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老被用錯的成語俗語,你中招了嗎?

2020-12-12 千裡江山浪濤濤

漢語中的成語,是指漢語中定型的詞組或者短語,它們通常來源於一段故事,一句詩,或者一個典故。其中的大部分是從古代來流傳下來的。

在經歷了白話文運動後,中國漢語的表達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許多詞句被淘汰不再使用,一些詞語發生了詞意的擴大或縮小,表達意義也變得與古代不同。

可是成語因為是口耳相傳的固定用法,它們中的許多詞句用法依舊沒變,許多人只是知道成語的用法,卻不知道成語的來源和本意,所以在當今社會,人們經常會出現對成語望文生義,從而造成成語的誤用。

1.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古漢語中,此處的「為」是「修為,修養」的意思。這句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修修身養性,天地都不會相容。

現今很多人望文生義,認為此意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著想,那麼天地都不會容忍」,並且喜不自勝地拿「老祖宗的話」來為自己的自私唱讚歌。殊不知老祖宗才沒有這麼不識大義自私自利

2.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當代很多青年都面臨父母逼婚催娃的壓力,當你焦頭爛額,絞盡腦汁地找藉口推辭父母的時候,這句話通常就出場了。

於此同時,它還經常出現在多管閒事的遠房親戚,嘴碎的同事和瞎操心的社區大媽口中。

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聯繫上下文,很容易的就能翻譯出另一種意思: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是最為不孝順的。舜在沒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就是無後的解釋。君子還是應該事先通知父母才對。

就是說,這裡指的不孝順的行為之大者,無後的意思,可以翻譯成:沒有盡到後代後代的責任,而這裡的責任是——結婚了要告訴父母,根本不是要你生孩子。

下次再有人拿這句話催你,你就把後邊的意思解釋出來,順帶鄙夷一下對方的語文水平。

3. 明日黃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過失或者無意義的事物,本意指的是,重陽節過後,菊花就要枯萎,沒什麼好晚上的東西了。

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時候,念著念著就說成「昨日黃花」了,此話一出,說不定聽者就會露出神秘的微笑。中國人含蓄,你用錯了通常不會被當面指出,只會收穫一個「蜜汁微笑」和些許嘲諷的眼神。恐怖的不是出醜,而是貽笑大方而不自知。

4. 炙手可熱

當一個流量明星很火,很受歡迎的時候,這個詞有時候會蹦出來。飯圈迷妹閉眼誇:「我家哥哥炙手可熱。」

聽了讓人笑掉大牙,對,你家哥哥和楊國忠一樣炙手可熱,下場應該也好不了哪去吧。

此成語出自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比喻氣焰盛、權勢大,使人不敢靠近。

用來諷刺禍國殃民的楊玉環她哥——楊國忠。楊國忠當丞相沒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用炙手可熱形容流量,在某些方面還挺貼切的。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一直用錯了的成語,僧多肉少的正確意思你真的知道嗎?
    但是我們平時在運用成語時往往就會憑興致而隨口而出,導致一些成語被用錯的地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誤會了的那些成語。一 、僧多肉少這是小編見過的用錯得最多的一個成語,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了「狼多肉少」的翻版,用來形容好東西太少,分的人太多,無法全都滿足。
  • 史上最「特別」的成語,孔子都誤解了何況其他人?看看你錯了嗎?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5千年的文化古國,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文化傳承,比如,有俗語、諺語、成語等等,這些東西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現在,依舊還是在學習傳承,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古人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 望文生義,被錯用最多的二十個成語!你中招了嗎?
    中國成語博大精深,一些常用成語經常被錯用。下面這二十個容易望文生義而誤用的成語,你能用對嗎?
  • 被誤解誤傳的成語和俗語!|快來看看!|這麼多年你用對了嗎?
    成語和俗語更是這燦爛文明中先祖們智慧的結晶。但有些成語俗語在先祖們創造之初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意思,被我們後人誤傳或是錯用了。今天大貓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被我們在生活中誤傳誤用的成語和俗語,一起來看看吧!
  • 用錯了一千年的成語,你家的孩子用對了嗎?
    成語作為我國文化的一部分,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然而在漫長的演化中,有的成語卻因為人們望文生義、誤傳訛傳,背離了原本的意義,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現在,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1.
  • 縣域視窗科普硬核知識:你常用的成語,也許用錯了地方
    小曦最近沉迷中國古典文化,不知不覺get了很多硬核知識,比方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成語俗語吧,原來有那麼多的門門道道。更加驚嘆的是,許多成語多年來招致誤解,簡直比竇娥還冤。今天小曦挑出來最常見的5個成語(或俗語),跟大家一起了解它們,一起為它們平反吧!
  • 文化人測試 | 這些成語你都用對了嗎?
    愛音斯坦FM獨家推出《都是誤會》,聽歷史達人國梁閒侃那些一用就錯的成語,讓你笑著漲知識,聽過就明白,不再擔心關鍵時刻用錯成語的尷尬。大到開會演講,小到茶餘飯後,談吐之餘,拽出幾個成語,整個人都瞬間能拉升不止一個檔次。但是,一旦用錯了,那丟的可就是自己的人了!比如,「燈火闌珊」是個日常生護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但很多時候你的用法都是錯誤的。
  • 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關於過生日的講究,有道理嗎?
    相信不少讀者朋友都曾聽說過這句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呢?講的又是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實,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一句關於過生日的俗語,意思是30歲的生日不宜過,而40歲的生日不能錯過。
  • 盤點那些最不像成語的成語:你知道「慘綠少年」用英文怎麼說嗎?
    你知道「藥店飛龍」、「博士買驢」、「蛤蟆夜哭」...這些詞,居然都是成語嗎?一開始,我以為是哪個譁眾取寵的在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但,這都是真的。所以沒錯,今天,我們就來學點[不像成語的成語]英文翻譯。藥店飛龍比喻人瘦骨嶙峋。如同中藥店裡的龍骨那樣,這裡的「飛龍」即指中藥龍骨。南朝宋《樂府詩集》中就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的說法。
  • 扒一扒那些錯用了很久的成語
    在贈閱的文學雜誌中,多次看到作品中錯用的成語;郵箱裡的來稿中,濫用、誤用成語就更多了。
  • 講真,作文老強調「巧用成語」,我覺得是種誤導
    今天咱們不講大道理,直入主題說技巧,保證記得住、用得上。少用成語很多爸媽以為,成語能讓孩子的文章顯得有文採,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想像一下你看到這樣的文字——今天風和日麗,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公園,公園裡桃紅柳綠,花壇裡萬紫千紅,遊客摩肩接踵,我興高採烈地說:今天真是不虛此行!
  • 被誤讀的成語:「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許多人都用錯了!
    被誤讀的成語:「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許多人都用錯了!「危言聳聽」是說大話嚇人,「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危言聳聽是說大話嚇人,「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許多人都用錯。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
  • 那些年被高中語文「虐哭」了,現在這些成語用一次錯一次
    說到高中語文,很多小夥伴們肯定記得要背誦音節和成語的含義,考慮到漢語的博大精深,經常被出題人「弄暈」的不在少數。小面小編列舉幾個高中語文經常出錯的成語,即使是考上了大學,還是用一次錯一次。簡直被「虐哭」。
  • 這一百個俗語英文翻譯,你知道幾個?
    之前,有看到了人民日報發的100個成語俗語的翻譯,那時候還在上學,就存了起來,準備考英語的時候用,然後一次都沒用過。哭了,現在有重新看到,感覺還是挺不錯的。這些雖然不是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的必要項,但都是加分項。一般,英語寫作、翻譯,懂得用成語,或者是俗語,那麼逼格就上去了。
  • 漲知識 I 俗語、諺語、歇後語、成語,老祖宗的智慧,區別很簡單
    我們的華夏老祖宗更老,留下的寶貝那自然就更多。俗語、諺語、歇後語、成語就是他們無窮智慧的結晶。那他們到底有啥區別呢?答案:1、3、4、5、6是成語2是歇後語7、8是俗語9、10是諺語想不到吧,一般性概念中成語都是
  • 2道小學數學智力題:看上去簡單,一做就容易錯,你中招了嗎?
    小學數學智力題,經常出現在各大貼吧以及朋友圈之中,之所以很多人把小學題拿出來分享,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現在的小學數學確實不簡單,即使是家長們也很容易做錯,尤其是有些小學數學題雖然看上去簡單,實則埋了很大的坑,答題者一不小心就中招了。當然,很多小學數學題並不是真的難度很大。
  • 你確定你成語過關了嗎?這些歷史成語一直被用錯
    說起漢語中的成語,可以算得上博大精深。其實這些常用的成語裡面,有一些卻常常被我們錯用,快來看看這些歷史成語裡,你讀對了幾個。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指傳聞有一定根據。可近年來報紙電視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語,大錯特錯了。【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極度純熟的境地。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人老了,就不要做耗費精氣神兒的事,人在年少時,吃得過補容易上火,那麼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這句俗語也是在警示那些上年紀的人,要學會閒庭信步,不要一直瞎操心,搞得自己心力憔悴。少不食壯火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月圓則缺。年輕人的身體,本來就很強壯精神、飽滿,自然無需大補。
  • 盤點那些看起來不像成語的成語
    成語在我們的印象中是書面色彩濃厚,帶有故事性,極具典雅的詞語,和俗語是不一樣的。然而,翻開成語詞典我們會大吃一驚,這些也是成語?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那些看起來不像成語的成語吧!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