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可與賞識。我們通常把這些詞互換使用,認為它們是同一回事。可是儘管它們均很重要,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巨大區別。對於希望自己的團隊蓬勃發展的領導者以及希望創造敬業、忠誠和高績效文化的企業而言,了解這種區別十分重要。
認可是基於結果或表現而給予正面的反饋。有時這種事情會以正式的形式出現:獎勵、獎金、晉級、加薪。有時認可是以更非正式的方式表示的:口頭的感謝、手寫的便條。所有這些方式都可能很有意義,特別是當它們得到及時、誠懇的實施的時候。它們也能調動積極性、激勵人心——人人都希望他們的佳績得到讚揚。
可是認可有些局限。首先,它是以表現為基礎的,因而是有條件的。其次,它基於過去,所以涉及的是人們已經有何作為。第三,它很稀缺。可以獲得的認可數量有限——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獎金或者名載備忘錄——而且當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去爭取有限的讚揚時,壓力會非常大。第四,它通常必定來自高層。許多企業已制定了計劃,讓同事間強調彼此的努力,但是主要的認可形式(晉級、加薪等)通常是由高層領導授予的。
儘管包括貨幣補償在內的認可可能是件大好事,但是倫敦經濟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問題上,金錢刺激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根據對51項實驗的分析,「這些激勵措施可能會降低員工完成任務並從中得到快樂的自然傾向。」
另一方面,賞識是對一個人內在價值的承認。重點不是他們的成就,而是他們身為同事或一個人的價值。
簡單地說,認可涉及人們做了什麼;賞識涉及他們是誰。
這種區別很重要,因為認可和賞識是出於不同原因才給予的。即使人們在獲得成功之時,一路上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失敗和挑戰;根據項目的不同,甚至可能都無法指出具體的成果。如果你僅僅注重表揚積極的成果,只注重認可,那你就錯失了與團隊成員溝通並支持他們的許多機會——賞識他們。
幾年前,奧普拉·溫弗裡(Oprah Winfrey)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曾有力地提及這一點。
我不得不說,我在25年裡每天與人交談中學到的唯一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我們人類的經歷有一個共同點……我在每一次訪談中發現的共同點是,我們希望得到認可,我們希望得到理解。我在職業生涯中已經進行過35000多次訪談。攝像機一關,每個人總會轉向我,不可避免地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問這個問題:「這樣可以嗎?」我聽布希總統問過,我聽歐巴馬總統問過,我聽英雄和家庭主婦問過,我聽受害人和罪犯問過,我甚至聽渾身碧昂絲氣質的碧昂絲問過……(我們)所有人都希望知道一件事:「這樣可以嗎?」「你聽到我說的話了嗎?」「你看到我了嗎?」「我說的話對你有意義嗎?」
奧普拉所談論的就是賞識。當我們對我們的同事、客戶、管理者、合伙人表達賞識的時候,我們更有可能建立信任和良好關係。
以下是幾種對你周圍的人表達賞識的簡單辦法:
傾聽。你能為與你共事的人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也是最簡單的事情之一:放下你的電話,離開你的電腦,真誠地傾聽他們說話。
告訴別人你看重他們身上的什麼東西。主動去做這件事——不是因為某人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或者因為你對他們有所圖——是一份感染力巨大的禮物。它能夠積極影響到你同事對自己的感覺、你與他們的關係以及團隊文化。
問安。我很喜歡一句通常認為是泰迪·羅斯福(Teddy Roosevelt)說的話:「直到人們知道你在乎多少,他們才會在乎你知道多少。」不管這話是誰說的,它都是一個極好的提醒。向與你共事的人問安。問問他們工作進展如何(而且是真心問候)以及他們眼下遇到什麼挑戰可以讓他們知道你很在乎他們。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對員工表達賞識尤其重要。在Glassdoor的員工賞識調查中,53%的人表示感受到老闆的更多賞識有助於他們在公司待得更長久——儘管68%的人表示,他們的老闆已經對他們表達了足夠的賞識。經驗之談嗎?多多益善。
正如我就此話題在TEDx談話中所探討的那樣,偉大的領導者必須成功地關注並培養賞識與認可。弄清其在商業中(以及生活中)的區別,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受益。在贏得並值得認可的時候,認可是恰當和必要的。然而,賞識自始至終都很重要。
邁克·羅賓斯(Mike Robbins)| 文
邁克·羅賓斯著有四本書,包括他最近的新書《全身心投入工作》(Bring Your Whole Self to Work)。他是一位廣受追捧的演說家和諮詢師,在過去的20年裡一直與領導者、團隊和《財富》(Fortune) 500強企業合作。
時青靖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