念佛的聲音,以此來都攝六根,功夫到家了,可以達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念佛,才能淨念相繼,一心不亂?
    不過,佛門中素來有「淨土難信」的說法,其中原因,與眾生缺乏對「念佛」法門的了解不無關係。譬如,佛典中有載,從初發心到圓滿佛果,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但是,淨宗祖師卻說「念佛一聲,成佛有餘」,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則不需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那麼,究竟如何念佛,才能算作淨念相繼,一心不亂呢?印光大師對此曾有專門開示。
  • 問:念經有什麼好處呢?|問答
    問:念經有什麼好處呢?上人:念經沒有好處,要費很多氣力、時間、精神。各位居士啊!不要那麼愚痴!你所看見的好處,那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有形相,所能看見的,那並不是好處。你看不見的好處是什麼呢?你念一次經,在你自性裡邊經過一次刷洗,智慧會增加。你看不見的才是真好處,你所看見的,那完全是皮毛,念經就是這個意思。1404. 問:如何令世界沒有末日?
  • 明證法師開示:應該如何念佛,才能功夫成片
    問:師父我很嚮往您在講實修念佛的時候講到,您念佛功夫成片以後,讀書像吃書一樣,一筐一筐看書的境界。我現在應該怎樣念佛,才能功夫成片?如何修至誠心?怎樣自淨其意?阿彌陀佛!  師父開示:別急!  至誠心其實就是真實心、大決心、絕不迴轉的心。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的原因
    還有最近在網上,又傳一個蕅益大師的開示,《靈峰中論節選》,選出這麼一章,在網上大力的宣傳。他們傳的時候這麼說的,蕅益大師說。「晝夜十萬,或三萬、五萬,決定不缺,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在他們宣傳看到這一章之後,就是一句佛號啊,一天念三萬、五萬,要不往生,佛就妄語,不就念佛就往生嗎?就這麼宣傳!
  • 開示—妙華法師應邀至上海下海廟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
    合影留念佛教在線上海訊 2016年6月26日,應上海市虹口區下海廟住持聖緣法師之邀,妙華法師繼續在下海廟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第十一次開示。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圓滿開示完《地藏經》的「分身集會品第二」。《地藏經》裡說,釋迦牟尼佛為了慈悲度化各類的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僅以有情生命形式示現,同時也會以無情生命的形式來昭示佛法、度化眾生。
  • 大願菩薩開示念佛人如何才能消除業障
    眾生都是帶業來受輪迴之苦的我們世間的眾生,今生無論,病,災,享樂,都要知道這是前世的業因,如果能明白這是久遠劫自身業障的話,就應該從今以後不殺生,常放生,培養自己的愛心,慈悲心,多念佛,業障自會漸漸消除。
  •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在家念佛人的福音:聽太虛大師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的好處。淨土法門的修行有因有果,比如老實念佛是因,一心不亂是果;念佛數量與時間是因,念佛質量是果。我們許多念佛人重果不重因,實際上,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老實念佛,一定是功到自然成。今天我們跟太虛大師學習一下應該如何念佛?
  • 自性具足一切,還用念佛、持咒、打坐嗎?讀經學教是著文字相嗎?
    自性具足一切,還用念佛、持咒、打坐嗎?讀經學教會著文字相嗎?個人學習心得,僅供參考,請以佛菩薩經論和祖師大德開示為準!自己以前也犯過這種錯誤,多少有點心得之後就勸別人放下,不要著相,不要念佛,不要打坐,認為那些都是有為法,不究竟。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慚愧,因為當時自己不明白學佛的次第和根基的差異,對別人造成了幹擾和誤導。
  • 大安法師開示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如今我一心想在寺廟修行,求師父開示,我該怎麼辦?」大安法師溫和地說:「你一心向佛是好的,說明你宿世很有善根。但是你撇下家中老小偷偷跑出來出家,這就不對了。出家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需要因緣具足才能剃度,若父母、配偶或孩子有一方不同意,你就不能說走就走。
  • 師父說:念佛一定要具足信心!可怎麼做才能真正具足呢?
    五臺山圓照寺心利上師開示:(連接上一篇文章哦)弟子再問:藥師經對見道以上的聖人,因信心具足、清淨無二才會有效,對我們此類薄地愚夫來說並不對機,那為何還要列入我們日常功課日日薰習祈請上師進一步開示。上師進一步開示:你沒有理解我回答的意思,並不是藥師法門和我們不對機,我是重點回答你以上那個問題,說念藥師法門能夠「求長壽得長壽,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一切有求必應」。
  • 佛教:「和尚念經」,念的是什麼經?
    俗話講「和尚念經」,對於學佛之人來講,念什麼經?其答案很簡單,但對於不學佛、不信佛者而言,就會覺得很好奇。好奇什麼呢?好奇有二、一、出家伴道,難道真的只是「誦經、念佛」?二、念經,念的是什麼經?一、出家伴道,真的只是「誦經、念佛」嗎?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有?
  • 【學佛隨緣開示】殺生的果報(二)
    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果報,我歡喜心去接受,認真的念佛。有一次我到臺北去弘法,看到一隻金龜子,阿彌陀佛,怎麼有一隻金龜子飛到佛殿來,讓我逮到機會了。我小時候拿竹竿打金龜子,傷害眾生的生命,所以我承受苦報,感受非常的深刻。我趕快念佛給金龜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把牠送出去外面。所以天天虔誠的念佛,回向給我小時候所傷害的一切眾生,到了今年我左腳的膝蓋,就已經不酸痛了。
  • 你會念佛嗎?看看廣欽老和尚的念佛語錄
    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