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開始流傳所謂「蔬菜農藥殘留量大排行」,榜上詳細記錄了各種蔬菜水果的殘留農藥含量情況,看來令人不禁咋舌。5月25日,記者就果蔬農藥殘留排行榜的真實性,採訪了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和植物保護學院的兩位教授。得到的結論是:該排行榜的可信性有待商榷。
園藝專家:
果蔬農藥殘留差異確實存在
這個網上十分流行的果蔬農藥殘留排行榜是由美國FoodNews網站公布的,上面由少到多把各個種類果蔬的農藥殘留情況做了一個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洋蔥,其農藥殘留最少。而甜玉米、菠菜、西瓜等果蔬分別排在前列。在所統計的果蔬種類中,芹菜、桃子、草莓、蘋果等被排在了最後,也就是說,這幾類果蔬的農藥殘留最高。
那麼,果蔬間農藥殘留量真的就存在差異嗎?據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齊紅巖教授介紹,在使用同樣分量的農藥時,比較不同種類果蔬的農藥殘留狀況,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像葉菜類蔬菜的農藥殘留就有可能多於根菜類,因為噴施農藥時多半會直接打到植物的葉片上;另外,葉菜類像生菜、小白菜、菠菜等,都是整個植物都將被食用,而洋蔥和部分水果只食用果實或根部,所以它們農藥的殘留量肯定有差異。」
據園藝學院齊紅巖老師介紹,影響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打藥的時機,「一般作物都可以通過新陳代謝作用對噴施的農藥進行降解,如果在採收的前一天噴藥,採下來的果蔬農藥殘留量一定會很高,而要是採收前10天打的藥,到採收時就沒有那麼大的農藥殘留了。」
農藥專家:
農藥殘留情況不宜做比較
據紀明山教授介紹,像這樣的排行榜基本沒有什麼可信性。「不同種類的植物所使用的農藥種類是不相同的,就算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季節所用的農藥的種類和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樣的排行可以說是片面的。」
農藥一般分為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等類型。現在一般又將殺蟎劑和殺線蟲劑單獨分出來了。「如此繁雜的農藥種類在一張排行榜上是不可能體現出來的。」紀教授告訴記者。
對於採收方式的影響,紀教授告訴記者,像白菜、蘿蔔、甘藍等一次性採收的蔬菜農藥殘留要相對少一些,而像番茄、黃瓜、辣椒這樣連續採收的殘留量將比較大,「原因在於連續採收的果蔬,在採收期將要多次噴施農藥。以黃瓜為例,在採收期每過兩天就將噴施一次農藥,如果不這樣就無法保證採收質量,所以農藥殘留量高是必然的。」
殘留農藥中殺蟲劑危害最大
那麼多種的農藥都對人體有很大傷害嗎?答案是不完全,「是藥三分毒,我們吃的藥劑也都不同程度地對人體有損害,但是有些損害可以忽略不計。在農藥中對人體傷害最大的還是殺蟲劑。」齊紅巖教授告訴記者。
據介紹,殺蟲劑主要作用於蟲害,「昆蟲和人類雖然在基因上相差很遠,但在某些新陳代謝的方式上有相同之處,所以殺蟲劑既然能殺蟲,對人就一定有作用。相比之下,殺菌劑和生長調節劑,比方膨大劑類的,對人體的作用就小多了。」齊教授表示。
去除農藥殘留最好方法是儲存
在「什麼方式是去除農藥殘留的最好方式」這一問題上,兩位教授的看法是一致的:「買回家的菜最好是放段時間再食用,原因是植物自身的新陳代謝會不停地降解農藥,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放到冰箱裡。」
如果沒有條件儲存,浸泡洗滌和加熱焯水也可以去除農藥殘留,「原則就是,能放就放;能熟吃的就不吃生的;能扒皮吃的就不帶皮吃;能吃時令蔬菜就不吃反季蔬菜。」紀教授表示。
據介紹,大部分的農藥都會因加熱而降解,而且農藥一般都集中在果蔬的表面。「農藥一般都不溶於水,洗滌時光浸泡是不夠的,有條件的話用一些果蔬洗潔精,這樣就可以使大部分殘留農藥都留在水中。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果蔬衝乾淨,因為洗潔精殘留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齊紅巖教授告訴記者。
據《瀋陽晚報》