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成語,是指漢語中定型的詞組或者短語,它們通常來源於一段故事,一句詩,或者一個典故。其中的大部分是從古代來流傳下來的。
在經歷了白話文運動後,中國漢語的表達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許多詞句被淘汰不再使用,一些詞語發生了詞意的擴大或縮小,表達意義也變得與古代不同。
可是成語因為是口耳相傳的固定用法,它們中的許多詞句用法依舊沒變,許多人只是知道成語的用法,卻不知道成語的來源和本意,所以在當今社會,人們經常會出現對成語望文生義,從而造成成語的誤用。
1.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古漢語中,此處的「為」是「修為,修養」的意思。這句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修修身養性,天地都不會相容。
現今很多人望文生義,認為此意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著想,那麼天地都不會容忍」,並且喜不自勝地拿「老祖宗的話」來為自己的自私唱讚歌。殊不知老祖宗才沒有這麼不識大義自私自利
2.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當代很多青年都面臨父母逼婚催娃的壓力,當你焦頭爛額,絞盡腦汁地找藉口推辭父母的時候,這句話通常就出場了。
於此同時,它還經常出現在多管閒事的遠房親戚,嘴碎的同事和瞎操心的社區大媽口中。
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聯繫上下文,很容易的就能翻譯出另一種意思: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是最為不孝順的。舜在沒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就是無後的解釋。君子還是應該事先通知父母才對。
就是說,這裡指的不孝順的行為之大者,無後的意思,可以翻譯成:沒有盡到後代後代的責任,而這裡的責任是——結婚了要告訴父母,根本不是要你生孩子。
下次再有人拿這句話催你,你就把後邊的意思解釋出來,順帶鄙夷一下對方的語文水平。
3. 明日黃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過失或者無意義的事物,本意指的是,重陽節過後,菊花就要枯萎,沒什麼好晚上的東西了。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時候,念著念著就說成「昨日黃花」了,此話一出,說不定聽者就會露出神秘的微笑。中國人含蓄,你用錯了通常不會被當面指出,只會收穫一個「蜜汁微笑」和些許嘲諷的眼神。恐怖的不是出醜,而是貽笑大方而不自知。
4. 炙手可熱
當一個流量明星很火,很受歡迎的時候,這個詞有時候會蹦出來。飯圈迷妹閉眼誇:「我家哥哥炙手可熱。」
聽了讓人笑掉大牙,對,你家哥哥和楊國忠一樣炙手可熱,下場應該也好不了哪去吧。
此成語出自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比喻氣焰盛、權勢大,使人不敢靠近。
用來諷刺禍國殃民的楊玉環她哥——楊國忠。楊國忠當丞相沒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用炙手可熱形容流量,在某些方面還挺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