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
第三篇:幼兒園和老師能為孩子幼小銜接做什麼?
幼兒園和老師,雖不是孩子幼小銜接的最重要直接責任人,但也是參與其中的重要一個方面,在為幼兒做幼小銜接過程中,也要發揮著重要作用。那幼兒園都要做什麼呢?如何做?今天我們來仔細說一說。
一、幼兒園在幼小銜接中主要做什麼?
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諧發展,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幼兒園方面如何做呢?
(一)心理引導策略
1、教師要正確激發幼兒的上學願望
教師,特別是大班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上學願望。
如:學唱畢業歌;在日曆上圈畫出上學的日期;在主題活動中、區域活動中
創設入學情景;模擬課間十分鐘,引導幼兒自主管理時間、安排自己的事情;組織幼兒走入小學,參觀校園文化、參加小學升旗儀式、學生課堂、講述少先隊故事等,激發幼兒上學願望。
2、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教師要遵循幼兒學習規律,利用視頻、手偶、掛圖、操作材料等方式讓
幼兒直觀形象地進行學習,積極創設在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環境,在遊戲中激發學習興趣、分享學習成果、體驗學習快樂。
另外,小學教師也要在課程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他們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幼兒的集體歸屬感
幼兒期是建立集體歸屬感的關鍵期,幼兒教師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通過一日生活,引導幼兒喜歡和小朋友一起遊戲、學習和活動,感受集體的溫暖,得到他人的幫助和關愛,逐步建立集體歸屬感。
另外,小學教師在集體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共同遵守班級基本規範等,使學生對班級有集體歸屬感,培養學生願意為班級做事的責任感。
4、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教師面對幼兒爭執時,引導幼兒相互謙讓、禮貌待人,在溝通交流中懂得「規則」的重要性,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學會友善的對待同伴,友好相處。
另外,小學教師作用團隊遊戲、班會活動等方式,鼓勵、支持孩子大膽結識新朋友。
(二)習慣養成方法
1、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
教師要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去感染、帶動幼兒,幫助幼兒逐漸養成基本的文明禮儀習慣。在日常活動中,有效結合班級環境布置,開設幼兒品德教育課程,做到品德教育與日常教學緊密相連,養成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等優良品質。
2、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及為班級服務的能力
在入學前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對幼兒入學後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入學準備的必要內容。在幼兒園裡除了培養幼兒自己吃飯、穿衣、洗手等自理能力,能根據天氣自己增減衣服,還要指導幼兒能有序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將用過的物品及時歸位,保持清潔。
為班級服務的能力,可以通過設置班級「值日生」的形式進行。值日生工作並非是讓幼兒代替老師做一些雜事,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方式。教師要重視對值日生工作的評價,提高幼兒責任感,促進幼兒服務他人的社會行為發展。
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在班級內創設閱讀區、手工區、益智區等鼓勵幼兒參與到下棋、畫畫的活動中。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引導其專注安靜的做事情對幼兒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多與家長聯繫,了解幼兒還存在哪些問題不足等,給予有針對性的訓練,養成幼兒坐定、靜心、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傾聽與表達能力
教師在與幼兒交流時說話速度已經放慢,使幼兒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幼兒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同時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幼兒聽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幼兒一些任務,讓其完成發展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語言進行交流,教師跟進指導並給予肯定。
5、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可採用以下方法:教師利用班級閱讀區域為幼兒準備圖文並茂、淺顯易懂、適合本班幼兒閱讀的書。組織開展入園閱讀、區域閱讀、睡前閱讀、離園前閱讀的活動。將閱讀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多個環節;有效結合語言教育活動,給幼兒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多問幼兒幾個「為什麼」引發閱讀的思考?利用師生閱讀、同伴閱讀、親子閱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6、引導幼兒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幼兒園裡幼兒要使用畫筆進行繪畫,大班學下學期要寫10以內的數字,因此良好的書寫習慣養成非常重要。幼兒園教師利用圖片、兒歌的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數學習慣。如: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邊一拳,改編成兒歌:「小小蝦兒,真不好,小小年紀彎著腰,我們不學小小蝦兒,書寫姿勢要擺好,身體離桌一拳頭。挺起腰杆要記牢,兩腿擺平放前面,天天做到身體好。」這樣的幼兒既有明確認識,又能自我檢查書寫姿勢是否正確。
另外,小學教師在培養孩子良好書寫習慣時,要注重在書寫過程中的不斷糾正,在書寫練習時,根據孩子的能力差異,重點做個別指導。
(三)安全教育開展
1、安全教育放首位
幼兒教師應在每天離園前、每周放學前、每個節假日放假之前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講解和安全提醒。為此教師要提前備課,有計劃的展開;並要保證教育的時間,長期堅持;還要把這個教育的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並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形式提高教育成效。教師應時刻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禁止幼兒帶危險物品進園
幼兒園禁止幼兒攜帶一切物品入園。教師在每日晨檢環節中應有意識地與幼兒進行交流,看是否攜帶零食飲料玩具的其他東西入園。如有發現教師應先代為保管,與家長做好交流工作。
另外,小學禁止學生攜帶與學習無關的一切東西入校,如水果刀,玩具等物品。
3、指導幼兒安全使用學習用品
教師在集體活動中組織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如在剪刀一開一合時,注意不要剪到自己的手,更不能用剪刀隨意玩耍。知道鉛筆使用的安全事項,如鉛筆不要笑的過於鋒利,鉛筆頭不能對著別人。在幼兒操作使用中,教師要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用完後要收好,不隨意擺放。
4、教育幼兒正確應對陌生人
在幼兒園裡教師要加強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教育幼兒獨自在家時不給陌生人開門、不吃陌生人給的零食、不跟陌生人走等。也可採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模擬在線如何應對陌生人。
另外,在小學裡教師教育學生上學放學路上不和陌生人搭訕。如遇到特殊情況,要沉著冷靜,可撥打家人電話、求助路人找警察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四)家園共育中的家找工作開展
1、針對幼小銜接工作與家長進行溝通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繫,除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等形式,也可以利用便條、電話、簡訊、網絡等個別交流的方法,及時與家長互通信息。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來,使雙方及時的更多地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家庭中的一些表現,達成家園共育的美好願景。
2、向家長樂觀地反映幼兒在園表現
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有效指導每一位幼兒,以真誠的態度、真實的表述、鼓勵的口吻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議,達成共識,贏得家長的有效配合。
3、引導家長正確看待教師對孩子的批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些小錯誤,教師要履行教育的職責,及時對孩子的開展批評教育,同時從事情本身出發,客觀地和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不足之處,通過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教師對孩子的批評教育。逐步在教育理念方法上達成共識,及時改正孩子的缺點,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4、指導家長對幼兒「放手」
教師要引導家長理解「成人放手,幼兒動手」的教育原則。在家裡,家長要多提供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機會,如擦嘴,擦鼻涕,洗手吃飯,收拾玩具,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小事,卻無形中增強了幼兒獨立能力。當幼兒獨立完成後,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家長還應當注意培養幼兒自己做決定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
下一次講解:家長為孩子幼小銜接能做什麼?敬請期待!
我是幼兒園裡的孩子王,歡迎大家和我共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