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央惠港政策不斷完善 七大範疇遍地開花(1)

2020-12-16 中華網新聞

    中新網7月11日電 香港《紫荊》雜誌官方網站「紫荊網」10日刊文《中央惠港政策經緯》,從橫向與縱向兩方面總結了中央惠港系列政策。文章稱,中央政府惠港政策起步早、範圍廣,而且隨著兩地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這是兩地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規律使然,也是香港背靠內地持續發展獨特優勢的體現,必將成為「後回歸時代」中國人彌足珍貴的集體回憶。

    文章摘編如下:

    經線:從「三趟列車」到「滬港通」的歷史軌跡

    1962年,為滿足香港的「菜籃子」需要,中央安排內地每天發出三趟列車,將肉類、蔬菜等鮮活物資運往香港。次年,香港大旱,在周恩來總理的過問下,內地與香港籤訂《東深供水協議》,東江水從此流入香港百姓家。當時,內地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供港物資見證著同胞之情。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期間,中央擴大國產石油供港,助港渡過難關。

    香港回歸以來,特區面臨經濟、社會領域的一系列內外挑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非典型肺炎(SARS)、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2011年美國主權債務危機等考驗接踵而至。為協助香港度過難關,中央出臺系列政策為港「撐腰」。2003年,《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CEPA)籤訂;內地出臺政策,鼓勵個人前往香港旅遊(港稱「自由行」)。此後,中央於2008年推出14項挺港措施,2011年推出「惠港36條」。

    在應對風險考驗的同時,中央政府也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將香港納入國家規劃、區域規劃、專項規劃,擘畫香港長遠發展的藍圖、支持特區增強競爭力。2001年出臺的「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提出「鞏固和加強香港的國際貿易、金融、航運中心地位」。此後的兩個五年規劃,繼續對港青眼有加,「十二五」規劃將港澳單列一章。同時,《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0)等區域規劃,《「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2012)等專項規劃,也為香港留出專門的篇幅。

    香港作為中國的世界級城市,在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009年初,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港試點,香港邁出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質性步伐,也成為內地的海外融資平臺。2012年7月,國務院批覆「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加快實現香港服務業與內地市場對接。今年4月10日,國家宣布建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啟「滬港通」的金融新紀元。

    緯線:七大範疇「遍地開花」

    中央政府的惠港政策是一個豐富的體系。以CEPA及其補充協議為核心,涵蓋貿易、金融、旅遊、文化、國際交流、區域合作、供港物資等七大政策範疇。

    (一)兩地經貿開放大步前進。CEPA是兩地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籤訂的自由貿易協議。它既是香港第一份自貿協議,也代表著內地對外開放的最高水平。自2003年籤訂以來,已籤訂十份補充協議,內地對香港的市場開放力度、廣度、深度不斷增加。

    CEPA的三大任務-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實行貿易投資便利化,十餘年來已取得不俗的成績。以WTO標準衡量,2006年兩地已基本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在服務貿易領域,內地對香港開放部門已達149個,佔WTO服貿部門分類的93.1%;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底),兩地將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此外,兩地在貿易投資促進、智慧財產權保護、品牌合作等十個領域開展了合作。2013年,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額38913億港元,比1997年增長2.49倍,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的51.1%。

相關焦點

  • 關山無礙 枝葉關情——中央惠港政策盤點
    香港回歸祖國17年,中央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只要是有利於增加香港同胞福祉、有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合作、有利於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事,都會全力去做好,成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諧、發展的不竭源泉。    對港開放:「代表內地對外開放最高水平」    根據香港的現實需要,中央政府多年來出臺了許多惠港政策。
  • 綜述:中央惠港政策已成香港經濟信心的"強心劑"
    「每當有中央對港政策出臺,就能感受到香港經濟有明顯起色。惠港政策已經成了香港經濟信心的『強心劑』。」在香港,不少市民都認同這一說法。  香港回歸15年來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禽流感、全球經濟衰退……每次應對挑戰,都可以感覺到身後強大的支持,而香港人也總是能抓住機遇,拼搏而上。
  • 落實中央惠港政策 暨南大學錄取港生人數持續攀升
    中新社廣州3月7日電 題:落實中央惠港政策 暨南大學錄取港生人數持續攀升  中新社記者 郭軍  一年一度的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合招生考試網上報名目前已經啟動,再次吸引大批港澳學生報名。暨大招生辦主任黃躍雄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暨大為香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受到香港各界的普遍歡迎。
  • 惠港政策,給香港帶來什麼?
    而10年來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給香港帶來8000多萬人次的遊客,消費累計超過6300億港元,相當於港人人均1/3的薪酬加幅。  15年來,中央系列惠港政策讓港人一次次感受到了背靠祖國的溫暖。在與內地越來越緊密的經貿往來中,香港用活力和魅力回應世人。
  • CEPA十年內地惠港會計政策措施實施情況與展望
    一、CEPA框架下內地惠港會計政策措施概要    CEPA磋商十年來,財政部在會計服務領域給予香港一系列優惠,惠港措施累計達20項,主要涉及以下七方面內容。    一是允許符合條件的香港專業人士擔任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2012年CEPA補充協議九允許取得中國註冊會計師資格的香港人士在深圳前海試點擔任合伙人。
  • 香港究竟需要怎樣的惠港政策?
    研究表明,1997年至2010年,香港經濟增長速度為1.6%,這遠遠低於中國內地在此期間的經濟增長,從而使香港與內地之間拉開了差距。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雪琴在金臺沙龍上表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很多內地城市都在崛起,產業配套更加齊全,生產製造能力提升,很多方面逐漸走在了香港前面。相比之下,香港在某些方面確實是在削弱,傳統的競爭優勢不再,尤其是製造業。
  • 從"6+1"到七大領域 國企混改向縱深
    一方面,會加大覆蓋面,更多的企業納入混改的範疇,另一方面,則要在重要領域,尤其是壟斷性領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落實改革方案。為什麼七大壟斷領域會被列為混改重點?一家央企的高管告訴記者,「混改一直是國企改革中『難啃的骨頭』,但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全國兩會、地方兩會,都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列為當前國企改革的重點,並明確提出將在七大壟斷性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表明了中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決心。」
  • 李志軍:完善重大政策評估制度
    原載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21年1月11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後評價制度,暢通參與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這是健全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和法治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今年貨幣政策七大措施
    中新網北京3月8日消息:日前為配合我國今年實現7%的增長目標,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1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提出實現2002年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實施的七大措施。  報告認為,上半年,我國出口仍將維持低速增長;下半年的增速可能會有所加快。
  • 觀點 | 李志軍:完善重大政策評估制度
    2015年1月,《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制度。在中央層面,一些重大改革方案、重大舉措在出臺前委託第三方進行評估;對有關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時引入評估機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制度的指導性文件。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也開展了政策評估工作,有的還出臺了針對特定領域(或類型)政策評估的指導性文件。
  • 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這一表態有何深意?
    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定調,如『房住不炒』,短期不刺激,調控這根弦要緊繃等,這意味著短期來看,政策面是不松的。」楊紅旭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說。值得注意的是,韓正還提出,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
  • 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 這一...
    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定調,如『房住不炒』,短期不刺激,調控這根弦要緊繃等,這意味著短期來看,政策面是不松的。」楊紅旭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說。值得注意的是,韓正還提出,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
  • 萬勁波:智庫的基本屬性與範疇界定
    高端智庫的範疇界定  2015年1月20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強調「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這一定義考慮了新形勢下中國的決策需求和體制環境。
  • 科學網—智庫的基本屬性與範疇界定
    高端智庫的範疇界定 2015年1月20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強調「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這一定義考慮了新形勢下中國的決策需求和體制環境。
  • 中央惠港政策支持港經濟社會發展:更融合的未來
    發改委回覆說,香港同胞的這一想法,可以先從當時正在編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珠三角規劃》)起步,對《珠三角規劃》做調整和完善。同年12月底,國務院正式批覆《珠三角規劃》,首次將港澳與珠三角緊密合作的內容納入了有關區域規劃。4天後的粵港合作第十二次工作會議上,雙方已成立《珠三角規劃》實施協調小組。
  • 我省建立較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我省建立較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今年我省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前發放春季學期國家助學金2.2億元,發放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5150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生活補助費5018萬元……8月23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經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方位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 王偉國主任應邀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師生主講「作為法學新範疇的黨內法規」
    11月30日,王偉國主任應邀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師生主講「作為法學新範疇的黨內法規」講座開始後,王偉國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法學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基本情況及其工作內容。2017年9月27日,中國法學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成立。
  • 遼寧省建立較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今年遼寧省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前發放春季學期國家助學金2.2億元,發放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5150萬元,發放義務教育階段生活補助費5018萬元……8月23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經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方位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資助項目達20多個,資助政策不斷完善,教育脫貧攻堅能力持續增強。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青年發展規劃與青年政策完善研究》觀點摘要
    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媒體參考材料《青年發展規劃與青年政策完善研究》觀點摘要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央財政資助課題項目組聯繫方式  課題組組長:劉俊彥研究員  課題組成員: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山東大學、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