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說明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目標是,到202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打造2條世界級商街、10個國內一流商圈、20個特色商業街區,打響50個具有鮮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50個老字號。
5月,市商務委負責人表示:打造「上海購物」品牌,還要加快自主品牌培育,激發老字號創新活力,深化老字號的國企改革,支持老字號推出老牌精品、打造老牌新品。在您心目中,對老字號是一份怎樣的情結?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KuRunData中國在線調研,進行一項有關老字號品牌的調查。
本次調查採取在線調查方式,選取樣本共1000份,性別比率為男、女各佔50%;年齡群體50後、60後、70後、80後和90後各20%。調查數據顯示:跨越年代時空,86.4%的受訪者認為,老字號是城市文化的象徵,不僅是品牌,更是這座城市的溫度;80.8%的受訪者,為上海的老字號感到自豪。
老字號,一塊招牌是一段傳奇
有人說,上海的老字號,一塊招牌後面是一段傳奇,一尺櫃檯後都藏著一招絕活。它們似「上海的根」,浸潤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文化中。曾幾何時,假如你腕上有塊上海牌手錶,出門騎輛永久牌自行車,腳蹬博步皮鞋,穿套培羅蒙西服,結婚時到王開照相館拍張婚紗照,那會是何等的驕傲。然歲月流逝,品牌猶在,只是有些已經封存在了記憶裡。
調查列出了30個曾經滲透到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日用消費品老字號品牌,分別為:永久牌自行車、回力球鞋、張小泉刀剪、冠生園(大白兔奶糖、蜂蜜等)、杏花樓月餅、海鷗牌照相機、上海牌手錶、百雀羚雪花膏、白貓牌洗滌劑、老鳳祥銀樓、美加淨牙膏、三槍牌內衣、童涵春、藍棠·博步皮鞋、六神花露水、光明牌冷飲、英雄鋼筆、沈大成、民光被單、王星記扇莊、吳良材眼鏡、城隍廟五香豆、南翔小籠包、凱司令、紅雙喜桌球、恆源祥、王開照相、天廚、鴻翔/培羅蒙、亨得利鐘錶。請受訪者在上述列項中,分別選出自己知曉的以及現在依然會買的老字號品牌商品。
數據顯示:知曉度排前10位的老字號老品牌中,六神花露水拔得頭籌,恆源祥與永久自行車排位第二和第三;現在還會買的老品牌,排前兩位的依然是六神花露水與恆源祥產品,第三位則讓位給了冠生園,永久牌自行車則跌出了前10,排到了第17位。而一些曾經如雷貫耳的品牌,諸如鴻翔女裝、培羅蒙西服、藍棠·博步皮鞋、民光被單、王星記扇子、王開照相等,無論是在知曉度與目前購買度的排行榜上,均被遠遠甩到榜單的尾端,選擇率均在個位數。比如王開照相,在知曉度排行榜上名列第25,佔比9.9%,在目前購買度排行上更是墊底,選擇率只有3.1%。
據查,王開照相館的創立在上海堪稱一段傳奇。上世紀20年代初,一位有膽有識的廣東青年王熾開,花巨資在南京路(現南京東路378號)開設了上海灘上的第一家照相館。這家照相館,還在1927年以最高投標價獲得了遠東運動會上海選拔賽的攝影權,幾乎珍藏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所有當紅明星的原版留影,甚至誇下海口「讓結婚照永不褪色!」。在上世紀長達五六十年的時間裡,到王開照相館拍結婚照,簡直是「老上海」生活中的典禮……可如今各類攝影機構層出不窮,王開照相館雖然還守望在南京路,但已回不去滿城爭說的輝煌歲月。
選擇老字號,是情懷是記憶
在1000名受訪者中,表示自己曾經買過/用過老字號品牌的達到了84.8%;至於選擇老字號的動機,有人是因為日常生活習慣使然,有人則是衝著老字號的招牌,甚至有人是為了情懷為了記憶。
眼下臨近盛夏,雖然市場上林林總總的冷飲不少,但光明牌鹽水棒冰仍是很多老上海夏日消暑的必選。不過廠方稱鹽水棒冰售價低,基本是賣一支虧一支,「但還是得賣,因為它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是帶著溫度的品牌。」與鹽水棒冰相似,冠生園的「大白兔」奶糖,也是帶著溫度、帶著回憶的老品牌。兩年前,大白兔奶糖外包裝變身引發了一場社會熱議,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還就此進行了一次在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從表面來看,爭議是因為換包裝後價格調整而引發,但事實上,人們更多的是擔心變身後的大白兔,是否還能承載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甜蜜記憶。
撇開帶有主觀意識的選擇動機,在受訪者心目中,到底怎樣看待老字號?在給出的8個選項中,「情懷與記憶」以38.2%的佔比高居第一。不少受訪者認為:老字號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歷史的積澱。雖然部分老字號已失去了昔日輝煌,但相當部分還在艱難堅守,它們之所以能夠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依然佔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可以喚醒人們對城市的記憶,對推進社會文化建設有一定意義。
如果說「情懷與記憶」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層面,那麼從物質層面來說,老字號品牌的商品給人以踏實感。有30.7%的受訪者認為,其「產品質量好,價格便宜,性價比高」;還有10.9%的受訪者表示,其「具有良好信譽,得到廣泛認同和讚賞」;10.5%的受訪者認為,「具有地域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除了讚美的聲音,也有受訪者表達了不同意見,5.1%的受訪者認為,老字號品牌的商品「已經落伍,與市場發展格格不入,需要創新才能煥發活力」;認為「產品質量差強人意」者有2.0%;認為「產品種類與銷售方式相對單一」和「過時,品牌觀念陳舊」的,分別有1.6%和1.0%。
曾經的輝煌,為何隕落
情懷也好,記憶也罷,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少老字號品牌商品在市場中已無法佔據主動,有的甚至近乎隕落。據報導,我國老字號企業的經營狀況整體令人擔憂。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有1000多家,其中仍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只佔20%-30%,多數經營情況欠佳,甚至一些企業空有品牌而無產品。
在回答「您身邊的老字號企業,『活』得還好嗎?」這一單選題時,受訪者中,42.4%表示「狀況一般,平穩發展」,37.4%表示「正在衰退,不容樂觀」,15.5%表示「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僅有4.6%表示「狀態很好,不用擔憂」。一位受訪者感嘆:「國外有很多『百年老店』,哪怕是一家咖啡館,都能夠從爺爺延續到孫子。而上海,那麼多如雷貫耳的老字號、老品牌,卻日漸式微,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那麼,受訪者是如何看待那些式微的老字號品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首先是研發創新能力欠缺,自身品種單一,形式老套;其次是時代變化了,技術革命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老字號曾有的市場份額被擠佔;第三是經營者缺乏戰略意識和市場意識,甚至有的還躺在昔日輝煌中自我陶醉,不思進取。另外,受外來商品衝擊、一些企業存在「大鍋飯」的後遺症,對這一點,也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認同。還有近20%的受訪者表示:老字號品牌的產品,在生產時往往憑經驗,缺乏標準,也是不易做大的原因。
對部分老字號品牌的隕落,53.7%的受訪者認為「太可惜了」;43.8%的受訪者認為是「自然規律,新品牌的出現和老品牌的消失都是必然的」;2.5%的受訪者表示「不關心」。
期盼老字號浴火重生
老字號重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數據顯示,保持核心特點,不斷根據市場創新排在了首位,佔比56.2%;其次,希望其要具有做「百年老店」的戰略胸懷,佔比50.7%;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排在了第三位,佔比47.6%。除此之外,研發團隊、政策扶持與引導等,也不可或缺。
怎樣振興老字號品牌?從產品多樣化角度出發給老品牌注入新活力、拓展品牌和文化價值、進行技術創新,是受訪者選擇最多的三項。
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一些老字號品牌也已意識到這一點,著手對品牌進行深度創新與開發。今年5月,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和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辦,展會的「上海購物」專區,向觀眾呈現了上海重塑商業地標和重振老字號的雄心。比如曾在半個多世紀裡扮演「國民鋼筆」角色的英雄鋼筆,隨著人們書寫與閱讀習慣的改變落入了低谷;但在展會上,人們驚喜地發現,英雄鋼筆已開始謀求轉型,朝著時尚、高端、收藏、智能的用筆方向發展。比如針對「手帳」這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穎記事工具,精心設計和打造了手帳用筆,色澤採用少女心的粉色系,搭配宛如指甲油造型的24色彩色墨水,讓文藝青年、新潮青年們愛不釋手;智能電子筆也已問世,除了最基礎的書寫用途,還增加了人體心率、環境溫度、紫外線強度、墨水存量檢測、監控等功能。創新,讓英雄再顯英雄本色。
期盼更多的老字號,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